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优秀7篇)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教材给出的三组图形是根据两组对边是否平行来进行分类的,教材主要是对A组和B组进行研究。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四行边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教法、学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法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有目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激趣导课——探索新知——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1、激趣导课

出示各种四边形: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板书:四边形分类)这样,赋于数学知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2、探究新知

(1)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四边形。“观察-比较”是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再进行比较。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建立了丰富的表象。

(2)小组合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

(3)反思评价。学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师生共同概括分类的方法,同时利用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看课本,体验成功喜悦。

3、巩固应用。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填一填、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四个练习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把四边形分类的

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在课时的体现。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帮助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小数估计大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份、天平秤、大米

学生:计算器、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多媒体演示):古时候,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尊敬的陛下,就请您在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放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那么一点米粒”大臣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陛下,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算了,我只要第28格的米粒就可以了。请允许我把它们带回家。”同学们,你们猜猜看,第28格大约有多少米粒呢

2、学生猜测

3、验证猜测师:谁说的更接近实际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棋盘格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第5格第6格第7格第8格第9格第10格米粒(单位:粒)1248163264128256512第11格第12格第13格第14格第15格第16格第17格第18格第19格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131072262124

第20格第21格第22格第23格第24格第25格第26格第27格第28格5242881048576209715241943048388608167772163355443267108864134217728

师:原来第28格的米粒有这么多,你们猜对了吗

师:我们就把这些米四舍五入到亿位,看成1亿粒。

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1、猜测1亿粒米有多少大臣要把1亿粒米带回家。可是1亿粒米到底有多少呢

(板书:1亿粒米有多少)

学生猜想(可能的情况):一(几)包大米、可以堆满一(几)个教室、可以装一(几)卡车、1万千克……

2、设计方案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1亿粒米究竟相当于多少你们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吗想一想,可以怎么证明呢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引导:通常我们都用什么来表示大米的多少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来计算一下1亿粒米的质量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的情况: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6、延伸: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重2吨(多媒体出示问题)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每天就能节约__________粒米,相当于_________吨。学生口答,师:每人每天只要节约一粒米,全国就能省下那么多米,我们以后可要爱惜粮食啊!

7、小结方法:师:刚才我们研究1亿粒米有多重,谁能说说看我们是怎么研究的学生说教师小结方法:

三、合作探究、再次体会

1、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亿粒米,你们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

2、学生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可能的情况: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质量、1亿秒有多长……教师板书

3、学生活动:4人为一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任意确定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4、各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件欣赏

1亿米有多长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66.449千米,1亿米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半。如果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1亿米要连续行驶1429个小时左右,大约需要2个月。飞机每小时可以飞行800千米,1亿米大约要连续飞行125小时,只要5天多。宇宙飞船每小时可以飞行50000千米,1亿米宇宙飞船仅需要2小时。1亿张贺卡有多少浙江省总人口约5000万,如果平均每年每人消费2张贺卡,就需要1亿张贺卡,相当于砍伐25000棵大树!这些大树所占的森林面积相当于我们10个校园那么大呢!身体里的“1亿”一个正常人平均每分钟心跳75下,1亿次心脏跳动是一个正常人大约926天(2年半左右)心脏跳动的次数。据统计,1个10岁左右的儿童皮肤表面大约有1亿个微生物,尤其以皮肤褶皱处及指尖上为多。一个成年人每毫升血液中平均有500万个红细胞,20毫升血液(约重20克)里就有1亿个红细胞。

五、小结归纳

1、现在在你心目中1亿有多大

2、谁能给今天这堂课取个题目(板书课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通过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本节课的所思所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以恰当的评价。

六、布置作业三题中任选一题:

(2)收集比1亿还大的数,并设计出自己的方案,与同伴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案更能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个数有多大。

(3)写一篇《1亿到底有多大》的数学小日记。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范例研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合作实验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受。

(1)创设情境,发展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以故事《锡塔应得多少麦粒》引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出麦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过程的变化。开放性问题“你能猜测一下1亿粒麦粒大约有多少吗”则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

