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演化?惯例?保守主义儒家墨家法家学派宗教

古道墨学派非常重视沉默知识和knowhow,认为这些依靠无意识长期沉淀下来的知识比重更大。因此,古道墨学派强调惯例法和保守主义。这种观点比农耕和工业文明中极端依赖巫教和显性知识来理解复杂世界的观点更为准确,这也是海洋文明的特点。

我一直强调,在开放的普里高津系统中,惯例法和超越的海洋文明特点是紧密相连的。这与儒法的锢滞形成了鲜明的对立。我提出的“世俗公地(泛政府)—精神公地(泛宗教)—私阈”的三元博弈近均衡稳态假说,将生存与安全福利、归属与荣耀自我实现(生活)、求知审美与超越(诗意的栖息)分别归于世俗公地(泛政府)、私阈、精神公地(宗教)。这样的界定使得社会三方的边界理论上非常清晰,并形成了互动的网络层级金字塔关系,虽然可能带有共和党清教的味道。这一假说非常保守,且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但它更贴近远古军王—祭司—社会自发古典共和状态,张力较小,工程化格局布局、运维、演化也较为容易。然而,依托这一契约共和假说在中国大陆进行领地修复非常困难,因为中国大陆的世俗公地范围极大且高度原子化,结构调整非常困难,与主流世界的演化路径不同。

我倾向于用沉默知识和knowhow相对于显性知识的大占比来解读保守主义,生物基因也是如此。基于这一点,我对不同文明阶段下行细分的演替秩序有自己的理解,既要释史,也要与诺斯新制度经济学耦合。

向舜、田齐、宋海洋文化一脉的同路者致敬!文明之间的敌对、共存、共和、共荣,如同人地生关系或低一层次的异质自然景观生态一样。要尽可能实现交相利兼相爱,除了需要建立起合适的缓冲应急系统(例如文艺复兴时代基督教/伊斯兰教边界带、南宋泉州藩界),关键是不能落入敌对心态中。这正是非常困难的。

根据我自经文耦合律,任何一种高凝聚力的文明系统,在不打算演化前,这三个生态维度之间不可能出现明显的演化张力。作为保守主义者,我认为这些反对者的策略缺乏工程可行性。

南方在野:

在开放社会中,演化可以随时发生,因此这种演化是渐进的、点滴改进的,也是稳妥的、和平的、可接受的。而在封闭社会中,演化受到阻碍,因此这种演化是突变的、暴力的,是动荡的、战争的、不可接受的。

保守主义并不是总是正确的,封闭的保守主义在历史上总是臭名昭著。墨家并不是封闭的保守主义,而是开放的保守主义。

敌对与反对一字之差,但含义完全不同。敌对是暴力的,而反对则不一定是暴力的。墨家的辩学不是野蛮的敌对思维,而是文明的反对思维。之所以是文明的,是因为它是以文明论辩取代暴力冲突。之所以要反对,是因为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真理,需要随时接受演化,而人总是不能自己做自己的医生,总是需要有一个对方辩友针锋相对,才能谨慎地思考与说话。

仅仅靠人的自否定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人总是自肯定的,容易成为封闭的保守主义者。不论何时,社会都需要有一个反对派,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动态平衡性和开放性。

当然,不同情景下的不同应对。在开放社会中,敌对是非常态。在封闭社会中,敌对就是常态。

工墨专攻工程,若有不妥之言,乞谅。[握手][抱拳]新墨和古道墨挺易交流啊?[呲牙]不过感觉新墨家更重哲学?挺好的,我太偏工科了。

这是一个种族文化的普遍性问题,是巫教和蛮族英雄文明两千年驯化的后果。各行各业,涉及创造性的都如此,偷和破坏倒很擅长,人类追寻真善美的本真已大部沦丧。这种驯化通过利益和风险手段进行,导致了各行各业创造性能力的丧失。巫教对超越性宗教的压制,蛮族英雄对英雄的逆淘汰,在这十几亿傅满洲蛮族的生活中还处处可见。这种来自集体无意识的本能和逐利行为,让主流人类胆寒。世俗公地—精神公地—社会这一博弈,是人类文明形成与演进的源头。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握手。

注释:

1.古道墨学派认为,很多重要的知识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的,这些知识很重要。因此,他们强调遵循传统习惯和规则。

