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博物馆里有中国

5月4日,来自西安的李女士和她的5个小伙伴,坐在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专卖店门口的台阶上,饶有兴致地把玩着手中的绿马毛绒玩具小挂件,这是甘肃省博物馆这几年卖得最火的文创产品之一。

她和朋友们5月3日结伴来兰州玩,遗憾的是没有预约到甘博的门票,“还是大意了,以为没有这么火”,她自己有些懊恼地说,“4日晚上就要离开兰州,所以这次是注定参观不了了,那就买几个文创作为留念吧。”

进入“五一”长假以来,甘肃省博物馆始终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每天进入展厅的人群都超过了12000人的预约上限,这是考虑到很多外地人来一次不容易,他们会在下午2时左右再放一波号。

就算如此,依然有很多人会像西安的小李一样,带着遗憾离开。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游客这般钟情博物馆,每到一地,都将博物馆列为必选目的地?

一位山东游客的话,也许就是最好的回答——因为“博物馆里有中国”。

不忘来路

来自山东的彭先生一家5月1日就来到了甘肃,他们先去了张掖丹霞地貌、马蹄寺石窟等景点,然后来到了兰州,逛了中山桥,吃了牛肉面。“博物馆是我每到一座城市都要去的地方,”彭先生告诉记者,“这里不仅可以让我快速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在博物馆里可以读懂中国。我让我的孩子也认真参观每一个展览,让他了解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只有这样,他才能认识一个真正的中国,才能为我们伟大的民族而自豪。”

彭先生对博物馆的态度,大概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愿意走进博物馆的人们的想法。

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除了做好基本陈列的文物更新以外,甘肃省博物馆还积极举办各种临时展览,2023年全年共举办各类临展20多个,其中包括和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大受欢迎的“犍陀罗艺术展”。

同时,为了提升观众的体验感,甘肃省博物馆还积极扩展讲解队伍、提升讲解质量,2023年全年专业讲解员和志愿者讲解员共向观众提供讲解1.3万余场,自助导览机全年度租借量超过了170万人次。

青春风暴

来自西安的小李对手中的绿马小挂件爱不释手,而甘肃省博物馆二楼的文创咖啡厅里也是座无虚席,这里的咖啡可以拉出各种以甘博馆藏文物为主题的图案,惟妙惟肖,都有点令人舍不得去喝。

博物馆里的各色文创,充满了青春的气息,让传统文化不再生冷,自然也成了年轻人追逐的新潮流。

甘肃省博物馆近年来在文创产品上持续发力,他们于2022年推出的铜奔马毛绒玩具,因其“丑萌魔性”而成功出圈,出现了“一马难求”的火爆旺景,曾经连续6个月高居淘宝毛绒玩具类销售榜的冠军,堪称独领风骚、风头无两。

去年甘肃博物馆乘胜追击,又先后推出各类文创新品50余款,其中包括文创雪糕、“牛哞王”毛绒玩具、玻璃莲花盏等明星产品,全年销售收入超过1300万元。

“首先是精致好看,其次就是它们和普通的旅游纪念品相比,更有文化味。”来自成都的毛先生告诉记者,他不仅买了甘博标志性的绿马毛绒玩具,还买了不少文物元素的书签、明信片等,准备将它们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同事和朋友。

孩童乐园

除了成年人被博物馆深深吸引外,孩子们在这里也能找到自己的乐园。

在甘肃省博物馆三楼“甘肃彩陶展”外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一群孩子在这里体验彩陶文明。他们有的在电子屏上自己绘制彩陶的纹饰,有的在动手拼出一个彩陶的形状。

“我和弟弟已经在这里玩了快2个小时了,所有的花纹我都绘制了一遍,特别有意思,”来自宁夏西吉的马小英小朋友对记者说,“我还和弟弟一起看了古生物化石展,黄河古象让我印象深刻。”

甘肃省博物馆两个楼层都设有展厅的“古生物化石展”,既是他们兴味盎然、流连忘返的快乐园,更是他们了解自然、认识生命的知识屋。这里既可以了解到地球与生命的漫长进化,也可以看到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的化石,以及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黄河剑齿象(黄河古象)。让孩子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爱护环境、珍爱生命,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同时,另一个基本陈列也深深吸引着小朋友们,它就是“红色甘肃——走向1949”,在这里,参观者可以感受到无数甘肃的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至今感召着我们。甘肃第一位共产党人张一悟的先进事迹、甘肃“小萝卜头”罗俐丽的革命往事,由知名人物和无名英雄点缀交织而成的甘肃革命故事,至今依然无比生动,令人过目难忘。