(2)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3)小组合作,加强交流,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它与学生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同一数学情境中,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有的学生则不得要领。这些表现都直接指向于个人的数学气质。议一议、做一做、写一写、评一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灵感产生于思维碰撞中”、动作交流、语言交流,合作分工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启发,共同进步。

一、说教材

(一)教育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第二课时。“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①小数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进一步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的多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法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行:①温故互查引入新课;②设问导读学习新知;③自我检测发现问题;④巩固练习总结;⑤课堂检测。

(一)温故互查引入新课

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然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引出课题今天开始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然后设问学生:“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否同整数一样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呢学生回答:“是”这时老师有意不表达,留下悬念,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求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的学习状态,老师利用这一机会,进行尝试教学。

(二)设问导读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4的图。

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1)教师:到底谁是第一名呢我们的裁判员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汇报:谁跳得最远,谁就是第一名,因此我们只要两个的比较小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较3.05米、2.84米、2.93米的大小呢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学过的整数比大小的方法,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汇报:先看这四个数的整数部分,因为3>2,所以3.05米>2.□□,得出小明跳得最远。

接着看2.84米、2.88米、2.93米这三个小数,客观存在们的整数部分都是2,那我们就看它们的十分位,因为8<9,所以2.8□米<2.9□米,得出小红和小莉没有小军跳得远。

最后再看2.84米,它们俩的整数部分是2,十分位都是8,那我们就看它们的百分位,因4<8,所以2.84米<2.88米,得出小红没有小莉跳得远。

得出结论:小明第一名。小军第二名,小莉第三名,小红第四名。

我采取讨论、尝试、抢答、直观、记发等多种教学法,层层深入地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类推比较过程。

3、概括总结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并提问:结论最后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此问题告诉学生后面的数位还可发类推下去。

(三)自我检测发现问题

通过自我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同时让学生明确,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的相同点是,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较。不同点是:整数比大小,如果位数不同,数位多的就比较大;而小数不能只看小数的位数的多少)

(四)巩固练习总结

教师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的

(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时,可采用排列的方法,将几个数竖着排下来,注意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比较起来较快,又不容易产生错误)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矾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课堂检测

从检测结果看,效果较好,课后还有待于继续练习。

1.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

一、引入新课

(一)猜想1亿有多大

师:我们学过了许多大数,看,这个数是多少(课件出示:100000000)对,是1亿,1亿大吗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

(二)引入

师:从同学们的猜想中可以感觉出,大家都觉得1亿是个很大的数,确实是这样的。1亿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根学生运用自己对数的认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想象1亿有多大,不同的想象会产生不同的猜想从而使学生对“1亿有多大”充满好奇心,产生去探索、研究的兴趣。】

二、活动范例

(一)确定研究课题

1.师:(拿出一张打印纸)这是一张纸,它很薄,1亿张纸摞在一起呢猜一猜有多高。

2.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1亿张纸摞在一起到底有多厚我们从1亿张纸有多厚研究起。

(二)确定研究方案局部推算整体

1.师: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

2.师:真是个好方法,用部分推算出整体,那“一部分”应当取多少张纸呢(10张、100张、1000张……)

3.师:有没有想到362张、1510张的为什么不选择这样的张数(1亿不是362的整倍数,不好推算)

4.师:再说说我们要怎样研究(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算出1亿是100的几倍,就用几乘100张纸的厚度,求出的结果就是1亿张纸的高度。)

(三)进行实验:测量、计算

1.师:知道怎么做了吗那大家就以小组为单位,取100张、5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成A、B、C三组:

A组:测量出1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B组:测量出5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C组:测量出10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张亿纸的高度。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四)建立1亿表象

1.师:1亿张纸有多高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

(1)A组: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

100000000÷100=1000000

1×10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

(2)B组:500张纸大约厚5厘米

100000000÷500=200000

5×2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

(3)C组:1000张纸大约厚9厘米

100000000÷1000=100000

9×100000=900000(厘米)=9000米

(4)师:为什么推算出的结果却不同(测量的张数越多,误差就越小。)