沉默知识:这是指那些我们不自觉知道的东西,比如骑自行车的技巧,你可能说不出具体步骤,但你却能骑得很好。

惯例法:这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遵循的传统习惯和规则。

保守主义:这是一种思想,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和保留传统的做法和价值观。

2.古道墨学派认为,海洋文明看待世界的方式比农耕和工业文明更准确,因为海洋文明更注重经验和传统习惯。

农耕、工业文明:这些文明更多依赖于显性的、明确的知识和宗教信仰来理解世界。

海洋文明:这种文明更依赖于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传统习惯。

3.山狐鬼大爷一直强调,开放系统中,通过遵循传统习惯,我们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这是海洋文明的特点。

开放的普里高津系统:这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系统与外界有交流和互动。

惯例法→超越:这意味着通过遵循传统习惯,我们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4.古道墨学派的思想灵活,强调传统习惯,而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有时会变得僵化,这两种思想是相对立的。

儒法的锢滞: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有时会变得僵化,不容易改变。

对立:古道墨学派的思想与儒法的思想形成对比。

5.山狐鬼大爷提出一个理论,“世俗公地(泛政府)一一精神公地(泛宗教)一一私阈(泛社会)的三元博奕近均衡稳态假说”。认为社会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政府负责基本生活保障,宗教或精神团体负责精神需求,个人在社会中负责自己的生活和高级需求。这样分工可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世俗公地(泛政府):政府负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安全——生存与安全福利。

私阈(泛社会):归属一荣耀一自我实现(生活)。个人负责自己的社会生活和归属感、荣耀感,追求认识自我发展完善自我等高级需求。

精神公地(泛宗教):求知审美与超越(诗意的栖息)。宗教或精神团体负责满足人们的和美感和超越感。

6.山狐鬼大爷认为,他的理论在中国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因为政府职能非常广泛,但社会各个部分又非常分散,很难进行调整。

中土:指中国。

世俗公地大得没边没界的还啥都原子化了:中国的情况非常复杂,政府的职能非常广泛,但社会各个部分又非常分散,很难进行调整。

7.山狐鬼大爷认为,沉默知识和技能在保守思想中占有很大比重,就像生物的遗传信息一样,是通过长期积累形成的。他对不同文明的发展阶段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既解释了历史,也符合经济学的一些理论。

沉默知识和knowhow知识:这些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显性知识:这些是可以明确表述出来的知识。

保守主义:这是一种保守的思想。

生物基因:生物的遗传信息也是通过长期进化积累下来的。

8.山狐鬼大爷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尽量友好相处,建立缓冲区来缓解冲突。这虽然很难,但非常重要。

文明之间:不同的文明可以互相敌对、共存、共和或共荣。

人地生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异质自然景观生态: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

缓冲应急系统:类似于缓冲区,用来缓解冲突。

9.山狐鬼大爷认为,一个团结一致的文明在不打算变化之前,不会允许内部出现大的变化压力。作为保守主义者,他不太相信一些反对者的策略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成功。

高凝聚力的文明系统:团结一致的文明。

演化张力:变化带来的压力。

工程可行性: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10.

开放社会:一个开放的社会允许变化和改进随时发生。这种变化是慢慢来的,一点一点改进,所以通常是平稳的、和平的,大家都能接受。

封闭社会:一个封闭的社会不允许变化随时发生。这种情况下,变化被阻止了,就像一个高压锅没有出气口一样。当变化最终发生时,往往是突然的、剧烈的,可能导致动荡甚至战争,大家难以接受。

11.

保守主义:一种思想,强调保持传统和现状。

封闭的保守主义:这种保守主义拒绝一切变化,试图保持现状不变,历史上往往带来负面效果。

开放的保守主义:这种保守主义虽然尊重传统,但愿意接受合理的改进和变化。

12.

敌对:敌对是用暴力手段对待不同意见的人。

反对:反对是用和平手段表达不同意,不一定使用暴力。

墨家辩学:墨家的辩论方法是文明的,通过理性的讨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暴力。

反对的重要性:没有人能完全掌握真理,所以我们需要有不同意见的人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反对派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自满和封闭,保持社会的开放和平衡。

