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香港大学两位内地学生高欣(左)、刘润哲(右)。黄宏杰/图

香港大学的休息室,大家可以随意聊天看书,左侧是内地学生。黄宏杰/图

香港浸会大学的学生王恬于近日出版了一本书《去香港读大学,你准备好了吗?》。张道恩/图

香港大学的内地学生陈宁,“劲过”大致是“考出好成绩”的意思,学生们相互祝福用。黄宏杰/图

他们要轮流站起来,接受学长的“拷问”,回答之后再接受他们的训话。“回答得真差!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混到大学的!”诸如此类的批评让受训的新生一个个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内地学生在香港面对怎样的学习和生活?两样水土两样人将遭遇怎样的“冲撞”?南方周末记者赴港走访的6所大学中,在读学生们都见过或听说过,有不喜欢香港生活而主动退学或因荒废学业而被退学的内地学生。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主任黄煜估计:“每一百个里面有一两个出现这种状况。”

初到贵地

她发现“香港女生好会打扮”,扎着马尾的她显得格外幼稚。

约见戴雅琦时,她刚刚花300港币看完调侃香港特首选举的栋笃笑《男人之虎》,对这出近三个小时的粤语演出赞不绝口(记者注:栋笃笑是香港特色的表演形式,类似单口相声)。她带南方周末记者去香港理工大学附近的一个快餐厅吃晚饭,兴冲冲地去点餐时,服务员误以为她还是学生,用广东话问:“纵没放假啊?”戴雅琦答:“我在做工啊。”服务员大概听出她的广东话不够标准,换用更不标准的普通话说:“你那么勤劳啊。”

戴雅琦说,现在香港人的普通话进步很多了。她2002年初到香港时,与本地人的沟通完全是零,出去买东西要靠手势和计算器。

戴雅琦是安徽人,2001年考入南京大学新闻系。入学一个月后因为英语分级考试成绩优秀,意外得到了去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的机会。那时,香港高校只能委托内地10所高校招生,即所谓“代招”,学生须先考入北大、清华、南大等10所大学,之后再经过选拔进入香港高校。而且,每所香港高校的招生名额限在10到30名。

戴雅琦自认为同级的南大学生中,比她聪明比她优秀的大有人在,但是很多同学都拒绝来浸会大学。有的因为不清楚这个名字奇怪的大学教学水平到底如何,有的则认为香港并不是一个适合稳定做学术研究的地方。戴雅琦也认为:“如果学商科、社会科学,适合在香港。如果学数学等理工科还来香港的,多半是想把香港作为跳板,想三年之后再去国外。但是三年之中,这个人很可能就变了,不再那么想做学术了。”

她当时倒没想到这么多,更多是凭着“天性就不安稳”的劲头,丰厚的奖学金也对家境并不宽裕的她颇具诱惑力。她的父母是下岗工人,用积蓄供女儿读南大。香港高校一年的学费约为6万-8万港币,生活费在1万-4万港币左右。如此高昂的费用对内地学生不啻拦路虎。为了吸引尖子生,香港高校都拿出了奖学金。戴雅琦拿到的奖学金“覆盖了学费和生活费”。

2006年,戴雅琦已经从浸会大学毕业一年,王硕考入了这里。这一年,因为报考香港高校的内地学生爆增,奖学金已经颇难申请到。王硕没能被港大录取,自费来到浸会大学。

王硕把采访地点约在星巴克咖啡厅,一杯咖啡二十几块,差不多相当于戴雅琦一顿饭钱。她化着淡妆,除了牛仔裤是从家里带来的,其他衣饰都是在浸会大学附近的一个高级商城买的。这个商城满是名牌专卖店,王硕刚到香港时,也曾被这里的价格吓住,如今适应了。她的一身加起来近千元。比起戴雅琦认识的一些专买Prada的学妹,王硕花钱并不算夸张。

王硕选择来香港,比戴雅琦更深思熟虑一些。她曾来香港旅游过两次,对此地的购物环境印象深刻。高中快毕业时,她和父母比较过香港与内地大学,认为香港的教育环境更国际化,更多出国机会;也比较过香港与外国大学,认为香港毕竟是华人地方,更好适应。

