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从文博热看文化传承发展开新局

原标题:行进中国|从文博热看文化传承发展开新局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中国各地博物馆在节假日都会迎来大量观众。从大中型博物馆到小型博物馆,从国有博物馆到民间博物馆,博物馆的种类不断丰富,正在变身为文化体验新高地。

从《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到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确立“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从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到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一步摸清文物家底。中国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

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是一座全面反映大运河历史概况、现今状态和运河美好生活的博物馆。迄今,该馆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泱波摄

2021年9月9日,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工作。自2021年3月至今,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共发掘出土编号文物1.7万余件。中新社记者安源摄

2022年4月4日,游客在天津五大道景区内举起雪糕拍照。清明假期,天津五大道推出海棠风味文创雪糕,受到年轻人喜爱。中新社记者佟郁摄

2023年7月9日,市民参观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展出的“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展览”。该展览以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通过巨幕荧屏将原作放大数百倍,复原上千个画中人物,再现北宋时期的繁华盛景。中新社记者俞靖摄

2023年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在四川省广汉市试运行,最新出土文物、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科技手段纷纷亮相。3年多来,三星堆成功创建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中新社记者安源摄

2023年8月28日,《乐动敦煌》在甘肃敦煌演出。《乐动敦煌》是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利用真人与数字影像虚实交换实现沉浸式体验。2023年6月15日至8月28日,该剧共计演出311场,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中新社记者毛建军摄

2023年8月29日,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旅拍。随着旅拍热的持续“出圈”,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凭借壮丽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也成为旅拍爱好者青睐的摄影基地。中新社记者毛建军摄

2023年9月26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在香港特区向媒体预展。展品大部分为首次在四川省外展出。图为三星堆代表性文物中的“戴金面罩人头像”(右)和“扎发髻人头像”等展品。中新社记者侯宇摄

2023年12月1日,陕西西安华清宫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迎来第五千场演出。《长恨歌》开演十八年来,接待人数已突破千万人次。中新社记者张远摄

2024年2月9日除夕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的火龙表演亮相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码头,迎接甲辰龙年的到来。中新社记者何蓬磊摄

2024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四,结束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游客走出神武门。今年春节假期,北京旅游市场呈现火爆态势。中新社记者盛佳鹏摄

2024年2月2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新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为首次亮相。(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李超庆摄

2024年4月15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于山社区,“00后”文物普查员张子奕和同事一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时,讨论登记一处摩崖石刻。中新社发谢贵明摄

2024年4月16日,海南海口,四川馆展出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举行期间,一批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的国货潮品成为亮点。中新社记者骆云飞摄

2024年5月18日晚,南京博物院举办“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将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通过现代舞、社教活动、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呈现,让观众体验既传统又现代的博物馆。图为南京博物院建筑外立面上演光影秀。中新社记者泱波摄

2024年6月12日,“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在北京进行,来自美国的中学生在故宫参观游览。中新社记者赵文宇摄

2024年7月9日,山西省太原市,参观者观看服饰展品。当日,“盛京华彩——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瓷器、珐琅、服饰、书画、兵器等百余件展品。中新社记者韦亮摄

2024年7月15日,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特种邮资明信片首发式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行。特种邮资明信片1套5枚(封套式),内容为高级军吏俑、铠甲武士俑、绿面跪射俑、立射武士俑以及袖手俑,封套为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中新社记者张远摄

THE END
1.北京汽车博物馆更多>> 更多>> 更多>> 主题活动 科普读物 志愿者招募 ·资料中心 ·商品预定 ·捐赠指南 更多>> ·展厅分布·开放时间 ·参观须知·票务信息 ·在线预约·交通地理 ·服务设施 更多>> ·业界交流 ·藏品研究 ·友好机构 更多>> 更多>>http://automuseum.bjft.gov.cn/
2.资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旨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展示、传播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展示我国深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交流,凝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观念和理论共识,充分调动和https://www.ihchina.cn/zixun
3.《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头条报道我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5月20日,《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头条刊发《许昌学院历时9年打造农耕文化博物馆——从中原农耕文化中追寻大学的根与魂》一文,全文逾3000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校农博馆建设的艰辛历程与目标定位,以及农博馆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教育人、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成效和积极意义,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一个有情怀、有特色的高...https://lide.xcu.edu.cn/info/1011/3357.htm
1.上海博物馆东馆 10:00~18:00 17:00后停止入场,基本陈列免预约,除国定节假日外,周二闭馆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
2.圆桌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创新发展面对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博物馆展览如何多元探索与创新发展?博物馆探索“跨界融合”、“博物馆生活+”等话题成为时下的行业焦点和热议话题。澎湃新闻获悉,“面向未来——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2024联合年会近日在上海世界会客厅召开。近200家博物馆、科研院所等企事...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42969
3.博物馆揭秘,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重磅新闻揭晓!系统集成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也在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承担起社会责任,最新的消息显示,一些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关注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议题,一些博物馆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公众提供免费的参观和学习机会,这些举措展示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感,也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http://www.cy-info.cn/post/1833.html
4.专家呼吁加快建设长江文化主题博物馆一是加快建设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忠县皇华岛,建设三峡考古遗址博物馆。二是加快建设世界大河文明馆、中国水文博物馆、川江航运博物馆等长江文化主题博物馆。三是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以大足石刻为重点,串联长江流域沿线石窟寺遗址,建设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https://www.cqcb.com/hot/2021-05-18/4143918_pc.html
5.当“博物馆日”遇见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新闻网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在西安举办,围绕今年“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主题,西安市最新公布了全市163座博物馆名单,并启动2024年博物馆月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共建博物馆之城、共享建设成果的城市文化氛围。 “博物馆之城”已成西安“金名片”...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4-05/17/content_6897993.htm
6.新闻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在湖南博物院...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提出“文化+科技”融合命题,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同时,沈晓明书记指示,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努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推动湖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博物院要成为“全球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 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10107
7.山东博物馆本馆新闻文化润心,博物馆引领“夜生活”新潮流...2023年8月18日晚,山东博物馆举办的“博物馆文化之夜”系列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活动精彩纷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活动开场前,博物馆入口处观众就已排成长龙。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专职副书记卢朝辉,副馆长王勇军,副馆长高震为来馆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观众赠送学习用品,表达博物馆的美好祝愿。 https://www.sdmuseum.com/art/2023/8/19/art_270328_1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