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大学生自费赴美:小N考察转基因

【视频】大学生自费赴美:小N考察转基因

黑名单专治乌贼、鱿鱼、杠精、反智和谣棍

观网报道:崔某某纪录片中受访者涉嫌造假

引子

.

一、什么是转基因?

转基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技术?转基因食品是福还是祸?

斯坦福大学卡内基研究所研究员JoseR.Dinneny(后同):

简单的说转基因就是利用生物技术改变生物体内一部分DNA或叫基因,这些基因是植物体内一部分,决定着植物的生长方式、外观、口味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基因决定性状。科学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弄清楚哪些基因是我们要引入的,哪些是需要去掉的,从而来改变植物性状。这是一种非常精准的技术。

美国农业部植物基因表达中心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SarahHake:

我认为人们所用的“转基因”一词,本意是指“基因工程改良”(Geneticallyengineered),因为传统植物育种也一样改变植物基因。人们应当意识到,我们所有吃的食品都经过了基因改造,没有一种是野生的,都是经过上千年的驯化和改良而来。当我们提到转基因这个词,我们说的应该是“基因工程改良”。

举例来说我们要通过传统杂交育种让现在我们餐桌上的西红柿变得能抵御虫害,具体做法就是将其和抗虫的野生亲缘品种杂交,但在第一次杂交中也会引入野生物种的其他不良性状,比如野生种含有的各种毒素。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回交来去除这些不良性状)打个比方说有本书是红色的,一本白色的,你需要像扑克牌洗牌一样把两本书混到一起,红色和白色的书页就会夹杂在一起,然后就得再一遍又一遍的与白书混合,替换出那些不需要的红色书页。直至除了那一页(需要的)红色书页外,其他整本书都变回白色。而通过基因工程,可以做到从红书中提取确切需要的那个单词,并把它插入到白书中。通过这样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非常谨慎和确定的选择改变了一个东西。这样的技术可以精确到仅仅改变了一个核苷酸。

杂交手段会引入非必要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是有害的

转基因则可以精确获得所需基因

植物学家、环境保护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PeterRaven:

实际没有所谓的野生玉米,玉米是完完全全驯化的植物,它源于野生禾本科植物。通过不断整合亲缘植物的基因才成为了今天高产量的玉米。每年种植的玉米和前一年都是不一样的。实际上转基因就是现代人改变植物基因的手段之一。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植物学名誉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RogerBeachy:

许多科学工作者将转基因技术视为传统医学穿的进步和延伸。我们可以用这些新技术把不同有益的性状放在一起,用于跨越自然界中有些五中无法杂交的障碍。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

任何一个新技术在刚开始应用中逐步被民众接受,都有这么一个过程。但转基因技术可能大家不清楚,但早已经广泛应用在我们的工业、医药、能源等各个领域。实际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了。在生活中或者我们社会发展受益于转基因,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厨房里的味精、医药这块的抗生素以及很多药物都是基因工程微生物生产的。农业上我们讲有机农业,其实有机农业许多生物农药肥料很多都是转基因的。

二、转基因对人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安全?网络上众说纷纭,甚至不乏耸人听闻的流言。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主流科学界已达成普遍共识,即目前得到监管机构批准、以正当方式在市场流通的转基因食品,其安全性不低于普通食品。

2016年5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表了题为《转基因作物:经验和展望》的综述报告,总结了过去20多年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评估。2016年7月,百余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发表公开信,支持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精准农业技术。这些文件中明确确认了一个共识:“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同等安全”。

科学家是怎么得出这样的共识?我们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吴孔明院士。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孔明:

为啥科学家要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不低于非转基因食品”这样的谨慎说法?而不是肯定“转基因是安全的”呢?

PeterRaven:

在科学里,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科学不会说任何一件事情是确定的。但人们往往不能理解这点。比如我常说的进化论,关于进化的理论,科学里的“理论”是人们反复求证某种假设后所达成的共识。科学的语言对普通人来说很难理解。但不论如何,科学语言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显然)事实就是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

三、3个关于转基因的流言

国外的反转基因组织社会运动

1|转基因食品会导致不孕不育吗?

