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效果分析范例6篇

到目前为止,传统电视媒体做出的最有力的应对之策——网络电视台的上线,被业界寄予厚望。首先,历史地看,任何一种新媒体的使用,传统媒体都不会坐以待毙,当比较新的媒体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会继续演进和适应①,依靠自身的既有优势,吸收新媒体的长处,网络电视台就是传统电视媒体为了适应和继续演进而采取的必要途径。其次,因为新媒体的兴起重塑了社会的媒介生态,不同类型的媒体激发了民众对媒介的不同使用热情,其中网络新闻具有传统媒体新闻的很多优势,至少从理论上说,网络新闻能够替代传统的媒体新闻。它既满足了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媒体新闻带来的不足,“网络在传播新闻方面,不仅影响了传统媒体,而且还使受众有了更多更全面的选择,这些都是以前所没有的。”

一、看看新闻网(kankannews.com)概况

关于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综合这些研究发现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

第一,网络媒体的使用对传统媒体的取代

第二,网络媒体的使用与传统媒体互动

基于上述文献分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试图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

研究问题一:网络视频新闻平台与传统电视媒体的关系。

研究问题二:由传统媒体推出的网络视频新闻平台是否会受到网民的欢迎

研究问题三:受众的心理抗拒是否会影响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传播效果

三、数据的收集与样本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317份,基本符合统计学上要求的样本容量。

样本基本特征概述:本研究的人口变量包括性别(男性:女性为63.7:36.3),年龄(主要集中在19~35岁占样本总量的96.9%),教育程度(集中在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样本总量的96%,其中以本科为最多)。

四、研究发现

转贴于

1.网络视频新闻平台分流了部分传统电视媒体新闻的观众

2.目前为止,网络视频新闻还不能成为受众获取新闻的主体,受众并不认可网络视频新闻的形式

网络视频新闻平台受众对文字和图片新闻倒是更加青睐,两者相比较的结果是69.7%的受众选择看文字图片新闻多,看网络视频新闻少。但随着技术和带宽的改进,受众的收视体验会越来越好,此种情形则可望改观。

3.受众的隐性心理抗拒成为网络视频新闻平台传播效果的障碍

五、结论与探讨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

第二,从目前受众使用情况来看,网络视频新闻并不是网民的首选,网络文字和图片新闻更符合网民的新闻消费习惯。后者以其优势已经成为网民上网活动的一部分,而网络视频的使用比例近年来增加明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带宽的改善,但是影视剧及个人视频是网络视频的主要内容。

注释:

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魏然:《新媒体与网络设施研究》,载鲁曙明、洪浚浩:《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宋岱丽:《网络新闻带给社会的影响》,《中国商界》2009年第4期

张志安:《上海市民使用网络媒体的特征、动机与评价》,《新闻大学》2010年第2期

2.基于模型检测的干预策略问题分析

模型检测作为一种成熟的自动验证技术,已被广泛用于计算机硬件、通信协议和航空电子等领域。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空间的穷举搜索,来判断采用时序逻辑所描述的待验证的行为属性是否成立,并且当属性不成立时,提供反例说明。另一方面,对于网络传播中的干预策略问题,由于其本质上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干预组合来判断其是否有效,这与模型检测的思想相吻合。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模型检测方法来解决干预策略问题。基本思路是:采用状态迁移系统来描述由于传播造成的网络节点的状态变化,同时将干预策略的控制目标用时序逻辑描述,然后采用模型检测方法判断并找出有效的干预策略。由于模型检测已经在实际中获得广泛应用,因此我们期望可以借助成功的模型检测技术来解决网络传播干预策略问题。

2.1模型检测工具实际中开发了很多模型检测器,NuSMV和SPIN就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它们代表了模型检测的两种不同理念,即符号化计算和显式的状态搜索。

2.1.1NuSMVNuSMV是一个针对有限状态系统的符号化验证工具,其基本思想是用二叉决策图(BDD)表示布尔公式,进而用布尔逻辑公式表示迁移关系和状态集合,能够降低模型检测所使用的存储空间,解决状态空间爆炸问题。NuSMV能够验证多种时序逻辑公式表达的性质,如CTL和LTL等,在电路设计和安全协议的验证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1.2SPINSPIN采用自动机表示模型,主要针对由LTL时序公式表达的属性。它采用了on-the-fly技术,不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状态空间,而是根据属性动态展开搜索路径的状态。SPIN采用了多重优化技术,比如偏序规约以及状态压缩等。这些优化使SP其具有极高的检测效率和较低的内存需求。它以进程作为建模的基本单位,模型中的多个进程之间可以交错并发,更加适合对并发系统的验证。

