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

就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社会的良知或喉舌,没有一个健康的媒体,就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

新闻媒体作为现代工业文明产物,具有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社会属性,在引导舆论、传播信息、反映社情民意、宣传形象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

2、媒体的分类

3、外国媒体介绍

外国媒体主要有:美国媒体、西欧媒体、日本媒体、俄国和东欧媒体、亚非拉媒体。

●寻找云南社会所谓阴暗面,如禁毒、防艾、打拐等工作。

●澜沧江为主的三江水电开发等

(二)记者(中国记者、外国记者):

1、记者的概念就是媒体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雅称:无冕之王。记者属于职业的一种。我国出现记者一词是在清朝末年(1899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记者按国籍可分为中国记者和外国记者;按媒体类别可分为新华记者、报社记者、电视台记者、广播电台记者、网络记者等。记者采集和收集媒体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采访,通过与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而获得。

国务院新闻办负责人赵启正认为:

记者既不是你的上级、也不是你的下级;

不是你的领导,也不是你的同事;

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

记者永远是你的挑战者。

2、记者的任务和要求

记者的基本任务:采写新闻(天职或首要任务);向领导机关和编辑部反映情况(内参);了解群众的要求和社会的反映(社情民意、民生问题和社会舆情)。

对我国记者的基本要求:一是敏锐地发现事实;二是忠实地报道事实;三是当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3、简要介绍外国记者的特点: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报道有争议的事件和负面的才是好新闻;

△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喜欢独立的进行采访,客观的实施报道;

△注重分析,很少受现有资料和已有报道的影响。

△态度我行我素,有时甚至是大胆、激进的;

△基本能够客观、平等地对待本国和第三国事态;

△保持采访的公正性,一般不接受被采访者的馈赠。

(三)领导干部如何与记者打交道

1、了解记者(外国记者)采访新规定:

●记者到地方采访,无需向地方负责部门申请,外国记者也无需向外事部门申请,只要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同意即可进行采访活动。

2、培养与记者交往的基本功:

▲轻声说重话,四两拨千斤;

▲真话不全说,假话绝不说,废话不多说;

▲有理有节,不卑不亢;

▲诚实有信,举止得体;

▲勤练内功,积累知识。

3、熟练把握回答记者问题的几个“不要”:

▲请不要抖家底—记者喜欢有个性的东西,你说了也白说;

▲请不要居高临下—有礼貌而不油滑;

▲不要有对抗心理—不发脾气,不进圈套;

▲请不要念稿子—用稿子显得心不诚,无能力;

▲请不要上专业课—需要的是深入浅出;

▲请不要假装幽默—幽默是宽余的表现;

▲请不要借机吹捧上级—会使人反感、肉麻

二、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

1、新闻媒体与外宣

外宣面临的形势:外宣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依此类推。就宁洱来讲,外宣就是向外界(世界)说明宁洱。目前我们国家处在大发展、大开放时期,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对外宣传工作中把握好社会舆论导向,如何把握话语权等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务院印发了媒体采访的有关规定,只需被采访人同意采访就可进行采访。

我们宁洱现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问题集中,矛盾凸显,社会不安定因素较多。(例如上访问题:原因是属老工业区企业改制、工人下岗问题、公路占压、地震恢复重建、城市占地等)。而发展的任务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消除杂音,排除干扰,确保发展的大局不受负面的干扰影响。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宁洱作为一个欠发达的边疆民族自治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树立宁洱新形象,更显得重要而急迫。同时,如何在工作中与媒体接触、沟通交流,如何熟练地应对媒体对我们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应对媒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应对媒体总的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按照中宣部提出的“善用媒体、善待媒体、善管媒体”要求来进行,加强对媒体及媒体记者的管理和服务、加强沟通交流、规范采访行为。

——善用媒体:把握主动,为我所用

近年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的频率特别高,同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帮助广大官员提高应对媒体和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各级政府均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为什么政府要设新闻发言人?因为社会在进步,信息时代,隐瞒消息已不可能,你不用正确的信息占领传播空间,就会被不正确的信息占领。

领导干部在与媒体交往中,往往存在着三个误区:

误区一是用自己的需求去要求媒体。

误区二是对媒体经常采取回避态度。

误区三是对待媒体报道反应不当。

领导干部应学会与媒体沟通,做到应对不应付,主动不被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媒体必然会越来越壮大,形成一种公共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帮助政府发现问题,可以给政府提供公共智慧,可以为政府政策提供舆论支持(属于文化范畴)。领导干部都应从与媒体的相处中,学习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会理性、艺术地对待媒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也能树立起政府亲民、爱民、透明、开明的形象。

——善待媒体:真诚相待,敢于面对,做到“应对”,而不是“应付”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领导人的形象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新闻媒介可以迅速地、真实地、大范围地为领导人在公众中树立、传播良好形象。所以领导干部对待媒体要真诚,同时也要敢于面对,不回避。

作为领导干部应对媒体,注重着装、讲究谈话艺术,都无可厚非,但是,面对媒体最关键的在于要诚实。这一基本的原则,纵使一个官员具有足够的仪表美,回答记者提问再对答如流,但就是避实就虚,不切中实质性问题,和记者捉迷藏,这样的“应对”,只能是百害而无一利。

——善管媒体:把握时机,主动化解,做到主动不被动

首先,要求媒体正确引导和塑造舆论。李希光教授指出,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中国主流媒体在国内公众或国际公众的舆论凝固下来前,要及时全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用中国的议程引导和塑造舆论。