2.建立1亿表象

师:1亿张纸大约有1万米高,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师:世界上的山峰是什么(珠穆朗玛峰)它有多高(8844米)与1亿张纸的高度比比,有什么感觉(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师:我们站在1亿张纸上就能爬上珠穆朗玛峰了。

3.小结:我们是怎么研究1亿张纸有多高的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自己设计方案,再次体会

(一)确定主题

2.师:每个小组先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设计好研究方案(先测量多少怎样推算),然后开展实验研究,得出结论。

(二)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研究

(三)汇报

1.1亿粒大米有多重

(1)100粒大米约重2克

2×1000000=2000000(克)=2000千克=2吨

2000000÷500=4000(天)

4000÷365≈11(年)

13×11=143(年)

(4)师: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就够一个人吃一辈子还多,你有什么想法

(1)100000000÷60≈1666667(分)

1666667÷60≈27778(时)

27778÷24≈1157(日)

1157÷365≈3(年)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1亿有多大

1亿确实很大,但它再大,也是从1开始,积少成多。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察各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探索及掌握。

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及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小数点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1)把5米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0040.40.04

(二)导入新课

1.师:[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纪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小明14.5米,小红1.38米,小李0.14米)

2.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对。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对,0.14米只有这么高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啊,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直接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三)探究规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学挂图):教师便叙述边板书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平时放在耳朵里,长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时候,才亮出来,由小变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米……

师:观察这组数和金箍棒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后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

板书:右移扩左移缩

2、合作探究

(1)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对吗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大小的变化也就不一样。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继续深入研究。各组有这样一张表格和一张小数数位表,请你们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先吧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原来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

方法1:表格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米=()毫米

小数的大小变化

移动()位

方法2:(学具中的数位表)

(3)交流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们是选择哪种方法研究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指名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金箍棒怎么变的(从下到上观察)

(四)实际应用

1.明确数的变化的方法

我们大家研究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办

如果要缩小为1/10、1/100、1/1000……呢

2.集体交流

根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吧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强化去0、添0的问题

出示例6、7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数不够怎么解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把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到原数()倍。

把0.375扩大到原数1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

把0.73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把30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原数变成0.003。

5.把1.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0181800.00181.80

(五)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1、知识与技能。认识自然数,知道自然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了解自然数的规律以及奇数和偶数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一数,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发现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感受。

七彩泡泡一瓶,幻灯片(电影院图片、练习题),小试卷。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大家看是什么教师出示七彩泡泡。

请一名学生来吹泡泡。其他同学注意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生开始吹泡泡。

吹了一会儿,师喊停。

问: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有的学生说一共12个泡泡,有的说10个,还有的说13个……

师:这样吧,让这位同学重新吹一下,我们大家一起大声的数出来。

一生吹泡泡,其他人数:1、2、3、4、5、6、7、8、9、10、11、12、13、14、……师板书。

师写到20多的时候停了下来。

说:我太累了,什么时候能数完

生:数到10000。

师:数到一万还能接着数吗

生:能。10001,10002…

生:永远也数不完。

师:永远也数不完我应该用什么号结束

生:省略号,代表还有无数个数。

师拿起七彩泡泡说:我也会吹。结果一个也没吹出来。这应该用几表示

生:0.师板书。

二、探索建模

探索自然数的规律。

师揭示:像0、1、2、3、4、5、6、7、8、9、10、11、12、13……这样数出来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自然数。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自然数。自然数除了可以这样一个一个写出来,还可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

师在黑板上画数轴表示。

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自然数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师在学生汇报时注意帮学生完善语言,适时引导。

引导学生明确(幻灯片出示):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

⑵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⑶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

3、再次体验。

⑴小游戏数一数。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接着数。

⑵幻灯片出示数轴,学生填空。

⑶(幻灯片出示)选一选哪些是自然数,哪些不是。

4、找一找生活中的自然数。

5、探索奇数和偶数的规律。

师:自然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请看老师找到的图片。(幻灯片出示电影院的座位号)

同学们读一读,师板书。

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单数。

师:对,我们把生活中的单数叫做奇数。奇数有哪些特点学生讨论,汇报。

最后(幻灯片出示)师总结这都是刚才大家自己总结的:

⑴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的奇数。

⑵奇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⑶相邻的两个奇数相差2.

