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微博中的健康博主,采用轻松的话语风格、丰富有趣的科普形式把复杂难懂的健康知识转换为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健康小知识,极大地满足了网民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健康类微博的互动传播效果呢?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陈丽娟和韦令辰在《传媒观察》2021年第3期刊文,选择微博平台上健康医疗大V知名健康博主“六层楼先生”的原创微博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抽样,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抽取的样本进行基本信息、微博信息、情绪倾向、互动情况4个维度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微博中的情绪强度越强,互动传播效果越好;微博信息维度中,发布形式、内容类别、内容形式是影响微博互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微博情绪对具体健康知识类的微博内容传播促进作用明显。
新浪微博因其互动形式便捷、内容趣味性强、传播速度快、用户基数大等优势,成为网民喜爱和常用的社交软件。微博中的健康博主,采用轻松的话语风格、丰富有趣的科普形式把复杂难懂的健康知识转换为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健康小知识,极大地满足了网民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而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健康类微博的互动传播效果呢?本文拟以健康类知名博主“六层楼先生”的原创微博为例,重点探讨微博中所包含的情绪与互动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及问题假设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六层楼先生”的原创微博进行分析。首先将2014年12月8日发布的第一条原创微博至2019年12月31日发布的所有原创微博共计2009条作为总体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5%的样本,共计502条原创微博作为具体分析对象。拟研究的问题假设如下:
假设一:微博情绪强度越强,互动效果越好。
假设二:微博信息维度中影响互动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表达风格。
假设三:微博情绪对健康知识类微博的互动传播具有促进作用。
(二)编码表制定
编码表的制定除了微博基本信息的记录,更重要的是考量微博情绪和互动传播这两项变量的关系。通过对“六层楼先生”的微博内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将情绪划分为开心、悲伤、愤怒、担忧、疑惑、惊奇、认可、反对、同情以及无明显情绪的陈述10种。
结合前者的研究经验和本文研究对象的特征,本文将编码变量分为4个层面进行组合制定,分别为基本信息、微博信息、情绪倾向、互动情况。
1.基本信息层面
2.微博信息层面
③内容形式。微博内容上,可分为纯文字、纯图片、文字与图片、文字与链接等4中常见的形式。
④表达风格。在表达风格上,分为陈述、讽刺、提问、调侃4种风格。
3.情绪倾向层面
①情绪种类。这里所考察的情绪为样本微博所体现出的最主要情绪,情绪的种类分为开心、悲伤、愤怒、担忧、疑惑、惊奇、认可、反对、同情以及无明显情绪10种,对于“无明显情绪”将不进行情绪强度编码。
②情绪强度。按照情绪的强弱程度,分为很弱、比较弱、一般、比较强、很强5种。
4.互动情况层面
根据以上编码变量,制定最终的编码表。
研究结果分析
5位编码员如期完成统计工作,所有数据导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微博情绪强度与互动传播的关系
(二)微博信息维度与互动传播的关系
(三)微博情绪对健康知识类微博内容的互动效果影响
微博健康传播中,提高微博传播力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微博中健康知识的传播,这也是健康传播意义所在。那“微博带有情绪是否能促进微博中的健康知识传播”呢?本部分研究,首先对分析变量进行了选择,从“六层楼先生”的微博内容类别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健康知识”类目——“妇科健康知识”和“私信截图讨论”,再分析其与“微博情绪”之间的关系。
1.不同情绪类型的健康知识类微博互动效果分析
2.不同情绪强度的健康知识类微博互动效果分析
总结与讨论
1.健康类微博传播需因“文”制宜把控情绪凸显专业
2.微博情绪可彰显个性魅力,利于专业知识传播
3.注重情绪之外的微博发布形式,促进互动传播效果
(载《传媒观察》2021年03月号,原文约7600字,标题为:健康传播中的微博情绪与互动传播关系分析。本文为节选,图表等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我国公民器官捐献的媒介动员框架及效果提升研究”<20YJC860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丽娟,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传播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