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逝世22周年: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曾在文学之外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8.06浙江

1997年5月16日,“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逝世。

有些人的人生锅底,在童年时就已经搁好了,不论掷入多少食材,抛进多少佐料,也改变不了原味。

就如同置身于阳光和苦难之间的汪曾祺,经历过多半生的颠沛流离后,其底色终究是清澈明快的,宠辱不惊的,舒卷自如的,始终保持了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和“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形象。

西南联大往事:人生几何?恋爱三角

西南联大对于汪曾祺而言,或许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在西南联大的七年里,他拜在了“京派作家”沈从文门下,成为沈从文的得意门生,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经历了学生时代的热恋和失恋,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相携走过一生;同样是在西南联大的七年里,他以慢煮生活的人生态度,或浓或淡地为自己着上了空灵的底色。

1939年,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来到昆明考西南联合大学。到了昆明第一天,就创造了一项人生记录:一生中第一次住进医院,也是惟一一次。高烧超过40度的他一度问护士要不要写遗书。带着高烧的余温,汪曾祺走进考场。带病一进一出,汪曾祺成为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的一名学生。

汪曾祺后来谈到报考西南联大的初衷说,因为听说这所大学学风自由,学生上课、考试都很随便,可以吊儿郎当。

西南联大时的汪曾祺,放在当时也算“一朵奇葩”。同学回忆说,当时汪曾祺留着长发,上身着一件破旧的蓝布长衫,趿着一双布鞋喜欢抽烟说笑话,“完全是中国旧知识分子的派头”。和现在很多毕业生一样,还经常拖欠房租,有时候会多少给一点。

大二时,汪曾祺正式成为沈从文门下弟子,两人的师生之情成为文坛佳话。在西南联大期间,汪曾祺选了沈从文包括选修课在内的所有课程,沈从文对汪曾祺也大为赞赏,曾经在课堂习作课程给出汪曾祺全班最高分的120分,而满分才100分。

1946年,汪曾祺离开昆明前往上海成了“沪漂”,既无工作又无着落的他一度写信给恩师沈从文说想自杀,被沈从文回信骂了一顿: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甚至想到自杀,真没出息!你手中有支笔,怕什么!后来还是沈从文托李健吾找了一份教职,总算没有让自己的学生走投无路。

谈到西南联大,绕不过“跑警报”的话题,汪曾祺还为这个称呼的由来作过解释:为什么叫“跑警报”而不叫“躲警报”、“逃警报”呢?因为“逃”显得太狼狈,“躲”又显得太消极,而“跑”则刚刚好——于紧张处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在“跑警报”的人群中,汪曾祺发现了“恋爱三角”的人生规律。

预警警报声拉响时,男生往往会拿着预先准备好的吃食、书本,在教学楼或宿舍楼下等着心仪的女同学一起。对此,汪曾祺说,虽然大家都知道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但总归在这种“逃亡”的气氛下携手同行,多少有点罗曼蒂克的韵味。

这时的汪曾祺发现了浪漫的另一面:这种成双作对并不是固定的,有时等着等着,可能便会发现前几天还跟自己成双作对之人,身边已另有他人。于是,就有了“人生几何?恋爱三角”的感叹。

大二那一年,发现恋爱规律的汪曾祺失恋了,连着两天不肯起床,吓坏了好友朱德熙。这位同学揣着一本物理书看望汪曾祺,叫他一起去吃早饭。两人卖了那本物理书,进了小饭馆,喝了酒,浇了愁,人没事了。

后来,汪曾祺在昆明郊区建设中学教书,认识了曾经同在西南联大的同学施松卿。有一次,施松卿捡了一匹马牵了回来,汪曾祺在多年后会议当时施松卿牵马散步的情景:一个文文弱弱的年轻女子,在黄昏的天色中牵着一匹高高大大的马在郊外漫不经心地散步,漂亮极了!