2.2.1网络干预问题的形态迁移模型网络干预问题的模型可以用Kripke结构表示。定义1:设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是一个原子命题集合。AP上的Kripke结构是一个四元组0M=(S,S,T,L),其中:与静态问题不同,动态保护问题中由于对节点的选取和保护与传播过程交替进行,所以相应的Kripke结构更复杂。状态集合0S对应于初始网络形态,即初始感染节点的集合,所以。整个建模过程集中于迁移关系上,它不是单纯与传递函数f和局部更新函数g有关,而是分为选取保护节点和网络传播两个过程,即将选取保护节点作为迁移关系的一部分来定义。选取保护节点,即选择不多于固定数量(比如d个)的节点进行保护

3.问题分析建模

3.2可恢复的静态保护问题NuSMV:此类问题的NuSMV模型的建模思路与上述不可恢复问题的NuSMV模型相同。但根据局部更新函数g,感染状态可细分为infected1,infected2,..,infectedr-1,并且在状态infectedr-1后恢复为open状态。在本文的实验中,我们将r取3,并在模型中分别采用1和2表示infected1和infected2。这样感染后的节点的下一状态会有1-2,2->0的变迁,分别表示SPIN:此类问题建模思路类似不可恢复情形的SPIN建模,所以不再介绍。

3.4可恢复的动态保护问题NuSMV:此类问题的NuSMV模型类似不可恢复的动态保护问题的NuSMV模型,只是在一些地方有修改,比如不能继续用感染节点数量不增加作为停止保护的条件。这是动态保护问题与静态保护问题的最大不同点,也是设计模型的最大难点。感染节点数量不增加并不表示没有新的节点被感染。当感染和恢复同时存在且两者的速率相同,就会造成total不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感染不会扩散到新节点以及之后不会造成大范围的扩散。对此,我们的思路是比较前后两个时刻曾经感染过的节点数量。若不相等,继续保护节点;否则,停止保护。SPIN:结合此类问题的NuSMV建模思路即可完成对应的建模。

4.实验结果与分析

6.总结

【关键词】:农村新面貌;新闻传播

1农业新闻宣传的实践分析

2农业新闻传播的效果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关键词:郑州旅游形象传播策略形象传播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为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古都之一、崛起的现代化商贸城。在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郑州市的支柱产业,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要对郑州市旅游形象的传播进行研究。

一、郑州旅游形象传播要素的分析

传播对象――受众分析

受众是接受大众传播信息的人,也就是传播的对象(包括现实和潜在的游客)。受众对旅游地形象认知和市场需求是形象传播的重要依据。研究旅游者对郑州旅游形象认知和需求须做到:1.根据郑州形象等级和区位条件,确定主要客源市场;2.分析客源地文化和旅游者素质、欣赏习惯、游憩和消费行为等特点,划分不同等级的客源市场和消费群;3.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实施不同的形象传播策略;4.研究旅游者的需求,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形象传播的目的是促使现实的和潜在的游客了解和信赖本区域旅游产品,提高区域旅游产品形象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和谐度;帮助旅游目的地旅行商识别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供对服务投递和旅游产品的关键认知;扩大客源市场和旅游产品的销售。对此笔者采取随机面访的方式,进行了郑州旅游形象问卷调查。

1形象认知调查分析

上述结果显示,游客对郑州的印象分散而不鲜明,缺乏明确一致的认同,但现代、交通拥挤在游客印象中相对集中。被调查景点中,少林寺、黄帝故里、二七纪念塔为游客必到之处。这说明:少林文化、黄帝文化是郑州形象的基础,郑州旅游形象传播要以此为依托进行传播。

2获取信息途径调查分析

由上表可见主流媒体是游客了解郑州的主要途径。作为古都,郑州频现于电视及各种艺术传播形式,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另外,商贸活动、会展等信息扩散方式的价值也日益显现。

3受众基础调查分析

本次被调查者中,国外游客较少,但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分析归纳如下:海外游客主要来自受汉文化影响较大或华侨、华裔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如东亚、东南亚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国内客源市场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是由东部发达地区及周边省份组成的外埠客源市场;二是由本市及周边城镇居民组成的本省旅游、游憩客源市场。不同客源市场和受众的欣赏、消费习惯不同,宜采取相应的形象推广策略,如宣传历史文化游、宗教文化游、中原文化游、风土民情游等旅游项目,形成不同层次的促销热点。

