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精选5篇)

【摘要】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建立FDI与服务业灰色关联系统,对内蒙古地区FDI与各类服务业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对服务业各行业进行了分类,提出各类服务业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要有合理的比例结构,以促进内蒙古各类服务业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FDI;服务业;灰色关联分析

【作者简介】张树山,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学;姜天座,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工程;李婷,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服务业。以服务业为核心的FDI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占比已由50年代的20%增长到90年代后期的50%以上,并且还在持续增长,成为FDI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11年我国FDI流入量增加值达到1240亿美元,服务业吸收外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同期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52.43亿美元,占总量的47.62%,超过了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4.91%的比重。2015年上半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FDI)684.1亿美元,同比增长8.3%,高出去年同期增速6.1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拉动FDI增长的引擎,占比创出新高。内蒙古作为西部相对落后的地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占比相对较低。探究FDI与内蒙古服务业的关系,提高外商直接投资额度、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进而推动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二、内蒙古FDI与服务业灰色关联分析

(一)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即灰色关联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首先指定参考序列为X0={x0(1),x0(2),,x0(n)},x0(k)指第k时刻的值;然后记被比较序列为Xi={xi(1),xi(2),,xi(n)},i=1,2,,m;定义Xi对X0在k时刻(或位置)的关联系数。

其中,ξi(k)表示在第k时刻被比较序列Xi与参考序列X0的相对差值,ξ是分辨系数,通常取0.5。minimink|x0(k)-xi(k)|指相对于参考对象,所有被评价对象在所有指标(时刻的或位置)上的最小差值。maximaxk|x0(k)-xi(k)|指相对于参考对象,所有被评价对象在所有指标(时刻或位置)上的最大差值。

Xi对X0的绝对关联度的表达式为

(二)数据选择

(三)内蒙古FDI与服务业灰色关联分析

根据表1中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可得出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内蒙古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的关联度(表2)。

三、结果分析与建议

运用表2的关联分析结果绘制灰色关联趋势图,如图1所示。

(一)A类服务业

(二)B类服务业

在内蒙古地区,随着基础行业的发展逐渐稳定,新兴产业必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内蒙古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度也越来越大。

(三)C类服务业

综合以上三类服务业的比较分析,内蒙古要在保证A类基础服务行业发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持续增长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加大B类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额度以及比例,促进信息软件行业、房地产业、教育行业等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在保证A类服务业和B类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基础上,适当将外商直接投资转向C类现代新兴服务业,带动未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总之,三类服务业要保持适当的外商直接投资比例结构,以尽最大可能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带动效应,利用外商投资促进内蒙古服务行业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02-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曹亚军.服务业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许岩.上半年我国使用外资服务业占比超六成[N].证券时报,2015-07-22A04.

[4]钟晓君.服务业FDI对我国服务业增长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4):92-95.

[5]赵琼,杨志华.我国现代服务业利用FDI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7~2007年的数据[J].经济问题,2010,(5):45-49.

[6]王艳红,李伯辰,张芃.天津市服务业利用外商投资的实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34-38.

[7]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

目前我国服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其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

首先表现在服务业规模扩大、比重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提高上。2007年,我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比1978年的872.5亿元,增长了100倍还多。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速达到10.8%。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1979年的23.9%提高到2006年的39.4%,提高15.5个百分点。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增长。

其次,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4890万人猛增到2006年底的24614万人,净增加从业人数19724万人,大大高于同期第二产业平均每年增加439万个就业岗位的水平,充分体现了服务业就业弹性高的特点。1978-2006年,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下降近28个百分点,工业和建筑业上涨近8个百分点,而同期服务业就业比重则上升20个百分点,达到32.2%。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在就业方面发挥着第一、第二产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并未形成人力资本。中国服务业的产业内部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这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科技进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升级,像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

从长远来看,如果我国服务企业不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有的“比较优势”将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国际化而丧失殆尽,甚至转变为“比较劣势”。因此,要合理规划和安排服务业发展的总量目标和结构目标,在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使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趋于合理,使服务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

三、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服务贸易发展的自由化趋势

商务部世贸司司长张向晨为2006年4月15日举行的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撰文时指出,加入世贸组织四年多来,中国认真履行了各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在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建筑、分销、法律、旅游、交通等在内的众多服务部门,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准入水平大幅提高。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多个,占62.5%,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程度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预计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和中国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的进一步履行,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大,中国服务业面临着巨大挑战,这同时也给了中国服务业一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从现阶段来看,中国不可能无条件开放国内服务市场,适度保护国内服务市场是必要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只能是在“逐步自由化”的原则下来实现。

2.服务贸易发展的加速化趋势

自从加入WTO以来,由于中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从1982年到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二十九倍,年均增长近16%,为全球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出口世界排名从第二十八位上升到第八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四十位上升到第七位。服务贸易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服务贸易的增长不但快,而且还有不断加速的趋势。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四千亿美元”的发展目标。

