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江湖到庙堂:《狂飙》何以“狂飙”?|对话导演徐纪周

“山本先生告诫过我:如果想当导演,就得先学着写剧本。我认为先生的意见十分中肯,所以此后拼命地写剧本。说副导演的工作过忙、无暇写剧本的人,是地道的懒汉。”

徐纪周开始自己写剧本,便是看了《黑泽明自传》中的这段文字。2000年左右,他在中戏导演系读大学,写了几个剧本,四处投递。一部模仿《罗拉快跑》的剧本落到高群书手里,得到评价“写得不错”。彼时,高群书正在筹备《中国刑警》,愿意给年轻的徐纪周一个机会:“你要是愿意去采访,把剧本写出来,就交给你拍。”

《中国刑警》里的“白骨奇案”,就出自徐纪周之手。他作为一个“学戏剧的”,从高群书这个学新闻的师傅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后者拍戏,情感悲悯,有人文主义的关怀,但同时视角克制,拥有新闻调查般的素养,且社会属性极强——这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2004年之前中国涉案剧黄金期的高度。

涉案剧退出黄金档多年后,行业土壤松动,一些带着美剧和韩剧气质的网剧出现,偏重形式感和奇观表达,“社会属性不强”。此时,徐纪周已人到中年,有自己的人生体悟,加之他多年习得的工作习惯,写剧本前,要看卷宗、做采访,功课做得扎实。这时候,将社会性重新强化到涉案剧中的能力和愿望都有了,只差机会——于是,《狂飙》的项目找到他时,他没有丝毫犹豫。

开机之前,徐纪周和演员们聊各自的人生过往,聊张译大学时期看过的戏、聊张颂文的广东故事,聊阿如那(李宏伟饰演者)少年时期被霸凌的回忆,聊李健(李响饰演者)在部队大院的成长经历。这些烙印在演员生命中的经验,也成就了《狂飙》中的一个个为人称道的角色。同时,那也是属于他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以下为导演徐纪周做客凤凰网文化直播间的文字实录。

《狂飙》剧照

#01

拍戏之前,我和演员们都聊了些什么

凤凰网读书:你有一个特点,你跟演员聊戏基本上是不聊剧情和角色的,你喜欢聊人生。

徐纪周:(作为一个演员)他只要愿意跟我聊,他肯定还是希望演到这个角色的。但只聊戏,我觉得总会有隐蔽性和欺骗性,或者说他要取悦于导演,会掩盖他身上一些东西。这个时候你跟他聊点别的,超过半个小时,人就很难掩盖真实的自己,你能看到他真实的样子、放松下来的样子。我拍戏是希望演员能把真实的生活状态拿出来,那是他最自如的部分,能让观众相信。不然好多生活戏的戏感特别强,我是比较反感这么去表演的。

凤凰网读书:听说张译老师找你的时候,带了一大堆问题来?

徐纪周:对,他的问题非常细,坦率说有的戏可能我刚想到一,人家已经想到二、三了,所以每一场出来才那么有爆发力。他最在意的就是他的人物的发动机,“你驱动我我就可以去动,但是如果发动机不准,我找不着,我这个人物没法往前推”。

凤凰网读书:他跟你其实是同级的?

徐纪周:我是97年考上的中戏导演系,张译是97年去了战友话剧团。他说他当时把能借到的话剧剧本全看了,好多都是中戏图书馆里特老的剧本,苏联剧本,他全看了。我记得当时有一个戏叫《我可怜的马拉特》,我上学的时候演过那个剧本片段,我说你怎么看过那个戏,那戏挺偏的。他说看过,而且排练过。我们俩演的还是同一个片段。

后来他说在“战友”,他基本上把中戏北电的毕业汇报的戏都看了。我就很诧异,因为“战友”离我们挺远,90年代交通也不便利。而且他说了好多剧本名,我那时候看书单上有,在图书馆看见过,但是我都看不完,他都看完了,真的好厉害。

凤凰网读书:听说选角阶段你和张颂文之间有个小插曲,刚开始你把剧本递给他了,但是迟迟没有得到回复。

徐纪周:他当时好像在拍新剧,一直没反馈,我们跟其他人谈得七七八八了,突然间他说他看了三集,想跟我聊聊。因为我之前看过他演的《扫黑决战》和《隐秘的角落》,觉得这个演员演得很好,让我很好奇。

凤凰网读书:那天晚上是在他租的京郊小院,腿上都是被蚊子叮的包?

