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人类处境的一切哲学问题,归根结底,只有三个: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最终要到哪里去?5月5日晚,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期科学文化沙龙在中国科大东校区1958咖啡馆举办,本期沙龙主题为“进化论与人类的未来”。特邀主讲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的著名古生物学家周忠和。
聚精会神的“科学文化沙龙”听众
石云里介绍嘉宾
主题演讲开始前,周忠和院士为主办方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获批新时期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于2019年10月成立,中心致力于推动我国科学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讲好面向国际科学界的中科院和国家的故事,为中国科学院及国家科学传播政策、规划、活动和绩效评估提供支撑。2022年11月,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审发布,科学传播研究中心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科学传播中心主任汤书昆教授从周忠和院士手中接牌
周忠和以两个出人意料之外的特点评述开启了演讲:诺贝尔奖获得者雅克·莫诺提出,“进化论的一个奇特好笑的特点,是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懂得进化论。”遗传学家兼作家史蒂夫·琼斯说,“进化论是一张政治沙发,谁的屁股坐在上面,他就变成什么形状。”
周忠和主旨演讲
“如果没有进化论,生物学的一切都将变得无法理解。”著名进化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基这样评价。进化论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对进化论的误解却很多。周忠和院士总结并一一剖析“与拉马克学说的混淆”,“进化有方向性、进步性”,“进化=适者生存=强者生存”等对进化论的常见误解,向在场的嘉宾娓娓道来地揭开进化论的层层面纱。
我们从哪儿来?“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的时候,胚胎学的证据被用作最有力的证据。今天他可能会将这个荣誉交给化石。--JerryCoyne”生命的起源、生命三大域、动物的起源、脊椎动物的颌演化,古老的灵长类化石,人类化石的新发现,随着古生物化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演化历史已经日趋清晰。我们都是宇宙演化的产物,更是地球演化的一部分。不仅我们物质构建的躯体如此,就连我们的意识、精神、行为与文明的演变也都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话-交流-互动
我们是谁?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的文化。EdwardO.Wilson的著作《社会生物学》首次命名了社会生物学,并催生了进化心理学。他的另一本著作《论人的本性》研究了真正基于进化论对人类行为所作的解释必定会给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带来的影响。他还建立了“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理论,来解释人性的产生和本质。我们基本搞清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
面对面的科学探问与回答
嘉宾在现场的连环提问
“如何向宗教徒解释进化论?”科普大V袁岚峰首先发问;“您如何看待碳基生命是硅基生物的开机程序这个观点?”安徽省地震局牛望处长问道;中国科大第一附属医院邓芳主任提问:“人类创造的AI是选择的迭代向上的发展,而人自己的发展是受到自然选择影响的,未来有没有可能自然人被人工生产的人取代?”;中国科大地空学院执行院长汪毓明教授问道:“人类自身的发展比如寿命的延长、能量的控制会不会带来人类灭绝的另一种可能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谢周清教授问道:“您如何看待生物不仅仅适应环境,也有可能主动改变环境这种说法?”
嘉宾在现场一连串的探究
郑龙亭总结
进化生物学是一门科学,但它的影响不仅已经远远超越了科学界,而且对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科学出发跨界探究人文、社会发展的历史对未来或许会产生重要的启示。
科学文化沙龙创办于2021年5月。沙龙的宗旨是在创新前沿、科学前沿和文化前沿选取重要议题,以主题演讲开场引导,在轻松不拘、开放思考的环境中形成对议题的跨界交流,为促进新观念、新探索、新实践的传播提供对话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