⑷奇数的个位分别是1、3、5、7、9.同样的方法认识偶数。

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偶数的规律。

6、小游戏。

抢答:快速判断老师说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100045、2000140、3000019…

说一说怎样快速判断。

生:就是看个位。个位是1、3、5、7、9的数是奇数。个位是0、2、4、6、8的数偶数。

三、应用实践

小试卷

1、选择自然数,奇数,偶数,填到合适的圈内。

2、填数轴。

3、填数列。全班订正同桌互判。

全课小结。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运动会排名次和购买体育用品等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知识技能目标: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学校都举行运动会,在运动会中你都参加了哪些体育项目成绩怎样(学生说)

2.老师收集了一张上次运动会的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表格

姓名

小明

小红

小莉

小军

成绩

3.05米

2.84米

2.88米

2.93米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表格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果想给他们排出名次,想想应该怎么办(比较他们的大小)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结合老师的要求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们先来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1.每个人在交流中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报小组的想法,如果你认为小组代表说的不完整,本小组或其他小组可以给予补充。)

1.独立思考。

2.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交流导思

1.学生汇报,反馈后问: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暂不评价)

3.学生汇报并说比较方法。

4.总结。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的经验总结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呢

5.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若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依此类推。)

(四)学以致用

1.按照惯例,运动会结束前学校要公布各班级的总成绩,你们想知道各班的成绩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得分

93.45

92.84

95.84

92.80

97.50

96.85

师:结合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我们来看一下上次运动会哪个班级表现出色,取得第一名,哪个班级的成绩最不理想,需要努力

2.今年学校为了让同学们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节,运动会又增加了乒乓球和踢毽子比赛,你们想不想参加你想参加哪个项目老师去了几个体育用品店分别看了乒乓球拍和毽子的价格,你们来判断一下,去哪个体育用品店比较便宜

