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零售业末端的超市行业更加敏感,步步高实现营业收入86.86亿元,同比下降34.48%;永辉超市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亏损27亿,而日本超市便利店行业却在稳步增长。
中日同属于东亚文化圈和赶超型经济,我们可以抄的作业有哪些呢?
先考古,找共同点
日本消费变迁的四个阶段
第一消费社会(1912-1944年):
20世纪初的日本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早期,人们崇尚“西式生活”。
第二消费社会(1945-1973年):
战后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期,以家庭为单位的“大众消费”。
第三消费社会(1974-1995年):
稳定增长期和泡沫经济期,以个人为单位的“个性消费”。
第四消费社会(1996-2034年):
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的二十年”和缓慢复苏期,返璞归真的“简约消费”。
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开始思考除了物质之外什么才能让人变得幸福,消费的终极意义在于如何度过充实的人生。消费理念从物质回归到人,注重精神体验。不喜欢过度工业化的产品,走向简约环保,从“大量”转向“适量”的资源循环型社会,成为全球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先进国家。“断舍离”风潮兴起。全年龄段单身人群增多,共享意识和社会意识增强。
消费呈现出去品牌化、本土化、地方化倾向。开始看重商品的精神属性,追求“小确幸”。
看颜值,划重点
日本出色的设计为消费升级做出巨大贡献。
首先是日本的一系列措施:1996年日本政府推行设计立国政策,提出“文化立国”战略,2011年新设“文化创造产业科”,日本已发展成为亚洲文化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国家。
日本企业对设计也高度重视。松下幸之助曾说:“未来将是一个设计的时代”。我们熟知的日本品牌背后都有出色的设计师。MUJI的田中一光、原研哉、深泽直人,优衣库的佐藤可士和,服装界的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并且日本设计始终围绕满足民众日常生活需求服务。
日本的设计范围已从最早的工业产品扩展到人类所有有形和无形活动,融入企业和民众日常生活血脉,大到空间,小到餐具。日本设计的一大特征就是“普惠性”。
差异化消费时代,本土化贸易百花齐放。“市场”的价值体现不仅在于对“货”的渠道销售赋能,更在于对“货”的品牌赋能。需要新模式匹配主力消费人群。
例如日本早市,自由贸易最原始的样子,人间烟火最朴素的体现,就像深海刺身,够鲜、够拙,千万别加工,一口吃到大海的味道。
拍摄于日本早市
布局面面俱到(即便是5线小城),有杂货、鲜花、种子、农具、食品、工艺品。
交易方式由商家搭建贸易市场,在地农民提供当日收成农作物,自行定价,将产品摆放在对应区域,供消费者选择。早市统一收银,商家抽佣。我们上午10点抵达时,农作物仅余60%商品。
颜值正义,设计才是流量密码
日本深知在地独有文化才是旅游的灵魂,因此在秉承传统基础上,研发在地产品多样化的表达,并大力宣传ip、动漫、影视、美食等,提出“一地域一观光”,在超市或便利店布置上、选品上各具地方特色,吸引消费者反复前往。
两大流量秘诀:颜值和内容。
这里完胜我看到的其他服务中转站。不时有老鹰翱翔,处女座细节控温馨提示牌。
旅行胜地的服务站,在商品选择上注重当地特产的选择,以礼盒包装为主的商品,轻易让见到它的每一个人,带走它。
选品优先考虑:观景配套、伴手礼、便利食品、带来美丽心情的烘培甜品。
醒目的洗手间也特别加分!当时只道是寻常,没有拍照。实则动线安排巧妙,设置在视觉首要接触点上,但和接待大厅又保持了5米的距离,可以直通到达中转站的小型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