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管家身上的“担子”远比想象中重。在城市民宿里,管家可能需要成为住客的导航,知道哪条路线距离民宿最近,知道民宿附近有哪些美食,而在乡村民宿,管家需要掌握的技能更多。
入行民宿管家快1年的李俊辰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成为一名乡村民宿管家,至少需要具备市场推广、房源运营等商业技能,“最好再有些才艺,是个乐器达人或者饭菜能手”。他的搭档刘慧敏则说,除了提供基础的住宿服务,如办理入住、客户接待、清洁卫生等之外,乡村民宿管家还要满足住客的出行需求,“包括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规划出行路线、推荐游玩景点,以及提供情绪价值”。
2022年,民宿管家正式成为人社部公布的18个新职业之一。官方对民宿管家的定义是: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其主要工作任务包括:策划当地自然人文环境、休闲、娱乐与生活方式体验活动,推广销售民宿服务项目;受理预订,与客户沟通,了解个性化服务需求,策划制订服务项目与方案;介绍民宿服务项目与设施,协调指导员工提供接待、住宿、餐饮、活动等服务项目;检查项目服务质量,协调处理客户诉求,保证服务质量等8项。
李俊辰所在的北京怀柔区四渡河村正经历这个过程。因为临近景区,这个地处北京远郊的小山村早早有了民宿业态。当地村民单新丽记得,2015年,村里有农家院开始转型为民宿,“当时一些住客选择长租,本地特色主题的乡村民宿还不多”。
到李俊辰和刘慧敏来村接管其中几家民宿后,以当地风土人情或民宿主特长为特点的主题民宿开始成型。用李俊辰的话说,一些乡村民宿的配置可能不如酒店齐全,但在非标准化的部分会更具风格特色,“这都需要民宿管家的想法与规划”。
刘慧敏告诉记者,最近他们的策划之一就是打造集住宿、餐饮及社交功能为一体的青年会客厅,“目的是让更多年轻住客在乡村民宿能有公共交流的区域,能找到一份归属感。”
“不同类型的民宿管家有不同定位,乡村民宿管家更注重服务性。”在陈杰看来,乡村民宿管家服务的一大重点就是展示、传播当地文化,“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民宿管家,都近乎‘一人多能’,相当于结合了酒店接待员、服务员、酒店店长、总经理等多个岗位的职责。”
“热情、会沟通”是陈杰对一些民宿管家的特质总结。“因为从事这个行业就是要跟人打交道。”陈杰说,民宿管家打交道的对象包括民宿主、居委会工作人员、民警及不同诉求的住客。
对于未来民宿管家的发展,陈杰认为“会越来越职业化”,“但目前行业人才整体短缺,能具备多种技能的全能管家实际上不多”。陈杰发现,一些干得好的民宿管家会选择拓展业务,从事房屋托管等不动产管理服务工作,但更多人逐步发现民宿行业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仍未解决。
对于管理民宿这件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苦差”,刘慧敏感受到更多的是“与不同人接触、协调统筹整个民宿定制、运营项目的乐趣”。她说,和其他工种一样,民宿管家需要有兴趣、有热情、有能力的年轻人加入,“尤其是乡村民宿管家,还需要喜欢乡村文化、愿意融入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