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菜谱”(二)

说到干丝,总与扬州脱不开干系,我每次到扬州都会吃到干丝,荤汤煮干丝、麻油拌干丝。这次到高邮,在酒店吃早餐总忍不住夹几筷子干丝吃。在一次高邮文友聚会餐上也吃到了煮干丝。

有关干丝,汪曾琪曾写过:“干丝是扬州菜,北方买不到扬州那种质地紧密,可以片薄片,切细丝的方豆腐干,可以豆腐片代。但须选色白,质紧,片薄者。切极细丝,以凉水拔二三次,去烟卤味几逗腥气。”

有一次与扬州文友谈到汪曾祺与扬州,有人说汪曾祺好像对扬州没有什么感情,为什么这么说呢?有文友说汪先生笔下几乎很少出现扬州的人和事。只有一次在小说《落魄》里写到了一个扬州人,还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

对于这个角色,我还特地去查过原文,发现这位扬州人在云南开了家饭馆,馆子里的常备菜只有几个:过油肉、炒假螃蟹、鸡丝雪里蕻,却都精致有特点。“有时跟他商量商量,还可请他表演几个道地扬州菜:狮子头、煮干丝、芙蓉鲫鱼……”

可惜限于抗战时期在异地受食材有限的影响,很多扬州菜都做不了。在小说的最后也是这样一句话:“对这个扬州人,我没有第二种感情:厌恶!我恨他,虽然没有理由。”

对此,在高邮参加活动的几位“汪迷”都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汪曾祺几乎没有在扬州呆过,更谈不上对扬州存在偏见。为此我也曾向汪朗先生请教过,他也知道这种所谓的偏见说法,但也不能主观认定就是他不喜欢扬州,因为他与扬州也没有什么交集,上学去江阴也只是路过扬州。

汪曾祺说:“干丝本不是‘菜’,只是吃包子烧麦的茶馆里,在上点心之前喝茶时的闲食。现在则是全国各地淮扬菜系的饭馆里都预备了。”言语中充满了亲切的感情。

现在扬州吃早茶,一定要尝两道干丝才算数,那就是煮干丝和拌干丝。因为各是各的味道。汪曾祺说:

干丝。这是淮扬菜,旧只有烫干丝,大白豆腐干片为薄片(刀工好的师傅,一块豆腐干能片十六片),再切为细丝。

酱油、醋、香油调好备用。干丝用开水烫后,上放青蒜米、姜丝(要嫩姜,切极细),将调料淋下,即得。这本是茶馆中在点心未蒸熟之前,先上桌佐茶的闲食,后来饭馆里也当一道菜卖了。

煮干丝的历史我想不超过一百年。上汤(鸡汤或骨头汤)加火腿丝、鸡丝、冬菇丝、虾籽同熬(什么鲜东西都可以往里搁),下干丝,加盐,略加酱油,使微有色,煮两三开,加姜丝,即可上桌。

在提到这道菜时,汪曾祺还特别引用了袁枚的话“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说“干丝切得极细,方能入味。”

好的干丝菜吃起来没有豆腥味,入味,不烂,还要有点嚼劲,汤汁清鲜。放佐料的目的都是为了增色加分,而不会破坏豆制品的原味。汪曾祺提到了一个关键点,两种干丝的做法都少不了加姜丝,且多多益善。汪曾祺说他有一次在家里做煮干丝给聂华苓吃,聂华苓最后连汤都一起喝光了。

汪曾祺在高邮的亲友团。

2、茨菰

在离开高邮的最后一顿饭上,出现了一道菜:汪氏茨菇红烧肉。是的,我没写错,菜单上是这么写的。汪曾祺则一直用“茨菰”二字,其实是相通的。

那天在高邮,我在路上和汪朗先生闲聊,说汪曾祺早期不喜欢吃茨菰。他说是的,因为小时候吃多了,家乡发大水,老吃那个,吃“伤”了。但是后来偶尔一次机会,汪曾祺又对茨菰恢复了亲切的情感,甚至常常去菜场买来做菜给家人吃。

在吃茨菰烧肉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先挑着茨菰吃,搭着酱色的茨菰块,一看就是对半切的,夹一个放在嘴里,仿佛肉味。肉的荤汤早已经侵入茨菰内部,含在嘴里轻轻咀嚼,不同于土豆的沙,不同于芋艿的糯,也不同于萝卜的脆,它就是旗帜鲜明的茨菰味道,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味。如果你再夹一块五花肉在嘴里,就会品味到肉味里的这股独特的清香,这种水生植物在江南被称为“水八仙”之一,当然自有一股仙气。

