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一只苍蝇致门店停业海底捞上市掀风险海啸?

原标题:一只苍蝇致门店停业海底捞上市航程掀风险海啸?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底捞”)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其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为实际控制人,持股62.7%。

海底捞招股书显示,2015年到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7.57亿元、78.08亿元和106.37亿元,营收增速从35.63%上升到36.23%。净利润分别为4.11亿元、9.78亿元和11.94亿元,增速从137.96%下降到仅有22.09%。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食品卫生是影响其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问题。2017年,海底捞就曾因后厨卫生问题陷入舆论漩涡。

此次赴港融资,海底捞计划将募集资金的60%将用于市场扩张,20%用于研发和实施新技术,15%拟用于还贷,5%作为一般营运资金使用。事实上,近三年来海底捞门店数量翻了一番,而流动负债也从2015年的6035.7万元飙升到2017年的11.56亿元。

日前据《北京晨报》报道,6月22日有消费者在海底捞劲松店就餐,快要吃完的时候发现麻酱碗里有一只苍蝇。但因店员在赔礼道歉时,要求该消费者删除所拍的苍蝇照片,而令其感到不满。随后,吴女士也将此事反映给了食药监部门。事后,劲松店店长龚正浩也承认店员在处理这件事的方式上欠妥,并向消费者道歉。

海底捞业绩增速放缓“跑马圈地”负债飙升

海底捞招股书显示,2015年到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7.57亿元、78.08亿元和106.3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11亿元、9.78亿元和11.94亿元,增长速度放缓。

为了保持增长速度,海底捞选择了“跑马圈地”的策略,门店数量在3年间翻了一番。截至2015年、2016年、2017年12月31日,海底捞分别拥有并经营146、176、273家海底捞餐厅,其中一线城市分别有50、55、65家,二线城市分别有71、83、120家,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有18、29、69家,内地以外地区分别有7、9、19家。

随着海底捞门店数量激增背后,催生了庞大的资金需求,以往公司主要通过经营获取的现金、银行借款和关联方垫款为运营、扩张及资本支出提供资金。

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海底捞资本开支总额分别为4.02亿元、4.29亿元和15.18亿元,主要为相应年度新增36间、32间和98间餐厅的资本开支。同期,海底捞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6.42亿元、14.14亿元和14.00亿元。

单从资本开支来对比,2017年增幅达253.85%,而新增餐厅数量同比仅增加206.25%,规模扩张的单位资本开支在上升。

负债增加的同时,海底捞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从2015年的0.95降至2017年的0.56。有分析认为,海底捞的流动比率连年不足1,表明其资本营运策略相对比较激进,短期偿债能力不足。

上述数据显现出,此时海底捞赴港上市融资,也是为了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而如果融资顺利,海底捞依旧坚持扩张策略,计划在2018年新增180-220家门店,即每两天就要开设一家新店。

激进策略下海底捞的管理能否跟得上

在迅速扩张战略下,海底捞也面临管理上的风险。除了上述消费者在劲松店吃出苍蝇的事件外,2017年8月,海底捞被媒体曝光其后厨存在不少卫生问题。

媒体报道中,海底捞的北京劲松店、太阳宫店出现老鼠爬进食品柜、店员在清洗打扫卫生用的簸箕时与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的现象。

北京市食药监局也立即对涉事门店进行立案调查,并对海底捞位于北京地区的1家中央厨房和26家门店开展全面检查。并且约谈海底捞总部,限期整改。

海底捞随后发出《关于海底捞火锅北京劲松店、北京太阳宫店事件的致歉信》称,经过内部调查后发现,媒体披露的后厨卫生问题属实,“向顾客朋友表示诚挚的歉意”,同时该公司已经布置海底捞所有门店进行整改。海底捞还表示,未来将在食品质量控制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员,将有超过500名指定员工直接负责食品的质量及安全。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海底捞在招股书中又曝光出临近上市才补缴员工社保的事实,也引起了投资者对其经营能力、内部管理机制的质疑。?