SarahHake:

不,从未听说过这种案列。如果有会非常让人吃惊的。关于转基因食品,我们已经食用了超过二十年了,这已经是一个很大规模的研究,牵涉到数百万人口,我认为目前结果显示它是安全的。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病理学系教授PamelaRonald:

不会(不孕不育),没有证据。这些可怕的一概而论的确非常吓人,然而,你无法用实验证明一件事物不存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有风险,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没有科学的、可信的证据表明食用携带较少病毒蛋白的转基因抗病木瓜会比食用携带十倍数量病毒蛋白的有机木瓜更有可能导致不孕不育。如果你要问“转基因食品会导致不孕不育吗?”这问题就好比“手机会导致不孕不育吗?”甚至“计算机技术会导致不孕不育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样会有答案吗?你能证明“手机”不会导致不孕不育吗?

2|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癌症吗?

PamelaRonald:

如果发现了有一种化学物质会致癌,我当然希望政府能够取缔这种化学物质,但政府并没有取缔过草甘膦,我认为原因可能草甘膦总体来说比其他除草剂更安全,它在环境中不残留,而且非常有效,很多人在自家花园里都使用它。如果要禁止农民使用,也许人们也不该在自家花园里用了。

3|转基因食品会导致人体过敏吗?

不会,据我所知市面上没有发生这种情况,转基因作物是需要通过审批从而才能作为食品或饲料出售。必须和非转基因作物对等,比如经过基因工程改良的大豆,它的蛋白质成分应该和普通大豆相同,不会产生未知蛋白。这是审批的要求,如果存在有害的未知蛋白,在监管过程中就会被识别出来。

JoseR.Dinneny:

我认为新的农产品是否会引发过敏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基因工程的产品需要考虑致敏性,传统育种和其他农业技术的产品也需要。需要重申,转基因技术的好处是我们可以精确操纵代谢途径中已经被研究透彻的一小部分。因此相比之下,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导致过敏的可能性远远低于传统农业技术作用下的农作物。因为传统的植物育种会引入大量新的基因。所以就致敏性而言,比起传统育种的农产品,我个人更倾向于购买转基因食品。

四、转基因的长期风险怎么衡量?

在我们的采访中,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从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过去二三十年的生产经验两个方面,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而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则认为,长远看来转基因的安全性还不能确定。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环境人类学家GlennDaivsStone:

DDT的例子是一种典型的反转观点

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

DDT的这个例子非常确切,这是用一个农药来否定全部的转基因。转基因如果有一个坏了,我换一个,DDT坏了,我们没有从此就不适用所有的化肥农药,我们说这个不能用,搞错了,但其他还能用,并没有因为DDT,现在全世界就停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所以同样转基因总体上是可以安全应用的,而不是用一个否定全面,因为DDT就全面否定化学肥料和农药。

芝加哥大学法律经济系教授OmriBen-Shahar:

人们在用成本收益分析原则,评价一项新技术时会同时考量新技术带来的利益和风险成本。如果采用新技术的好处大于风险,我们就会推动这项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预防性原则,是指一个技术可能存在严重风险,不论可能性是大是小,都要停止应用这个技术,直至有把握控制这个风险。因此预防性原则会阻碍科技进步,风险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能坐等。飞机有风险,化肥也有很大的风险。

化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帮助我们战胜饥荒,但他本身有风险的。我们以前并不知道化肥如何作用于植物的,可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坐以待毙吗?

预防性原则困住了人们的手脚。这就是我认为应当采用成本收益分析原则来评估新技术的原因。

五、科学界会不会被利益集团“绑架”?

既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得到了科学家的普遍认可,但为啥公众不容易接受科学家得出的结论呢?科学会不会撒谎?科学研究会不会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

“地球之友”组织、转基因食品标签运动运动家DanaPerls:

大多数(转基因)的评估是由公司自己完成的,政府机构,比如美国食药管理局(FDA)、环保局(EPA)有时只会对公司所作的评估进行审核。但从未有过独立的评估。

孟山都网络公共关系专员JanicePerson:

你可以看一下,相比传统农产品,转基因产品的研发成本很多都花在了监管要求的各种检测上,而每个国家对于安全评估又有各自不同的要求,会导致成本升的更高。我想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点,其实很多非盈利性研究机构是很想去做这样的工作(独立研究),只是复杂的审批让他们难以付诸于行动,因为随之产生的巨大开销他们根本无力承担。

RogerBeachy:

况且有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和公司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而且“公司不可信任”这种预设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六、转基因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除了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持怀疑态度的人经常提出的另一大类问题是:推广种植转基因作物会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呢?

