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文化社会广角

中国影视文化和影视作品是相伴而生的,影视文化不仅包括电影、电视创作作品及其衍生品,还包括作品对社会、人的影响,中国影视文化发展总体向好。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环境的应用,中国影视文化将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格局重构。影视文化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形式重要构成部分,需结合中国基本国情,遵循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制定中国影视文化发展战略及基本目标。主要体现在主题表现平民化、内容呈现娱乐化、创作形式多样化、作品类型丰富化、传播方式多元化等方面。

当前,中国影视文化内涵、外延已十分丰富,该书前三编将中国影视文化与传播学、产业学、教育学理论进行多学科融合,详细整合出中国影视文化对国内外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求构建宽广度、厚深度、有热度的影视文化理论体系。

电影、电视作为最受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影视作品的创作及其衍生品的传播是推广中国影视文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该书第一编结合传播学理论,整合研究中国影视文化作为传播载体进行传播的主体、内容、对象、途径及其传播效果。

从传播受众来看,中国影视文化的输出对象既包含国内受众,也包含国外受众。从传播主体来看,影视文化的传播主体主要有国家影视文化单位、教育机构、专业影视制作团队、基层组织、个人5个层面。从传播内容来看,中国影视文化通过语言、历史、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文化输出,不仅可以加强国内民众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片面认识。从传播途径来看,国内传播与国外传播有一定区别。在国内进行中国影视文化传播更多的是依靠院校、手机媒体、互联网媒体等;在国外进行中国影视文化传播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媒体、参赛作品、合拍片等方式完成。从传播效果来看,中国影视文化传播主体广泛,传播内容丰富,传播途径多样,增强中国国际形象的综合建立,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影视在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思想观念,不仅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更肩负着社会效益,是打破文化壁垒、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桥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与世界接轨,中国经济体系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影视产业也顺应时代潮流,向市场化逐渐进行改变。该书第二编结合产业经济学理论,整合研究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及与旅游、创意、产业价值传播等问题。

文化产业大致分为三类:文化产品行业、文化服务行业、具有文化附加价值的行业。其中文化产品行业是通过生产与销售相对立的具体实物来呈现,如电影作品、电视作品等;文化服务行业主要是以劳动为主要形式的行业,如演出、策划等;具有文化附加价值的行业主要是与其他商品或者行业进行关联,能形成一定价值的行业,如旅游等可带来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的行业。

产业的形成一定会产生一定价值,既可包含社会价值,又可包含经济价值。影视文化创意是以影视文化作为主要对象,融合多元化因素,利用不同的载体或者不同的传播途径对文化的创新与再造。影视文化产业中电影、电视等作品生产、销售后,衍生品的创作,衍生产业的兴起,通过打造品牌效应,都会对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提升。服装、玩具、游戏、影视基地等影视文化周边商品的产业链兴起,加强影视文化产业价值的传播。

中国影视文化通过影视作品及衍生品的传播,进行中国文化的输出,因此,影视文化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影视文化教育发展较晚,自改革开放之后才起步。在教育中,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主体,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书在第三编结合教育学,整合研究中国影视文化教育的发展,及美国影视文化、韩国影视文化、红色电影文化对中国学生的影响。

不同性质的国家社会意识形态是不同的。美国、韩国、中国国家性质分别为共和制、民主共和制、人民民主专政。因为不同的国家性质,形成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不同的文化特点,对影视创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美国属于共和制国家,强调个人主义,所以其影视作品具有“美国中心论”“消遣娱乐性”“商业化”“科技崇拜”“个人主义”的特征。韩国影视作品具有类型杂糅、风格多元的特征。而作为中国特有的红色影视文化来说,具有积极、向上、集体英雄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等特征。

由于不同国家影视文化传播作品所呈现的内核是不同的,所以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首先,通过对学生影响的优点来看,美国影视文化追求娱乐性,可以帮助中国学生塑造积极的人生观念、缓解压力;韩国影视文化类型丰富,富有想象力,情感表现细腻,可以帮助中国学生丰富精神世界、强化独立意识、提升审美观念;红色影视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创作的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类型,其贴合社会意识形态,可帮助中国学生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信念、提升政治素养、培养良好习惯。其次,通过对学生影响的缺点来看,因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文化构建不同,美国影视文化的传入,学生会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消费主义的影响;韩国影视文化容易使中国学生形成过度消费、过分幻想、崇洋媚外的习惯。

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所以对于美国影视文化、韩国影视文化,包括其他国家影视文化“输入”的时候,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自我要共同努力进行应对。

表1不同影视文化对中国学生的影响

该书将中国影视文化与传播学、产业经济学、教育学多学科交叉整合研究,研究角度立体,研究内容翔实,不仅对中国影视文化与美国、韩国影视文化特征及影响进行横向比较,还通过传播、价值效益等方面对中国影视文化进行纵向的深入研究,整合研究了中国影视文化,丰富了研究成果。