汪曾祺与施松卿确定了恋爱关系后,两人吃了一顿面,算是结婚了。

在遇到汪曾祺之前,外文系的施松卿对中文系颇有成见:“中文系的人土死了,穿着长衫,一点样子也没有,外文系的女生谁看得上!”但为什么偏偏看上了汪曾祺,施松卿说:“有才!一眼就能看出来。”

成精的文狐:我是要进文学史的,你们对我客气点

贾平凹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梁文道说他是一碗熬得刚刚好的白粥,他的老师沈从文说汪曾祺“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其实,这三种评价是有着共同指向的,那就是一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有一个成语叫“人走茶凉”,它的发明者就是汪曾祺。这个成语最初出现在京剧《沙家浜》里,是汪曾祺为阿庆嫂写的唱词。细究起来,汪曾祺能把日常生活状态上升到人生哲学的层面,并通过这四个字提炼出来,与他对生活的细微体察和思考是分不开的。

早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汪曾祺的两大爱好就是逛酒馆和泡茶馆。

汪曾祺曾说:“人总要有点东西,活着才有意义。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如果说,文学创作是他一直坚守的“东西”,从进入西南联大算起来,他为了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苦心孤诣用了漫长的40年。

1979年,汪曾祺的一篇《骑兵列传》刊载于《人民文学》上,彼时已经59岁的他,才开始以写作闻名于世。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写出了《受戒》、《大淖纪事》等优秀作品,汪曾祺的名字开始广为人知。

汪曾祺的家里曾一直挂着高尔基的木刻,有一天,他突然提出:“把这个取下,换上我的照片。”儿女们听到父亲的提议后都笑了:老头儿自视挺高。

汪曾祺算是大器晚成的一位作家,可以说,他也是一位曾经被中国当代文学史遮蔽的大师,因为他的作品,向来都不在文学思潮的兴奋“点”上,而是守着最质朴的东西表达自己最具初心的情感,所以一直游离在文学之外。即使后来被文学接纳,却一直没有他合适的“位置”。

汪曾祺曾经和孩子们半开玩笑似的说:“你们可要对我好一点,以后我可是要进文学史的!”孩子们听到后哈哈大笑:“老头,就你?别做梦了!”时隔多年,一句玩笑成为现实。

在近四十年间编写的当代文学史中,有多个版本都提到了汪曾祺,但有一个尴尬的地方在于,有的将其归入乡土小说里,有的将其归到寻根文学或市井文学中,还有观点把汪曾祺划到诗化小说阵营的行列。这样造成的一个局面就是,在当代文学史上,哪里都有汪曾祺,但把他放到哪里都不合适。

或许,正是这种无法归类的现象,恰恰印证了汪曾祺独树一帜的风格,典型的中国叙事、中国腔调注定要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占据一席之地。

汪曾祺曾经和女子们谈起文学史中“大家”与“名家”的区别。汪曾祺认为,所谓“大家”就是“东西写得非常有气势,而且忧国忧民”,而“名家”就像是明朝的归有光,修身养性、著文自得其乐,无关家国情怀。最后汪曾祺总结说,自己不会成为“大家”,但可以做个“名家”,但是他一直没有提过还有谁称得上“名家”。

汪曾祺的谦虚里,实际上藏着他内心作为纯粹文人的“骄傲”,骨子里的这种骄傲,支撑起了汪曾祺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和“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形象。

我是一条整鱼:资深吃货的自我修养

汪曾祺对吃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也就是说,在他眼中,除了这四类,其余的大可来他口腹一游。即便是写自己的人生评价,汪曾祺也没离开食谱。

在《捡石子儿》中这样评价自己说:“我活了一辈子,我是一条整鱼,还是活的,不要把我切成头、尾、中段。”能把自己的人生阅历比喻成一条活鱼,还不建议人们对其“分段论斤”,足见这个小老头的风趣。

汪曾祺好吃,中学时就初露端倪。在江阴求学时,因为没有吃上一顿河豚,多年以后还念念不忘地写进诗里:“六十年来余一恨,不曾拼死吃河豚。”后来到了西南联大,汪曾祺在那里开启了七年的美食之旅。

在那个时候,他吃遍了马家牛肉店的撩青,正义路的汽锅鸡,东月楼的乌鱼锅贴,还有吉庆祥的火腿月饼……每吃一种,都兴趣盎然地记录在案,加以品评,偶尔还抛出个“梗”:逛集市的时候赖在路边摊吃白斩鸡,起个名目叫“坐失(食)良(凉)机(鸡)”。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汪曾祺被下放参加劳动,几个月不见一次荤腥的他和工友一起用油爆豆壳虫,在汪曾祺的笔下居然写出了有盐爆虾的味道!