徐纪周:是,他旁边就放了一个花露水,他说你要难受你喷两下。夏天北京的室外,天,他旁边开了一个灯,蚊子全过来了。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不叮他光叮我,这蚊子还是家养的吗?

凤凰网读书:他看完剧本后有没有提出什么问题?

徐纪周:当时我们聊到菜市场,颂文说高启强为什么一定要卖鱼?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的话,他可不可以是一个开排档的?因为广东每个菜市场中央都会有一个档口,基本上是卖炒粉、炒牛河这类,那些摊贩中午就在那儿吃,是一个信息交汇的地方。一般来讲,这个炒档的人都比较精于世故,会说话,这样他才能揽客。如果高启强后面八面玲珑的话,他也应该是这样一个人。

我说“卖鱼”这个事不能换,它后面有好多设计,比如告诉老默“想吃鱼了”。但是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安欣给他列书单那场戏,原来设定在小吃店里,我把它改到了档口,也真招了一个在档口炒菜的,那个火烧旺了之后,画面会很好看,同时菜市场所有人也能观察到,警察来了,说愿意跟你一块吃个饭,这是在所有人面前的表演,高启强的虚荣和存在感能被强化出来。因此安欣开书单这件事,在惺惺相惜之余又多了一层意思:高启强在卖弄,卖弄跟警察的关系。其实我们拍的时候,颂文就是有的话小声说,有的话大声说,“安警官交代的,我一定办好”,这是演给其他人看的。

这场戏的意味比我原来想的丰富很多,这是受颂文启发,这个档口让我们完成了更多的戏剧功能。

凤凰网读书:说到书单,你知道《孙子兵法》已经快卖断货了吗?听说之前不是《孙子兵法》?

而且我觉得高启强反正是生意人,看这本书学学理财,让钱生钱,也很正常。但最后没找着2000年那版,精装版放那又会穿帮,就换成了《孙子兵法》。其实我们还写了《红楼梦》《西游记》,当时安欣给他开的书单挺长的。

凤凰网读书:陈书婷在戏里很出彩,甚至现在有个词叫“嫂系美学”,你是怎么把大嫂的气场设计出来的?

徐纪周:我见高叶的时候,感觉她还不是一般演员为了上一个戏的那种表面寒喧,她真的很有欲望,讲自己的童年往事,讲自己少年求学,为什么上电影学院,说了很多。我特别喜欢演员身上的饥饿感,当她有这种饥饿感的时候,她的表达一定会超出我的文本。

我觉得高叶在《我是余欢水》里面就很性感,那种性感在国产剧里很少见到。《我是余欢水》的导演孙墨龙是个特别特别Nice的人,挺鼓励她创作,她的造型、妆容都是自己弄的,她说别的戏里就不让那么化。她还害怕自己主动性太强,会让导演觉得不好控制。我说如果把陈书婷交给你,我也希望你先想一个你的妆容。她说没问题。后来她就按自己的想法化,化得很浓,很冷艳。发型是我们造型师设计的,把她那个妆给强调出来。

我个人感觉国剧里其实不太容易见到攻击性很强、很有魅力、有控制欲的女性角色。高叶跟我聊的时候提到一个叫《黄石》的美剧,她说特别喜欢剧里的大姐。我回家跳着把大姐的戏看了,大概知道她想要什么样的效果。我说行,就按你这劲儿来,如果有一些太过的,再往回收。

凤凰网读书:为什么要找贾冰来饰演徐江,他身上的喜剧色彩对塑造一个黑社会老大有什么作用?

徐纪周:找贾冰是因为我们俩深交已久,没有正式合作过,但是想合作。而且拍完之后我才看了他在《欢乐喜剧人》里的部分,之前我不知道他是喜剧演员,我只是觉得他是个好演员,因为我看过他的《囧妈》、《长安伏妖》和《搜救》,这三个人物区别挺大,但他都完成得很好。而且他什么样的角色都能演,有自己的风格。所以我就把徐江交给他,相信他一定会演得跟别的黑社会不一样。

凤凰网读书:你在写剧本的过程中,有没有明确觉得这个角色就应该哪个演员来演?