其次,控制媒体的活动范围。如果不对媒体进行控制就会造成信息的混乱,影响政府决策和公众的判断。

第三,在接受采访时简短明了地客观阐述党委、政府的立场和观点,积极维护公众利益。

第四,领导干部在接受采访时要表现得坦率、诚实、冷静,给公众以踏实、安全和信任感。

第五,避免与媒体发生冲突,不对媒体予以谴责,跟媒体保持合作。

三、新闻媒体与突发事件

(一)什么是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一般有重大影响,可能产生重大后果。

种类:

1、自然灾害;如宁洱6.3地震,汶川、玉树大地震

2、事故灾难;如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件

3、公共卫生事件;如鼠疫、毒气泄漏等

4、社会安全事故;如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孟连7.19事件等。

5、涉外事件。

突发事件具有潜伏性、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和持续性。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以及社会结构的脆弱性,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各种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且逞继续发展之势。

(二)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维护社会稳定,是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必然要求

二是树立和展示亲民爱民、心系人民的党和政府形象;

三是使“坏事变好事”的重要举措。

(三)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要把握的几条原则

一是快讲早讲。被动讲,不如主动讲早讲;别人讲,不如自己讲;外行讲;不如内行讲。

二是快报事实,慎报原因;

三是权威信息不能缺位,主流媒体不能失语。

(四)应对突发事件存在问题分析

面对突发事件,一些领导干部仍然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采取回避、隐瞒、掩盖的方式,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和对公众回应的力度,从而使失实的信息或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

应对媒体的措施:披露信息要求全面到位。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透明和发布技巧在危机应对中占有重要位置。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是政府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开,特别是对那些涉及重大公益的灾难性信息,就更应该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公众。

THE END
1.赵云泽项甜甜:突发事件中新闻报道的情绪传播优化公共事件突发事...新闻媒体在处理危机事件方面是不可替代的,这是其作为“社会瞭望者”应尽的社会责任,[5]尤其主流媒体是重大突发事件媒介化治理的中坚和骨干力量,[6]即使当下“自媒体”成为传播的主要场域,专业新闻媒体仍然是舆论场中重要的意见领袖。在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不仅仅是事件信息的传播者,更是良性社会讨论的组织者和社会...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3L2M9R0530WJTO.html
2.突发事件的新媒体传播(精选八篇)突发事件的新媒体传播 篇1 1 三网融合技术下, 手机媒体的国际新闻传播 手机媒体是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之下的最直接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一部手机能将互联网的力量从只在电脑上转移到手机上, 诞生了全新的社会现象和沟通模式。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 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日常生活方式, 成为获取、...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n24843e.html
3.刘炜《舆情风险管理与媒体危机公关》教授课件,老师主讲课程2、学习舆情危机事件传播的特点和性质 3、掌握用户媒体维权和吐槽特征 4、熟悉媒体曝光报道方式和方法 5、学会负面舆情监测方法 6、学习舆情分析和研判内容 7、提升客户投诉处理能力 8、控制因客户投诉而引发的负面舆情风波 9、掌握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流程和应对方法 ...https://www.hsgl.cn/show-31-3815-1.html
4.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12篇(全文)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新闻传播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传播媒介多、信息传播快、舆论影响广、突发事件多的情况下,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应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根据新形势、新需要,积极调整战略,有力地表达和反映舆论,有效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一、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格局及现状分析...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f8fypnt.html
5.银行舆情研究总结范文(合集17篇)近年来,随着信息业和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等新型媒介对突发事件传播和处置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目前的金融突发事件处置中,由于相关人员对运用网络新型媒介宣传和舆论的应用、掌控能力信心不足,担心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在应对过程中容易出现封锁消息、一味辟谣和否认、鸵鸟政策、敷衍塞责和忽视网络民意等错误做法⑴...https://www.77cxw.com/fl/891213.html
6.如何有效分析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五节官网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包括信息源的权威性、信息内容的情感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社会心理的共鸣性、网络行为的群体性和事件发展的阶段性。这些规律对于制定有效的舆情应对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结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分析及应对,是一个涉及信息技术、社会心理和危机公关等多个领域的复杂过程。本文通过对网...https://www.wujiedata.com/other/6128.html
7.学姐做了一份去年中山大学新传的真题分析!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社会信任充分的环境下传播效果会更强,高质量的观点和官方观点在意见市场中成为优势意见。 3. 突发公共性事件下信息过载会产生怎样影响?专业媒体应该怎么做? 分析:考察的是公共关系部分的知识。这种问法比较直接的问题一定注意不要漏点,把问题细化拆分后作答。需要解释突发公共性事件的概念、信息过载...https://www.douban.com/note/806462596/
8.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思考论文(精选11篇)利用先进设备可实现新闻事件的同步跟踪采访报道,这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与传统媒体相比所具备的优势。此外,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既要做好新闻调查、收集以及传播等工作,也要在采访现场积极引导,确保同受访者的良好沟通与交流。同时新闻工作人员需要处理后期视频剪辑等系列工作,新闻采访...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xinwenchuanbo/690192.html
9.「网络舆情分析师课堂」舆情研究突发舆情应对的“四个决定...任何一起突发事件及其舆情应对,都有一个具体的地点和时间点。这个地点和时间点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环境”。这个环境具体应该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环境,二是当地的舆情处置人文环境,三是整个社会舆论传播状态及近期舆论状况。这三个方面决定着一起突发舆情的运气。运气分好和坏对吧。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36413889&efid=VGU1zF9jvOaY5o9c4NQl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