汪曾祺小时候因为家里发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唯有这种水生植物丰收,结果全家人就靠这味为生。汪曾琪写道:“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隔比土豆高。’我承认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

正是因为久违了的原因,汪曾琪每次去菜场都会买一点茨菰回来掺肉炒,家里人不大吃,他就一个人“包圆”了。有人问他什么是茨菰,他说“这可不好回答”。

汪曾琪因为浓浓的乡愁而想念茨菰的味道,想念家乡的咸菜茨菰汤,那一碗浓郁的咸菜汤却勾起淡淡的故乡雪意。

最后说下要点,茨菰无论是烧肉还是烧汤,一定要去皮,去嘴子,这样不只是为了口味好,而且还能去涩味,去除可能出现的铅残留。

3、双黄蛋

双黄蛋摆盘很好看。

没到高邮之前,我是没有吃过双黄蛋的。这次去了之后,发现酒店的早餐也都是单黄蛋。几位从北京来的女研究生们很委屈的说吃了几次饭,还没有吃到双黄蛋呢。我带着几位研究生去古城老街购买老奶奶编织的端午节挂蛋网兜时,她们又在念念双黄蛋的味道。

双黄蛋。一个听起来就很好听的名字。使人浮想那种黄白的颜色,而且是双层双白的颜色,丰富极了。

汪曾祺说,每当他到外地介绍自己的籍贯高邮,人家就会说你们那里处咸鸭蛋,“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汪曾祺写过:“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味道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人们形容美食常用“色香味俱全”,其实还有一个形也不可忽视。双黄蛋的形就很美,对切,装盘,围城圆形,看起来就很美,仿佛小时候玩的万花筒。看上去色泽绛红,油滋滋的,蛋黄吃在嘴里有一种别样的沙沙感,蛋白则是润滑的感觉,有点类似咸果冻的味道。

汪曾祺说,老饕袁枚写的东西都是听来的,他并不会做菜,因此看不上,但唯独觉得他写的“腌蛋”还算靠谱:“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在离开高邮之前,有幸吃到了正宗的高邮双黄蛋,味道的确不凡,使人想到了清澈的高邮湖水,成群的纯种高邮麻鸭,蛋壳泛青,蛋黄如晚霞中湖畔的落日,地上一个黄,水中映着一个黄……

在我人还未到家之前,在高邮买的双黄蛋已经到家了,家人满怀期待的切开,孩子更是惊讶的叫起来,真是两个黄呢!我还带了高邮老奶奶用彩色绒线编织的“鸭蛋络子”,期待端午节那天给孩子带一个鸭蛋,今年,一定要带一个双黄蛋,有面!

汪曾祺笔下的“鸭蛋络子”,孩子们在端午节挂鸭蛋也是当地习俗。

4、蚕豆

汪味馆开席上的炒后卤制的蚕豆。

我小时候对蚕豆最大的印象就是它的花儿好看,蓝盈盈的,像是一只小蝴蝶似的,好看。对于蚕豆的吃法,我记得大多数是炒着吃和炸着吃。

阳春三月,蚕豆花败,嫩蚕豆剥出来,掺着蒜薹炒着吃,可以单成菜,也可以下面条吃。

炸蚕豆米子,则是年节的一道菜。蚕豆胚芽的一头用大剪刀剪一下,然后放油锅里炸至金黄色,捞出来拿细盐拌上,就是一道小酒的好菜。每到过年前家里都会炸制一批备用,我们小孩子都会偷着抓一把放兜里当零食吃。

这次在高邮吃到了一道菜“苋菜炒蚕豆仁”。苋菜是春季的时令菜,蒜蓉苋菜,清炒苋菜,或者苋菜鸡蛋汤,都很相宜。苋菜炒蚕豆仁还是第一次吃到。蚕豆剥去内皮,只留嫩绿鹅黄的豆瓣。苋菜也是嫩嫩的茎叶,一炒泛出红汁,蚕豆瓣炒得糯糯的,牙齿不用力就能咬碎了,面面的,带着春天的芬芳,与红苋菜鲜味合二为一,使得蔬菜的口味淡而有味,清而起香。

汪曾祺写过:“我的家乡,嫩蚕豆连内皮炒。或加一点切碎的咸菜,尤妙。稍老一点,就剥去内皮炒豆瓣。有时在炒红苋菜时加几个绿蚕豆瓣,颜色鲜明,也能提味。”

汪曾祺还提到了家乡一味“烂蚕豆”,北京人责称“烂和蚕豆”。就是把老蚕豆和盐、香料煮透了,捞出来可以佐酒。这就使人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喝黄酒吃的茴香豆。茴香豆就是蚕豆。鲁迅还称蚕豆为罗汉豆,汪曾祺认为可能这是绍兴的叫法。