徐纪周:李响和高启盛,都是给李健和苏小玎量身订做的。我们合作十几年了,我对他们的性格和表演方式都比较了解。

李健是部队大院出来的,他的成长环境让他对体制内公务员的压抑有一定体会。我觉得他先天身上就有那种气质,我只是把这个气质强化出来。你看一单元的李响没那么亮眼,但到了二单元时就让人印象深刻,他整个变得像个老干部,身上充满暮气,到哪儿都带个茶杯。李健之前跟我聊起他在部队大院的日子,好多这种气质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他一定会完成得特别好。李响人物的复杂性和后续的升华,观众对他的共情,都是二单元建立起来的。

凤凰网读书:为什么塑造了一个高家弟弟这样的角色?对剧情有什么帮助?

徐纪周:我是觉得高启强需要一个助推力,而且他能这么快完成阶级越级,以他原来的格局和生存环境来说,缺乏一些信服力。有了高启盛的话呢,一切就合情合理,他在高启强身边起到了军师的作用。

在最初的剧本设定里,高启盛像个小绵羊一样,但这在戏剧功能上会跟高启兰重合,所以就让他变成了“斯文败类”。其实他比他哥恶多了,他身上那种要证明自己的欲望,想把所有人踩在脚下的欲望特别强烈。所以他在面对机会的时候,比他哥哥要凶残得多,而且无所不用其极。这家伙没什么底线的,平时显得很弱,但到发泄的时候特别极端疯狂。这种两极化的东西,苏小玎一定能演出来,而且他是双警家庭,社会上形形色色好多人,好的、坏的,他都见过。这样极致的角色交给苏小玎,我知道一点问题都没有,他只会加分。

凤凰网读书:在配角选择上,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徐纪周:说说李宏伟吧。和演员阿如那见面的时候,他挺瘦的,脸上带着一种很粗野的攻击性。然后我们聊天,他跟我说他是上戏的,我说上戏的怎么能长你这样呢?他一脸无辜地看着我。后来我看资料,我说哎呀,《驴得水》是你演的。他在《驴得水》里是个很木讷的人,但是那天我看他充满攻击性,我心想这家伙塑造能力挺强。后来也是聊闲天,他说他小时候确实在农村长大的,经常被欺负、被霸凌。我说我们这里有个霸凌别人的角色,你能不能演?之后从造型上就把他打扮成村渣、村霸。

拍他欺负李青那段戏的时候,我看他真像坏人。我说你原来干过这事?他说,不是,导演,我确实是见过,但是我是被欺负的,小时候在我们村,我是李青那样的人。

凤凰网读书:听说有很多名场面,比如说两个人在KTV里互相砸头的段落,是碰撞出来的?

徐纪周:原剧本就是他砸了贾冰头一下,贾冰又拿起酒瓶子砸了颂文头一下。烟灰缸是橡胶的,是我们做的模具。但拍的时候,因为水晶的烟灰缸看着很沉,贾冰演的时候就砸了两下。贾冰知道我要的点在哪,就是“我流氓,我一定要找回来,不能倒了面”。

其实我们那个瓶子是糖浆做的,就做了四五个,我给他们说戏的时候,还捏碎了一个。当时我还挺害怕,我说只能拍两遍,拍完一条,咱把头发里糖浆渣子扫出来,再来一遍。拍了两遍,砸完了,那个劲都出来了。

然后颂文一出画,贾冰演疼得不行,直接蹭上沙发了。颂文一看,说“导演,能不能再给我加个镜头,服务员走过去之后,我也疼得不行”。这样的话,这场戏就会有一些戏虐感,化解了纯黑帮斗争的惨烈,会把一些传统桥段消解掉。

#02

《狂飙》三阶段:草莽、江湖、庙堂

凤凰网读书:“狂飙”其实是来自于一首词?

