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县官舟镇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和舟社区地处沿河县西南部,位于沿德高速公路、G326国道、411省道重要交通节点。
小区占地面积153.7亩,建筑面积17.1314万平方米,社区有8个组团48个单元,住房1230套,搬迁对象来自沿河县10个乡镇,社区设施功能配套齐全,社区设有新时代文明图书馆、就业指导中心、健身中心、心理咨询室、法律门诊等多个服务功能区。
和舟社区已搬迁入住居民1190户5916人,其中青少年儿童1315人,留守老年人478人,残疾人282人,70岁以上老人223人,低保家庭393户1173人,社区弱势群体多,需求复杂,现有服务不能满足其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少,能力不足;社区环境差、居民矛盾多、文化融合低等问题。
二、服务概述
为深化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提升社区精准化、精细化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增强社区资源整合力和凝聚力,和舟社区、官舟镇社工站联动协作、信息联通、服务联抓,以社区居民多维度、多层次、多方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多元化主体协商共治,用共治推动治理创新,探索完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的新路径、新模式。
官舟镇社工站通过“善行贵州·五美和舟”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参与积极性,引导其策划、组织、实施“思美、乐美、绿美、善美、和美”主题活动,即“思美”-引导社区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培育提高居民思想素质;“绿美”-引导社区组织践行环保行动,美化社区环境;
“乐美”-引导社区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娱乐生活;“善美”-成立社区基金,发布“五美”公益创投,引导居民自助互助;
三、服务情况
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社工站围绕社区居民需求情况,以地区发展模式理论为指导,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动志愿者参与,在社区形成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多方联动参与的局面,多元主体共治的氛围。
积极引导之前孵化的社区社会组织协助参与善美、思美、乐美、绿美、和美主题活动,满足居民需求,促进社区和谐。
组织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训交流会,围绕社区治理问题和居民需求进行意见讨论,并协助社区建立了社区基金,协助社区社会组织设计实施了公益创投项目,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和服务能力,极力打造居民思想美、社区环境美、文娱生活美、善心善行美、社区和谐美的“五美”和舟社区。
(一)居民“思想”美
一是通过党建引领的方式,充分发挥社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社区党员干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带头开展扶贫帮困、助老、助残、扶幼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
二是对低保户、残疾人开展定期走访,帮助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社区老党员进行慰问,了解和掌握社区党员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对孤寡老人进行节假日探视,及时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对辖区居民开展定期民情调查,征求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是定期由社区第一书记组织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居民进行党史教育学习,每个季度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社区居民开展“学经典、诵国学”文化学习活动,让社区居民在经典文化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二)社区“环境”美
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活动,集中清理和铲除辖区内乱推乱放、杂乱张贴、绿化带乱丢垃圾等现象,提升社区的面貌,努力实现辖区环境“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目标。
(三)居民“文娱生活”美
依托和舟社区新时代文明图书馆、老吾老驿站、益童乐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文化阵地建设,利用社会工作小组、社区活动工作方法,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邻里和谐。
一是借助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集体生日会、“让爱流动,暖冬官舟”春节活动、端午节举行“粽香端午情、浓浓爱国心”包粽子比赛、中秋节举行“情暖中秋,让爱走动”活动,世界读书日开展“沐浴书香·情满和舟”青春阅读社区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寓教育于实践,使社区居民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
二是针对老年人、青少年儿童设计兴趣爱好培养、手工制作、健康宣传、生命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鼓励社区居民积极走出家门,促进社区邻里关系,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社区大家庭的凝聚力。
(四)“善心善行”美
在贵州省、市、县各级民政慈善总会的支持下,联合社区共同筹办搭建了社区善美食堂,为社区残疾、孤寡、困境人群提供就餐服务,由社区社会组织负责食堂的日常运转,如配餐、送餐等,一方面提高社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满足困难群众的就餐需求。
社工站通过向社会爱心人士筹措的方式,协助社区建立了社区基金,成立的社区基金由社区社会组织、社区、镇政府、社工四方共同管理,其中由社区社会组筹建专门团队管理基金收支,进行社区基金决策,社工负责协助团队完成制度完善、机制建设,社区和镇政府负责对社区基金运作进行监管。
(五)社区“和谐”美
一是定期与社区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家庭好家风、文明风,营造良好的文明社区氛围,使广大居民受教育、受启发、受感染,从而带动更多的人注重家庭美德、传承社会公德,形成人人争先进,家家讲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项目服务成效
1.社区组织服务能力提升,推动社区和谐发展
针对社区存在需求和问题,社区、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居民共同商量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去设计活动方案来达到目的,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培训交流8次,探访社区能人、社区居民骨干,建立基本信息服务档案20份,发动10支社区组织共同参与善美、思美、绿美、乐美、和美5项主题服务活动63次,有效促进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通过组织实施公益创投活动,有效促进了社区居民融合,扩大了居民参与,尤其是在培育孵化社区组织方面,居民在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方面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区矛盾,增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频率,提升了社区居民素质,社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2.开展特色服务,重点服务居民需求得到满足
利用节假日社区干部、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为社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满足其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300人次;针对有需要的对象进行一对一的服务,解决其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提供服务167人次;
定期为社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政策宣传、代购、义剪、义诊、关爱等服务,针对社区居民开展思美、绿美、善美、和美、乐美五项主题服务活动,为老年人、儿童设计兴趣爱好培养、手工制作小组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现共服务居民11000余人次,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让社区居民积极走出家门,增进社区、社工、居民之间的感情。
3.搭建善美食堂,满足困难群体就餐服务
根据前期调研精准困难群众的迫切需求社区和社会组织筹建搭建社区善美食堂,由社区社会组织负责食堂的日常运转,如配餐、送餐等,一方面提高社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满足困难群众的就餐需求。
善美食堂定期提供就餐服务,累计提供就餐服务11次,服务人数超过410余人次;通过善美食堂的建立,让社区居民形成互助共融的氛围,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困难居民的获得感、存在感、幸福感,让居民搬的出,稳得住,建设身安、心安、居安、业安的四安家园。
4.建立社区基金,构建社区五社联动治理格局
为促进社区组织参与,组织10支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益创投项目,通过最终评选支持8个公益项目落地实施,项目涉及领域为助老服务、助残服务、青少年服务、邻里和谐、环境整治等社区领域,有效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5.共建共治共享,五美和舟服务品牌初步形成
一是项目推动10支社区组织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开展社区社会组织交流8次,组织社区组织参与63余次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社区组织参与频率得到增加。
二是在社区成立社区基金,将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资源有效联动,启动公益创投,促进社会治理新格局形成,提高了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社区服务,通过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社区矛盾得到缓和。
三是通过组织实施善美、思美、绿美、乐美、和美五大主题服务活动,活跃了社区文化氛围,丰富了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居民互助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