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厘清: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要把握的问题——兼谈全媒体时代提高军事文化传播质效的方法路径

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M6261

本刊代号82-204

订购处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每月15日

每期定价12.00元

本刊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100832

摘要:新时代对我军军事文化战略传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对此,要从传播议题、传播主体、传播资源、传播成果四个方面入手,厘清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内与外和军与地及新与旧的关系、理念与实践的关系,扎实推进我军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

关键词: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当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顺应强军文化的时代要求,通过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军事文化战略传播,不仅能更好地维护、巩固、树立良好的军队形象,而且能够进一步展现军队强大的组织能力、高效的执行能力和团结奋斗精神,将新时代我军军事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可以说,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统筹协作的系统工程,对内能够鼓舞士气,增强军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能够争取舆论主动,树立良好的军队形象。这给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从传播议题、传播主体、传播资源、传播成果等四个方面入手,厘清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内与外和军与地及新与旧的关系、理念与实践的关系,扎实推进我军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

一、厘清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播议题上下功夫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通过有效传播来实现。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传承与创新是鲜明的时代主题。军事文化战略传播需要精心设计传播议题,既传承历史、持久经营,又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一)努力挖掘凸显深厚历史积淀的军事文化“根脉”议题

(二)积极打造体现鲜明时代标签的军事文化“发展”议题

新时代背景下,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变化,媒体信息扩散速度快,加剧了传播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使得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尖锐复杂。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创新传播议题,是达成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网络传播环境中,只有结合新时代军事文化新特点设计传播议程,突出军事文化战略传播的发展创新,才能赢取战略传播主动。对此,要善于围绕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这一目标,精心策划、积极部署,高效设置“发展”议题。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强调和重视军事文化战略传播的历史传承,必须观照到军事文化战略传播的长期性、持续性、连贯性。新时代军事文化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的实现,一定是立足传承基础上谋发展,防止出现创新与传承相矛盾、不一致、甚至相悖的情况。不能为了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忽视长期积淀的基本原则、理念、目标。要及时捕捉军事文化传播中的发展议题,适时引导,利用有利话题,转移或消除不利话题。

(三)精心设置汲取灿烂古今智慧的军事文化“创新”议题

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文化攻心、价值入侵、意识形态渗透,形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军事文化战略传播处在意识形态斗争前沿,捍卫军事文化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必须精心设置军事文化战略传播“创新”议题。将历史融入时代主题,将适应新时代特征的创新“点”与军事文化战略传播的传统“面”结合起来,精心规划、统筹实施。以“点”的传播成果来带动“面”的长期战略传播建设,以“面”的传播理念来规范“点”的创新举措。要善于通过创新阐释传统议题来以古鉴今,坚决抵制西方国家强势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渗透,反制西方设置的议题陷阱。例如,在剖析中国军人的“尚武”精神时,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威胁论”是西方炮制出的传播话术,是借以阉割中国尚武精神的议题暗器。对此,必须讲清“武”字所蕴含的“止戈”之意,向往和平必须要有遏制战争的能力,强调中国军人的用兵之道并不是穷兵黩武、炫耀武力,营造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追求和平、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和不屈意志。

二、厘清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在传播主体上多研究

(一)激发军事文化传播的个体活力,科学解读“用一个声音说话”

(二)统筹军事文化传播的整体力量,理性认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提升军事文化传播的综合效能,充分领悟多媒体“异口同声”

三、厘清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内与外、军与地、新与旧的关系,在传播资源上求突破

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主要目的是促进受众对先进军事文化精神的了解、认可、信任和支持,尽可能降低冷漠、抵触、对抗,化解敌意和非议,消除隔阂、误解、歧见,增进理解和认同。一方面在广大官兵中,把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观、荣辱观、生死观等军事文化因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全社会营造爱军拥军的浓郁氛围,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因此,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需要将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相结合,将军队传播平台与地方传播平台相结合,将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一)“军事文化自塑”与“军事文化他塑”相结合

(二)借力地方传播资源与完善军队传播格局相结合

(三)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兴媒体平台相结合

四、厘清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理念与实践的关系,在传播成果上见实效

(一)把握新时代传播规律,深化军事文化战略传播理念

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需要新理念的指引。相比于新时代,传统的军事文化传播方式往往是被动的、消极的、生硬的、散乱的,甚至是盲目的。必须在继承优秀传播基因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媒体时代的思维定势,形成适应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的新认识、新观点、新理念,为实现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能力提升奠定坚实思想基础。首先,要树立互动传播理念。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广大官兵的文化视野不断开拓、主体意识日益增强,要着眼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更加多样多元的特点,使传播理念从单向传播演变为互动传播。其次,要树立目标受众理念。新时代,战略传播视域下,接受者大于传播者,强调对传播受众的精准分析和把握,要针对不同的受众特点制定个性化战略传播方案,传播理念从传播主体导向转变为目标受众导向。第三,要树立主动策划理念。传统军事文化传播缺乏主动设计,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要踏着时代脉搏,结合热点话题设置传播主题,利用合适时机拟制传播方案,常态跟踪传播效果,变被动为主动,明确传播目标、筹划传播过程、打通传播链路。