徐纪周:毛主席的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头两句是“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最后两句是“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这是我从小被家里逼着背的,印象特别深。当时是要扫荡旧社会的罪恶和腐败,现在是我们政法系统内部刮骨疗毒,自我革新,扫黑除恶常态化,再加上刀刃向内,教育整顿。所以“狂飙”一词和这个剧的主题也相契合。

凤凰网读书:你是因为看了《茶馆》,所以想拍这种三幕剧的形式?

徐纪周:不光是《茶馆》,还有《北京人》《古玩》《天下第一楼》。这些戏都是三幕,每一幕有个核心大事件,在一个固定场景里讲一个行业、几个时代的变迁,群像式地展现人物,每个人物有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性格,非常丰富。我是学戏剧出身的,希望在电视剧里重现经典。但《狂飙》的三幕其实比较像美剧,13集一幕,然后每一幕通过一个核心大件,把社会各阶层的人串联到一块。

徐纪周:这三个时代的治安有不同的特点。2000年中国开始出现贫富差距,且限于当时的刑侦手段,极端暴力犯罪比较多。我那时刚毕业,高群书导演带着我拍《中国刑警》时看了好多卷宗,触目惊心,国外各种奇案,中国都有原型发生;2006年的关键时代要素是房地产、巨额的财富、拆迁征地,好多暴力犯罪都是围绕拆迁展开的;到了2021年,我们的扫黑除恶工作结束了,开始做扫黑除恶常态化,要去根,同时彻底打击保护伞,倒查20年。倒查20年跟我这20年又能契合上,所以选了这三个时段。

凤凰网读书:这20年的跨度给服化道、置景各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考验吧?

徐纪周:对,他们基本都当三个戏拍的。要在一个城市里展现三个不同时代的特点,首先就是选景。负责置景的同事告诉我,就内陆来说,第一,很多城市拍得太多了,有审美疲劳;第二,因为基建的速度太快,很多地方同质化严重。后来他们带我去江门看,说你看这边有华侨政策,有好多华侨回来,而且他们很多祖屋都留下了,建筑非常有特点,旧的和新的共存。我眼前一亮。你看一单元里的建筑好多都是旧厂街家属楼那种,一下就能把观众拽回去。

道具的选择则要看很多的资料,还要跟不同地区的人聊:你记忆中那个年代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因为每个人的记忆点会不一样,要尽量找大家都有共同记忆点的东西,你找着一个,刺到观众的记忆点,他瞬间就会对这个东西共情,就会觉得你准。

造型也要有辨识度。我们在造型上定了三个阶段:一阶段叫草莽。因为基层的戏比较多,所以衣服穿得比较杂乱,但是一定要把“草莽气”给弄出来;二阶段叫江湖。强调一种阶级的对立感,高启强穷人乍富,全是大撞色的衣服,一看就是暴发户,包括他手下那帮人,穿的都是那类风格。有人说黑社会是穿这样吗?我说黑社会穿什么没有统一标准,这帮人想穿成这样,他们要不断显示社会资源和社会地位,就会往那个方向去扮。同时莽村那帮人,穿的颜色比较暗淡,通过着装色彩强调阶层之间的对比;三阶段叫庙堂。这个阶段的斗争是含蓄的,迂回的,表面波澜不惊,暗流涌动,所有人的着装就趋向于日常、含蓄,你不会看到有大的色彩,全部泯然于众生。

凤凰网读书:高启强到后来好像又“返璞归真”,骑着电动车去买菜。

徐纪周:我们俩第一次坐那个小院里聊,他就向我描述高启强第三单元的样子,跟我心里想的很像。那时候他只看了三集剧本,第三单元还在拉大纲,后面的剧情都是他听我说的。我觉得三单元不应该像二单元那么张扬,但我又不想人物每天穿中山装,喝功夫茶。颂文跟我说,这个人这时候一定是最低调的,因为他跟官员打交道,如果还那么张扬,官员会觉得很危险,他跟官员走得近,一定在着装上跟官员很像,而且他的气场会比官员还小,还谦卑,这样人家才会吸纳他。我说太好了,聊完后我对他第三单元的形象会更清晰,剧本上也更往这个方向去调整。