王硕的老家在山东胜利油田,父母做生意,不是大富,但也供得起女儿在香港一年约10万港币的开销。2006年8月底,当父母带着大小行李,送王硕到了浸会大学宿舍时,她的表情相对淡然,惟一不开心的是:高中时经常做学生活动“抛头露面”,自认装扮算得高层次的王硕,发现“香港女生好会打扮”,扎着马尾的她显得格外幼稚。

一年之后,出现在记者面前的王硕,已是齐肩碎发。

下马威

“过了那一关,就不觉得还有什么苦和累的。”

一年之后,香港大学的刘润哲盘算着再参加一次迎新营,做骂人的人。他笑说不是想报复,而是希望认识楼里的新人,也希望鼓励更多的内地学生参加迎新营。

王硕初到浸会大学时,参加的是内地学长组织的迎新营。怎么办香港身份证?什么东西应该去哪里买?内地学长一一传授经验。她很快也加入内地学生联谊会,才两个月,就在香港找到归属感。确切地说,是在香港的内地学生中找到了归属感。

刘润哲入学之初远没有这么温馨。他自找苦吃地选择加入香港学生的迎新营。这个迎新营是由他所住的宿舍楼组织的,目的是让同一楼里的同学尽快熟识。内地新生因为不会广东话,可以不参加,但是如果参加,会得到额外的好评。

需要解释的是,香港高校的宿舍与内地迥然不同。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生傅还记得他刚到香港时很惊讶:“为什么香港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混住在一起?”香港同学一样惊讶:“为什么内地让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住一起?这样怎么能开阔视野?”

香港的宿舍文化直接沿袭英国大学教育。没有内地所谓的辅导员、班主任,教师只负责上课,学生的课外生活主要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途径之一是记者采访中最常听到的hall(宿舍楼)文化。通常一幢宿舍楼有一位舍监,由教师兼任,平时很难见到。每层或几层楼选举出一位学生做“宿舍导师”(tutor),是最常与住宿生打交道的“管理者”。他们通常是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职责是组织宿舍活动,协调住宿同学之间的关系。

刘润哲所在的香港大学是最英式的大学,也是宿舍文化最浓郁的大学。刘润哲当时刚在北大完成颇为悠闲的一年基础班,又度过一个更为悠闲的暑假,完全没想到听起来颇为温馨的迎新营,实际经历却“比军训还苦”。为期十天封闭式管理,宿舍导师设计的团体培训的项目填满了日程,刘润哲每天都只能睡两三小时,有一次甚至持续28小时都没合眼。

那次,他和同组学生被关在一个大房间里,吃饭都不准离开,打瞌睡也会被骂。他们要轮流站起来,接受学长的“拷问”,回答之后再接受他们的训话。“回答得真差!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混到大学的!”诸如此类的批评让受训的新生一个个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有的还哭了出来。从没受过委屈的刘润哲心情跌至谷底。

从大房间放出来之后,所有人又恢复亲切温和。刘润哲才了解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新生们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增强抗压性。其实学长们对他已算仁慈。一则认为内地学生愿意参加这个迎新营,勇气可嘉;一则因为他们的普通话不够流利,批评起来总没有讲广东话那么有气势。

一年之后再回看这28小时,白皙瘦高的刘润哲认为很值得:“过了那一关,就不觉得还有什么苦和累的。”

刘:把钱用在长见识比用来烘衣服有价值

两样日子

把父母给的钱用在出门长见识,比用在烘衣服有价值。

彼此看不惯的情况是有的,刘也听说过曾有香港学生用英语对一个内地女生说:“你为什么来香港?我最讨厌来香港的内地学生。”

这些没有发生在刘身上。如今他已经与退学的北京学生失去联系,却与香港学生Gibson成了朋友,约着一起打球,偶尔遇到也会一起去吃饭。

Gibson的普通话讲得不是很流利,虽然他小学时曾经学过。那时候Gibson并不理解校长为什么要开设普通话课,觉得这门课又闷又没用处。后来他做建筑工程的爸爸被公司派去广东工作,他开始感受到内地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直到上大学,Gibson才认识第一个内地人——他的“卫生间友”(toilet-mate),把小学时的普通话捡了起来。

