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拉图对话录》看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

从《柏拉图对话录》看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

徐双全

2019年9月6日

一、古希腊中期哲学简介

(一)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是指公元前七—六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意大利南部的哲学学说。又称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古典希腊哲学,或称早期希腊哲学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古希腊哲学是欧洲哲学的开端。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伟大的思想宝库,对后来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早期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恩格斯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古希腊哲学分为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公元前七-六世纪)、古希腊中期的哲学(公元前五—四世纪)、古希腊晚期的哲学(公元前334年—公元前146年)和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公元前146年罗马征服希腊起—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止)。

(二)古希腊中期哲学

这个时期代表性的哲学家有: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留基伯、德谟克利特、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三)古希腊中期哲学的三大代表人物

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苏格拉底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鸩而死。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塞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2、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柏拉图对话录》主要内容

(一)《柏拉图对话录》译者简介

水建馥(1925—2008),著名古希腊文学翻译专家,祖籍江苏阜宁,1925年10月生于四川自贡。1944年考入燕京大学,后转学至清华大学外文系,于1950年毕业。曾先后任三联书店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外文编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译作有:《古希腊语汉语词典》(与罗念生合编)、《古希腊抒情诗选》、《古希腊散文选》、《蔷薇园》等。

2013年出版的《水建馥译文集》共为5册,《柏拉图对话录》是《水建馥译文集》的一个分册。这套丛书还有《古希腊散文选》、《古希腊抒情诗选》、《伊利亚特》和《蔷薇园》。

(二)《柏拉图对话录》主要内容

《柏拉图对话录》是根据《柏拉图全集》第一卷古希腊文译出,是柏拉图编篡的苏格拉底对话录。共分四篇:欧梯佛洛篇、辩护词、克里同篇、费多篇。《柏拉图对话录》选收的四篇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方法的最集中的缩影。

1、《欧梯佛洛篇》

《欧梯佛洛篇》是谈天理的对话录,主要是欧梯佛洛和苏格拉底两个人的对话。内容是讲欧梯佛洛到法院来打官司,控告自己的父亲将一个杀死他家奴隶的工人捆在沟里,最后死掉了。欧梯佛洛认为他控告一个杀人犯是合乎天理的,于是苏格拉底要求欧梯佛洛说出什么是天理。欧梯佛洛给出的解释是:凡是神所喜爱的事就是合乎天理的,凡是神不喜爱的就是不合乎天理的。苏格拉底接受这个论证,展开辩论:天神之间是有分歧的,一批天神认为他们喜爱,而另一批认为他们不喜爱。所以这件事既合乎天理又不合乎天理。接着欧梯佛洛转移话题:所有天神都喜爱的事情是合乎天理的,反之,所有天神厌恶的事情是不合乎天理的。事物被神喜爱就是合乎天理的,它被喜爱的原因便是它合乎天理。但天神喜爱事物,是因为他们喜爱这个事物。如果神所喜爱的事物因为神喜爱它才成为神所喜爱的事物,那么合乎天理的事物一定是本来就合乎天理才受神喜爱。

2、《辩护词》

《辩护词》是苏格拉底面对雅典法庭陪审员和原告米利都时的辩护。这篇辩护词详细论述了苏格拉底的道德观思想。在《辩护词》中,苏格拉底针对对自己的污蔑(控诉书中说苏格拉底是个败坏青年的坏分子、不信城邦信奉的神灵。P48)和诋毁来自于德尔斐的神谕(神谕说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人。P44),辩称自己想方设法拜访官员、诗人和悲剧诗人等,证明自己不聪明,说其实真正聪明的是神(P46),在这项工作中留下来许多仇敌。同时,苏格拉底在辩护词中讲自己没有败坏青年,自己认为有神。他在辩护词中还说明自己就是城邦的牛虻,专门叮咬城邦这匹骏马,让它保持活力。(P59)

3、《克里同篇》

《克里同篇》是论责任义务、道德观。主要苏格拉底和克里同两个人的对话。内容是讲苏格拉底已经进入监狱,富人克里同(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过来探监,并劝说苏格拉底越狱。

《克里同篇》中(从P81-83)克里同举出如下的理由劝苏格拉底越狱:一是如果苏格拉底不越狱而坐以待毙,那么他(苏格拉底)的好朋友们就得背负贪财的骂名,因为他们只需花些钱就能帮助苏格拉底免于一死。二是克里同为了打消苏格拉底的顾虑(他怕苏格拉底认为越狱会给他的朋友们惹祸上身)说他们愿意冒这个风险,只要能救出苏格拉底。三是这个判决是荒唐可笑的(苏格拉底在《辩护词》中已经指出对他的指控是不成立的),由于苏格拉底自己不救自己(其实只要苏格拉底在审判过程中答应不再引导人们追寻真理,发现自己的无知,那么他是可以免于一死的)才有了现在的局面。四是指出苏格拉底越狱后不会得不到安顿,在外地克里同有许多朋友会帮助苏格拉底。五是克里同谴责苏格拉底置儿女(苏格拉底有三个儿子)于不顾,抛下他们成为孤儿,没有尽抚养的责任。在听完克里同好意地劝导后,苏格拉底说:“我今天仍和以往一样,从来不相信别的道理,只相信我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最好的道理。”(P83)

《克里同篇》里苏格拉底跟克里同展开了一场关于是否应该越狱的有关人生责任与义务的辩论。“做坏事、以怨抱怨、以伤害对方作为自卫的手段都是不正当的”,“如果你不能说服你的母邦,你就应该按她的命令行事,忍耐的服从她加于你的任何惩罚,不论是鞭笞还是坐牢”。这是苏格拉底的两个主要论点,鲜明地表现出其面对死亡的理性与冷静,以及对道德的坚守、对城邦律法的尊重,苏格拉底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为何即使身受冤屈,却依然不能采取有违律法的行动。这种面对冤屈平和的心境和理性的思维让人叹服!

