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化论文范文资料与标注现代化的新高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对于视改革为时代精神的中国而言,在慨然行进35年后,之所以选择用全面深化改革来突破新的历史隘口,正是希望为破浪前行的中国航船,寻找一片更为开阔的水域,为风云变幻的世界版图,构筑一块更为坚实的地基.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能力的集中体现

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有严密的制度,还要有严格的执行;有严肃的纪律,还要有严格的遵守;有严谨的设计,还要有严格的落实.不能落细、落小、落实,制度只会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其作用终将荡然无存.

在提高治理能力方面,我们的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下更大的力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尽快把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我们才能补齐治理短板,让国家治理体系更加有效运转.

纵观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的历史过程,怎样治理社会主义这样的全新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实践和探索.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标注现代化的新高度,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坚持制度自信是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命题

毋庸讳言,中国是在落后的境遇中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这样一种追赶者的身份,尤其容易让人低估蕴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优势、韧性、活力和潜能,认为制度现代化,就是向欧美发达国家的制度模式看齐.

THE END
1.核心期刊2022年重点选题方向大汇总课题一对一就找选题宝指导...尤其是,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无人区,需要地方政府有更多的勇气和担当,试错更多的地方性制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复制推广形成更多的国家法律规范,此乃创新法治和改革协同的重要实践。研究分析地方政府在当代国家治理中扮演的角色结构,反思央地关系与中国地方治理改革路径,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https://xuantibao.com/social/detail?cid=3132
1.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研究理论民生网民生信息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内在关系,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比较研究以及文献综述等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深入剖析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内容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特征、动力机制以及面临的挑战,同时关注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背景下的价值重塑与传承路径。研究...https://www.msxww.com/a/lilun/15498.html
2.张素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有机组成,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它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命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重点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https://www.ccps.gov.cn/dxsy/202208/t20220830_154789.shtml
3.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3年...三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青春之力砥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二、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优势 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及其原因?https://www.hnwmxy.com/sixiangzhengzhililunkejiaoxuebu/jingpinxiangmu/20231101/10832.html
4.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哲理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哲学意蕴。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道理哲理,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式...http://gxgl.wenming.cn/2024ll/202404/t20240403_8487262.html
5.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同时,加强风险防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确保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https://www.zgcsswdx.cn/info/10322.html
6.卢晓中,胡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中国特色、时代意义三大核心要义为探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分析维度。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提高教师地位并举,强化教师教育的实践性;中国特色突出体现为教师教育的举国体制、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机构制度、定向型为主的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时代意义则需关注新时代立德树人...https://www.eol.cn/news/xueshu/hui/202310/t20231011_2513761.shtml
7.抗战14年,中国损失有多大?数字触目惊心…例如最能代表当时中国民族资本发展水平的纺织业,在抗战期间,损失比重就超过了70%,而像造纸业、盐酸业、制盐业的损失甚至高达80%。 除了上述提到的工商业损失,银行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日军的破坏。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宪文认为,日本的这场侵略战争,直接“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3]。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9/18/content_24581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