吴孔明:

饶毅:

从环境来说,农业本身就是对环境巨大的破坏。因为农业是把单品种的植物大面积种植。野生的环境不是这样的,各种东西都有。大面积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红薯、花生就是对环境的破坏。如果你要作为一个极端环境主义者,就应该说全部停止全世界的农业,我们中国人全部不吃农场、农村种植出来的东西,只吃野生的水果,我们来试试看?

转基因作物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农业,小型农户可以种植,大型农场也可以种植。非常有趣的是,在食品行业,我们会倾向于认为:因为是小型农场生产的,我们认识种植的农民所以因此信任他们,所以应该买他们的农产品。但粮食需求日益增长,目前世界人口已经77亿了,并且还在增加,为此我们迫切需要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只要能增进农业生产的效率,就不失为一件好事。

大规模农业和转基因没有直接关系,在美国,玉米的大规模种植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杂交玉米的出现,转基因作物可以大规模种植,但并非只能大规模种植。和其他任何人工育种的品种一样,转基因作物也可以小规模种植,也可以大规模在田间培育。转基因作物更适合哪种种植规模,这个问题和基因工程本身没有关系。选择哪种种植方式应因地制宜以求最优产量。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农业也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产业,其实农业很多方面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土地耕作、森林退化和水源污染。这些都是农业对生态系统和我们生活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发展对环境破坏更小的农业技术变得至关重要,而基因工程或者说转基因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增强农业种植的可持续性。就以抗除草剂这项重要技术为例,相较于普通玉米和大豆,种植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可以把除草剂的用量减少到十分之一。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减少了化学药剂的用量,而且配套使用的化学药剂本身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这个例子清楚的表明,转基因技术增强了农业的可持续性。

七、有机和转基因水火不容吗?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PamelaRonald教授是一位研究作物基因改良的植物遗传学家,在她的TED科普演讲——《改造我们食物的案例》中曾“爆料”,自己的丈夫就是有机农场经营者,在他们合著的科普读物《明日的餐桌》的前言中这样写道:这本书讲述了两场婚姻,植物遗传学家和有机农户的婚姻、基因改造技术与有机农业的婚姻。“转基因”和“有机”这两个在很多人眼里水火不容的概念,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呢?

很显然,我和我的丈夫都对植物和可持续农业感兴趣,我们结婚20年了,正是在这二十年间,植物基因工程逐渐被妖魔化,因此我们经常探讨这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人们意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人类意义重大。当然我们希望能够解决粮食不足,但同时还有许多环境问题要考虑。我们应该努力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努力增强土壤肥沃,尽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这些人类发展议题和发展目标要远远比是否需要标明食品是不是有机的、标明种子是不是杂交的这类问题重要的多。总之,我们认为向人们普及农业知识,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农业的认识非常重要。

八、为啥一些国家和民众不接受转基因?

虽然各国科学家对转基因安全性持一致意见,但各国政府和民众对转基因接受程度却不尽相同。美国是最早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国家,也是目前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相对比例最高的国家。其中转基因棉花和大豆种植面积比例达到了94%,玉米则达到了92%。欧盟虽然没有明令禁止种植和销售转基因作物,但严格的审批手续无形中制约了种植和推广。非洲一些国家基于外交原因和文化认知,对转基因食品陷入了即使需要也不接受的两难境地。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呢?