中国影视文化最主要的传播载体是电影、电视作品,该书第四编至第六编将新媒体时代下中国影视作品创作类型、创作形式、创作热点进行分析,详细整合出中国影视作品创作发展脉络,为中国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经济体系的形成,中国影视创作由艺术性转向商业性,而电影商业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则是影视类型化。该书第四编整合中国影视类型化与创新的基本问题,重点对纪录片、动画片、青春片、贺岁片、科幻片5种影视类型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中国影视类型电影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该书认为对中国影视类型化具体问题研究主要通过“一个是关于特定题材的影视剧研究,一个是关于特定类型的影视剧研究,还有一个是关于文学改编类的影视剧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因此,该书详细整合纪录片、动画片、青春片、贺岁片、科幻片5种类型已有的研究成果。其中纪录片、动画片、贺岁片、科幻片是按照各自发展阶段划分,然后整合出研究角度。另外,因青春片在中国发展起步较晚,并且现有成果数量较少,故对其研究进行发展阶段划分。通过资料整理,可以得出,影视作品创作类型不同,但都会从文本研究、发展历程、美学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

该书聚焦中国影视文化研究,融合传播学、产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探讨了中国影视作品传播过程,分析了中国影视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合了当前对中国影视文化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成果,其具有较强的学术理论价值及实践参考价值,该书是关于中国影视文化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佳作,无论是对中国影视文化理论研究,还是对中国影视文化创作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基础。该书共分为六编,其总论部分主要对影视文化进行简单阐述,并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影视作品及影视文化发展划分为“从1978年到2000年,是中国影视史上以交流为主导的作品阶段”和“从2000年到现在,是中国影视史上以流通为主导的产品阶段”两个阶段,构成对中国影视文化的基本认识。第一编至第三编重点阐述了影视文化内涵、外延十分丰富,并融合传播学、产业学、教育学理论对中国影视文化传播、生产等方面进行分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国影视文化实践依据,为后续中国影视文化传播、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第四编至第六编整合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影视作品创作常见类型及创作热点的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不同阶段对于影视作品类型的研究重点,构成了多元化中国影视文化理论体系。

THE END
1.面向实践的艺术传播学“三大体系”构建第二,从传播主体理解艺术传播学的构建。针对传播主体的研究是对“谁在传播艺术”问题的思考。就艺术传播实践而言,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展演出版机构、艺术教育机构等构成了艺术的主要传播主体。除此以外,政府部门、个体社会成员也有传播艺术的强大动机。不同的传播主体在艺术传播实践中的诉求都有不同,例如无功利...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24_5754382.shtml
1.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摘要】:<正>一、教育传播学是什么性质的学科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所包含的学科有好几千种,仅自然科学就有2400多种,这些学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学科。就是其内容只涉及一门科学的领域,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另一类是交叉学科。就是其内容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科学的领域。它...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HJY199101001.htm
2.教育传播学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生产劳动,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建立起各种关系,如分工关系、协作关系、产品分配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以及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等。教育传播学 这林林总总的关系,人类又靠什么来维系呢?靠的是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活动。https://blog.csdn.net/m0_58479589/article/details/139148518
3.2025考研大纲:西安财经大学2025年考研055200新闻与传播考试大纲...《新闻学概 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版)。 绪论 一 、 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了新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 三 、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闻理论的重大发展 四 、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https://www.kaoyanying.com/dagang/170663.html
4.内容分析法1基本简介 2历史沿革 3应用举例 传播学 情报学 教育学 典型案例 4一般过程 5研究目标 6分析维度 7分析材料 8量化处理 9信度分析 10统计处理 11常用工具 12一般步骤 13特性分析 14特点 15分类 16词条图册 1基本简介编辑 文献分析系统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https://baike.sogou.com/v4681972.htm
5.中传新闻理论考研实用笔记知点景硕专业指南应用新闻学,也叫新闻业务。这一部分包括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等。它研究新闻传播业务过程的操作方法和具体规律。 二、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研究目的是探索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揭示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 http://www.xxxedu.net/article.php?id=16022
6.音乐传播问题及特点论文(精选11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传播问题及特点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传播问题及特点论文 篇1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音乐传播的模式和路径,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我国音乐...https://www.fwsir.com/ys/html/ys_20190909161317_374297.html
7.教书匠从这个意义上说,库利可以说是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并最早进行了理论化常识的以为重要学者。库利关心的重要课题是人的社会化问题,并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一是"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 认为个人日常所处的基本群体(父母、伙伴、邻居等)是社会化的基础;"镜中我"(looking-glass),这个概念说明...https://www.douban.com/note/172614306/
8.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1.现代教育技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 2.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3.现代教育技术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与工作的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目标。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既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的“过程”和“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vqzx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