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环境信息公开
一、农村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的作用
二、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中的问题
随着农民群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以及对生态健康的重视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些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中。现实中,农村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主要是政府主导,公众只需要服从或者配合。换句话说,公众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参与程度较低。
(一)边缘参与。与其他社会组织团体不同,政府拥有一定的公权力,负责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农村环境治理属于社会事务范畴,环境治理规划、环境政策制定、环境信息、环境标准执行等一切工作都离不开政府。不可否认,政府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确有助于促进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也降低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毕竟,政府拥有着绝对的资源优势,加上其作为强权代表,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无疑起到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本身,还体现在对公众参与的命令与控制模式方面。实践中,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较为边缘化,他们既无法表达真实立场,也不享有对环境保护的全过程参与权,即便是环境知情权、监督权也难以得到切实保障。
(二)末端参与。凡是涉及社会事务管理活动,大多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并发挥主导作用,而社会公众只需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活动即可。多数情况下,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方式包括座谈会、民众留言等。具体到农村环境治理事务,政府对环境方针政策、规划建设、信息公布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凡是重大事项都必须由政府发表看法或者由政府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最终的决定也由政府来做,信息公布同样是政府。由此可见,在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上,公众没有机会表达个人见解,难以真正参与到环境保护管理中,可以说,公众参与更多地体现在被动接受政府信息层面,显然,这种参与较为低层次,或者说是一种象征性参与。事实上,社会公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有助于发挥其社会监督作用,更有助于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如果不重视公众参与,势必会影响其保护农村环境的积极性,进而制约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
三、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要充分发挥公众在农村环境治理的主体作用,改变目前公众参与水平低、层次低等现状,必须准确把握背后的根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障碍。
(三)参与的信息成本与经济成本过高。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本过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其一,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信息成本较高。公民的环境权利并未通过立法进行确认,导致其环境信息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请求权等均难以保障大。环境信息公开主体一般是地方政府,要实现阳光政务,难免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进而降低了农村环境信息透明度。环境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影响到环境信息的获取成本。对于公众而言,要凭借自身力量获取农村环境治理信息是极为困难的,如果说信息成本过高,那么公众便会放弃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其二,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经济成本较高。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势必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公众的经济水平是影响其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制约,对于那些经济水平差的人来说,即便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恐怕也无暇去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中去,毕竟维持生计才是首要大事。退一步讲,即便有意愿参与其中,未来所要承担的经济成本也会降低其参与热情。在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的今天,唯有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促使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更加有效。
四、提升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度的政策建议
妥善解决日益严峻的农村环境问题,需要完善的环境治理体系做支撑。而有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当然也离不开公众参与。建议公众参与对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作用,立足于公众参与现状,针对公众参与水平不高的具体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提升参与主体的思想意识
(二)健全农村环境法律制度
(三)降低公众参与成本
(四)积极培育和发展民间环保组织
参考文献
[1]高圣平.秦鹏,唐道鸿,田亦尧.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的主体困境与制度回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26-132.
[2]杨昌彪.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决策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湖南大学学报,2016(4):76-82.
[3]徐成.浅谈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J].辽宁农业科学,2015(5):51-53.
[4]黄森慰,唐丹,郑逸芳.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J].中国行政治理,2017(3):55-60.
[5]王春玲.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农民参与机制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23-25.
[6]张式军,徐东.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5):14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