THE END
1.《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中国教育新闻网要把了解的每个观点整合起来,形成整体、客观的看法,经过分析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摔伤,家长不依不饶,我们不能因为棘手而减少或者放弃体育活动,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分析是管理的问题,还是学生体质问题,不能一刀切。 第四步,经过沉思,沉着解决问题。学校出现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是社会问题...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1/13/content_144744_17982426.htm
2.传播学教程笔记(详细版)2)在说服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场合,群体规范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说服效果发生衰减。甚至唤起“自卫”行为,出现逆反效果。 10、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1)“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不仅是群体保持协调统一的前提,也是人的社会...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09/20/79779524_1059639874.shtml
3.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19. 人们常用自我防卫策略来弱化说服信息的影响,这样的策略包括 。 A.贬损来源 B.歪曲信息 C.论点辩驳 D.投射作用 A B C D 20. 咨询中出现沉默的可能原因是 。 A.求助者的个性原因 B.求助者的不信任感 C.咨询师缺乏会谈技巧 D.咨询师缺乏理论知识 A B C D 21. 离差智商的优点是 。 A.建立在统...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0&ex_Id=10492
4.《传播学理论》考试大纲三、霍夫兰的效果(说服)研究 (一)霍夫兰与耶鲁研究 (二)霍夫兰的劝服研究 四、卡特赖特的劝服原则 五、菜平格尔的劝服设计 (一)刺激——反应设计 (二)引发动机设计 (三)认知性设计 (四)社会性设计 (五)性格性设计 第四节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代表理论) 一、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理论 (一)...https://yz.chsi.com.cn/sch/viewBulletin--infoId-2118120172,categoryId-439824,schId-367861,mindex-12.dhtml
5.《心理学导论理论强化提高》—霍夫兰德对态度和说服的研究霍夫兰德改变-说服模型: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态度改变所关联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说服者、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了态度改变的外部刺激,亦即构成了说服对象的态度对象。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指出,说服对象态度的改变与否与说服对象中的情感成分密切相关。 https://www.kaoyan365.cn/xinlixue/33527.html
6.霍夫兰说服理论.ppt霍夫兰说服理论.ppt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第九章‖卡尔·霍夫兰和说服研究从地理位置看霍夫兰在耶鲁在五角大楼重返耶鲁霍夫兰在耶鲁博导C·赫尔建立起强大的心理学系在“人类关系研究所”创立一个以动机为中心的跨学科硏究小组(研讨班于周...https://www.taodocs.com/p-448189136.html
7.霍夫兰说服理论.ppt霍夫兰说服理论.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1第九章‖ 卡尔·霍夫兰和说服研究 从地理位置看霍夫兰 在耶鲁 在五角大楼 重返耶鲁 霍夫兰在耶鲁 博导C·赫尔建立起强大的心理学系 在“人类关系研究所”创立一个以动机 为中心的跨学科硏究小组(研讨班于周三 晚上举行) 用巴普...https://m.book118.com/html/2020/0919/5140344030003000.shtm
8.李春燕等:新时代中华民族形象话语体系的建构二、打造话语符号,提升话语体系的说服力 话语体系是否拥有能够直入人心的说服力,是其科学性能否经受住实践检验的标准。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美国著名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的劝服理论认为,劝服的关键在于把外部的一致转化为内在的一致,这种一致在心理机制上表现为主体接受某种观点能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并愿意通过符号...https://m.hbskw.com/p/63041.html
1.社会心理学心理百科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价值在于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开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形成了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美国心理...https://baike.bamaol.com/cjuhln.html
2.樊浩:“非常伦理”论非常伦理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准备期待非常伦理的精神现象学,以还原和呈现非常伦理的精神哲学和历史哲学过程,发现非常伦理生成发展的哲学规律,建构非常伦理的概念与理论系统,揭示非常伦理的实践难题,尤其是日常伦理的非常运用所导致的文明风险。非常伦理形态的精神现象学包括三个结构:其一,非常伦理世界,其核心问题是非常时期的伦...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6441.html
3.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点——霍夫兰说服理论[2]晁哲. 霍夫兰说服理论视野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0. 历年真题 【名词解释】 传播与说服(2018?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617) 说服性传播(2017兰州大学学硕854) 【简答题】 霍夫兰和说服效果实验(2019?南京师范大学MJC440) 简述霍夫兰的说服技巧的基本观点(2019?暨南大学mjc 440)...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19899237/
4.5月二级心理咨询师《理论知识》考试真题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练习题了,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月二级心理咨询师《理论知识》考试真题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https://www.yjbys.com/edu/pepc/124765.html
5.教育传播学依据我们对传播和传播学理论体系的理解,并参考上述各种观点,我们将传播的定 播、大义概括为:传播是传受双方借助媒体和符号,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达到相互影响的活 则属动过程。 不是 总而言之,传播的本质是信息交流、传递、交换和共享的行为和互动过程。这是从意 ...https://blog.csdn.net/m0_58479589/article/details/13914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