香港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宿舍是两个人一间房,两间房共用一个卫生间,于是有了“卫生间友”这个概念。第一眼,Gibson并没有判断出这位“友”是内地人。因为他的上衣并没有塞在裤子里——这种有些“土”的穿法是他们判断内地人的标志之一。打招呼之后,他才发现这个英文名字叫Luis的学生只会讲普通话。

“你从哪里来?”——“北京。”Gibson第一反应是:曾听一个朋友说,内地消费比较低,但是北京的物价和香港差不多。

“你读哪个科目?”——“计算机。”Gibson读的是放射学,这个毕业后很容易在医院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科目,目前还没有内地学生来抢。

“你喜欢什么运动?”——“乒乓球、羽毛球。”Gibson乐了:终于找到了共同之处。

Luis是刘的英文名字。后来Gibson在卫生间也认识了刘的室友黄默,但是感觉黄默“土”一点,也拘谨一点。Gibson和室友更多还是与刘接触。Gibson原本听说内地学生喜欢自己形成小圈子,他也不否认香港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找内地学生玩:“根本不会想到这么做,因为已经有很多香港的朋友了。”不过机会既然摆在面前,他也愿意多去了解内地学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隔三差五地,Gibson和室友听说刘去了海洋公园、迪士尼公园、澳门,不禁感慨内地学生真有钱。Gibson至今没去过迪士尼,觉得380元的门票太贵。他虽是家中独子,上大学还是自己打工出了一半学费:“如果问父母要,他们应该也能出得起,但是我不好意思。”

刘觉得还是香港学生有钱。因为香港人洗衣服习惯直接烘干,刘觉得太贵:“每6分钟要两块钱,通常要20分钟才能烘干。”他认为把父母给的钱用在出门长见识,比用在烘衣服有价值。不过刘在网络论坛上看到内地学生在宿舍晾衣服的行为经常会引起香港同学反感。好在他的室友黄默也是北京人,不介意。

Gibson发现两个内地学生都颇有理想。刘刚入大学就已经明确将来要去美国继续深造,学习自己喜欢的人工智能。Gibson和他的朋友们则不会想得这么长远,他们喜欢说“见步行步”,相当于普通话的“见机行事”:“以后的事情,现在想也没用。”

Gibson对这个差异没有褒贬态度,但是另一件事,“土土”的黄默确实让他生出了敬意。即将到来的三个月暑假,黄默要去美国打工做管家。薪资很少,黄默还要自己贴上两万,他看重的是去美国感受一下。Gibson当时没有申请,一则因为想去香港的医院实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害怕去一个陌生地方。他佩服黄默“懂得把握机会到处去看看”。

同在香港理工大学,比Gibson高一个年级的香港女生Polli已经先后与两位内地女生做过室友,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天津。两个内地室友没有学会广东话,Polli学会了普通话,比Gibson流利得多。

Polli总结两个室友的共同之处,一是都不会做饭,对于打扫卫生也没什么概念,北京室友甚至连笤帚都拿不好。她们的“卫生间友”还曾对Polli抱怨:“你的室友太脏了,洗澡之后地上都是头发。”Polli觉得,“也许因为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比较受宠爱吧”。

另一个共同之处是两人的消费都颇高。Polli的家境在香港属于中等,家有姐弟四人,她从小就被妈妈要求学做家务,消费习惯也颇节约,一件T恤三四十块就可解决,吃饭不是回家就是自己做,一个月开销大约2000元。而两位内地室友达到5000元。天津室友经常在外吃饭,喜欢买名牌衣物,有时跟外国交换生去酒吧兰桂坊玩。北京室友没这方面开销,但是因为不适应香港天气,来了之后长了满脸痘,每个月都要花大笔钱护肤。

在学习方面,两个室友都颇刻苦。北京室友没什么朋友,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宿舍看书。天津室友是交换生,没太多学习压力,但仍然颇上进。刚来的第一个月,她不适应全英文上课,会用MP3录下老师的讲授,回来对照笔记反复听。

有一个晚上,Polli与天津室友都因为准备考试没睡好,两人边聊边哭了起来:“天津室友说她压力很大,因为父母给她那么多钱,对她那么好,她不可以不努力读书。”

内地学生有感香港大学期末考试的严格

两样脑子

“她怎么会想到把内地的做法带到香港呢?”

