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样态治理意义及路径

[摘要]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00后,网络已成为其生存的重要空间、生活的主要工具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网络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网络内容、网络语言、网络道德等对青年影响广泛,由此带来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值得重视。防范和处理好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事关国家总体安全、事关人才培养质量、事关民族发展未来。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样态具体表现为价值上的“众声喧哗”、内容上的“圈层隔阂”、传播上的“蝴蝶效应”、平台上的“过滤气泡”、管理上的“媒介鸿沟”等,由此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在价值上遭到弱化、在内容上遭受质疑、在传播中遭遇风险、在平台上遭逢对抗、在管理上陷入滞后。推进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要高度重视青年人的认知特点和话语习惯,寻求共识以“铸魂”、增强供给以“体认”、织牢业态以“制高”、构筑载体以“筑巢”、缘法而行以“同心”,提升青年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识形态;网络空间;风险治理;舆情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和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构成,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170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风险,强调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网络意识形态是网络空间的技术逻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发展逻辑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内核乃是网络群体的深层次信仰与价值判断体系[2]。这其中,青年网络意识形态尤为重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年3月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其中,20岁以下网民占18.7%。正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所揭示的那样,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鉴于此,要高度重视青年的意识形态网络安全,提高新时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一、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样态

网络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网络全民主体时代的到来给青年网络意识形态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挑战,集中表现在网络价值风险、网络内容风险、网络传播风险、网络平台风险和网络管理风险五个方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造成了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在价值上遭到削弱、在内容上遭受质疑、在传播上遭遇风险、在平台上遭逢对抗、在管理上陷入滞后。

(一)“众声喧哗”:价值上的主流弱化与杂音喧嚣

(二)“圈层隔阂”:内容上的网络原子与红色式微

(三)“蝴蝶效应”:传播上的无缝对接与碎片接收

(四)“过滤气泡”:平台上的有选择传播与回音室效应

(五)“媒介鸿沟”:管理上的乱象丛生与监管滞后

当前,中国网络媒介管理制度法规的数量与快速崛起的新媒体依然呈现“供不应求”现状,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尚未完全建构起来,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信息平台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责任落实不强等短板还一定程度存在[10]。网络治理体系的不健全与治理能力的欠缺,致使网络媒体监管出现了媒介鸿沟,已然成为了青年触网后如何规避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难题[11]。一方面,网络媒体形态更迭与管理技术滞后之间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与青年关联度密切的新兴媒介的监管较为滞后,存在着被动监管的情况,不善于主动出击。泛娱乐化、网络审丑、谐音梗、炫富、人设崩塌、“倒奶投票”、色情直播等,历史虚无主义、粉饰和美化日本侵略、“精日”现象、“精美”现象等网络事件一再发生,监管滞后带来的网络乱象造成了噪声和杂音甚嚣尘上,迫切要求监管理念与时俱进,监管技术更新换代,监管能力有所提升。另一方面,网络媒介内容监管显得力度不足,跟不上内容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对谐音梗、YYDS、666、“绝绝子”“夺笋啊”等网络流行语和网络黑话等监管力度不够,不仅造成了对规范汉字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

二、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现实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巩固主流舆论阵地、构建良好网络生态的必要之举。

(一)“构筑安全”: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威胁”一般被理解为外来的、特别是军事的威胁,而“非传统安全”则主要涉及社会、文化、认同、网络等层面,其破坏性更为巨大,影响力更为深远。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2]29。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就是要在传统安全的基础上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破解网络舆论乱象丛生难题,塑造良好的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青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青年一代价值观的塑造、直接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保卫、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根本。因而,重视青年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是实现国家“非传统安全”的重要构成,是维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抓手。

(二)“形塑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年作为社会关系中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其网络化生存的特质为新时代意识形态争夺战注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形成了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发展的新情态。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和“00后”青年群体,网络已经成为其一种沟通媒介、一种娱乐载体、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形式,如何确保其所汇聚的场景是安全健康的、其所“群聊”的话题是积极有益的、其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科学理性的,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成效问题。青年的价值取向是整个社会价值取向中最为根本和最为基础的部分,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未来走向。青年网络意识形态主要涉及到青年对网络的认识与定位、主流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倡导与践行、网络内容的积极健康等,这关系到能否通过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御机制以促进青年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修养等,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在适宜的网络环境中被塑造和被需要。