OmriBenShahar:

这就是为什么是美国发明了互联网和优步,因为在这里你总可以尝试新的事物,当人们第一次见到飞机的时候,他们会说:“哇,(人)飞行是反自然的。”你现在还会觉得飞行违反自然吗?有了飞机之后,我们还发明了自动驾驶仪。人们可能又会说:“这是反自然的。”那时人们已经能完全接受飞行了,但必须要有驾驶员。当看到科技的巨变时,人类本能地会觉得反自然,会想“啊,也许我们别碰为妙吧。”会想“让政府来保护我们吧。”在美国,这样的阻力相对较小,所以会不断的诞生新的技术。当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会成功。

中国科学协会副主席陈章良: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系副教授LoraIannotti:

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DonaldDanforth植物研究中心,有一个国际农作物改良研究所,他们致力于“孤儿作物”的研究。“孤儿作物”是指穷困地区种植的作物。这些作物通常在业界很少提及,因为它们通常只在贫困地区销售。这个研究所就是通过生物技术来提高这些“孤儿作物”的营养价值,并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维持生计。世界上有很多人正是依靠木薯这样的农作物来维持生计。通过种植木薯,人们收入提高,从而有能力获得更好的医疗或购买比木薯更有营养的食物。

不幸的事,有些国家反对转基因食品,还影响了和他们有贸易往来的一些非洲国家,他们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非洲国家拒绝转基因食品。这种条件使得非洲国家本来就严峻的粮食问题雪上加霜。

林敏:

首先是重大的产业需求,中国是一个地少人多,各种资源匮乏的国家,我们要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来生产满足13亿人吃饭的问题。靠现有的资源和土地这种缺口会越来越大。我们要确保粮食安全,离开科技是不行的。转基因是当前全球发展、应用在解决粮食安全上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至少是之一,不能说就靠转基因。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转基因技术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置身其外。我们需要这样的技术,包括转基因,未来还有合成生物技术,还有现在发展较快的基因编辑技术,这样的新技术应用到农业上,使我们在有限资源情况下产出更多的粮食,来确保国家的安全。可以说国情所迫,迫切需要像转基因这样的高技术。

九、转基因如何对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

我们知道任何新科技的应用和推广都有相应的社会影响。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社会学系教授WilliamB.Lacy:

当一个新产品即将上市,申请专利保护的时候,人们需要评估这个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产品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这个产品是否高效?但我认为有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往往被忽略,那就是他的社会经济影响。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新产品会怎么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经济能力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些应该是首要标准,但在现实中这甚至不是产品评估的一部分。

为了探讨转基因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们就1)消费者的知情权能否得到保障,2)种植转基因对农民利益的影响,3)政府对于种植转基因监管能否到位,这三个社会讨论集中,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社会学者、消费者、农民和政府官员。

1|消费者的知情权能否得到保障?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于华:

在转基因这个事情上有不同的结构力量,比如说有研发公司也好,或者科技机构也好,肯定也有政府一方面作用,比如农业部的批准机构,当然很大一块是消费者。在其他国家还有环保组织,NGO这些。它会形成几种力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在这种力量、这种结构关系中,消费者会是比较弱势的一块。你说消费者要有知情权,他要是能作出一个反应,或者说能根据实际利益作出一种选择,他首先要知道有哪些选择可以做,但他现在处于一个不知道的情况下,所以他就没什么可选的。

反转基因团体渲染对转基因的恐慌

信息表达出来的意思也许本身就是有误导性的

我完全赞成消费者有知情权,有时,搞清楚食物里面所有的成飞是很困难的事情,这包括有益的营养物质以及可能造成健康风险的成分,通常的想法是,如果能从标识中得到所有这些信息,我们就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转基因这件事上,那些呼吁强制标识转基因的人通常也强烈反对把转基因技术用于农业食品,他们认为转基因是有害的,但政府无法通过法律途径来取缔转基因,所以他们采取了另外一个策略,就是在民众中制造恐慌,到处宣传关于转基因有害的信息,还有什么比有警示意味的标识更能达到这个效果呢?这些团体的做法的目的就是减少转基因产品——不仅仅只是为了强制标识。支持标识的团体实际要的是击溃转基因产业。

知情权最重要的是,“不被欺骗权”不被片面引导、不被煽动、不被误导、不被欺诈。这才是知情权的含义。

2|对农民利益有没有好处?