传播信息――传播载体分析

宣传口号。郑州旅游形象的传播信息应以地方文化和地理环境为背景,以景观资源为基础,形成个性鲜明的宣传口号。主打宣传口号:商城,古都。系列宣传口号:走近商城,感受古都之风韵;访少林,拜始祖;领略黄河风情,感受现代文明。

传播者分析。城市旅游形象传播需要城建、交通、文化、媒体、电信等部门的支持参与,旅游形象传播是在政府部门主导下,多部门广泛合作的过程。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行政指导和干预作用,注重郑州旅游的整体性和长远性,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部门参与旅游形象的联合推广。加强域外协作,积极拓展传播渠道,发挥资金、资源和经验的合力,形成竞争优势。建立专家型的旅游管理队伍,对郑州旅游形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确定形象传播的实施方案。遵循认知规律,区别不同受众,结合旅游地形象建设的实际,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资金,多层次、低成本、高效益地实施传播策略。

二、郑州旅游形象传播的一般策略

旅游形象传播主要依据旅游形象的时空规律,特别是信息的内容和渠道对形象认知的影响,分区、分期地将目的地形象信息传播给受众。

公共关系传播策略

公共关系传播策略是一种协调旅游地与公众关系,使旅游地达到所希望的形象状态和标准的方法和手段。公共关系策略的实施可考虑:①邀请旅行社主管,国

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媒体记者和旅游专栏作家或名人、投资考察团、旅游商和批发商等到郑州访问、采访,发挥其中介作用。②邀请国内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德高望重的社会人士、著名英雄人物和劳模、当年在国内引起广泛影响的其他人士(如奥运会金牌得主等)来郑度假。③授予代表性游客(名人、专家)旅游形象大使、“荣誉游客”、“荣誉市民”称号。④在其他部门招商引资会上将旅游形象作为投资环境的一部分介绍。⑤举办专题文艺晚会、大型演出、电视综艺节目,进行专题报道、播放专题片。⑥尽快将郑州旅游景区纳入全国旅游黄金周假日预报体系。

网络传播策略

三、郑州旅游形象的空间传播策略

根据旅游者对郑州旅游地形象的空间感知过程和规律,以及旅游地的空间等级层次结构,可以建立旅游形象传播的空间策略,即选择最能展现旅游地形象,且旅游形象传播效果最佳的地方、区位或空间。郑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其形象传播的重点区位是出入郑州的门户和对外交通干道,如新郑国际机场、郑州火车站、郑州长途汽车站等。

关键词:传播渠道;娱乐底线;《全明星探》

中图分类号:G206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1672-8122(2017)03-0049-02

一、“全明星探”掀起全民娱乐风暴

1.《全明星探》揭开明星私生活面纱

2.从《全明星探》到全民探星

二、《全明星探》的传播渠道分析和效果分析

1.多媒介多渠道带来曝光无死角

2.创新报道模式,形成自身报道风格

3.多用户多互动带来全民齐娱乐

三、《全明星探》掀起的娱乐狂欢中存在的问题

由《全明星探》掀起的娱乐狂潮让全民狂欢的同时,实际上也裹挟着众多问题。假使这些问题不能被及时正视,那么受到伤害就不仅是离娱乐狂潮最近的这拨“弄潮儿”了。从信息采集到的过程中,《全明星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忽视

在《全明星探》所的新闻消息中,多是靠跟踪和偷拍获取新闻线索。隐性采访在新闻采访中一向是需要谨慎对待的,在很多时候是不建议采用的采访手段。属于隐性采访的偷拍偷录目前虽然没有明文禁止,但也不受法律保护。当记者过分依赖这一采访方式,那么也无疑是让自己游走在触犯法律法规的边缘。受众获取信息的心理和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媒体的影响,《全明星探》这样与明星贴身过招的方式更会鼓励受众的猎奇欲望。

《全明星探》中出现的大量偷拍偷录的镜头带给其用户不良示范,当用户们效仿星探记者拿起手机相机进行信息收集和时会倾向于认为这是正当的。互动平台的简便易操为用户实时提供了基础,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乏法律意识的用户打着娱乐大众的旗号,很多时候是引火上身。