招股文件显示,海底捞已对2015-2017年员工的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的欠缴金额分別作出补缴2360万元、3620万元及2820万元,共计8800万元。

大量关联交易规模惊人

根据招股书显示,海底捞目前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餐厅经营、送外卖、卖调味料。其中,超过九成收入来自餐厅经营,去年,餐厅经营贡献103.39亿元。其次是外卖业务,去年收入2.18亿元;销售调味料及食材收入仅有0.3亿元,近几年增幅不大。

海底捞实控人张勇夫妇近几年陆续成立附属公司,为海底捞提供从底料生产、食材加工、仓储物流、门店装修施工、人力咨询等各个环节。

海底捞主要关联公司关联交易规模

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7年,海底捞向关联方采购总额分别为19.52亿元、25.95亿元和50.02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3.91%、33.24%和47.02%。

在众多关联公司中,海底捞与蜀海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规模最大。2017年,海底捞对其采购金额达到26.05亿元,占当年关联采购总额的52.08%,占整体采购额的43.18%。

2016年7月13日,颐海国际作为海底捞集团的火锅底料独家供应商,登陆港股市场。2013-2015年期间,颐海国际连续3年超过50%的营业收入都是来自关联方海底捞。

海底捞实控人张勇的资本地图

海底捞招股书披露后,公司控股股东张勇的资本地图也更加清晰。此前颐海国际香港上市,张勇、舒萍夫妇是颐海国际的第一大股东及实控人,持有颐海47.76%的股份。

另外一家新三板公司优鼎优,其实际控制人是张勇的弟弟张硕轶。但是张勇、舒萍夫妇共同控制的静远投资通过子公司静海投资,合计持有北京优鼎优餐饮股份有限公司55.9%的股份。

除了以上两家企业,早在2012年,张勇就注册成立了上海海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海悦投资”)。查询企查查发现,目前海悦投资对外进行了14笔投资。除了两家控股子公司、以及海底捞与上市公司用友网络共同发起设立的餐饮云服务公司红火台之外,还有安徽讯飞至悦科技、上海景林羲域、深圳越海全球供应链以及上海像祥禾涌原投资等多家投资公司。

其中,海悦投资在上海景林羲域的持股比例占6.6667%。而景林羲域的对外投资包括韩都衣舍、虎扑、上海绘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涉足领域十分广泛。此外,其有限合伙的另一家投资公司上海祥禾鸿安对外进行了26笔投资,包括众信旅游、雪榕生物、金陵体育等多个行业。

张勇的实际控股企业达19家,覆盖制造业、交通运输、邮政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技术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餐饮企业上市?四类问题拦路坎坷不断

由于利润不稳定、监管不规范,餐饮企业的上市并不容易。目前,A?股上市的餐饮企业有全聚德(002186.SZ)、西安饮食(000721.SZ)、广州酒家(603043.SH),IPO排队中的有同庆楼、九毛九等。

而呷哺呷哺、小南国、狗不理等干脆选择转投港股或新三板,俏江南、顺峰饮食、净雅食品等企业更是因为种种原因撤销了IPO申请。

2012?年,证监会下发《关于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信息披露指引(试行)》,从侧面反应了餐饮公司上市的四类问题:

其次,内控合规问题长期存在。餐饮企业多是现金交易,采购和经营的账目不透明,加之索要发票的比例并不高,通常会出现成本、收入的计量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还可能带来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问题。根据证监会的反馈文件,狗不理2014年上市失败,主因包括标准化生产难度大、财务不透明等内控问题。

第三是连锁店管理问题,面对众多直营店或加盟店,如何建立规范的控制体系,标准化运营旗下众多店面,也一直是困扰餐饮企业上市的核心。

第四,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需要长期紧抓不懈。监管部门处罚、客户投诉的情况在知名餐饮企业也屡见不鲜。例如正在IPO排队的同庆楼,报告期内受到26次食品安全、卫生、环保方面的行政处罚,包括高达10万元的罚款、有的还责令停产停业、甚至还有1家被吊销营业执照。