(二)立足新时代传播效果,强化军事文化战略传播实践

(三)培塑新时代军事文化自信,优化军事文化战略传播“知行合一”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塑新时代军事文化自信是军事文化战略传播的责任使命。新时代,军事文化战略传播更要自觉肩负起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重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提升战斗力、一切为打赢的军事价值取向;坚持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争夺话语权、扩大影响力;坚持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等等。对此,既要满足官兵多样化的文化诉求,又要加强和巩固我军军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既要跟上信息传播开放发展的时代步伐,又要警惕西方借助信息传播优势进行文化渗透;既要尊重和鼓励官兵融入新媒介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又要夯实全体官兵团结一致、强军兴军的思想基础。通过深刻领悟、凝练新时代的军事文化精神内核,把我军军事文化传播纳入到军事力量的建设与整体筹划中去,培塑与增强我军军事文化自信。

THE END
1.传播效果分析和总结.docx传播效果的形成并不是单纯由所传播的信息作用的结果,传播的行为和传播媒介本身都是形成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一、信息提供者与传播效果所谓可信度是指船舶媒介和传播者在受众中得到的接受、认可与信任程度。即 传播者的可靠性和权威性。1951 年霍夫兰对信源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3/0108/8133103116005026.shtm
2.2021010415.香农—韦弗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16.米德的主我和客我理论: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https://www.jianshu.com/p/87260fc48419
1.传播特点深度解析:五大特性与影响传播效果的要素解析(2024版...由于传播面广,信息传播成本低,效益高。每个人成本较低,广收薄种,推广对象可对号入座。 六、单向传播为主 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以单向传播为主,无法实现双向交流及反馈。 互联网的传媒特性也值得关注。互联网作为一种狭义和广义并存的传媒,既可以作为私人之间通信的极好工具,也可以通过大量的网站实现...http://h5.pw53.com/E2550eBbAA9D.html
2.传播特点介绍(口碑传播的特点)大家好,小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传播特点介绍以下问题,口碑传播的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传播的特点:无形性、动态性、多样性、互动性、社会性、目的性、传承性...https://www.indoasiabiz.com/caijing/202411/310245889.html
3.网络营销信息传递原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原理与方法。 一、个性化定位——精准抓住目标受众 在网络营销中,无论是内容传播还是广告推送,个性化定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跟踪,企业可以精准抓住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兴趣点,从而推送更加符合他们需求的信息,提高传播效果和转化率。 http://www.zhongxinlm.com/yinxiao/12247.html
4.周勇:全面反映多屏时代视听信息传播效果的路径视听信息传播效果衡量路径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视听信息,主要是指通过电视、PC、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等多种渠道传播的以音频、视频为主体的动态图像。 沟通效果可以从多个方向来衡量。 本研究主要考察多屏互动下视听信息产品的受众关注度和美誉度。 相关研究中定量评价的路径一般有两种:一是衡量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二是考...https://www.28368.cn/tuiguang/14647.html
5.202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21传播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已发布!(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2)传播学研究史与主要流派 (3)传播学研究方法 2、传播的要素及模式 (1)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2)人类传播模式 3、传播的基本形式 (1)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3)大众传播与受众 4、媒介技术与传播效果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18392.html
6.传媒观察认知传播学,从“认知”和“传播”入手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和博士生陈雪娇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1期刊文,回顾并梳理了近10年认知科学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从传播渠道的媒介介质差异,传播对象的人格、内隐认知以及性别差异,不同形式内容的叙事效果,不同类型的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建构这四个方面阐述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厘清认知科学与传播学...https://www.xhby.net/index/202302/t20230207_7819857.shtml
7.消费者心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论文一、广告效果和传播对象特点 (一)广告效果 广告效果,是企业通过媒体传播广告之后,目标消费群受到的影响。广告投放效果的背后是决心,面对媒体资源、媒体关系的深刻理解、对消费者接受力损耗的客观承认等问题。当品牌在广告片诉求的判断准确后,在市场投放的目标选择清晰后,在销售渠道的铺设完毕之后,它需要做的就是对电视...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shichangyingxiao/667696.html
8.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在实践活动中,精选、开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形成东风小学必要的活动系例。 四、研究对象:东风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原则、策略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调查法。 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策略;全员参与,主题研究,案例教育,滚动深入。 六...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20630154051_1869281.html
9.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公共关系学教学运行与管理市场营销教研室2017-18学年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XJ0606021 课程类别:考查课 课程性质:限选课 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34,理论28,见习3,考核3。 一、课程简介 公共关系学是以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应用性...https://www.gxtcmu.edu.cn/ggxy/jysjs1/scyxjys/jxyhygl5/gggxx/content_29210
10.Sociallistening实操从社交媒体传播和文本挖掘角度解读《欢乐颂2...1.4 微博传播效果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媒体大号和明星个人微博传播特点和规律,笔者特地找了5-11当天粉丝互动量较大的2条微博---分别为@微博电视剧和刘涛的个人微博账号@刘涛tamia,它们的转发评论几近一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发现其中的传播规律。 将这两条微博的转发传播关系数据导出,制成能够清晰反映传播路径的可视化“力...https://blog.csdn.net/stwz008/article/details/84842617
11.传播效果理论的总结8篇(全文)②特点:a.着眼点于传播效果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b.考察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综合、宏观的社会效果;c.暗示这种媒介观: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不管客观或歪曲,都会影响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46m7o30.html
12.唤醒愉悦与支配:情感作用下的推特政治传播路径重构[14]尽管中外学者在传播效果的研究中未达成一致,但点赞、评论与转发等受众行为被公认为是传播效果的反映。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布莱恩·奥特(Brian Ott)认为,在推特时代中,特朗普是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其情感鲜明的表达造就了“Twiplomacy”及“Trumplomacy”的政治传播风格。[15]2019年是后真相时代发展...https://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72131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