2.新闻缺少必要把关

网络为《全明星探》的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网络上信息传递的自由开放让《全明星探》作为主体对内容缺少把关,忽略了需要承担的网络义务和社会责任。网络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像传统媒体一样同样需要“把关人”对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进行筛选与监控,才能从纷繁冗杂的信息中有选择性地将有益信息传递给受众。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全明星探》不仅没有对用户在互动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必要把关,连自己的内容也少有甄选。

3.对娱乐新闻的过度追逐带来对受众知情权的变相损害

从传播的功能而言,提供娱乐可以说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之一。然而在受众的媒介素养尚待提升的阶段,《全明星探》凭借对明星布下天罗地网的搜索、跟踪来夺人眼球的新闻消息,用曝光、爆料来结构审美取向,消减人文精神。一些非常规的拍摄手法也会让受众对自身所处的信息环境感到恐慌。同时,还易造成人们对重大时事政治的冷漠无知,对正确视听的混淆也是变相伤害了受众的知情权。

四、娱乐报道不应娱乐至“死”

娱乐报道必须有自己的界限和底线,这样一来既和其他报道形式区分开来,在丰富报道内容的同时为受众提供更多选择,另外还能够使自己的报道有章可循,尽可能避免负面影响。

1.进一步明确网络隐私权界定,勇于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2.加强内容的把关与监管

作为信息的采集、制作、于一体的网络新闻工作者,《全明星探》的工作人员天然的就具有把关人的身份。当下,媒体虽然是商业化运作,但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仍要坚持正确的导向。用户传到互动平台上的娱乐信息不能不加甄别地随时推送,为保证信息的新闻价值和真实性,在之前负责地核对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更大力度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考虑到网络传播的特点,监管部门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当下网络社会也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网络新闻法制体系来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治理。在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要做的就是将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3.受众应提升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体为在商业化运作中为分得一杯羹往往看受众的“脸色”。在网络世界里面对信息的,受众自身的媒介素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媒体对于新闻的取舍。受众注重提升自身网络媒介素养主要表现为在网络上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使用大众媒介资源,通过媒介教育让自己具有一定媒介批评的能力,再利用线上媒介资源完善自我,承担起应尽虚拟和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责任。现今网民人数众多,虽然个体的声音尚小但集结在一起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股力量到底会产生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产生震荡或冲击还是如“影子把关人”一般守卫合理秩序的存在,网络用户自身的媒介素养将产生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子钰.大陆“狗仔”研究――以"风行工作室"为例[D].南京大学,2015.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李克东和谢幼如(1992)提出了“教学中将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以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已经体现了混合式教学的思想。在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充分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1.组建强有力的课程团队

2.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观看视频、预习教材、参加每周测试等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知识储备,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工作来激励学生:(1)加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参加讨论的情况进行加分,并汇总到最终成绩中去。(2)赏识教育。充分利用有表现欲学生的积极性,时时刻刻表扬激励他们,树立典型,给他们足够的信心;给他们在课堂上充分表现的机会;从情感上肯定他们的学习,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取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3)不定期的课堂测试。在教学中采用作业和课堂测验的形式,使得学生自我驱动,平时积极主动学习,这也是最终提高学生成绩的一个关键推动因素。

4.进行相应的课堂教学

课堂内化是混合式教学中的关键步骤,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和节奏,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阐述观点,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有效地利用教室的良好环境,3到5人一组,围坐在桌子旁,通过讨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同学们都可以看到对方的眼睛,使得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来,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个性,增进师生感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投入更多精力到学习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同伴间的互助学习,大大促进了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5.形成性考核代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三、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越来越重视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提高学习兴趣。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线学习后,需要经过吸收、消化,才能够转化为能力,这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过程。