3.服务贸易发展的非平衡化趋势

4.服务贸易发展的高科技化趋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服务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特征。在过去十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经营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其他如金融、运输、管理、咨询等服务行业,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使得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地高科技化,而且也使很多传统的产业和传统的服务都被高科技手段所武装,金融的电子化、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信业务的数字化都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科技化趋势。

5.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由于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加快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中国对需要保护的行业和部门必须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比如制定一些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行业标准;政府在安排服务支出的时候,优先考虑本国企业;对本国服务出口实行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这些做法都体现了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宪,程大中.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2]邓世荣.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应用.全国商情,2005,(12):61-62.

[3]谢光亚,谢兰兰,孙海燕.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发展战略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1):57-61.

[4]杨亚梅.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探讨.现代经济探讨,2005,(9):14-1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6]国家商务部报告.

《投资北京》: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成了大多数国家增长最快的产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信息、商务、房地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与提升竞争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请您谈谈目前国外生产业发展有哪些新的动向?

赵弘:生产业是满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对服务的中间使用需求的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生产业是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几年主要呈现出以下“四化”特征:

一是产业分工加速化。经济的发展导致生产业的分化加速,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例如咨询行业,咨询行业不仅从制造业中成功分离出来,而且咨询业也越来越以产品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包括软件咨询、企业咨询、能源行业咨询等。

二是内部结构高级化。生产业逐步由产业低端走向高端,呈现高级化趋势。例如,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生产业比重逐步降低,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业成为主导。2006年美国信息、金融保险、教育、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87%。生产业各行业内部结构也呈现高级化趋势,涌现出现代物流、电子金融、远程教育等一批新型生产业态。

三是要素投入知识化。现代的生产业以知识、技术、创意为主,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投入,体现为“知识化”。如金融、研发、信息服务等。

四是资源配置全球化。生产跨国公司分支机构遍布全世界。例如麦肯锡咨询公司在全球44个国家设立了82家分公司,在中国就设立北京、上海、香港、台北4个分支机构。生产业外包成为资源配置全球化的一种重要方式。2006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8600亿美元,其中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

《投资北京》:2007年北京服务业产值占到GDP的71%,在北京“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比重达到74%,您如何评价这个目标的提出?

赵弘:目前,北京已经率先在全国形成了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生产业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据统计,2006年北京市生产业实现增加值2958.8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7.6%,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3%。

但是,与发达国家,尤其是国际性大都市相比,北京服务业发展规模还相对较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3年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业比重均超过85%,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达到70%以上,北京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北京服务业内部结构还不合理,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的服务业比重还相对较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业刚刚起步,在北京加快发展生产业战略的实施下,相信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北京“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比重达到74%的目标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投资北京》:北京发展生产业有哪些优势?

赵弘:近几年北京生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产业发展强劲,形成了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研发服务、商务服务等若干优势领域。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研发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业重点领域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超过服务业增长速度;分别实现增加值974.1亿元、688.5亿元、424.5亿元和413.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均超过5%,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是新业态不断产生,成为北京生产业新增长点。北京新业态发展呈现三种模式:高技术发展分蘖形成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等新业态。2006年北京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65.3亿元,从制造业中分化出来的科技研发、技术交易、咨询、工业设计等服务行业。2006年,北京研发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24.5亿元,占北京服务业比重达7.6%。高技术提升传统服务业形成的新业态,如电子银行、电子商务、远程教育。2006年电子商务B2B交易规模达1069亿元。

三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北京生产业竞争力提升。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生了包括闪联关键技术、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信道解调芯片、3D引擎技术等一批对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涌现出多种商业模式创新。比如百度推出“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模式”,吸引了5万多企业用户,竞价排名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80%。

四是承接服务外包,北京生产业国际化趋势明显。服务外包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软件外包发展迅速,200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07亿美元。生产贸易成为服务贸易的主导行业。2006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45.5亿美元,其中70%集中在服务业,而生产业占服务业比重达80%。跨国公司也纷纷在北京设立生产业分支机构。北京已经聚集了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服务机构150多家,聚集了包括麦肯锡、罗兰贝格、艾森哲等在内的272家跨国公司咨询机构。

未来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一是首都的人才等资源优势。北京是全国的经济决策中心、市场监管和信息中心,在金融、教育、文化、信息、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许多领域,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人才资源优势突出,这对于以高素质人才投入为支撑的生产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二是北京以及全国制造业发展为生产业提供强大需求。目前,我国还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制造业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形态。但制造业低端化、大量资源消耗以及造成的环境压力,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可持续发展。促进制造业由“微笑曲线”低端向两端提升对研发、设计等生产业提出了更高、更强劲的需求。作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生产业发展也产生了强大的市场需求。2006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04.8亿元和659.8亿元。