在高邮汪味馆新店开业那天,上来一盘卤蚕豆,蚕豆是带皮爆炒过的,内皮微微有点焦黑,然后放入大蒜瓣一起卤制,吃起来很有咬劲,而且越嚼越香,很适合下酒。

有关蚕豆的吃法还有很多,譬如豆瓣鸡蛋汤,还可以制成郫县豆瓣。汪曾祺最喜欢《植物名实图考》作者吴其濬写蚕豆的诗:

“夫其植根冬雪,落实春风,点瑿为花,与麦争场,高岂藏雉,同葚共熟,候恰登蚕,嫩者供烹,老者杂饭,干之为粉,之为果。”

蚕豆亦可入诗,可谓大俗大雅。

5、狮子头

过油炸制的狮子头。

汪味馆席上的一颗大狮子头。

扬州的一客一例的狮子头。

先来看一段汪曾祺写的描述:

“狮子头是淮安菜。猪肉肥瘦各半,爱吃肥的亦可肥七瘦三,要’细切粗斩’,如石榴米大小(绞肉机绞的肉末不行),荸荠切碎,与肉末同拌,用手抟成招柑大的球,入油锅略炸。至外结薄壳,捞出,放进水锅中。加酱油、糖,慢火煮,煮至透味,收汤放入深腹大盘。”

汪曾祺上来就说狮子头是淮安菜,恐怕会引起很多扬州人的不认同。要知道在扬州请客,餐桌上必会有狮子头,就连酒店的早餐都会有狮子头。这次在高邮我就吃了好几次狮子头,有过油炸的,有清汤煮的,有四五个一碗的,也有一大碗独有一个狮子头的。

从汪曾祺的描述中我大胆猜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扬州市的文化对他的影响可能真的不大。为了说明狮子头是淮安的家常次,汪曾祺还有补充说明:

“我在淮安中学读过一个学期,食堂里有一次做狮子头,一大锅油,狮子头像炸麻团似的在油里翻滚,捞出,放在碗里上笼蒸,下衬白菜。一般狮子头多是红烧,食堂所做却是白汤,我觉得最能存其本味。”

据说狮子头源自隋代,有人认为其状如将军,如雄狮威武,故名其名。《清稗类钞》载:“狮子头者,以形似而得名,猪肉圆也。猪肉肥瘦各半,细切粗斩,乃和以蛋白,使易凝固,或加虾仁、蟹粉。以黄沙罐一,底置菜叶,以罐盖之,乃入铁锅,撒盐少许,以防锅裂。然后,以文火干烧之,每烧数把柴一停,约越五分钟更烧之,候熟取出。”

我在高邮吃的几次狮子头,似乎都没有吃到荸荠碎丁,而在扬州的淮扬菜馆则都吃到了带荸荠的狮子头。我不知道是否这是不是具体区别。有关蔬菜的搭配,扬州的多以整根青菜为主,而且多是一客一盅。清莹莹的荤汤滋润着狮子头,菜叶青青,像是雨后的新绿。狮子头很烂,要用勺子挖,放在嘴里似乎会自动融化,软糯可口,马蹄(荸荠)粒的清香夹杂着肉糯的馅料,吃的人美滋滋的。边吃边喝汤,最后吃完了还觉得意犹未尽。

狮子头就是淮扬菜,淮安也好,扬州也好,谁做的好就是谁的,什么都可以被欺骗,唯有舌尖会忠诚地守护着我们的味觉。

汪味馆分店开业开席的菜单。我请很多人签名留念。

6、咸菜

汪味馆分店开业席上的冷碟。

汪味馆开业席上,杨早兄与三位学生们发现了什么好吃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恐怕没有谁会没有吃过咸菜。萝卜干、腐乳、豆瓣酱、酱黄瓜、腌洋姜、酱莴苣等等。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咸菜下饭佐粥佐酒是再好不过了。

我们家奶奶会做腌酱豆子,母亲会做腌萝卜干,姨妈会做腐乳,干妈会做糖蒜和腌制的翡翠蒜。记得小时候大人忙没空照顾我们,饿了就自己拿馒头包着萝卜干凑活一顿饭。在奶奶家吃早饭时会有酱豆子炒青辣椒,好吃极了。

汪曾祺说:“咸菜可以算是一种中国文化。”外国即使有,也不可能有中国这么丰富而多味。

在高邮老街,在汪曾祺故居的那条街上,我看到了好几家咸菜店,咸菜的品种琳琅满目,可谓丰富。在酒店用早餐,会有酱黄瓜、酱洋姜片、腐乳、榨菜等。我总是每样来一点,喝粥或是吃小馒头再合适不过了。