5月下旬,内地的大学生们休完五一长假,逐渐恢复学习状态的时候,香港的大学生们已在忙着应对期末。

期末自然意味着考试。考试来不得虚的。别说照抄别人,就算写作中对别人的作品有所引用,没标注清楚,都会被判抄袭,被扣分数。香港大学的刘润哲通过网络提交论文时,发现校方的接收程序会自动在论文数据库里检索,用蓝色标出与别人论文相同的地方,如果超过多少比例,系统自动会判定该论文抄袭。

刘比刘润哲提早一年感受到这种严格,因为他的一年基础班不是在内地大学委培的,而是直接在香港理工大学读的。这一届理工大学的内地学生有两百多,其中北京学生就有86个,比往届更抱团,不与香港学生交流。一年下来,个性开朗的刘熟一点的也仅限于对面宿舍的两个香港学生。但是嘴角喜欢往下撇的刘在看自己的内地同学时,已多戴了一副批判的眼镜。

其实刘的判断有激愤之嫌,类似的情况在香港学生中也有发生。香港科技大学的樊一比刘高一年级,已经与香港同学一起上课。他和很多同学都发现,遇到小组功课,内地学生常常会担任组织者,因为大多数内地学生更希望得到好成绩。樊一不介意替同组的同学多做一些,同学一句“你果然靠的住”就足以让他心中暗自得意。

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内地学生都听说过去年发生在香港城市大学的事情:一位内地女研究生给老师一万块钱,希望“买”个好分数,结果被老师举报,以行贿罪入狱。“她怎么会想到把内地的做法带到香港呢?我们在香港都生怕给内地人丢脸。过马路比香港人还遵守红绿灯。”即将在香港大学法学院完成最后一年学业的高欣说。

香港理工大学的香港学生Gibson也听说这事。他认同当事教师的举报做法:“他要证明自己是廉洁的。因为信誉很重要。”当记者问他:“信誉为什么重要?”他愣了一下:“这个,你们觉得需要理由吗?从小到大,父母老师都是这样教我的啊。”

在香港的文化环境和教育制度下,内地的尖子生是否依然是尖子生?

南方周末记者在香港科技大学采访时,受访的商学院和工程学院的内地学生总结说:“通常班上成绩最好的还是香港学生。剩下的大多数香港学生就比较爱玩,内地学生在中间,有很好的,一般不会太差。”

香港理工大学的Polli就是成绩最好的香港学生之一,目前的GPA(绩点)是班上第二名。第一名是另一个香港同学。她说同班的一个内地学生也很刻苦,但做题的时候,老师总会说他的思路有问题:“比如研究一个杯子是该什么材料做,我因为学过专科,注意应用,会往这方面想。而他是用中学课本里的思路在想。”

香港大学政治与法律专业的香港学生谢翠婷也曾有过“楞了一下”的经历:“课堂上谈到西方法律思想的原则是每个人的基本自由都不应受到限制时,香港同学因为从小到大听的都是这类观点,不会有什么反应,而内地同学会质疑,他们担心这样会使社会失去秩序。”

戴雅琦:香港适合年轻人打拼

第一份工

“这里真的是很适合年轻人打拼的地方。”

在香港的就业市场,硕士学位并不比本科学位更有竞争力,也不会得到更多的薪金。相反地,一些内地本科毕业生在香港读一年硕士,广东话还不能完全听懂,去找工作常常竞争不过本科生。但是,作为一个有工作经验、善于组织活动、普通话粤语英语均流利的研究生,张艳艳尚未从城市大学正式毕业,已经在香港换了两份工作。

辞职之前,她匆匆找了另一份工作,去一家普通话学校做老师。这家培训学校的老板是一位从内地嫁到香港的太太,管理颇为情绪化。但是张艳艳没得挑:如果不能够及时拿到一个新的工作签证,她就必须离开香港。与很多在香港读书的学生一样,她也想在香港住满7年,得到香港居民护照。这本护照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免签证,出国方便。

戴雅琦找工作没有张艳艳那么顺利,但是目前的工作状态比张艳艳开心。

戴雅琦2005年从浸会大学传播系本科毕业,就曾想过找工作,但是正逢香港经济不景气,工作难找,连一些香港本地学生都选择读研作为缓冲。戴雅琦当时心里也更倾向读研。原因却是从大二的失恋开始。