THE END
1.让孩子敢于对“数1亿粒米”的奇葩作业吐槽,才是家长的教育之道多年以前,就有过一道与“数亿粒米”类似的题目:“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请问船长几岁了?”这道本就无解的题目,我们的孩子却做出了令人震惊的答案:97%的学生竟然通过加减乘除甚至平方开方运算得到了从0岁到107岁等几十个不同的答案,只有3%的学生认为条件不够,无法解答。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3231244_955182696.html
2....男孩全家齐上阵埋头狂数,网友一语道破00:00/00:00 学校布置作业数1万粒米,男孩全家齐上阵埋头狂数,网友一语道破 大茄子在山东发布于:山东省2022.10.14 12:44 分享到https://yule.sohu.com/a/592656927_121182212
3.太仓日报数字报刊平台星期五,羊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在家数一万粒米带到学校来,并且分享自己数米的方法。 哈哈,数个米还用得着分享方法吗?数数太简单了!小猪一听,心里乐开了花,我一定可以第一个完成作业!想到这里,小猪的嘴角不由地挂起了甜甜的笑意。 到家后,等小猪一家吃好了晚饭,就开始“猪猪总动员”。小猪叫上了爸爸...https://www.taicangdaily.com/tcrbszb/html/2022-02/15/content_2749_14493587.htm
1.“‘尺’观世界‘量’出精彩”——第四师第一中学小学部二年级...为了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将数学知识巧妙应用于生活,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争做一个个快乐的测量家。近日,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刘远萍老师组织的兴趣活动“‘尺’观世界,‘量’出精彩——我是小小测量家”在二年级学生中顺利开展。 活动安排孩子们动手测量家中的实物,感受“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https://www.xjbtedu.cn/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4354
2....比如购物时花的钱学校里的人数家里的电话号码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大数:三年级数学手抄报 手抄报背景: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大数:我们每天都在和数字打交道,比如购物时花的钱、学校里的人数、家里的电话号码等等。这些数字有大有小,有的甚至非常大,比如10000元、10000人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生活中的大数。 认识大数:首先,我们要学会如何读这些大...https://www.yoojia.com/article/5027111757576418891.html
3.老师布置作业“数一万粒米”,全家出动忙到深夜在家数一万粒米 面对这份不按常理出牌的作业 全家出动忙到深夜 和孩子一起认认真真地数米 “不管老师会不会检查, 至少态度要端正。” 从视频中看 一家人数米的态度的确很端正 米粒都摆在桌上 用铁片拨拉着数 力求精准到颗 让人非常清晰地感觉到 1万粒米真的还是挺多的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293268
4.数一万粒米说白了这活就是折腾家长,也起不到培养孩子耐心的目的。再者,就算孩子能数一万粒米了,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孩子把一万粒米带到学校,老师还会去确认数量?就算少两粒,老师又怎能发现,反倒让“投机取巧”的孩子钻了空子。培养孩子耐心的方式有很多,可这数一万粒米真不是什么好方法。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2-10/31/content_7168336.htm
5.数1亿粒米!广东一小学四年级作业看呆网友!老师解释说……数一亿粒米是什么概念? 你觉得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今天 这个话题空降微博热搜 刚好,南都君的好伙伴南方+ 也收到了这个报料 ↓↓ 报料者朋友的小孩在广东佛山一所小学读小学四年级,收到了一份“奇葩”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数一亿颗米粒,第二天用食物袋装好带回学校,并要求家长督促。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09/07/c1470072.html
6.《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汇编15篇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jiaoxuefansi/250591.html
7.二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练习题4.比分米大的长度单位有()(),比分米小的长度单位有()。 5.五千零三十写作(),六千零一写作()。 6.3210读作()。 7.8235这个数的`8在()位表示(),2在()位表示(),3在()位表示(),5在()位表示()。 8.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兵身高135() https://www.yjbys.com/xuexi/shujiazuoye/4527461.html
8.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出一千,顺序数到九千时,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怎么拨?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xuefansi/20230407103551_6825881.html
9.不要急着指责“数一万粒米”的家庭作业10月11日,江西宜春一家长称当天孩子的老师布置了一作业,就是在家数一万粒米,全家出动和孩子一起在桌上认真数米。(10月13日 ZAKER新闻) 消息发出后,受到网友的关注评论。“数一万粒米”的作业,乍一听大家可能都会想问这是什么“奇葩”作业?有许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疑惑”“摸不着头脑”,也有网友说这是一道常见...https://www.jynews.net/newsWeb/toDetail?desId=164960
10.《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在联系生活中学数学,与“数”交朋友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有关大数的知识,虽然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从会场的人数到感知一千、一万粒黄豆,一千一万粒小正方体,最后延伸到楼房的高度、鹭...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sheji/655101.html
11.原创综合性常用笔记啊(持续更新)(120)如果原始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使用Z-score归一化方法处理后,数据可能会出现正负值,这时需要将数据归一化到指定范围[0,1]或[-1,1]等,以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 (119)ArcGIS栅格计算器涉及平方计算结果只有0,1的解决思路,如果求平方尽量避免使用^,可以通过Power函数实现。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13294/article/details/111739530
12.慈溪日报数字报刊平台妈妈让我找一个小物品来装大米。我只找到一辆小车、一个小积木、一个小玻璃盖子。我用小玻璃盖子装,发现1000粒大米正好在它快到盖口的地方。妈妈用小车装,一会儿也发现只要装完一个小车的米就是100粒。我想:太烦了,这样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数完一万粒大米呀!http://epaper.cxnews.cn/html/2020-10/16/content_89032_12496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