同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走进传统文化,甘肃省博物馆几乎每周都会举办针对青少年的特色社教活动,每逢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这样的特殊节点,还要策划推出紧贴特色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内容涵盖彩陶制作、竹简书写、拓印技艺、投壶技巧、对联撰写等。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让每一个参与的孩子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他们交结到年龄相仿、气味相投的小朋友。

华夏底色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彭同学和她的朋友,正打算利用“五一”这个假期,深入了解西北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而想要深度了解这片对她们而言相对陌生的地区,博物馆是她们的第一选择。“在兰州期间,我们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也去了兰州市博物馆,认真看了每一个展览,我之前从不知道甘肃的历史如此悠久,文化这般灿烂。这些悠久灿烂的文化,值得我们好好珍惜,认真传承。”小彭同学告诉记者。

每一座博物馆里,都有一个中国,无不真实而可信地诠释着华夏文明的底色。

在这里,我们可以回望过去,感受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努力,体验中华文明在不同阶段的灿烂辉煌。

在这里,我们可以汲取精华、继承创新,更可以凝聚自信、昂首来路。

或许,这就是博物馆成为人们旅行必选打卡地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天,每一座博物馆都大有可为。让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更生动、更可爱,博物馆既可以是华夏文明的传播使者,也可以是传统文化的创新平台。

THE END
1.北京汽车博物馆更多>> 更多>> 更多>> 主题活动 科普读物 志愿者招募 ·资料中心 ·商品预定 ·捐赠指南 更多>> ·展厅分布·开放时间 ·参观须知·票务信息 ·在线预约·交通地理 ·服务设施 更多>> ·业界交流 ·藏品研究 ·友好机构 更多>> 更多>>http://automuseum.bjft.gov.cn/
2.资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旨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展示、传播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展示我国深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交流,凝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观念和理论共识,充分调动和https://www.ihchina.cn/zixun
3.《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头条报道我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5月20日,《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头条刊发《许昌学院历时9年打造农耕文化博物馆——从中原农耕文化中追寻大学的根与魂》一文,全文逾3000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校农博馆建设的艰辛历程与目标定位,以及农博馆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教育人、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成效和积极意义,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一个有情怀、有特色的高...https://lide.xcu.edu.cn/info/1011/3357.htm
1.上海博物馆东馆 10:00~18:00 17:00后停止入场,基本陈列免预约,除国定节假日外,周二闭馆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
2.圆桌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创新发展面对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博物馆展览如何多元探索与创新发展?博物馆探索“跨界融合”、“博物馆生活+”等话题成为时下的行业焦点和热议话题。澎湃新闻获悉,“面向未来——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2024联合年会近日在上海世界会客厅召开。近200家博物馆、科研院所等企事...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42969
3.博物馆揭秘,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重磅新闻揭晓!系统集成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也在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承担起社会责任,最新的消息显示,一些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关注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议题,一些博物馆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公众提供免费的参观和学习机会,这些举措展示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感,也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http://www.cy-info.cn/post/1833.html
4.专家呼吁加快建设长江文化主题博物馆一是加快建设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忠县皇华岛,建设三峡考古遗址博物馆。二是加快建设世界大河文明馆、中国水文博物馆、川江航运博物馆等长江文化主题博物馆。三是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以大足石刻为重点,串联长江流域沿线石窟寺遗址,建设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https://www.cqcb.com/hot/2021-05-18/4143918_pc.html
5.当“博物馆日”遇见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新闻网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在西安举办,围绕今年“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主题,西安市最新公布了全市163座博物馆名单,并启动2024年博物馆月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共建博物馆之城、共享建设成果的城市文化氛围。 “博物馆之城”已成西安“金名片”...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4-05/17/content_6897993.htm
6.新闻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在湖南博物院...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提出“文化+科技”融合命题,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同时,沈晓明书记指示,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努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推动湖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博物院要成为“全球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 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10107
7.山东博物馆本馆新闻文化润心,博物馆引领“夜生活”新潮流...2023年8月18日晚,山东博物馆举办的“博物馆文化之夜”系列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活动精彩纷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活动开场前,博物馆入口处观众就已排成长龙。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专职副书记卢朝辉,副馆长王勇军,副馆长高震为来馆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观众赠送学习用品,表达博物馆的美好祝愿。 https://www.sdmuseum.com/art/2023/8/19/art_270328_1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