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阳县聚焦农民工就业增收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将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推进以微阵地、微项目、微培训、微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服务,持续、精准发力,确保县域广大农民工求职有门、困难有助、培训有路、服务有效,为县域农民工市民化提质行动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坚强动力。2024全县新增城镇就业765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13人。
一、“微阵地”筑巢,温暖农民工心灵港湾。依托全县建成的9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及庞大的志愿服务队和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社区联系群众末梢神经作用,推动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向社区居民延伸。同时依托社区群众服务中心,构建“一心多点,全域覆盖”的基层就业服务站491个,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建“家和”人社服务站,配备“人社管家”专业工作人员,充分发挥部门专业能力和社区优势,不断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微培训”赋能,激发农民工内在潜力。扎实推进“培训机构列单、参训人员选单、政府部门买单”的培训服务模式。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联合职业培训机构,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意愿,积极开展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学校、进乡镇、进社区”“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补贴、送服务”“五进五送”特色职业技能培训。打出多样化培训课程开设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组合拳”,综合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今年以来,已为3000余名返乡农民工提供家政服务、抖音直播、养老护理、婴幼儿护理、中式烹饪、面点技法等特色技能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民工内在潜力得到充分激发,企业用工需求与求职人员工作技能实现双向奔赴,精准对接。
四、“微服务”贴心,破除农民工后顾之忧。打造“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将公益性岗位、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就业政策及时送达返乡农民工手中,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从供需两端出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信息到家门、服务到家门,解除农民工心头的政策顾虑和担忧。同时,县、乡两级服务队深入实施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全面摸排登记,建立需求台账,精准施策,分类帮扶。2024年以来,已为1875名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21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