三是各类型总部聚集产生巨大市场需求。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42家,投资性公司153家,外资研发中心239家;北京聚集了160多家中央企业集团总部,41家金融企业集团;聚集了北京市属的企业集团总部106家,其中全国500强企业12家;外埠企业集团总部,如蓝星集团、经纬纺机等。各类型企业总部的聚集,会产生大量的金融、会计审计、法律、信息咨询等生产业需求,将推动北京发展生产业的发展。

《投资北京》:北京在发展生产业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赵弘:我认为,北京生产业发展总体上是很好的,今后发展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一是坚持发展现代生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性生产业并举。在加快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生产业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批发等传统生产业,提升传统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二是注重生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发展生产业符合北京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方向。北京市各区县都纷纷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业。应根据各自的产业发展基础、资源优势以及未来区域产业升级方向来确定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差异化定位。比如中心城区可以依托现有的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优势,继续壮大优势行业;城市发展新区可以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紧密配套的交通运输和物流服务业,积极拓展科技服务行业等等。

三是处理好生产业集群发展与分散发展的关系。有些生产业集群发展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促进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如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对于这类型生产业,政府应积极引导其聚集发展,向已有一定基础的中心城区或专业性园区聚集。而对于一些生产业,比如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其通常具有一定的服务范围,应在聚集的同时,适度进行分散布局。

《投资北京》:200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您认为应如何加快北京生产业发展?

赵弘:大力发展生产业是市委市政府实施首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除了在政策、环境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外,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在加快原有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新业态。北京生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金融、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会展等一批优势领域,未来在继续做大做强优势领域的同时,应积极加快互联网服务、工业设计、研发外包、电子商务等一批新型业态的发展,形成北京生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促进北京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新战略撬动产业转型

从“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趋势看,未来五年中国产业发展重点将由扩大供给规模转向提高供给效率,通过“两大转变”,实现产业战略目标。第一,产业结构转变―重塑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第二,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发展能够制胜的技术和业务。

改造传统制造业:

由粗放增长转向绿色增长

未来5-10年,在新兴产业和政策推动下,可以期待中国传统制造业在组织结构、淘汰落后和信息化水平上有实质性提高,真正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在产业增长格局上,传统制造业将由粗放增长转向绿色增长,行业能耗和排污水平、工业增加值率将明显改善;低能耗、高效率行业产值比重占工业产值相对上升。预计“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0%,工业增加值率提高至30%。

低碳型、智慧地球型

新兴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3%。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步走思路,“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8%,2020年前后达到15%左右。据此估算,2015年新兴战略产业的产值规模将由目前的1.1万亿元左右提高至约4.5万亿元,2020年达到约12万亿元。2011-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速约为26%,显著超过同期GDP增速。

从行业领域看,我国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产业不仅符合国际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且能够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故未来政府对这些行业的投资规模可能会很大。得益于政策扶持、城镇化、新经济的发展趋势,部分产业或重点领域有望取得跨越式发展。

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关键词:服务贸易进出口贸易自由化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识码:A

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居民向其他国家居民提供服务而取得劳动报酬的交易活动,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服务贸易业飞速发展,服务贸易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而且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攀升,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当今迅速发展且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已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已经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业更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1.我国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逐年增加,1982年我国的服务贸易为44亿美元,到2008年,仅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就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2000―2007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年均增长21.29%{1}。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服务贸易进入了“繁荣期”。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464.5亿美元。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到了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3.9%,位于世界第五位,进口额由277.3亿美元上升到158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的4.6%,位于世界第五位,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3044.5亿美元,特别是2003年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以来,发展更加迅猛{2}。

3.传统服务贸易占比居高不下,新型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在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比重中,以运输、旅游、其他商务服务为三大进出口部门,2006年它们分别占到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4.3%、24.2%、11.2%和出口总额的23.0%、37.1%、23.5%。从进口份额上看,这三个部门的总和在大多数年份都占到80%以上,其中运输服务贸易业发展速度最为迅速,从2003年开始占据第一的位置。从出口份额上看,运输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份额由2000年的12.18%上升到2007年的23.97%,增长了11个百分点。到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运输和旅游出口增幅有所下降,其中运输同比下降26.5个百分点,旅游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见表1)。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速度也不断增加。2008年上半年,金融出口额为1.3亿美元,同比增长66.3%;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金额为27.7亿美元,同比增长42.1%;咨询出口金额为78.4亿美元,同比增长58.6%{3}。由这一系列数字可以说明我国新兴服务贸易正以高速增长的态势向前发展。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服务业的基础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世界和亚洲平均水平,服务产业相对落后。目前,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平均已达到62.6%,以北美洲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更是达到了70%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2006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7%;与东盟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明显偏低{4}。