凤凰网读书:安欣有没有一个原型?有观众觉得这个角色有点过于完美了。

徐纪周:我们去采访,广东那边介绍来的第一个政法干部就一头白发,跟安欣当时一模一样。我说老师,您刚34?人家挺不好意思的。他跟我谈话时,工作还在进行中,他也是很防范的,也在审视你,跟三单元的安欣很像。所以我跟他见面之后,就把安欣在三单元第一次出场调整成了那样。

凤凰网读书:听说现实中有的警察根本不求人,确实是一些很轴的基层干部。但是他也会遇到妈妈在ICU的情况。

《狂飙》里始终都在讲人情社会和法制社会的冲突。你说这时候怎么抉择?如果你让你妈做了,就算是钱都交足了,你也欠他一人情。人家说请您吃顿饭,庆祝阿姨康复出院,医院大夫也作陪,你说你去不去?你去了,坐在那儿,这个交往就开始了。人家突然有一天找你帮忙,但在你职权范围之内不违规,你帮了,人家说我要谢谢你,弄一车茅台,跑你单位门口天天耗着你,这不给你找事?或者他下次再找你办一个事,也在你职责范围之内,但是这样积累两三次,你们其实就形成关系了。有一天他就会找你办一个违规边缘的事。

我看的资料里,好多干部都是这么一点点被拉下水的。我们设计安欣是孤儿,包括后面一直未婚,写的时候就有人说偷懒,但是到现在我也没有想到太好的解决办法。如果他有这些软肋,有孩子、妻子、老人,我觉得以高启强的性格,他一定会拿这些攻击安欣,那么你就一定会面临情与法的抉择。我把这种抉择的两难更多放到了李响、张彪身上。

凤凰网读书:高启强有没有原型?

徐纪周:他是一些案例的汇总,但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比方说电力系统部分,涉及到“哈尔滨李氏兄弟”。还有大连的徐长元,他在土地招标时有一些手段,我们放到了莽村部分。至于性格方面,高启强有一些人性共通的弱点,有一些贪婪,但也有人情世故的练达。以及颂文很多他自己对于故乡、对于亲人的情感表达,我都放到了高启强的身上。

凤凰网读书:《狂飙》的官场语言写得很好,这是如何做到的?

徐纪周:这个主要感谢与我合作的朱俊懿编剧,他家是山东潍坊政府大院的,他从小对这方面有接触,见得比较多。另外是演员的加分,像张志坚、鲍大志老师,他们接触过也扮演过官员,演起来很清晰。包括我们找的王秘书的演员郑家彬,他家里也是政府机关的,他从小见过这个,知道大家怎么说话,话不说满,话留半分,为自己留余地。好多官场话术,只有经历过的,才知道这个话怎么说,怎么拿捏这个语气。

#03

从“打黑”到“扫黑”

凤凰网读书: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影视剧创作?

徐纪周:我1997年考上中戏,大二大三的时候开始写剧本。黑泽明在自传《蛤蟆的油》里说,很多人想当导演没有条件,但你至少可以拿一根笔、一摞稿纸,把你的想法全写下来。我看完那个就觉得应该自己写剧本,写完之后四处去投,有个剧本就到了高群书导演那里,他看完之后找到我,说你的剧本写不错。

凤凰网读书:什么题材的?

徐纪周:当时看了《罗拉快跑》,觉得还挺好玩的,三段式,生活有三种不同可能的方向,我自己也写了一个那样的。他说你这个没法拍啊,我现在在各地采访公安,拍一个纪实的刑侦片《中国刑警》,你要是下去采访,能把剧本写出来,我就让你拍。我说那也行啊。那个时候你还敢挑?能当导演拍啥都行,然后我就去采访了。

我一个大三学生,采访的时候直接开了眼,各种各样的案子。当时选了一个案子,两个情侣闹别扭,男孩把女孩杀了,杀死之后把尸体扔到厕所里,还拿墙给砌上,后来把那白骨挖了出来。我当时起了个比较商业的名,“白骨奇案”。拍完就跟高导建立了联系,之后又跟着他拍了《打黑风暴》,当时是2001年,全国正开展“打黑专项斗争”。“打黑”打的都是刘华强那种,就是当地恶霸,跟政治勾联很少。

凤凰网读书:你怎么看中国早年的涉案剧?

