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我国零售进口跨境电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电商门户互联网+智库

关键词:跨境电商;进口零售;存在问题;对策

一、我国零售进口跨境电商的发展情况

二、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商品“货物”、“物品”属性模糊,存在法律适用难题

(二)众多政府管理部门间的职责边界不清晰,协同监管的效率和效果有待提高

(三)征收尽快税费的管理难度加大,市场监管的风险上升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特点是交易数量多而交易金额小,“贸易碎片化”的特点与传统一般贸易进口有着明显区别。随着“4·8新政”的实施,进口商品税费的最低免征额取消,需要征收进口税费的跨境商品数量增加,虽然每笔交易的征税金额较小,但是需要更多的行政成本投入,管理难度加大。再有,跨境电商税收新政设定了个人年度限购限额,这就要求海关准确掌握消费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年度消费金额。而如何收集、并在较窄的监管时空内处理这些海量数据,完成“单货相符”的监管任务,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当前海关面临的一项挑战。还有,由于目前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渠道与邮、快件个人物品进口渠道的监管政策、税收政策不统一,制度设计带来的监管风险有所上升,如“蚂蚁搬家”、“化整为零”导致的税款流失甚至规模化流失的风险,“正面清单”管理制度所带来的伪报税号、品名的风险等。一些地方已经发现有非法企业采用虚假身份信息进行报关,以达到通过电子商务渠道进口大宗货物的目的。此外,大量低值包裹通关,尤其是其中夹杂的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以及低报价格的商品,加大了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风险。

(四)政策措施可操作性、稳定性有待提高

“4·8新政”等跨境电商新政的出台,是政府管理部门平衡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与一般贸易进口、国内生产销售的发展,平衡新兴业态与传统业态、国外商品与国内商品税负的结果。但新政在监管措施的可操作性上存在明显不足,通关单、注册备案等制度要求几近苛刻、难以执行。而且政策出台过于仓促,新政发布15日后即要求企业执行,商品正面清单在执行前2日才公布,企业难以迅速进行模式转化、适应新要求。随之而来的过渡期政策,实际上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检验检疫等监管政策恢复到了新政之前。从2016年5月至今两次延长过渡期,向市场发出的信号表明这仍然是一种临时性管理措施,时至今日跨境电商的“试点”城市依然限定于部分城市,试点与非试点区域较长时期内存在政策不平衡,过渡期何时结束、“试点”何时结束、结束后的监管政策走向何方等一系列市场关心的问题迟迟没有明确答案,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电商企业均处于观望状态,普遍关心政策走向,希望能有一个预期稳定的政策环境。政策措施左右摇摆、长期不稳定、不明确对市场信心的影响较大,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五)虚假贸易、贸易欺诈日渐增多,消费者维权困难

三、促进零售进口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

(一)进行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在我国现行的制度框架下,一件商品是“货物”还是“物品”,直接对应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完全不同的管理措施。而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其贸易特征较独特,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贸易属性和个人自用属性很难清晰区分,跨境电子商务使得传统的贸易与非贸易性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对我国进出境货物和物品的监管、税收征管制度带来很大挑战,用传统概念去强行划分其属性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需要立足于构建公平的营商环境,立足于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通、公平交易、平等使用,针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的特点进行制度的顶层设计。建议考虑从跨境电商的独特性出发,不再区分商品是“货物”还是“物品”,而是建立一套适应这个新生事物特点的管理制度,税制方面参考国外的做法,将货物税与行邮税合并,对货物和物品统一按照税则税率征税,建立健全简易征收方式等制度措施。明确各市场主体的权力、义务及法律责任。强化个人自主申报义务,赋予电商平台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能力建设,增强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

(三)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宣传沟通,提高公众认知水平,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注释:

①来自www.cbp.gov的《E-CommerceBrochure》,2016年12月20日。

②2016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及同比数据等来自海关总署官方网站。

③数据来自网经社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④同比数据根据网经社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计算。

⑤数据来自网经社发布的《2017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⑥数据来自网经社发布的《2017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⑦直购进口是指国内买家在网上下达订单,小包裹直接邮寄进口,申报、缴税通关。其主要特点是商品以个人包裹的形式,通过邮政通道或国际快递通道入境。

THE END
1.绩效沟通:政府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固然离不开政府行政组织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绩效沟通也是联系政府与公众的纽带。要使绩效计划更加合理、科学;绩效计划的执行更加顺畅;绩效评估更加公平和民主;绩效结果的运用更具有张力,就必须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与第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http://chinaps.cass.cn/shjk/zzxlwsjk/xzglx/xzgljcll/201506/t20150626_2307594.shtml
1.政府社交化:实现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与参与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家和政府在面对各种挑战时,需要更加有效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参与。政府社交化是一种新兴的政府管理理念,它强调政府应该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参与度,实现政府的透明化和公众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帮助政府更好地理解公众需求,优化政策制定...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5795368
2.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篇1: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的方法1.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 分工在企业中是需要的,各部门职能的划分也是必须进行的。明确部门所属的职能范围,并同时分清楚哪些属于部门之间协作的范畴,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会在部门之间形成合作的观念,而不只是单单强调自己部门的重要性。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xz4h0j7.html
3.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电子政务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于政府办公和管理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好处,它的运行特点也改变了传统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但是电子政务模式下的公共管理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提升了公共关系管理效率 公共关系管理要想与公众之间沟通信息,必须借助大众媒体和公众传播方式来沟通和交流,利...https://www.ruiwen.com/lunwen/5456301.html
4.网络时代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沟通问题内容摘要 网络传媒是一种公民参与的新栽体和新途径,孕育着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新型沟通模式。但是,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网络文化的解构性、网络立法和网上身份认证技术的滞后性,容易导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网络时代政府对信息集权控制的隐蔽性,可能导致“技术官僚为民做主”;“数字鸿沟”现象、政府部门网络信息意识...https://www.fwsir.com/wenshi/html/wenshi_20110210194416_186928.html
5.24小时内多部委密集回应,央视:重霾面前信息透明不能缺席与公众沟通 职能部门需做出柔性改变 在公共信息获取方面,公众永远都是“弱者”;向他们分析政策规定,辨析关注热点,毫无疑问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新媒体时代,无论在沟通意识,还是沟通方法上,职能部门都需要作出一些柔性改变。 当微信群、朋友圈的信息分享、转发成为一种常态,是否能根据人群的阅读习惯,提供更简单、明白、易...https://m.thepaper.cn/renmin_prom.jsp?contid=1595503
6.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超越数字”战略介绍为公众提供轻松而富有同理心的服务体验。将继续在整个政府范围内合作,以便协调沟通工作,并为用户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收益。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相关信息,并响应用户对政府的沟通和参与的反馈,增强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品牌在公众心目中的可信度和重视度。 新州政府的行为洞察部门(Behavioural Insights Unit,BIU)使用行为科学的证...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25165
7.理论网在我国,风险沟通中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党中央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重大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均有赖于多元协同基本格局的完善。多元协同制度机制越完善、覆盖面越大、能力越强,重大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质效就越好;风险...https://www.cntheory.com/zydxgjxzxybk/zgzydxgjxzxyxb/zdwztj/202305/t20230516_5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