1987年10月,应安格尔和聂华苓夫妇之邀,汪曾祺赴美国参加过一次历时三个多月的国际写作活动。

在此期间,他写给妻子施松卿的信里,同样充满了油盐酱醋的烟火味,比如“我昨天检查了一下炊具,不够”,“昨天我已为留学生炒了一个鱼香肉丝”,“美国猪肉、鸡都便宜,但不香;蔬菜肥而味寡,大白菜煮不烂;鱼较贵。”字里行间,好像他远渡重洋参加的是厨艺交流,而不是写作活动。

汪曾祺曾在《自序·我的世界》中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的确,汪曾祺终其一生都保持着赤子之心,就像王安忆对汪曾祺评价的那样,“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1997年5月16日,因病住院的汪曾祺想喝口茶水,对医生风趣的说:“皇恩浩荡,赏我一口喝吧。”医生点头应允,于是汪曾祺叫来小女儿说:“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

龙井尚温,斯人已逝。

汪曾祺曾为阿庆嫂写下的“人走茶凉”那句戏词,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

THE END
1.人物素材之汪曾祺美食散文家·汪曾祺 01 走进汪曾祺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美食散文家”。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汪曾祺出生于典型的书香家庭,1939年夏,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后受沈从文指导,开始创作小说。调入北京后,历任《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https://www.jianshu.com/p/800f248d4732
2.一周文化讲座│对话伊恩·麦克尤恩:大众媒体时代的虚构写作中国现代...在戏剧艺术中,导演作为一门职业其实是相当年轻的,从第一位被公认为专门导演的梅宁根公爵到今天,不过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不过随着戏剧在近代的高速发展,导演的艺术,越来越成为当代戏剧中最引人注目的魅力之所在。本期经典艺术讲堂,我们依旧荣幸地邀请到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著名戏剧导演罗锦鳞老师,一起聆听发现戏剧之美...https://news.sina.com.cn/o/2018-10-26/doc-ifxeuwws8283970.shtml
3.在汪曾祺笔下,金岳霖先生是一个()的人A有趣B不谙世故C充满...在汪曾祺笔下,金岳霖先生是一个()的人 A 有趣 B 不谙世故 C 充满童真 D 古板客套https://m.ppkao.com/wangke/daan/33b4fb33dd53410a8ad20099bd44439a
4.“名家文学读本进课堂”同福中路第一小学的范燕媚老师以《第六编·故人往事》《第七编·人生百态》的11个文本为载体,以 "阅读单"为线索,引领学生"随汪曾祺,去观人去忆事",看看汪曾祺这位大作家是怎样写人、记事的。 第一个环节,由孩子们汇报自主阅读了第六、第七编之后的初步感受。孩子们谈到了给自己印象深刻的"炕鸡状元余老五"、...https://www.meipian.cn/hr35rhl
5....你一生的人3(这世界有声有色,也需要有念想)》(季羡林汪曾祺...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3(这世界有声有色,也需要有念想)》,作者:季羡林 、汪曾祺、梁实秋等,出版社:台海出版社。最新《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3(这世界有声有色,也需要有念想)》简介、书评、试读、http://product.dangdang.com/29149643.html
6.汪曾祺:“一个纯粹的文人”并不只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很多90后年轻人 也喜 欢读。汪曾祺很多文章谈吃,一个90后读者在网上评论说,“看汪曾祺谈吃,就算饱餐一顿,还是会饿得咕咕叫。这种咕咕叫,也是怅惘。汪曾祺的文字就是糖衣炮弹。”这很耐人寻味。一个作家与他的时代的关系,往往深藏着文学的宝贵奥秘。在去世20年以后的当下,汪曾祺散发出...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350536
7.()的精神属性,是一个人“我之为我”的最根本体现和本质要求,是一个...而凡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相对而言,没有太直接的用世抱负,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活动,他们的反应主要不是愤怒或忧虑,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近乎宽容的淡漠。属于这一类的人大抵是一些迷于自己事业的学者,以及执著于生和人类根本问题之思索的哲人智者。 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https://www.shangxueba.com/ask/20772733.html
1.北京人遭到一场“字的灾难”汪曾祺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北京人遭到一场“字的灾难” | 汪曾祺 一提到汪曾祺,我们脑海里总会出现一个“快乐老头”的形象,喜欢研究“吃喝玩乐”,绝不糊弄自己的生活。事实上,他真正吸引读者的,是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境遇下,他都始终“不废风雅”,保持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之情。 《不废风雅——生活的意趣》选取汪曾祺先生谈生活意趣的篇章百...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65219