汪曾祺曾写过:“我的家乡每到秋末冬初,多数人家都腌萝卜干。到店铺里学徒,要’吃三年萝卜干饭’,言其缺油水也。中国咸菜多矣,此不能备载。如果有人写一本《咸菜谱》,将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

汪味馆分店开业的那天,我记得“汪味十碟”里是有咸菜的,可惜只顾着吃,忘记了具体滋味。以高邮人对滋味的细腻要求,我想咸菜一定会做的非常地道和美味。况且这里的食材又是那么的丰富。

我记得高邮有一道小菜叫“老咸菜烧小鱼”,所谓老咸菜就是腌了十几天的雪里蕻,小鱼呢,就是白鲦、软鲹、螃鲏儿、毛刀鱼等,那天在老街上一位老太太端着一盆处理好的小鱼问我买否,说是“窜鱼”,我们老家是叫“窜条鱼”,不大,刺多,可以炸着吃,也可以烧咸菜,非常的鲜美。老太太说是高邮湖的,一盆才要十元钱,真便宜。

一看这些小鱼,我就无端地想到了配咸菜红烧。

汪曾祺说咸菜是文化真是没错,这是中国人几代人骨子里的饮食文化,也是生活文化。我最近正在与友人做一家百年老字号“顾得其”的酱菜恢复。我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自不量力试着写一册《咸菜谱》,圆一个汪老的小小梦想。