THE END
1.海底捞公司案例研究深入剖析海底捞发展战略商业模式和成功要素试验期:1999—2003年;海底捞经历了低谷挣扎到良好运营的过程。海底捞在西安,因为顾客群的变化,盈利能力增强,商业模式得到改善和提升; 发展期:2004—;2004年海底捞试水北京,开始了大发展时期。这个阶段,海底捞的战略、战术、管理、营销、服务、品牌等火锅店经营的一切要素,已经比较完善和成熟;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507/22/42685083_651946053.shtml
1.关于海底捞贵州雷山鱼酱酸项目以商业赋能公益,打造了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模版,也是海底捞与阿里公益共同携手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的良好开端,为双方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总经理王威表示,阿里巴巴正在扎实推进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土计划,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建乡村可持续发展实验室,共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升级。https://www.haidilao.com/cn/?_via=-naturedns&utm_source=ufqi.com&utm_medium=-naturedns&utm_campaign=-naturedns
2.“海底捞”的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海底捞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区域化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特点和消费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同时,海底捞通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组织效率和创新的敏捷度,以更敏锐的触角去洞察和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综上所述,海底捞的企业战略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体系,涵盖了顾客体验、创新、多元经营、成本控制和...https://www.yjbys.com/edu/zhanlueguanli/309318.html
3.海底捞财务管理战略分析现代商业2024年12期海底捞财务管理战略分析,海底捞,财务管理战略,1987年,我国第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在上海成立,标志着国内连锁餐饮行业发展的开端,由此进入了近40多年高速发展时期。一些企业规模...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XDBY202412040.html
4.东极定位王博:海底捞上市之际,重新审视西贝的战略定位问题因此,西贝等头部企业仍有机会鼎立海底捞、跻身产业数一数二,甚至也有机会赶超海底捞。总之,未来餐饮行业真正的王者属于真正的布大局者。 结语:战略就是一切 特劳特一再强调,战略和时机是商业竞争的制高点,其他方面都不重要。言外之意,在商业世界,战略就是一切。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770245016&efid=UAH8dLFr4Z7bWoTHQTm7FQ
5.餐饮企业的竞争战略研究——以海底捞为例文章详情页以海底捞为研究对象,运用PEST分析、五力分析模型等工具分析了海底捞的内外部环境,并给出了海底捞的竞争战略设计。研究表明,海底捞面临有利的宏观外部环境,自身在菜品和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所以应该采用优势-机遇(SO)战略,一方面要巩固现有一、二、三线城市门店市场,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二、三、四线城市,增...https://ir.bjut.edu.cn/item/300656
6.海底捞的假面微笑,张勇的战略大溃败关于海底捞扩张战略失策这一点,张勇是心知肚明的。 2021年6月,张勇大方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直言让海底捞逆势扩张是“盲目自信”。5个月后,海底捞便对外宣布将逐步关停300家左右门店,并再次指明这些“问题门店”均是2019年快速扩张战略所致。 然而,海底捞的反应还是慢了好几拍。 https://36kr.com/p/1628972621559045
7.海底捞的高质量发展战略:抓住人才和技术是关键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实现历史性的跃升,中国餐饮行业也迎来高速发展期。在整个火锅行业欣欣向荣时,海底捞也发展成为中式餐饮走出去的代表。海底捞的规模化成长,也一定程度说明了中国餐饮文化有机会建立国际影响力。在高速扩张的背后,清晰的人才战略和扎实的供应链建设是海底捞稳健发展的支撑。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972777
8.花式“抢人”的海底捞又行了?在提升门店效率之外,近期更吸引消费者关注的,是海底捞的“花式抢人”战略。 8月初,有网友在山东青岛的知名旅游打卡地李村乐客城夜街广场,看到了红底白字的“海底捞火锅”,正在夜市摆摊。同一时间,在上海南京东路夜市,也出现了海底捞摊位。在山西太原,海底捞则以户外宵夜车的形式,卖起了小龙虾、啤酒和火锅。 https://i.ifeng.com/c/8SieIqz4CQ3
9.连锁餐饮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以海底捞为例锁餐饮行业中的知名品牌海底捞为研究对象,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EST 分析、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安索夫矩阵等分析工 具,对海底捞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后疫情时代海底捞 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分别在总体层面和业务单 位层面进行探讨,认为海底捞企业应当充分发挥O2O 模式,利用线上平台帮助企业 走出困境;...https://www.qingbaoyuan.vip/doc/70910/
10.海底捞营销策略分析对于当下的海底捞来说,要想继续成为火锅赛道的领头羊,建议采取以上3个策略。 首先是SO战略,扩大规模。 这里的规模准确来说是门店数量,缩小店型,向社区店转型。我国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商圈处于饱和状态,要想扩大规模只能向社区走,利用已经建立的服务优势和知名度,进入社区还是有竞争力。 https://www.ganhuoku.cn/archives/288190
11.海底捞案例学习总结(精选10篇)在始终遵循“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基础上,不断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服务手段、树立像“海底捞”那样强烈的责任意识,以服务品牌化战略指导日常服务工作,将品牌化服务思想深化到每个员工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受众满意度提高作为整个部门始终不移的追求目标和最终标准。https://www.ruiwen.com/gongwen/xuexizongjie/243125.html
12.依据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的关键性差异,简要分析海底捞所体现的蓝海战略...海底捞体现了蓝海战略的如下特征: ①规避竞争,拓展非竞争性市场空间。“如果从竞争的角度考虑,口味、价钱、环境等都是基础性条件,海底捞能做到的,竞争对手也能做到,因此海底捞选择服务作为突破口” “海底捞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推出啤酒,它选择的并非工业啤酒,而是精酿啤酒,开辟了和传统火锅品牌不同的竞争空间”。 https://www.bkw.cn/tiku/131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