徐纪周:引我入行的是高群书导演,他学新闻出身,跟我们学戏剧的不一样,没那么自我。我看他拍的《命案十三宗》,会觉得里面有很强的作者悲悯,但同时视角上又很克制,那是新闻调查所赋予他的。那个时候的涉案剧,我觉得都有特别强的社会性,像高导拍的《征服》、管虎导演拍的《黑洞》、王冀邢老师的《黑冰》、海岩老师的涉案言情剧......《重案六组》拍摄之前,全国的案卷都拿去看。

凤凰网读书:还有一个童年阴影的存在,《红蜘蛛》。

2004年,涉案剧退出黄金档。后来互联网网剧逐渐兴起,又把中国的涉案剧带了起来。但是这一批网剧受西方片和韩片影响较大,形式感强,影像风格较为强烈。我和《心理罪》的作者雷米聊天,也聊过大家还是偏重影像和形式化的表达,偏重奇观性的表达。特别强调社会属性的作品没那么多。

《征服》(2003)

所以我特别希望再拍一部警匪戏,能把这种社会属性的东西强化进去。《狂飙》这个机会来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接了。说是向传统致敬会有些狂傲,但其实真的是跟前辈导演学来的手艺,他们精益求精,采访,调研,努力描摹、还原社会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塑造人物也按着一种写实的方式去塑造。有人说《狂飙》是一个老派的作品,我觉得是很大的褒奖。

凤凰网读书:你大学没毕业就去各地采访,你采访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跟你说实话?

徐纪周:我也不知道人家说的是不是实话,我一个小孩,啥也不会,就瞎问呗。采访安排我去公安局,坐那儿先吃饭,然后人家给你案子,看你挑上哪个。我说这个案子不错,他说这案子xx办的,就把办案人叫过来继续说,谁去的现场,谁抓的人,谁负责审的——当时不同环节还不是一个人。我就问当时怎么个情况啊?抓的时候费了什么劲啊?人家看你是小孩,觉得你这干嘛呢,也不愿跟你聊那么多。

那时候我还是不太会采访,现在去的话就会好一些,你的气场不要太强,不要咄咄逼人。我跟人家瞎聊,聊点正事,聊点家常,尽量晚上约着吃个饭。采访场合大家都会比较拘着,怕说错话。到晚上吃饭,人家没那么多防卫了,就多聊。但是别老围着你的采访目的聊,要多聊一聊人家自己,聊一聊这个岁数正常的话题:老人身体,小孩上学,年轻的聊一聊谈恋爱的事。等放松下来再聊到工作的事,他就会给你讲出不同面的东西。其实这和我们拍戏一样,别光盯着案件本身去拍,那就太干了。

凤凰网读书:在《狂飙》里你也拍了很多吃饭的戏,现在肠粉、猪脚面都火了。

徐纪周:吃饭是一个仪式,也是一个手段,大家都不是为了吃饭,而是通过吃饭完成其他目的。高启强和安欣的斗争延续20年,从一盒饺子起,到最后一盒饺子结束,是个仪式感的东西。他俩的较量从头到尾也没有拿枪互相指脑袋,我觉得那个东西好俗啊,就是烂梗。一顿饭,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波涛汹涌,一次一次的试探,一次一次的考验都在里面了,这个才高级。

#04

一个写警匪戏的人,爱看汪曾祺

凤凰网读书:这部戏在剧本创作时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徐纪周:《狂飙》就是自我设置障碍。我跟朱俊懿共同定了个标准:从人物到故事桥段、事件设计,打死不跟别人一样,打死不跟自己一样。这也是上学的时候我们老师教的。还有一个是不注水,我们尽量让这个戏密度特别大,信息量密集的同时,节奏凌厉。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剧本里事件塞得特别多,反转特别密集。现场拍的时候,演员尽量多演,演出不同的方案。最后虽然素材量特别大,但到剪辑的时候下刀又特别狠,该删的删,这样看起来才能很酣畅淋漓。

凤凰网读书:好的剧本有什么特点吗?

徐纪周:好的剧本一定是人物写得好。剧本是写给演员看的,人物写得好,演员才会有欲望。演员班子搭起来,你这个戏才能拍。观众最终看的不是剧本,是你的戏。演员愿意来演,你这个戏才能拍得成。

凤凰网读书:高群书导演评价你文学功底很好,能不能介绍一些对你影响比较深的文学作品?

