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范畴;层次
0前言
据大致统计,目前国际上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有超过400多项标准、原则、规范及导则等呈现多样性共栖状态。在不同场合下,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容所指莫衷一是,造成了价值观点、管理行为上的混乱,也引起一些争议及问题。因此,梳理并准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及层次就显得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1主要的企业社会责任范畴
1.1经济学的范畴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早在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还没有产生前,就在其经典著作《国富论》指出“企业的唯一任务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于经营中追求利润最大化”。以经济学上的观点解读,企业就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单位,追求利润是衡量企业的唯一标准,利润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直到今天,这一基本观点依然会得到经济学者的认同,“企业的责任就是使其利润最大化。”假如企业不再追求利润,那么企业也就不是企业,而是公益单位了,Friedman就在1962年的论文中确认了“企业一其利润最大化为责任”的看法。
按照经济学的理解,划分企业社会责任范畴的标准就被赋予“利润”这个唯一指标,能够带来利润的责任才是可以接受的。我们注意到亚当·斯密提到“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即可以理解为企业对社会要承担“法律责任”。为什么企业需要接受法律责任?这是因为如果企业纯粹的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而不顾法律的约束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最终违法所受到的处罚可能导致利润的损失。按照经济学界定企业社会责任,范畴是最基本的,仅限于承担法律和制度要求的社会责任。
1.2SA8000引入的企业社会责任范畴
1.3基于公益慈善的企业社会责任范畴
综上,用表1来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划分企业社会责任范畴之所以出现不同,在于所在的立场及角度的不同,追求实现的目的不同。
表1: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比较
角度
强调范畴
目的
经济学观点
法律、制度责任
降低企业社会责任,增强市场作用。
SA8000标准
消费者权益、劳工权益、环境保护
公益观点
回馈社会,捐助公益事业
树立企业社会形象。
对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当地社区、环境、社会弱势群等负责
倡导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追求各方面平衡和谐。
2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划分
期望
股东
创造企业利润,稳定企业经营,完善企业管理。
雇员
提高个人收入,保障劳动安全,培训提高技能,改善工作环境。
供应商
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良好的商业信誉。
竞争者
公平的竞争手段,共同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及环境。
消费者
产品质量,合理的价格,产品信息透明。
社区
环境保护,和谐的关系,帮助弱势群体。
政府
环境、税收、就业、国际关系。
2.2按照性质划分层次
Carroll(1979)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社会对企业在经济的、法律的、伦理的和其它酌情而定的期望。”按照这个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按照属性被归纳为四种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发责任。经济责任指企业必须进行经营活动,通过生产、销售、服务等创造财富,获得利润以获得市场生存。法律责任指企业必须遵守法律、制度的约束,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违法犯罪。伦理责任指企业在法律责任之外,还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对企业的期望。自发责任是企业按照自身价值观,主动承担超出外部的期望社会责任。
Carroll的类型划分被多数学者认同采纳,但是他认为:“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排斥的,相互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不能累积也不能加总。”可见,他对这四个方面没有作出层次的区分,认为是同等的责任。从现实企业的实践活动来看,企业承担四类责任有比较明显的层次关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发责任”。
企业一般优先承担前一层次的社会责任,逐次发展。比如企业在求生存的初期,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的空间,经常会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现象,产生一些“原罪”性的问题,而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发展稳定,企业才开始遵规守法,满足社会伦理要求,而成熟的企业就会自发的进行社会慈善、捐助公益等活动。
2.3企业接受社会责任的层次
企业方来看,负担社会责任一般有从被迫接受到主动承担的过程。按照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三个层次:“被迫承担——博弈承担——自愿承担”。
被迫承担的社会责任一般属于企业的基础性社会责任,为社会普遍认可,以法律或制度规范等固化下来,对企业具有强行的约束力,不因企业规模大小及其发展程度高低有别。也是每个企业不得不接受的社会责任底线,这种社会责任企业必须履行。
自愿承担的社会责任一般是企业形成自身价值观(企业文化)之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含义同Carroll提出的自发责任一致。
3.1以系统的观点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减少争论。
前文所述,由于不同人谈及企业社会责任时候所指的范畴不同,讨论层次不一,往往引起很多争论,比如:“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增加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利润?”“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如何把握?”这样一些问题,如果不针对具体的责任层次来讨论,就很难给出一致的答案,但是如果分层次来说就非常简单。
3.3基于层次的理解,对不同的企业提出不同的社会责任要求。
中国传统思想中有提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各种道德伦理都认同强者承担更多责任的道理。一方面企业相对个人,在社会经济中处于强势地位,应该承担起一定的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各个企业发展程度不同,生存难易不同,在市场中所处的强弱地位也有差异,倡导优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是符合道德伦理的。对所有的企业,有一个基本层次的社会责任,而随着企业的发展成熟,应该不满足基本的要求,外界要对其提出更高的期望,而企业自身也要勇于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当然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量力而行,毕竟企业是一个营利性的组织,泛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将会危及企业利益甚至存在,最终也会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Carroll,A.B.,Athree-dimensionalconceptualmodelofcorporatesocialperformance[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79.
[2]FreemanRE.Strategicmanagement:Stakeholderapproach[M].Boston:Pitman,1984.
[3]FriedmanM.Capitalismandfreedom[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2.
[4]郑若娟.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J].国外社会科学,2006,(2).
[5]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看社会责任[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7]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8]亚当·斯密.国富论[M].华夏出版社,2005.
[9]周友苏、张虹.反思与超越:公司社会责任诠释[J]政法论坛2009,(1).
[10]楼建波、甘培忠主编.公司社会责任专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