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体验端午传统文化新闻频道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题:走进博物馆,体验端午传统文化

新华社记者

“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16日上午,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长廊的展览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来自南京市江宁区的陆红丹给9岁的女儿讲解端午节的民俗。

这是众多家庭在博物馆感知端午文化的一幕场景。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运用博物馆等阵地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介绍传统节日民俗知识,传播优秀传统节日文化。

注重节日文化传承

在湖北省博物馆综合馆三楼“礼乐学堂”少儿体验区,15组家庭正在参与端午节第一场社教活动“乐享编钟”。10岁的小艺敲击着一套小型编钟复制件。

“对于编钟,我已经很熟悉了!这是一套1.2米高、上下两层的编钟复制件,共计14件。”小艺说,湖北省博物馆是她节假日最喜欢去的地方,常常和父母在这里流连忘返,希望小学毕业后成为曾侯乙墓展厅的一名志愿讲解员。

各地博物馆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系列专题展览、体验和社会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中华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今年各地博物馆举办的端午节活动一大特点是突出为家庭观众服务。安阳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仪征市博物馆、丽水市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海盐县博物馆、重庆宝林博物馆、武山县博物馆等均推出专门针对家庭观众的亲子体验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在欢度传统节日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带着孩子来参观,是为了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陆红丹告诉记者,她和女儿还参加了亲子包粽子、编织鸭蛋网兜等端午活动,“感觉这个端午节过得特别有意义。”

突出馆校互动联动

菖蒲、艾草、桑葚、樱桃、粽子、五毒饼,八仙桌上摆放着钟馗画像……走进北京民俗博物馆所在的东岳庙瞻岱门,浓浓的端午味道扑面而来。

今年各地博物馆举办的端午节活动也突出了馆校联动。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的68名小学生在这里参与了包粽子、画王老虎、系长命缕等节令习俗体验,完成了端午习俗的知识问答。

广东省博物馆组织天河中学学生参加搭建积木龙舟活动、龙舟节“诗词”大赛及“端午习俗”研究汇报课;苏州博物馆和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合作,组织200多名学生参加学唱《轧神仙歌》和民俗知识竞赛等活动;厦门市博物馆走进厦门人民小学和厦门海沧区鳌冠小学开展《端午节习俗及文化》讲座。

家住呼和浩特的小学生郭子昂,和同学们来到内蒙古博物院参加了“端午怀古”主题活动。“我们包粽子、做龙舟灯、编彩绳,做好了还能拿到跳蚤市场上交换。”郭子昂兴致勃勃。

“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不只是书本的学习,更要在参与中学习。”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乌兰托娅说,“学习成果是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的,不仅学习了文化知识和技能,更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

契合时代发展节拍

红墙绿树灰瓦间,华美的汉服穿梭于有近700年历史的北京东岳庙古建筑中,观众仿佛在历史与现实间穿越。

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曹彦生介绍,为让观众真切感悟传统文化的华美,他们特邀了专业院校表演团队表演汉服走秀。

南京博物院开展了传统香包制作体验、五彩丝线手环编织等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人现场教学。

在该院非遗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正在制作端午香包。“香包里有甘草、冰片、丁香等10多种中草药,可以驱蚊避蝇。”井秋红说,端午节有佩戴香包的习俗,自己制作和展示香包技艺,是希望能将传统文化传承下来。

THE END
1.北京汽车博物馆更多>> 更多>> 更多>> 主题活动 科普读物 志愿者招募 ·资料中心 ·商品预定 ·捐赠指南 更多>> ·展厅分布·开放时间 ·参观须知·票务信息 ·在线预约·交通地理 ·服务设施 更多>> ·业界交流 ·藏品研究 ·友好机构 更多>> 更多>>http://automuseum.bjft.gov.cn/
2.资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旨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展示、传播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展示我国深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交流,凝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观念和理论共识,充分调动和https://www.ihchina.cn/zixun
3.《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头条报道我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5月20日,《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头条刊发《许昌学院历时9年打造农耕文化博物馆——从中原农耕文化中追寻大学的根与魂》一文,全文逾3000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校农博馆建设的艰辛历程与目标定位,以及农博馆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教育人、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成效和积极意义,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一个有情怀、有特色的高...https://lide.xcu.edu.cn/info/1011/3357.htm
1.上海博物馆东馆 10:00~18:00 17:00后停止入场,基本陈列免预约,除国定节假日外,周二闭馆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
2.圆桌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创新发展面对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博物馆展览如何多元探索与创新发展?博物馆探索“跨界融合”、“博物馆生活+”等话题成为时下的行业焦点和热议话题。澎湃新闻获悉,“面向未来——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2024联合年会近日在上海世界会客厅召开。近200家博物馆、科研院所等企事...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42969
3.博物馆揭秘,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重磅新闻揭晓!系统集成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也在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承担起社会责任,最新的消息显示,一些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关注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议题,一些博物馆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公众提供免费的参观和学习机会,这些举措展示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感,也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http://www.cy-info.cn/post/1833.html
4.专家呼吁加快建设长江文化主题博物馆一是加快建设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忠县皇华岛,建设三峡考古遗址博物馆。二是加快建设世界大河文明馆、中国水文博物馆、川江航运博物馆等长江文化主题博物馆。三是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以大足石刻为重点,串联长江流域沿线石窟寺遗址,建设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https://www.cqcb.com/hot/2021-05-18/4143918_pc.html
5.当“博物馆日”遇见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新闻网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在西安举办,围绕今年“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主题,西安市最新公布了全市163座博物馆名单,并启动2024年博物馆月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共建博物馆之城、共享建设成果的城市文化氛围。 “博物馆之城”已成西安“金名片”...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4-05/17/content_6897993.htm
6.新闻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在湖南博物院...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提出“文化+科技”融合命题,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同时,沈晓明书记指示,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努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推动湖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博物院要成为“全球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 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10107
7.山东博物馆本馆新闻文化润心,博物馆引领“夜生活”新潮流...2023年8月18日晚,山东博物馆举办的“博物馆文化之夜”系列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活动精彩纷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活动开场前,博物馆入口处观众就已排成长龙。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专职副书记卢朝辉,副馆长王勇军,副馆长高震为来馆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观众赠送学习用品,表达博物馆的美好祝愿。 https://www.sdmuseum.com/art/2023/8/19/art_270328_1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