徐纪周:汪曾祺,我从高中就喜欢。他的东西百读不厌,我现在有时候心烦了,也是看他的东西。他对生活的态度,文字当中独特的节奏和悲悯感、对故土的眷恋,我特别喜欢。而且他的文字读起来很亲切,没有任何的壁垒和障碍。我每次读汪曾祺就像吃家乡饭一样,无比舒适。我写剧本也像汪老师的散文那么写,强调阅读感,让人能读得进去。

凤凰网读书:你是会有很多闲笔吗?

徐纪周:我会有一些场景、气氛、心境的描述,演员不一定完全遵循,但我会把我对于这场戏的想法描述清楚。比如一单元最后两个人在十字路口相见,眼神已经不一样了。“高启强眼里头有一丝得意,又有一丝躲闪,安欣决绝地从他身边走过,两人擦肩而过,渐行渐远。镜头拉开,他们走向了彼此未知的命运。从此,天上云霓可能注定再也无法交错......”我自己写的时候,感觉就是拍了一遍。

凤凰网读书:张译和张颂文都是七零后,你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时代记忆?

徐纪周:颂文看了我剧本里音像店那场戏,他说导演,为什么弄音像店?我说我对盗版碟印象特别深刻,当时去新街口,全是盗版DVD。他说,是,我们那时候也去新街口淘碟。那时候好多去电影学院卖碟的,拎着个旅行箱,打开全是新碟。然后送到系办公室,老师挑完了,学生才能挑,好多艺术片、老片,学生老师都爱买。这个经历我们俩一聊,特别共情,是我们自己的阳光灿烂的岁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人物素材之汪曾祺美食散文家·汪曾祺 01 走进汪曾祺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美食散文家”。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汪曾祺出生于典型的书香家庭,1939年夏,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后受沈从文指导,开始创作小说。调入北京后,历任《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https://www.jianshu.com/p/800f248d4732
2.一周文化讲座│对话伊恩·麦克尤恩:大众媒体时代的虚构写作中国现代...在戏剧艺术中,导演作为一门职业其实是相当年轻的,从第一位被公认为专门导演的梅宁根公爵到今天,不过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不过随着戏剧在近代的高速发展,导演的艺术,越来越成为当代戏剧中最引人注目的魅力之所在。本期经典艺术讲堂,我们依旧荣幸地邀请到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著名戏剧导演罗锦鳞老师,一起聆听发现戏剧之美...https://news.sina.com.cn/o/2018-10-26/doc-ifxeuwws8283970.shtml
3.在汪曾祺笔下,金岳霖先生是一个()的人A有趣B不谙世故C充满...在汪曾祺笔下,金岳霖先生是一个()的人 A 有趣 B 不谙世故 C 充满童真 D 古板客套https://m.ppkao.com/wangke/daan/33b4fb33dd53410a8ad20099bd44439a
4.“名家文学读本进课堂”同福中路第一小学的范燕媚老师以《第六编·故人往事》《第七编·人生百态》的11个文本为载体,以 "阅读单"为线索,引领学生"随汪曾祺,去观人去忆事",看看汪曾祺这位大作家是怎样写人、记事的。 第一个环节,由孩子们汇报自主阅读了第六、第七编之后的初步感受。孩子们谈到了给自己印象深刻的"炕鸡状元余老五"、...https://www.meipian.cn/hr35rhl
5....你一生的人3(这世界有声有色,也需要有念想)》(季羡林汪曾祺...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3(这世界有声有色,也需要有念想)》,作者:季羡林 、汪曾祺、梁实秋等,出版社:台海出版社。最新《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3(这世界有声有色,也需要有念想)》简介、书评、试读、http://product.dangdang.com/29149643.html
6.汪曾祺:“一个纯粹的文人”并不只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很多90后年轻人 也喜 欢读。汪曾祺很多文章谈吃,一个90后读者在网上评论说,“看汪曾祺谈吃,就算饱餐一顿,还是会饿得咕咕叫。这种咕咕叫,也是怅惘。汪曾祺的文字就是糖衣炮弹。”这很耐人寻味。一个作家与他的时代的关系,往往深藏着文学的宝贵奥秘。在去世20年以后的当下,汪曾祺散发出...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350536
7.()的精神属性,是一个人“我之为我”的最根本体现和本质要求,是一个...而凡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相对而言,没有太直接的用世抱负,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活动,他们的反应主要不是愤怒或忧虑,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近乎宽容的淡漠。属于这一类的人大抵是一些迷于自己事业的学者,以及执著于生和人类根本问题之思索的哲人智者。 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https://www.shangxueba.com/ask/20772733.html