2.汪曾祺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他们与其他普通人区分开来成为小说中独特的人物形象。 4 与社会环境的融合: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与社会环境的融合非常紧密。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更是社会的一员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化修养、社会关注、个性特点以及...https://www.hongxiu.com/ask/qwzosnjen
3.名人对汪曾祺的评价所以他入笔看似平淡,平淡中蕴藏的博学的、性情的自我又使他的散文在平淡中显得不同凡响,别有一番悠长滋味。 二.于俗世描摹中显不动声色的幽默 汪曾祺的幽默读起来平淡之极,却能让你在瞬间与作者对视,莞尔一笑。他对幽默的见解是:“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https://m.ruiwen.com/wenxue/wangzengqi/115894.html
4.汪曾祺:人已走茶未凉”不仅是小说,沈从文的散文对汪曾祺的影响也很深,他极其推崇老师的《从文自传》,认为这是一本奇特的书,“沈先生自己说这是一本‘顽童自传’。我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是因为这是一本培养作家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人是怎样成为诗人的。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童年生活是起决定作用的。”“从这本薄薄的小书里...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8/t20200823_352751.html
5.202005期馆藏图书推荐∣∣书香宁海,古今同香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https://www.bhzyxy.net/tsg/info/1093/1463.htm
6.捡破烂的老头阅读答案(共10篇)时间长了,我就摸清了这个捡破烂老人的活动规律,他总是在周一的'早上上班和下午下班的时间段在小区门口徘徊,当然,他也不惹人讨厌,总躲在远远的地方。等到业主们上班走或是下班都进了小区,老人才蹒跚着离去。偶尔,他能捡到一两个饮料瓶。看着他肩上瘪瘪的编织袋,我也感到很难受,但也无能为力,爱莫能助。我不...https://www.hrrsj.com/jiaoxue/yuedudaan/485765.html
7.怎样写作文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怎样写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写作文1 题目 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那样引人注目。一篇好作文,如果配上个好的题目,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https://www.wenshubang.com/xiezuozuowen/1848743.html
8.汪曾祺,最不正经的人,却又最深情,最好玩至于白山茶,就真的花如其名,文静又秀美了。“这些白山茶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看着”。 而腊梅花,则引发了汪曾祺对自己的“职业怀疑”: 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我在这些腊...http://hysx.cn/tsg/info/?4394.html
9.汪曾祺作品读后感500字(通用12篇)汪曾祺的作品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如话家常般平淡质朴。无论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他首先一定会不紧不慢地叙说故事发生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这样的叙述就像是潺潺流过的河水,不喧闹、不沉闷、不因人事而变。《晚饭花》里开始的一段对于李家巷的叙述就令人印象深刻: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2kgki29.html
10.2220天里,95万人被Kindle的金句文案叫醒关注Kindle的人都知道,它的官微有一个固定更新的话题:Kindle Morning Call。 在上午8:00-12:00的时间段里,Kindle每隔几天都会发布一条微博,用书中的金句叫95万粉丝起床,而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6年零1个月了。从2014.2.14-2020.3.14的微博中,文章挑选出40条具有启发性、富有哲理的文案,并分为理想/人生/自我三个...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26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