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紧张,收支矛盾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安排有条不紊推进,地方政府有意愿在适合领域采用特许经营方式。
今天,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特许经营模式进行深度剖析,梳理特许经营的来龙去脉,以及特许经营的适用范围,以期对实践作出指导。
一、特许经营的概念如何定义?
也就是说,有资质的公司,都可以参与到公共服务的运营管理中。
那什么项目可以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呢?
根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特许经营活动均在范围内。
一般来说,市政道路、桥梁隧道、高速公路、综合管廊、轨道交通、污水厂、垃圾厂、自来水厂、停车场、充电桩、燃气站、学校、医院、养老院、幼儿园、水利和环保项目,都在特许经营的范围内。
二、为何放开社会资本进入?
站在当下,我们会认为社会资本参与到市政公用事业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历史上,电信、电力、煤气和自来水等网络型公用事业是自然垄断行业的典型代表,由于投资巨大、资产专用性强和规模经济等特点,这些产业往往受到政府的规制,或直接由政府所有,实行垄断经营。
以前都是政府自行投资建设运营的社会民生项目,为什么后来放开了社会资本进入?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迈进,大量人口从农村不断的流入城市,这也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缓慢、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国家建设部于200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要求放开市政公用行业投资、建设、运营、作业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在全国掀起了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大潮。
2004年建设部颁布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当时的特许经营还仅局限于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这些有收益的市政行业。
之后,各地政府就通过积极的招商引资,采取经营许可和特许经营等管理模式,逐步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市政公用事业由原来的政府包揽逐步转变为自主经营,由财政投资转变为多元化投资,经营活力和发展能力得到了一定改善。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看,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进展并不算早,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民营化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据世界银行统计,截止1995年,已有86个国家将546个基础设施公司进行了民营化改造,有82个国家的574个私人投资项目正在实施中。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手的作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中提到: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4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开启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浪潮,即ppp模式,之后的几年内,两个部委又接二连三的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全各个领域ppp模式的细则。自此,开始了PPP项目轰轰烈烈的几年高速发展期。
2015年,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交通部、水利部、人民银行,六部委印发了我们上述提到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相比于2004年的特许经营管理办法,2015年的新办法,将特许经营的范围包含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增加了无收益的基础设施类项目,且强调兼顾收益性和公益性,该办法也一直延续至今。
很多小伙伴可能有疑问,特许经营和ppp到底是什么关系?
三、特许经营模式与PPP模式有何区别?
特许经营和PPP既有交叉,又有区别,是从不同出发点而展开的。
特许经营类项目包括B-O-T(建设-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B-O-O(建设-经营-拥有)、R-O-O(改造-经营-拥有)等20多个类别。而ppp项目必须有用运营,因此可以采用B-O-T、T-O-T等模式操作。
四、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公用有何好处?
社会资本参与到市政公用事业里到底有多少好处?
首先,降本增效,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根据我们的经验数据,同一个污水厂,社会资本运营,人员效率会比政府高一倍,药剂耗材会比政府节约30%。
根据经济学中的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进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简单来说,社会资本作为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盈利,因此若让他来运营项目,会尽可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比政府方运营降低了很多冗余成本。这些项目允许资方参与,是政策上积极推动的,也是市场带来的必然结果。
其次,风险共担。特许经营要求社会资本方通过使用者付费来获取回报,尽管政府可能仍需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适当的给予一定的补贴,但其的本质是政府将大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了社会资本方。当然,双方也会在合同中约定,因市场变化或不可抗力等造成的风险承担方式,力求用最低的成本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
最后,达到利益共享。共担了风险,双方也可以共享收益,政府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增强其合法性及公众的认可。而社会资本则通过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获得相应利润。同时由于是公共事业,且具有垄断性,因此其收益也控制在保本微利水平。
总结来说,特许经营模式的诞生,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由政府垄断经营到社会资本全面进入,实现了降本增效,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转变。特许经营模式在数字化的加持下,在时代发展的特殊时期,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END—
培训通知(点击课程标题查看详情)
关于地方政府项目精准谋划与平台公司合规融资防范风险实务操作高级研修班
8月26日-29日(郑州)
EOD引领多模式运作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片区综合开发实务操作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