1.北京人遭到一场“字的灾难”汪曾祺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北京人遭到一场“字的灾难” | 汪曾祺 一提到汪曾祺,我们脑海里总会出现一个“快乐老头”的形象,喜欢研究“吃喝玩乐”,绝不糊弄自己的生活。事实上,他真正吸引读者的,是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境遇下,他都始终“不废风雅”,保持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之情。 《不废风雅——生活的意趣》选取汪曾祺先生谈生活意趣的篇章百...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65219
2.汪曾祺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他们与其他普通人区分开来成为小说中独特的人物形象。 4 与社会环境的融合: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与社会环境的融合非常紧密。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更是社会的一员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化修养、社会关注、个性特点以及...https://www.hongxiu.com/ask/qwzosnjen
3.名人对汪曾祺的评价所以他入笔看似平淡,平淡中蕴藏的博学的、性情的自我又使他的散文在平淡中显得不同凡响,别有一番悠长滋味。 二.于俗世描摹中显不动声色的幽默 汪曾祺的幽默读起来平淡之极,却能让你在瞬间与作者对视,莞尔一笑。他对幽默的见解是:“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https://m.ruiwen.com/wenxue/wangzengqi/115894.html
4.汪曾祺:人已走茶未凉”不仅是小说,沈从文的散文对汪曾祺的影响也很深,他极其推崇老师的《从文自传》,认为这是一本奇特的书,“沈先生自己说这是一本‘顽童自传’。我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是因为这是一本培养作家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人是怎样成为诗人的。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童年生活是起决定作用的。”“从这本薄薄的小书里...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8/t20200823_352751.html
5.202005期馆藏图书推荐∣∣书香宁海,古今同香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https://www.bhzyxy.net/tsg/info/1093/1463.htm
6.捡破烂的老头阅读答案(共10篇)时间长了,我就摸清了这个捡破烂老人的活动规律,他总是在周一的'早上上班和下午下班的时间段在小区门口徘徊,当然,他也不惹人讨厌,总躲在远远的地方。等到业主们上班走或是下班都进了小区,老人才蹒跚着离去。偶尔,他能捡到一两个饮料瓶。看着他肩上瘪瘪的编织袋,我也感到很难受,但也无能为力,爱莫能助。我不...https://www.hrrsj.com/jiaoxue/yuedudaan/485765.html
7.怎样写作文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怎样写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写作文1 题目 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那样引人注目。一篇好作文,如果配上个好的题目,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https://www.wenshubang.com/xiezuozuowen/1848743.html
8.汪曾祺,最不正经的人,却又最深情,最好玩至于白山茶,就真的花如其名,文静又秀美了。“这些白山茶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看着”。 而腊梅花,则引发了汪曾祺对自己的“职业怀疑”: 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我在这些腊...http://hysx.cn/tsg/info/?4394.html
9.汪曾祺作品读后感500字(通用12篇)汪曾祺的作品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如话家常般平淡质朴。无论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他首先一定会不紧不慢地叙说故事发生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这样的叙述就像是潺潺流过的河水,不喧闹、不沉闷、不因人事而变。《晚饭花》里开始的一段对于李家巷的叙述就令人印象深刻: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2kgki29.html
10.2220天里,95万人被Kindle的金句文案叫醒关注Kindle的人都知道,它的官微有一个固定更新的话题:Kindle Morning Call。 在上午8:00-12:00的时间段里,Kindle每隔几天都会发布一条微博,用书中的金句叫95万粉丝起床,而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6年零1个月了。从2014.2.14-2020.3.14的微博中,文章挑选出40条具有启发性、富有哲理的文案,并分为理想/人生/自我三个...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26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