再者,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出口仍以旅游、运输等服务行业为主,每年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的比重都比较大。2008年,我国旅游和运输服务两个行业就占到了服务贸易总额的54.4%(表1)。

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许多新型服务行业仍然处于逆差状态,我国的服务贸易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上。

2.我国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比较落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不断上升,占我国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2.5%提高到2008年的4.65%;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2.2%提高到2008年的3.9%。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16.3亿美元,出口14285.4亿美元,进口11330.9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3044.5亿美元,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22571.8(表2)。可见我国的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有很大的差距。

3.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和总体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我国总的出口贸易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在世界排名也逐次上升,但服务贸易的绝对值与相对值都很小。1994年,服务出口收入221.04亿美元,占世界份额仅为1%,位居第22位。虽然到2008年服务贸易出口上升到第5位,但仍在商品贸易之后。

四、在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下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世界服务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世界服务贸易总量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至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72000亿美元,增长了19.73倍。其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世界服务贸易结构从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行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型服务行业转变。最后,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上升。发达国家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48.5%,占进口总额的45.6%,并且在服务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5}。

针对上述世界服务贸易趋势,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服务业的投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的服务业起步比较晚,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产业结构也不合理,服务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因此,我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组建服务企业集团,加大服务的力度。

2.逐步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上处于弱势,还不具备全面开放的条件。因此,我国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对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银行、保险、咨询、邮电、通信等,可在沿海地区设置试点。此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恰当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在坚持国民待遇的原则下,采用严格规范的国内政策以限制或推迟外资进入,以保护幼小的民族服务产业。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同时,我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正在慢慢地提高。这标志着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内部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有一定的限制影响,因此,我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吴嘉龄,陈石灵.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经济贡献度的比较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2)

{2}刘海云,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与结构失衡[J].国际贸易,2010(3)

{3}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tradeinservices.mofcom.省略

{4}张琳,宫占奎.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9(10)

{5}田中林.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应对策略[D].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THE END
1.浅谈2024年经济形势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普通人还有哪些机会?三.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3.1 高科技与创新产业前景 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未来十年内最具变革性和成长性的领域之一。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不断优化,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以下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 多领域应用:从医疗诊断、金融服务到智能制造和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正在...https://www.jianshu.com/p/60de7e5e5f6d
2.现代服务业报告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与投资规划建议报告2022...1.3.5 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37 1.3.6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37 第二章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借鉴 38 2.1 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38 2.1.1 发展概况 38 2.1.2 发展特征 38 2.1.3 经验借鉴 41 2.1.4 发展趋势 43 2.2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 44 ...http://www.zyzyyjy.com/baogao/353096.html
3.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 问:服务业有什么发展前景吗? 答:服务业可以锻炼人的性格。现在社会对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也在良好的服务中得到精神上最大的满足。所以服务业正在茁壮发展,其大好前景前景也是必然的。 问:服务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答: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应该是光明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的要求也...https://www.xyz.cn/toptag/fuwuxingyedefazhanqushi-294147.html
1.新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经验与未来趋势新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经验与未来趋势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李勇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放眼未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三五”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服务业一直以高于GDP增速的速度增长,保持着第一大产业地位,占比持续上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https://m.youth.cn/qwtx/xxl/202101/t20210108_12654471.htm
2.2023年高速公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公司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用自主研发算法,结合行业交叉大数据,通过多元化分析,挖掘定量数据背后根因,剖析定性内容背后逻辑,客观真实地阐述行业现状,审慎地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分析、市场研究、数据洞察、战略咨询及相关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认知水平、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51451543596040761
3.养老服务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第五集 未来养老服务业政策及行业发展 00:08:29 课程详情 养老服务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 主讲人:张福顺 课程简介 尊长养老、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养老和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时代,聚焦养老服务新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本课程中,主讲人重点...https://www.ttcdw.cn/p/course/o/o_491729100389240832
4.2023年中国社区服务行业发展现状解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智能化社区服务的发展将会对社区服务供应商带来新的变化,不仅仅是实体物业公司,更多的联合服务供应商将会加入阵营,他们会通过共享融合来提供社区服务,以此来满足不同类型社区服务的需求,带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到2023年,中国社区服务业将会迎来全面发展和蓬勃发展期,社区服务消费触达增长趋势将会持续,新理念...https://www.sgpjbg.com/info/52ed5657e58e576d38aa9731c5f8d1ad.html
5.定位养老服务市秤家公益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养老服务业市场定位是服务品质的提升,服务流程的优化,服务内容的拓展、市场趋势的把握,服务创新、供应商选择六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养老服务业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但随着整个产业的不断提升和推进,养老服务业市场的未来会更加广阔和光明。 养老服务市场定位分析 ...https://www.shecuntong.cn/2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