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名叫《今生是第一次》的韩剧刷爆了网络,在豆瓣上的评分罕见地达到9.1分,剧中男主对理想生活的定义就是在自己的房子和最爱的猫咪过活。在中国有许多年轻人也怀抱着同样的梦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养一只温柔的大狗狗或者一只独立优雅的小猫咪。
近年来,这种长着三角耳、长尾巴、毛茸茸肉乎乎的小生物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统治”了全人类,让越来越多的人拜倒在它们软绵绵的喵掌下,甘心称奴,做它们眼中“愚蠢的人类”。不仅如此,猫咪催生出了繁荣的网红经济和宠物经济,在治愈人类心灵的同时,还创造了一系列经济价值。
据日本宠物食品协会测算,日本人对猫咪的热情已经超过狗狗。日本的宠物犬从2011年的1193.6万条降低到2016年的987.8万条,而宠物猫在2016年稳定保持在987.7万只左右。
猫咪还是狗狗?这是一个问题
研究社会学的东京大学准教授赤川学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狗叫容易引起邻里争论,散步可能产生陌生人间的人际沟通,需要饲主有一定社交能力。从现代日本人的角度来说,这一点养猫更容易。”
猫咪催生的经济产业链
“一日吸猫,终身想猫”。很多以猫咪为主题的咖啡馆都容易被打上文艺的标签,成为吸猫人士和文艺青青年的聚集地。
据日本猫咪咖啡协会测算,日本有300间猫咪咖啡厅。不仅如此,爱媛县青岛、宫城县田代岛、香川县在直岛等“猫岛”都因为猫咪意外走红,每日观光数量可观,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宫本胜浩的猫咪经济学分析了由猫咪催生的一系列产业链,包括饲养的食物花费,宠物保险和医疗以及玩具、宠物生活用品等周边商品。据统计,猫咪带来的经济效应超过了东京迪士尼乐园一年的经济效应。而在中国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京东的数据报告显示国人购买的进口食品中,猫粮排在第一位。
为什么吸猫人士越来越多?
不想恋爱,不想结婚,但“又需要感情归属和温情”(德国心理学家JensLonnekor)的空巢“青年”从乖乖等在出租屋内的那个不谙世事、傲娇蠢萌的小生灵上找到安全感和存在感。相比和复杂的人类相处,它们是多么简单,不是吗?
其实,猫咪已经陪伴了人类5000多年了,早在人类驯化猫咪来消灭老鼠的时代,它就注定成为人类的好伴侣。不过它们一定想不到,5000年后的今天它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以卖萌为生,当然,偶尔也会玩玩老鼠,只不过都是电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