加州有机农场农民MatthewMcCue:

信不信政府(对于转基因的认可)不是我决定的,是我的顾客决定的。比如说,旧金山地区的顾客们他们不喜欢转基因食品,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也不怎么感冒,但这事情不取决于我。我的农场是为了顾客存在的,换句话说我只为我的顾客服务。

WilliamB.Lacy:

在过去,农民,特别是小型农户最终通过合作农业推广,也就是依靠公立大学系统和公共信息传播体系来获取(农产品)信息和知识。而现在,这些技术(转基因)可能是私有的,那么在信息流通中,谁会被排除在外?除了通过公司,农民还有哪些渠道获取这些技术知识?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严建兵:

转基因有什么经济上,或者其他方面的好处、收益?我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的主要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我们通常要用到大量的农药、化肥等等。以转基因BT作物为例,它可以大大降低农药的使用。一方面节约了我们的成本,比如说买农药、打农药的钱,劳动力成本都会降低,这是第一;第二同时也使它更健康,因为农药大量使用就不可避免会让农产品有农药残留,这种报道非常多,每年都有。正是因为农药减少使用使农产品可以变得更安全。所以广大农民肯定是欢迎的。没人愿意天天在烈日之下背着农药箱去田里打农药,坦白说这是城里人,或者说不从事农业操作的人不可能体会到的艰辛。我本人小时是从农村里来的,也割过水稻、给水稻打过药,我深知其中的艰辛。那么有人说“转基因种子进入市场是一种市场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我可以理解这种选择,我同意这种说法。

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3|政府的监管是否到位?

监管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农业打过,不仅是转基因监管问题,他们推崇的有机农业,也存在监管问题。只要一个新技术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监管问题,所以转基因水稻也好,玉米也好,包括转基因大豆,在中国一些地方存在非法种植,很自然的事情。我们不会去说觉得这件事情因为不利于我们的产业化,我们就去否认它的存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出现一些非法种植,我想是有原因的。第二方面,我们从另一方面看,农民为啥要种植它?显然不是“反转”说的又不增产又不好。农民种它,说明它在少撒农药、少用除草剂、不用人工除草方面,农民需要,生产有需求,又研发,又不产业化,光堵,不进行疏导。这导致农民有这个动力,就是说农民非法种植或者违规种植,说明这个东西好。

当然并不意味这个东西好,因为过去法规不健全,现在就有理由违规非法种植,所以农业部对这方面进行了严厉的打击,我觉得也是对的。今年的(2016)的两会,韩部长出来讲的非常好,他说我们发现的这些非法种植水稻、玉米、大豆也好,不是因为它不安全。因为从现在看,这些我们本身就批准了进口的。首先你非法种植是违法了,既然违法我们就要管理和处理,站在这个角度。从另一个角度,不能因为转基因技术它好就不守法。

现在进行查处非法种植,是为了将来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后营造良好市场氛围。你侵犯别人知识产权,如果我们不打击,将来转基因一旦合法种植,就会出现很多非法假冒伪劣产品出来。所以现在的打击,不仅要现在打击,将来产业化以后,只要你违反国家法律,你没有经过审批,或者这个东西你不是转基因,却贴了转基因的标识,你是转基因贴个非转基因,这些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管。

结束语

转基因作物的社会经济影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标准答案。我们需要把各种意见进行更清晰的梳理,以促进更充分的更理智的讨论,

现代农业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气候变化。我们必须保证农民每年都能生产足够的粮食。

我认为难题是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粮食的充足供应以及所有人都能承受食品价格,让每个人都能吃上同样健康、同样营养。价格合理的食物。

基因工程指示人类面临众多挑战的一小部分,只是拼图中的一小块,为解决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科研工作者们总觉得他们的科学研究是最重要的,但其实交流才是,我认为,当下科学界和公众的交流一直都少的可怜,我们本应该做的更好。

我们应将所有新技术,不管是计算机技术、医疗技术、食品技术,都普及给我们的下一代,这些孩子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科技的引领者。将来他们可以根据那代人的需求,选择最适合他们的科技。

OmriBen-Shahar:

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会达到九十亿。农业将需要提供多少粮食可想而知。

我支持转基因作物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对环境有益,总体来说,这些农作物对农业发展是有益的。