2019年6月4日王道匆笔

汪朗先生与夫人刘女士在高邮清水潭乘船出游。

此文特别感谢高邮的朋友们、北青报青睐团、杨早、建新、苏北、树兴、任奶奶等。并感谢高邮厨师党先生的指教。

THE END
1....收录10张原创菜谱图9幅汪老画作)(读客经典文库)》(汪曾祺著...附赠10张原创菜谱图,跟着汪曾祺学做菜!收录9幅汪曾祺亲笔画作。读客熊猫君出品 作者:汪曾祺著;读客文化出品出版社:文汇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45.00 定价 ¥45.00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运费6元,满49元包邮 服务...http://product.dangdang.com/28981758.html
2.汪曾祺谈吃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6年1月1日 页数: 211 页 定价: 1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1720218我要收藏内容简介: 谈吃不能就吃论吃,一本菜谱又有什么趣味呢?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https://mbook.chazidian.com/book70717/
3.汪曾祺谈吃简介作者:汪曾祺 发布妙语 谈吃不能就吃论吃,一本菜谱又有什么趣味呢?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 《汪曾祺谈吃》纠错或补充 ...http://www.miaoyuyibai.com/Works/2206
4.《汪曾祺谈吃》经典语录金句名句摘抄赏析作者:汪曾祺 其它的汪曾祺作品:《人间草木》《草木春秋》《岁朝清供》《生活,是很好玩的》《汪曾祺散文》《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做饭》 《汪曾祺谈吃》简介: 谈吃不能就吃论吃,一本菜谱又有什么趣味呢?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https://www.mingyantong.com/article/318559
5.汪曾祺的草木情怀他还把后者写成散文《葵》。《葵》是他“文革”之后首次动笔写文章,无处发表,自己写着玩,给好朋友朱德熙看,自己连底稿都没留。高邮人王西楼是明代散曲家,曾写过一部《野菜谱》,汪曾祺对其评价甚高,说他情感诚笃,有“人民性”,并为这位同乡身后的默默无闻鸣不平,大声疾呼对王西楼的评价应该“调高一些”。http://www.lhwww.net/art/2021/3/27/art_794_3388890.html
1.汪曾祺忆谈淮安美食著名作家汪曾祺,对于美食文化有研究、有实践、有理论、有创造,被文坛誉为“最后一位文人美食家”。他的故乡在里下河畔的水乡高邮,离淮安古城不过百里,孩提时代的汪曾祺经常随亲友乘运河之舟北上淮安,而少年时代他又在淮安中学读书,因而他对淮安的记忆是深刻的。 http://zx.huaian.gov.cn/col/14068_734855/art/17303904/1731306063755iMm6H1MN.html
2.做饭(豆瓣)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3-10 页数:248 定价:35元 装帧:精装 丛书:大家谈吃 ISBN:9787539963761 豆瓣评分 8.7 1808人评价 5星 44.4% 4星 45.6% 3星 9.3% 2星 0.6% 1星 0.1%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74772/
3.羊城晚报汪朗的文字有汪曾祺先生的淡定和简洁,同样写美食,汪朗与父亲在取材上有些不同,最明显的是,汪曾祺的美食文字充满了乡愁,充满对家乡的深情,而汪朗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除了插队到山西之外,并没有离开过北京,因而他的文字里没有借食物来思乡,借食物来怀旧,他的文字的知识性更强,他的文字里的历史掌故更多,这是美食...https://ep.ycwb.com/epaper/ycwb/h5/html5/2024-11/19/content_10_676978.htm
4.汪曾祺描写美食的作品?因此他写美食的散文比较多,综合有《人间草木》,还有近几年出版的《人间滋味》,《人间有味》,《故乡的食物》,《肉食者不鄙 汪曾祺谈吃大全》,《食事》,都是写美食的,但又不完全是没事,主要是这类文字太多了,加上出版社都是出版的书是精选散文集而不是全部散文集,完全美食的可以找一下《汪曾祺全集》,里面有...https://www.pphainan.com/695721.html
5.10分钟做出经典美味炒米炖蛋汪曾祺菜谱1?作者回复 | 最热 暂无最热的留言 10分钟做出经典美味炒米炖蛋汪曾祺菜谱1? 1 做过 119 收藏 甜豌豆哎 联系我们 美食生活杂志 厨房工作 社区指导原则 下厨房出版的书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xiachufang.com 京B2-20180499 京ICP备1300907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2310...https://www.xiachufang.com/recipe/106027727/questions/?order=hot
6.汪曾祺谈吃汪曾祺文学图书谈吃不能就吃论吃,一本菜谱又有什么趣味呢?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美食家;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https://www.deshu.cn/book/rpjo18yqk52e.html
7.好好吃饭(汪曾祺)好好吃饭最新章节最新章节:王磐的《野菜谱》一年以前 小说简介:本书精选37篇汪氏美食散文,按照汪曾祺的人生行旅编排,追随他的人生足迹,品味中国美食地图,解读烟火中的生动人间。汪曾祺以淡淡的笔触记下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不仅记录他所见的世间风情,更将他的生活经历与人生况味融入其中:只有好好吃饭,才能好好生活。 http://www.yueduba1.com/772_772682/
8.寻味,汪曾祺谈吃走过很多地方,遇到很多大事,吃过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汪曾祺是幸运的 经历抗战 经历建国之后的诸多运动,能够健康的活到新世纪,在人生的道路上,他遇到的人和事,太多太多 ,当时食用的美食无意间成为一条线索,一个个时光的标签。 ▲ 汪曾祺家宴菜谱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https://www.jianshu.com/p/e78cb3184e65
9.汪曾祺:寻常事炼出大文章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汪曾祺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著名吃货 汪曾祺嗜吃是出了名的,而且喜欢亲自下厨房,他谈论有关美食的散文甚至可以用来当菜谱。 汪曾祺会做一道出名的吃食:塞馅回锅油条。 而且可以说这是他自己独创的,具体做法如下:买油条两三根,劈开,切成一寸多长一段,于窟窿内塞入拌了剁碎榨菜...https://culture.qianlong.com/2016/0627/706342.shtml
10.读汪曾祺,品尽生活百态汪曾祺是现代中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有趣而懂得生活的老头儿,散文届最懂吃、美食届最会写的人。如果你也热爱文学,热爱美食,热爱生活,这本《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带你走进汪曾祺的深夜食堂。在暖胃的菜谱中,品味点滋味儿。本书是汪曾祺和其子汪朗合著的散文集,讲述各地美食的精髓和有趣的见闻,借酸甜苦辣咸说尽...https://culture.cnjiwang.com/ydjbxskd/202003/3077993.html
11.传世滇菜菜谱整理源考——锅贴乌魚(三)特点:此菜外焦里嫩,味香爽口,佐以番茄和生菜,别有风味,是滇味筵席名菜之一。 以上菜谱见于1965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菜谱》。汪曾祺先生在回忆昆明美食的文章中提到在昆明长春路“东月楼”吃到过锅贴乌鱼,但是根据文章叙述两片乌鱼夹一片火腿看汪先生当时吃到的应该是“乌鱼夹火腿”,此菜又是滇菜...https://m.clzg.cn/article.html?id=381069
12.人间滋味:汪曾祺散文精选Pdf+Epub+Mobi+Azw3格式Kindle电子书...本书是汪曾祺写美食、记旅行、忆故人往事、观赏花鸟虫鱼的散文集,精选汪曾祺散文代表作37篇,并收录了汪曾祺亲笔9幅画作,附赠10张原创菜谱图。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美食家。他师从沈从文,是京派文学大家,被誉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https://www.nmod.net/book/34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