当年与戴雅琦一起从南京大学来到浸会大学的18个学生,内部组合出了三四对恋人,其中包括雅琦和她的男朋友。这男生爱打电脑游戏,传染给了戴雅琦。没想到结果戴雅琦比他玩得更上瘾。

临近毕业的8月,戴雅琦一方面要找工作——与张艳艳一样,她面临签证失效压力。另一方面,她要找房子——学校的宿舍必须在8月底之前退掉。同时,她还要完成毕业论文。

缩在床上,戴雅琦哭了,这是她到香港之后惟一一次流泪。“哭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对自己不满。不应该辜负这么好的环境,辜负对自己的期待。”

第二天如雨后彩虹。面试竟然顺利通过,两天后就接到香港大学的录用通知。这份工作的薪水相当于大学里的二级助教。她期待着明年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然后去欧洲玩。“第一个要去的国家是荷兰,希望以后能去那里学习设计。”说完嘿嘿一笑,“不过长住的话还是在香港,这里真的是很适合年轻人打拼的地方。”(记者程绮瑾)

THE END
1.星巴克(SBUX.US)成长启示录——商业模式和品牌文化共塑传奇星巴克护城河:商业模式、品牌护城河。星巴克首先以其优质的产品质量塑造爆款产品吸引和教育消费者,且其商业模式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星巴克在员工管理激励、门店管理上机制优质,注重细节把控;同时通过“第三空间”等理念塑造咖啡文化,提升品牌价值,增加附加值。其对于品牌价值的塑造经验丰富,深耕一线及核心区域,懂得利用自...https://m.zhitongcaijing.com/contentnew/appcontentdetail.html?content_id=214193
2.星巴克咖啡企业文化.doc星巴克咖啡公司文化星巴克咖啡公司文化 PAGE / NUMPAGES 星巴克咖啡公司文化星巴克咖啡公司文化【篇一:星巴克的公司文化】《现代公司管理》课程论文题 目:论星巴克的公司文化课 程:现代公司管理学生姓名:陈梓城学 号:所在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任课教师:沈小云 201336613105 纲要:作为最成功的咖啡店之一,星巴克此刻在青年一代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016/8134126014004021.shtm
1.星巴克在中国星巴克我们的使命和价值观 激发并孕育人文精神,每人,每杯,每个社区。 以我们的伙伴、咖啡和顾客为核心,我们努力践行以下价值观: 营造一种温暖而有归属感的文化,欣然接纳和欢迎每一个人。 积极行动,勇于挑战现状,打破陈规,以创新方式实现公司与伙伴的共同成长。 https://www.starbucks.com.cn/about/
2.星巴克咖啡文化的探究与分享星巴克是一家美国连锁咖啡店,成立于1971年,总部位于西雅图。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之一,星巴克以其独特的品牌文化和高质量的产品享誉全球。 首先,星巴克强调“第三空间”的概念。所谓“第三空间”,指的是不属于家庭和工作场所范畴内、但人们可以在其中放松身心、社交互动、享受生活乐趣的场所。这种理念源自创始人霍华...http://coffee.cn/blog/post/239076.html
3.星巴克的logo设计理念星巴克的logo设计理念 星巴克logo的设计理念是一个融合了文化、艺术、环保和品牌精神的综合性体现。以下是对星巴克logo设计理念的详细解析: 一、文化融合与象征意义 女神头像:星巴克logo以一只带角的海洋女神头像为设计,这个形象灵感来源于北欧神话中的美洲洛基女神,代表着典雅、优雅和诱惑力。这种设计不仅赋予了星巴克logo...https://www.duooo.net/logo/3695.html
4.上市企业品牌建设与员工认同和组织文化的塑造1、了解企业文化和理念:VI设计应该与企业的文化和理念相一致,因此在进行VI设计之前,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并将其融入到VI设计中,使其更加有代表性和符合企业的形象定位。 2、确定VI设计要素:VI设计要素包括企业标志、色彩、字体、形象等方面,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同时要考虑到其在不同场景...https://www.rhtimes.com/news/Design-NEWS7662.html
5.星巴克企业文化(精选6篇)篇3:谈星巴克跨文化营销策略 一、跨文化企业的特性 (一) 价值观差异性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管理理念, 包括组织的评价、奖惩的办法、上下级关系等。 (二) 经营环境和制度的差异性 跨文化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错综复杂, 西方企业习惯于在法律比较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64adjvc.html
6.探讨星巴克的管理之道对我国企业的启示论文3、星巴克的管理之道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3.1打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可谓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一家企业从建立之初一直秉承的理念,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家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辨识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力量,打造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是当务之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guanli/732061.html
7.星巴克新款环保时尚杯,设计与环保的完美结合星巴克最新款杯子的设计理念 星巴克一直致力于打造独特的咖啡文化,其最新款杯子的设计理念源于对环保、时尚和舒适生活的追求,设计团队从自然、生活、艺术等多个领域汲取灵感,注重细节,追求极致体验,设计团队还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环保需求,力求在杯子的实用性和环保性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http://hanhuameiyi.com/post/1433.html
