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底捞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和经营策略,成功实现了营收与核心经营利润的双增长。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214.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8%;核心经营利润达27.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0%。
一、海底捞定位变化
1.多元化战略
海底捞从单一火锅品牌逐步向多品牌战略转型,推出了包括“小嗨爱炸”在内的多个子品牌,以覆盖更多的价格区间和消费者群体。通过“红石榴计划”,海底捞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的餐饮新品牌,推动餐饮服务创新。
2.市场下沉与加盟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扩大市场份额,海底捞开始布局下沉市场,开放加盟模式,吸引了大量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加盟申请。这一策略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扩张风险,还加速了资金回笼速度。
3.运营效率提升
海底捞通过提高翻台率和优化运营效率,成功提升了整体经营表现。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为4.2次/天,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此外,海底捞还通过调整菜品结构和供应链优化,实现了客单价的下降,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流量。
4.组织架构创新
海底捞成立了“运营五虎将”高级管理团队,聚焦创新创业项目和公司整体发展。这五名高管分别负责创业机制、产品创新、供应链保障、运营协同和营销支持,共同推动海底捞的创新发展。
二、海底捞选择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的战略布局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加入海底捞,是为双方未来的合作铺路。
朱丹蓬指出,霸王茶姬在过去一年扩张迅速,而海底捞也有意在新中式茶饮领域寻找合作伙伴,实现共同成长,双方可谓各取所需。他进一步分析道:“霸王茶姬可能希望通过依托海底捞实现门店扩张的目标,而海底捞则希望通过多品类发展,完善其产品矩阵。”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此提出类似观点,称“奶茶+咖啡,凑凑模式”的结合并不新鲜。早在海底捞之前,呷哺呷哺作为第一家上市的火锅企业,就曾推出“火锅+茶憩”的业务模式。海底捞可以借鉴这种玩法,利用其现有的店铺资源和巨大的人流量,推广奶茶业务,成为餐饮区的奶茶提供者。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消费者,还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迅速推广奶茶品牌。
结语:
海底捞通过多元化战略、市场下沉、运营效率提升和组织架构创新,成功应对了市场竞争,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而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则通过全球化布局、私域运营、品牌合作和创新营销,带领霸王茶姬在茶饮市场中脱颖而出。两者在各自领域的成功经验,不仅为餐饮和茶饮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和调整策略,才能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对于B2B的行业,其B端客户具有专业性更强,成本导向严重的特点,品牌定位战略是否还有用?作为B2B企业,捷德韦尔橱柜灯品牌定位案例是如何打造品牌战略的?
品牌定位战略不是凭空创造的,战略在很多时候早已存在。战略咨询公司是帮企业在乱象丛生中找回创立品牌的初心。如何在成熟的大米品类中塑造高价值品牌?北大荒的五常米有何优势?用户的认知成本即是企业品牌定位营销经营的最高成本。
非兔按摩器战略定位项目启动时,“让爱和健康随时可见”是非兔的品牌理念和指导思想,卖爱和健康,走礼品化路线,但回想一下我们在购买按摩器送礼时,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功能价值!
在中国做品牌战略定位,欠缺的不仅仅是战略定位问题,而是品牌的落地执行,如何通过内在运营的优化调整,让消费者通过场景体验、产品体验、服务体验等接触点的设计认可你的定位一定是首位的。
目前西昊产品均价800元,未来期望达到2000元甚至更高。西昊在电商平台深耕近十年,已经做到电商TOP3,此次跟非常差异品牌战略咨询公司合作期望再冲刺至行业头部。
于初漾茶饮品牌定位项目,原生黑糖的弊端开始出现——第一,消费者看不懂,什么是原生黑糖?无法直观理解;第二,产品的实际销量不理想,也证实了原定位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