(三)“掌握主导”: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因而,利用网络开展青年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已然成为了青年与网络相互塑造的必然结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符合青年的期待和利益,对于优化社会风气、弘扬社会正气具有重要意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必然诉求。网络作为技术不是绝对中立的,网络掌握在谁的手中,谁就拥有青年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因而,要始终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始终以青年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为抓手,不断提升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三、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化解路径

网络空间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平台,做好青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主导权,就必须重视青年人的认知特点和话语习惯,按照他们的接受心理创新话语方式,提升青年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13]。

(一)价值至上:寻求共识以“铸魂”

(二)内容为王:增强供给以“体认”

(三)媒体融合:织牢业态以“制高”

(四)平台支撑:构筑载体以“筑巢”

(五)法治底线:缘法而行以“同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张卫良,龚珊.网络意识形态的二重性特质与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维护[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3]张瑜.网络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与正确导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4).

[4]郭东方,邹绍清,李军.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实践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3).

[5]杨超.新时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理路与化解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9,(6).

[6]徐艳玲,孙其战.“后真相”语境下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困境与破解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

[7]杨章文.网络泛娱乐化: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的“遮蔽”及其“解蔽”[J].探索,2020,(5).

[8]赵宴群.网络意识形态诠释的特征、问题与导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1,(5).

[9]陈钿莹,龙柏林.仿像·真相·具象:拟态环境与青年意识形态认同[J].思想教育研究,2020,(4).

[10]严萍昌.新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

[11]韩美群.新时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战略考量[J].决策与信息,2022,(8).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3]肖唤元,郑晶晶.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四重“论”域透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研究,2020,(1).

[14]丁强.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三重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

[15]丁强,牟德刚,孔德民.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表象、生成与治理[J].思想教育研究,2021,(8).

[16]杨美新,郭燕萍.网络圈群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价值、藩篱与实现路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

[17]王赛,杜仕菊.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样态呈现、诱因分析与治理策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

[责任编辑:胡梁朱苗苗]

ThePattern,GovernanceSignificanceandPathofYouthNetworkIdeologyRisk

MAOGuangxia

Keywords:Youth;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networkideology;cyberspace;riskmanagement;publicopiniongovernance

[收稿日期]2023-0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机制研究”(编号:C20222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毛光霞(1989-),女,河南固始人,法学博士,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THE END
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意识形态风险及其防范意识形态风险是一种“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当前,应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全新境遇和重要变量,善于在国际视野和历史纵深中、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互动中把握意识形态风险的新特点,重视追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隐含的意识形态风险源头。 https://www.meipian.cn/54pqr58v
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切实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新的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更加扎实有效做好防风险、保安全的工作,持续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的态势。 https://kjj.wuhan.gov.cn/ztzl_8/cyzd/shzyysxt/202406/t20240605_2411769.html
2.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制度7篇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分析研判,特殊是对重大敏感时间节点、重大舆情热点问题应进行前瞻性分析研判,对特定领域和群体重要状况应随时进行分析研判,并为之明确相应的教化引导与舆情管控、处置方法。 5.出现重大负面舆情或意识形态事务时,集团公司各相关责任领导应强化与上级党组织、主管部门以及各类媒体沟通联动...https://www.jingyangshangcheng.com/zhuantifanwen/guizhangzhidu/44.html
3.2019年10大舆情常见风险点预测2019年已拉开序幕,对于今年的舆情工作都有哪些注意点呢?看看2019年10大舆情常见风险点预测。 1、意识形态谨防泛化炒作 舆论的本质是社会动员,对政权和制度或者发挥巩固与支持作用,或者产生破坏与反对作用。舆论安全,意味着舆论作用正向、传播有序、阵地可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利益格局快速调整,网络舆情表现较为活...http://www.uuwatch.com/newsDetail?nid=275
4.文摘参考8应当与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及和谐化目标统一起来。当前,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应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实现意识形态由群体症候向个体精神的渗透,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推进意识形态大众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提供条件和支撑。 https://www.xjpcedu.cn/info/1160/4075.htm
5.防范化解青年意识形态风险:模型框定时代表征与实践进路防范化解青年意识形态风险:模型框定、时代表征与实践进路,青年群体,意识形态风险,话语体系,社会主义,青年工作是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青年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防范化解青年意识形态风险既是做好党的青年工作...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YZGL202310002.html
6.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风险点台账范文15篇7.组织、参与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篇6】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风险点台账 一、党委书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 1.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2.党委书记是本地本单位意识形态工...https://www.yxfsz.com/view/159892493545095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