主管:国家海洋局

级别:部级期刊

主管: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THE END
1.传播效果分析和总结.docx传播效果的形成并不是单纯由所传播的信息作用的结果,传播的行为和传播媒介本身都是形成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一、信息提供者与传播效果所谓可信度是指船舶媒介和传播者在受众中得到的接受、认可与信任程度。即 传播者的可靠性和权威性。1951 年霍夫兰对信源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3/0108/8133103116005026.shtm
2.2021010415.香农—韦弗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16.米德的主我和客我理论: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https://www.jianshu.com/p/87260fc48419
1.传播特点深度解析:五大特性与影响传播效果的要素解析(2024版...由于传播面广,信息传播成本低,效益高。每个人成本较低,广收薄种,推广对象可对号入座。 六、单向传播为主 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以单向传播为主,无法实现双向交流及反馈。 互联网的传媒特性也值得关注。互联网作为一种狭义和广义并存的传媒,既可以作为私人之间通信的极好工具,也可以通过大量的网站实现...http://h5.pw53.com/E2550eBbAA9D.html
2.传播特点介绍(口碑传播的特点)大家好,小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传播特点介绍以下问题,口碑传播的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传播的特点:无形性、动态性、多样性、互动性、社会性、目的性、传承性...https://www.indoasiabiz.com/caijing/202411/310245889.html
3.网络营销信息传递原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原理与方法。 一、个性化定位——精准抓住目标受众 在网络营销中,无论是内容传播还是广告推送,个性化定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跟踪,企业可以精准抓住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兴趣点,从而推送更加符合他们需求的信息,提高传播效果和转化率。 http://www.zhongxinlm.com/yinxiao/12247.html
4.周勇:全面反映多屏时代视听信息传播效果的路径视听信息传播效果衡量路径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视听信息,主要是指通过电视、PC、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等多种渠道传播的以音频、视频为主体的动态图像。 沟通效果可以从多个方向来衡量。 本研究主要考察多屏互动下视听信息产品的受众关注度和美誉度。 相关研究中定量评价的路径一般有两种:一是衡量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二是考...https://www.28368.cn/tuiguang/14647.html
5.202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21传播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已发布!(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2)传播学研究史与主要流派 (3)传播学研究方法 2、传播的要素及模式 (1)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2)人类传播模式 3、传播的基本形式 (1)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3)大众传播与受众 4、媒介技术与传播效果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18392.html
6.传媒观察认知传播学,从“认知”和“传播”入手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和博士生陈雪娇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1期刊文,回顾并梳理了近10年认知科学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从传播渠道的媒介介质差异,传播对象的人格、内隐认知以及性别差异,不同形式内容的叙事效果,不同类型的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建构这四个方面阐述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厘清认知科学与传播学...https://www.xhby.net/index/202302/t20230207_7819857.shtml
7.消费者心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论文一、广告效果和传播对象特点 (一)广告效果 广告效果,是企业通过媒体传播广告之后,目标消费群受到的影响。广告投放效果的背后是决心,面对媒体资源、媒体关系的深刻理解、对消费者接受力损耗的客观承认等问题。当品牌在广告片诉求的判断准确后,在市场投放的目标选择清晰后,在销售渠道的铺设完毕之后,它需要做的就是对电视...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shichangyingxiao/667696.html
8.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在实践活动中,精选、开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形成东风小学必要的活动系例。 四、研究对象:东风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原则、策略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调查法。 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策略;全员参与,主题研究,案例教育,滚动深入。 六...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20630154051_1869281.html
9.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公共关系学教学运行与管理市场营销教研室2017-18学年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XJ0606021 课程类别:考查课 课程性质:限选课 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34,理论28,见习3,考核3。 一、课程简介 公共关系学是以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应用性...https://www.gxtcmu.edu.cn/ggxy/jysjs1/scyxjys/jxyhygl5/gggxx/content_29210
10.Sociallistening实操从社交媒体传播和文本挖掘角度解读《欢乐颂2...1.4 微博传播效果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媒体大号和明星个人微博传播特点和规律,笔者特地找了5-11当天粉丝互动量较大的2条微博---分别为@微博电视剧和刘涛的个人微博账号@刘涛tamia,它们的转发评论几近一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发现其中的传播规律。 将这两条微博的转发传播关系数据导出,制成能够清晰反映传播路径的可视化“力...https://blog.csdn.net/stwz008/article/details/84842617
11.传播效果理论的总结8篇(全文)②特点:a.着眼点于传播效果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b.考察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综合、宏观的社会效果;c.暗示这种媒介观: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不管客观或歪曲,都会影响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46m7o30.html
12.唤醒愉悦与支配:情感作用下的推特政治传播路径重构[14]尽管中外学者在传播效果的研究中未达成一致,但点赞、评论与转发等受众行为被公认为是传播效果的反映。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布莱恩·奥特(Brian Ott)认为,在推特时代中,特朗普是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其情感鲜明的表达造就了“Twiplomacy”及“Trumplomacy”的政治传播风格。[15]2019年是后真相时代发展...https://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72131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