4、《费多篇》

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主要哲学思想

(一)苏格拉底主要哲学思想

1、心灵的转向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从《柏拉图对话录》中所选的四篇对话,谈天理、道德、责任义务和灵魂等,苏格拉底讲的都是人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2、灵魂不灭说

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如《费多篇》中苏格拉底说“我们的灵魂在进入我们的肉体之前一定存在于某处。”

3、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4、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总之,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以哲学唯心主义的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

(二)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

1、理念论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

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其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翻译为“理念”(相当于英文Idea)或“型相”(相当于英文form)。

柏拉图看来,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2、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3、理想国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理想国》堪称西方第一部政治学著作,柏拉图在其中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性质和结构等根本问题,他还区分了不同的政体,比较它们的优劣得失,寻找它们的历史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柏拉图设计了一套政治蓝图,既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又有阶级国家的痕迹,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哲学王)、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武士或军人)、平民阶层(手工业者、农民和商人)。他用神秘的天命论来论证三个阶层的合理性,认为神用金子造成统治者,用银子造成武士或军人,用铜和铁造成手工业者、农民和商人。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4种德性。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实现最主要的条件是由哲学家当国王。只有到了哲学家当国王,国王变成哲学家的时候,才能使军人和生产劳动者团结在哲学王之下,进行智慧的统治。

四、读《柏拉图对话录》一书的几点感悟

(一)《柏拉图对话录》所选的四篇对话录,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

(二)《柏拉图对话录》这本书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知识、伦理道德等问题,在论述中从简单开始,一点点加深,最终使你豁然开朗,如获至宝。(三)《柏拉图对话录》为我们提供了对话体的典范,作品文字优美,情趣盎然,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水建馥先生的在译文中做出了许多注解,有时分析、有时补充,使读者能够从中受益匪浅,并且能够回味无穷。

(四)《柏拉图对话录》是一本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并重的经典作品。以译介柏拉图作品而闻名于世的19世纪英国学者、古典学家和神学家乔伊特曾说:“所有的一切理念,乃至大部分的基督教观念,皆可以从柏拉图著作里找到胚芽”,可见它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

(五)《柏拉图对话录》整本书思维严谨,旁征博引,无懈可击,虽然不乏啰嗦,但总体上是一本剖析深刻、条理清晰的好书!

THE END
1.基础知识:管理学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吉林公务员考试网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管理部分的知识点一直是考试的重难点。例如,泰勒是谁?谁是“经营管理之父”?我们经常讨论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谁提出来的?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从管理学概述开始,看一看主要管理理论及代表人物的主要考点。 一、古典管理阶段 (一)泰勒及其科学管理理论 ...https://jl.huatu.com/2023/1230/2592326.html
2.组织行为学新思考题个性的特质理论:对于个性的最初的研究,是以特质理论观点开始的。特质理论也是影响现代对个性研究的最主要理论思想之一。一般来说,特质的观点比较忽视情境对个性的直接影响作用,而更强调个性特征的稳定性和跨越情境的一致性特点。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卡特尔和艾森克。卡特尔提出的16种特质,已经成为后来人们研究特质的重要基...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613/16/5874968_386319964.shtml
3.名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是什么?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以正名辨义为主,主要代表为邓析 、惠施 、公孙龙等.先秦时期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个思想派别,重视“名”(概念)和“实”(事)的关系的研究. APP内打开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孔子是什么家思想代表人物 儒家 33400 西方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880ecb459013307c99d69d08b66fe7d8.html
1.2017电大管理学基础1.2.18 非理性主义倾向强调管理中的“软”因素,倡导一种以人为核心、带有感情色彩、注重灵活创新的非理性的管理模式。 1.2.19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五项修炼: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目标、开展团队学习、锻炼系统思考能力。 1.2.20 组织文化的结构主要由以下三层构成的:⑴精神文化层;⑵制度文化层...https://m.yjbys.com/edu/xiangmuguanli/158427.html
2.(完整)公共管理基础有关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简表.doc表3孔茨的“管理学丛林”(P12-13)管理学派代表人物记忆参考主要观点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职能学派)孔茨孔茨重过程管理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与别人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人性行为学派麦格雷戈麦格雷戈有人性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巴纳德构建社会系统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的协作系统由三个因素构成,管理人员有三项职能管理科学学派马克兰...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1236733.html
3.第二式课程与教学技能课和检查课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宾塞,他在《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指出,为人类的种种活动做准备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所以它们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最主要的位置。当时欧洲的“实科中学”便是据此思想开设的。从这种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它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轻视单纯书本知识的传授,同时...https://blog.csdn.net/m0_63910340/article/details/129322261
4.心理学试题及答案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和斯金钠等。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观点不仅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忽视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否定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斯金纳也是环境决定论者。他主张有...http://mip.pincai.com/article/1392535.htm
5.百家争鸣教案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https://www.jy135.com/jiaoan/1151906.html
6.简单心理学知识点6.心理学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 学派名称与年代 主要人物 研究对象 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 1879-1900 冯特,铁钦纳 意识的结构 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基本要素 机能主义 1890-1930 詹姆斯 意识的功能 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 ...https://www.wenshubang.com/xuexijihua/445912.html
7.高一历史教案(通用13篇)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https://www.unjs.com/jiaoan/lishi/20080121115846_6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