基因工程是一项安全的技术,而且它的应用也是安全的。

我认为转基因技术只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之一,如果我们只着眼于转基因,就无法充分利用其他种种技术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我认为科学语音与公众认识存在偏差,原因之一是人们往往容易以偏概全,然而你并不能对所有作物一概而论。每株作物、每种性状、每个农民、每种环境压力、每种害虫都是不同的。如果想要推动讨论,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我相信从科学的咨询来获取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GlennDavisStone:

真正的科学交流也好,跟普通民众的交流也好,是一种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共同提高。就是说通过这种交流,普通民众可能对转基因的认识提高了之外,他也学习到了我们怎么样评价一个新的技术,怎么用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去思考、去回答我们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个意义更大。

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就公共科学问题进行长期交流,召集不同利益群体定期开展讨论,促进一种开放、透明、互相尊重的对话。

郭于华:

中国社会缺少一个能够公开讨论的氛围,缺少这么一个空间。这个空间等不来的。这空间需要大家进行讨论,来打开这个空间,使这个空间变得比较良性,不要一上来就人身攻击、就相互骂架。这对中国来说,不光是转基因问题,我觉得对中国社会的所有问题都很重要。

陈章良:

按道理应该可以组织科学家跟社会活动家这拨人能有个讨论。

我们的转基因考察告一段落,但讨论和思考会仍然继续。人的医生要面临许多选择,我们不是教育学家,但要选择大学读什么专业;我们不是汽车行家,但要在琳琅满目的汽车中挑选出最适合我们的那一款;我们不是投资高手,但要决定把钱投入股市还是存入银行。

吃不吃转基因也是生活中一道选择题,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和家人的健康,还关系到很多更大更广的议题,比如粮食安全、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公众等等。这些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最后,我们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的能力或许有限,需要公共监管体系的捍卫,确保人们尽可能地从科技进步中获益,但同时也要有能力客观收集信息,作出理性判断。不要让谣言、偏见和片面信息代替我们的思考。

