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张纯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规划系副主任
包括欧洲和北美在内的西方城市,在二战后(20世纪后半叶)经历内城衰败、社区过滤、社会空间分异等过程后,城市更新的重点从物质空间重建逐渐过渡为社会经济内涵引导的城市再生。回顾不同国家的城市更新经验,可以帮助中国决策者和规划建设者更深刻地认知城市更新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应对策略和实施效果。
在社区层面,国际实践提供了通过全面的城市再生改变社区形态(物质空间环境和社区社会环境)从而提升社区活力和可持续性的经验。在经济仍然持续增长、城市仍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今天,选择性地将这些经过再生规划后形成的良好社区形态应用到中国社区,可以促进“十四五”时期的中国城市向更加可持续、健康、活力的方向发展。当然,国外城市更新中不乏经验和教训。我们应以史为鉴,在中国未来实践中,探讨怎样在物质性改善的同时提升社会环境,跳出“物质空间”旧城改造的桎梏,实现多维度、全面的城市再生。
城市更新的“前世今生”
二战以来,西方城市的社区规划模式经历了从大规模改造、渐进式更新到社会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过程。20世纪中叶,伴随着战后重建,规模宏大的城市建设和改造计划开始在欧美城市推行,其中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推土机式(bull-dozer)”的整体清理。这种大规模的改造,破坏了很多城市传统的城市形态,比如一些沿袭自中世纪富有地方特色的街道(城市形态)、邻里(社区网络)等都被破坏殆尽。
美国城市更新的经验与教训
美国城市更新给规划领域带来的教训和启示是,用物质空间方法解决城市问题是有局限性的且受到了各种限制。从中学到的经验是,尽管规划者或许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策略,但在城市更新项目中仍然需要认真倾听地方居民的意见建议。
中国未来城市更新的展望
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城市更新计划推行和实施路径不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以“危旧房改造”为切入点,展开了针对城市旧城改造的更新过程。其中涌现了很多著名的代表性案例,如福建的三坊七巷、北京的菊儿胡同、上海新天地等,这些都为面向品质提升的城市更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疫情常态化下的社区管理与内城区商业活力提升、传统历史文化保护与创意文化发展……如何将这些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规划者与决策者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些趋势同样要求在物质空间更新之外,采取多维度视角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城市更新的内涵:
一是商业和文化功能更新。目前中国的城市更新仍以居住功能为主,对于城市商业、文化功能的更新尚不多见。网络社会新经济的增长,对城市商业文化娱乐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前苏联阵营国家中,由于复杂权属问题和转型期立法、资金渠道的不健全,最严重的城市衰败并不是私人住宅,而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商业文化和娱乐建筑。使城市功能满足21世纪城市的需求,从而提升城市活力、促进社会积极取向和文化繁荣,意义重大。
根据上述方向,不同类型社区的城市更新政策应不尽相同。应针对内城社区、单位制社区、郊区化社区、混合社区等不同类型,跳出聚焦于物质空间看更新,展开谱系化的类型学研究,采取多维度全面的视角理解城市更新的内涵和需求,推动中国城市更新向高质量发展。
□张纯
《贵州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指南(试行)》印发
2024-11-2114:11:25
近日,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贵州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指南(试行)》,指导全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哈尔滨再推楼市新政:购房补贴期延长,商贷首付不再区分首套、二套住房
2024-11-2114:07:22
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近日印发了《关于推动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让城市洁净与诗意并存
2024-11-2110:22:06
寒风起,落叶飘。
四川达州推进建筑市政设施设备更新
2024-11-2109:23:41
近日,四川省达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印发建筑和市政设施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方案,聚焦两大领域、10项重点任务,到2027年年底,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加快补齐建筑和市政设施建设短板。
政策“组合拳”成效显现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增强——透视10月份中国经济“成绩单”
2024-11-1920:10:48
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协同发力,政策“组合拳”成效逐步显现。
专家解读|柴强:楼市回暖信号强劲止跌回稳态势明显
2024-11-1915:38:00
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随后,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以及各地迅速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打出一套“组合拳”,抓紧落实存量政策、加快出台增量政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商品房促销及同步宣传、政策解读等活动,交出了10月份房地产交易量的良好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