8.探讨星巴克的管理之道对我国企业的启示论文(集锦11篇)3、星巴克的管理之道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3.1打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可谓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一家企业从建立之初一直秉承的理念,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家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辨识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力量,打造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是当务之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https://www.hrrsj.com/wendang/lunwen/839330.html
9.星巴克公司理念星巴克公司理念星巴克公司理念服务理念服务理念一对一服务:完善的顾客关系坚持一次煮好一杯咖啡、一次服务一个客人、提供消费者高品质咖啡高品质咖啡以人为本,追求如同邻里般如同邻里般的服务感受品牌诉求品牌诉求:顾客体验是星巴克品牌资产核心诉求。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销售欢乐一样,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63803715.html
10.如果你是选择开线下门店,一定要学学星巴克的第三空间理念如果纵观星巴克历史,让它真正从一个普通的咖啡店,变成一个文化现象和如此成功的品牌的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霍华德·舒尔茨意识到了星巴克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服务和体验。后来,他借用了“第三空间”这个概念,完美地阐释了星巴克的这种哲学。今天就来讲讲“第三空间”这个理念,以及更重要的——星巴克是怎样完美地执行...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31414995&efid=MyfNHzg9sRE9EXmraOuNMA
11.星巴克logo设计理念作为星巴克品牌的核心标识,星巴克logo在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星巴克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消费者快速识别品牌并建立品牌认同感。其次,星巴克logo的设计理念与品牌文化紧密相连,能够传达品牌的价值观和理念,增强品牌的亲和力和忠诚度。此外,星巴克logo还被广泛运用于产品包装、店面装饰和广...http://www.sz4a.cn/news/20240118063158.html
12.星巴克的分析报告8篇(全文)长期以来,星巴克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fb2uq96.html
13.咖啡活动方案(通用15篇)2、引领咖啡厅由普通消费阶层向高档位转型,彰显企业尊贵色彩,弘扬品牌文化理念,推动西餐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西餐行业流畅沟通! 咖啡活动方案 篇4 一、内容概述 (1)本策划书说明了咖啡磨坊在20xx年开实体商店的方案。 (2)本方案涉及的实施时间的时间为06届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毕业后的三个月内。 https://www.unjs.com/huodongfangan/202111/4406612.html
14.和霍德华舒尔茨先生共品“心灵鸡汤”——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长...“星巴克体验”: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是成功之源 霍德华· 舒尔茨先生于2000年6月开始兼任公司首席全球战略官的职务,并将他在品牌建设上的专业眼光运用到星巴克的全球业务拓展和品牌国际化的开发上。舒尔茨先生出身贫寒,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平民主义思想对星巴克企业文化的打造起了重大的影响作用。作为星巴克咖啡的品...https://www.fdsm.fudan.edu.cn/Aboutus/fdsm1393501538373
15.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可以塑造企业的形象,反映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理念,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一个有着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客户,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凝聚员工凝聚力 企业文化可以凝聚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当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时,他们会更加忠诚于企业,更加愿意为企业付出努力。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https://www.jiangshitai.com/article/7725.html
16.星巴克的伙伴文化与领导哲学(一路向前)书评星巴克的企业文化还体现在其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上。会议留出15分钟让伙伴们给平时不常联络的人打电话,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更营造了一种团结友爱的企业氛围。正如书中所言,最真诚持久的人际关系来自彼此间的注视,而且中间需要没有任何障碍。星巴克正是这种理念的践行者,它用实际行动打破了企业内部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8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