THE END
1.公关什么呀公开得了这些活动可以公开进行,向公众展示组织的真实面貌和运作情况,有助于增强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因此,“公关呀”通常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或公共关系的实践,“公开得了”则表示这些活动或实践是可以公开进行的,例如公开的信息发布、公关演讲等。总的来说,公开的公共关系活动有助于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http://bbs.cnsoftnews.com/kjwd/202411/223797.html
2.1940年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于()。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以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为诞生的标志。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事业是一汽最核心的事业,中国一汽诞生于(),成长与()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ENIAC诞生于哪一年? A.1942年 B.1940年 C.1938年 D.1946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公共关系职业和公共关系事业诞生于()年。 A、1899 B、1902...https://www.shangxueba.cn/EWAS5NJ5.html
3.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1、公关关系人员的角色有()。A.专家型角色B.领导型角色C.技术型角色D.服务型角色E.传播型角色正确答案:ABC2、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助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种OoA.家庭事业B.社区事业C.个人事业D.社会事业正确答案:D3、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A.形象观念B.互惠观念...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6058550.html
4.自动驾驶哪个国家最强车友交流懂车帝提供自动驾驶哪个国家最强的车友交流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5410489
5.BOBsportsx威尔士国家队发布会于英国圆满落幕!TGBUS2021年6月3日,BOB体育x威尔士国家队品牌联合发布会于英国Vale Resort酒店圆满落幕。 现场,威尔士足球协会主席基蘭·奧康納、威尔士大国脚克里斯·冈特以及BOB体育全球公共关系总监Joseph Wallace、 BOB体育全球公关部门代表Michael Carter 、BOB体育驻海外联络处代表都分别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http://m.tgbus.com/news/167243
6.()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入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入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A.1997 B.1998 C.1999 D.2000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我国大学中,第一个开办公共关系本科专业的是()。 A.北京大学 B.复旦大学 C.中山大学 ...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767638.html
1.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卷(精选11套)自学考试,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卷(精选11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https://www.ruiwen.com/kaoshishiti/8336775.html
2.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机诞生在哪个国家?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企通”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中提到,统一涉企政务服务入口,整合“赣服通”平台涉企政务服务、有关业务部门独立平台的涉企政务服务等,梳理并分阶段上架一批企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至()平台,以按主题、按阶段等维度整合各类服务事项。https://www.shuashuati.com/ti/864fc4c7e0024eb0a605895e84d772d0.html?fm=bd79a10c47d66734bad7bbbee1ccb55ec1
3.商业项目计划书(模板11篇)我公司投资控股的山西与唐山镁电池企业所掌握的新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拥有生产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公司主打产品是镁系列电池。 由于镁电池的性能价格比,优于以往的任何一款电池,并且更安全、更环保,因此可以替代现有市面上的所有电池产品,并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本项目可以生产各种规格型号的...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2434768/
4.综合选择范文12篇(全文)造成目前医院公共关系的这种紧张状态, 固然有医院自身危机处理不当的原因, 但医院的公关工作存在缺陷也是促使公共关系激化的重要诱因, 主要表现在:一是忽视危机公关的重要性;二是缺乏与媒体间的沟通;三是心存侥幸, 逃避责任。 2 健全公立医院危机管理系统的策略选择[2,3]...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kwi50hn.html
5.GeraldPaintingMoments涂摹瞬间第13页而民主国家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较低,这符合美国人的逻辑。 老布什:“美中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 2008奥运期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北京秀水街购物本报资料图 1985年10月,作为里根的副总统,老布什又到中国,这是1975年以来他第四次访华。 老布什在四川大学发表了演说,称中美关系已经具有持续性、一贯性和...https://geraldblog.wordpress.com/author/jsyn8/page/13/
6.网络国家:作为制度遗业的电信最新章节理查德·R.约翰著然而,就像电报一样,电话最初只是为专属用户(exclusive clientele)设计的一种特殊服务;直到1900年左右,它才被重新构型为面向全体人民的大众服务,但这一服务也还仅限于本地呼叫,根本没有创造出“大国如邻”的效应。直到1915年跨全美大陆电话服务的商业化之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公共关系通告才公开做出这样的宣称。另外,...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008158/6.html
7.公关视角(精选七篇)从技术的角度看, 网络公关就是以网络传播为特点的公共关系实践行为。顺理成章可将传统的公共关系分为报纸公关、广播公关和电视公关。但我们并没有那么做, 原因之一就是公共关系诞生于20世纪初。原因之二可归结为传统媒介普遍缺乏双向沟通的传播特点。网络公关的出现是新媒介技术与社会互动的结果。但是我们在研究网络公...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ep5do2s.html
8.悉尼大学在哪个国家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始建于1850年,坐落于澳大利亚悉尼,是一所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为砂岩学府、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英联邦大学协会,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亚太国际贸易教育暨研究联盟的成员。返回指南者留学,查看更多以上是关于悉尼大学在哪个国家的相关...https://www.compassedu.hk/wb_2154271
9.发展现代合作经济在我国仍有重要意义正是因为妥善处理了坚持合作制原则与商业化经营的关系,世界合作社的发展才越来越显现勃勃生机:尽管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但合作社不仅数量没有减少,而且出现了规模化扩张的“第二次浪潮”;目前,合作社的发展已遍及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社员多达7.8亿户,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生产、流通...https://www.ndrc.gov.cn/fggz/tzgg/byggdt/200607/t20060719_1021740_ext.html
10.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用12个整版点赞广东去年,总部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云鲸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我们已孵化机器人创业公司60余家,其中引进港澳台企业12家。”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公共关系部经理向荣说,通过联结香港、内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等资源,松山湖搭建起一个完整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49957036fa/f97676e2c6.shtml
11.创造机会,营造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国际环境但是由于台湾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的东南边陲,在历史上,台湾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就经常随着中央政权的兴衰而发生变化。当中国强盛时,两岸就统一,而国家弱乱时,台湾被外国强权占领。这几乎是台湾的宿命。就近代而言,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清王朝开始衰落,台湾在1895年被日本割占。1945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了中国...http://www.shifprs.com/newsinfo/767669.html
12.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公共关系策略研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中以国际台或CRI简称指代),从诞生以来,是一直以对外传播作为己任的国家级广播媒体,从公共关系学角度出发,将CRI视为国家公关的公共关系执行者,考察其在公共关系策略制定、执行,以及公共关系活动、危机管理等各方面的运作情况很有实际价值,即能够发挥外宣媒体的作用,又能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国家形象的建...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87-1015015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