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人生的12个偏见

对于过去常用的方案,高估其效益或成功机会;对于过去少用的方案,低估其效益或成功机会。

简单说就是一种路径依赖。

证实偏见

辩护人谬误(Defendant’sfallacy)

数据迁就偏误(Data-snoopingbias)

也称数据探查偏误、数据拟合偏误,指在基于先前得到的实证经验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所引起的偏误,由于模型“迁就”历史数据(即与历史数据拟合得太好),反而导致“预测”结果十分糟糕(与未来有偏差)

一致性偏误(Congruencebias)

也称相合性偏误,对假设的验证完全依赖于直接的测试,而不对其替代性假设的可能性做测试;或者说只相信直接证明假说的实验,而忽视间接的证明或是证明其他假说的可能。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bias)

例子:实验者给每个受试学生发一套性格测试题让他们做,然后说根据每个人的答案给其各自分析出来了一份”性格概况”,让学生评价这个概况描写的准不准。结果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个说的就是自己。而事实是所有人拿到的”性格概况”都是完全一样的!人自动就愿意看到说的跟自己一样的地方,并忽略不一样的地方。

信念偏误(Beliefbias)

或称信仰偏误,人们评价论据是否合乎逻辑的可信程度受到其结论可信度的影响,因为相信结论所以相信其推理过程。

因为相信结论所以相信推理过程,就像数学题答案正确但推理过程可不一定对。

叠加效应(Availabilitycascade)

也称效用层叠,某一观点不断重复确认后会加强,如集体观念通过其在公共话语中不断地重复获得越来越多的合理性,自我认知也将随之产生强化。换言之重复足够多那么它将变成“真的”,有点像三人成虎,以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逆火效应(Backfireeffect)

也称逆反效应,人们通过强化他们的信仰来为驳斥现象做出反应。如当一个错误的信息被更正后,如果更正的信息与其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它反而会加深人们对原本错误信息的信任。

很多传销人员不认为自己做的是传销,而是赋能和新零售。

乐观偏见

optimismbias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或者他人的主观自信超出其客观准确性。

选择支持性偏误(Choice-supportivebias)

认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是更好的而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忽略不利的地方),稍有自我安慰之意。

有点敝帚自珍的意思。

投射偏见

projectionbias是无意中产生的思维偏见。我们往往倾向于把自己的思想和信念投射到他人身上,并臆测他们的思想和信念与我们一直。这种偏见造成了一种错误的共识和自信感。

礼貌偏见(Courtesybias)

倾向于发表比真实想法更为政治正确的意见,以避免对任何人造成冒犯。

偏见盲点(Biasblindspot)

认为自己的偏见比别人更少,或者说认为别人的偏见比自己多的倾向。

就像几乎所有开车的人都认为自己的车技在平均水平之上。

社会认同偏见

socialproofbias,我们往往倾向于思考和相信周围人的想法和信念。

从众效应(Bandwagoneffect)

每个人都是盲从的,当多数人做出某个选择时,个人思考就会被切断,并进入团体思考模式。这个「群众」数量大至整个国家,小至一个家庭,从众效应使我们忽略了个人的动机与愿望。

突出经验偏见

saliencebias,高估新近获得的,描述很清晰的证据的一种思维倾向。越是新近了解的信息,我们越是会将其与发生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知识的诅咒(Curseofknowledge)

见多识广的人很难从并不那么博识的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知情者很难从不知情者的角度看问题。

持续影响效应(持续影响效应)

相信以前学习的错误信息的倾向,即使已被纠正。错误信息仍然可以影响。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

在新的证据出现时仍然难以改变某人旧观念的现象。

合取谬误(Conjunctionfallacy)

认为多重条件“甲且乙”比单一条件“甲”更可能发生的认知偏误,也是一种机率谬误。

例如对某人的描述很像女性主义者时,认为某人是替妇女辩护的律师的可能性比认为某人是律师的可能性更高。

比如,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具有特殊才能没有多大关系,虽然大学招生主要根据学生的成绩,但如果成绩不理想,有特殊才能也行。这种现察容易使你形成对有特殊能力的人的偏见,认为只有成绩不好的人才会有特长。

聚集性错觉(Clusteringillusion)

本·富兰克林效应(BenFranklineffect)

一个帮助过你的人更可能帮助你。

基率谬误/忽视(Baseratefallacy/neglect)

忽视基本的比率信息(通用的、一般的),而倾向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适用的特定的信息,可参考统计学中的贝叶斯统计(BayesianStatistics)理论。

可得性启发(Availabilityheuristic)

高估记忆事件可能性的倾向,它受到记忆的远近程度、事件的罕见程度以及情绪化的影响,因而在作评价时更多依赖记忆中记住的信息而不是全部信息。在使用启发法进行判断时,人们往往会依赖最先想到的经验和信息,并认定这些容易知觉到或回想起的事件更常出现,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

更容易想到的记忆,你会高估它的重要性和出现频次。

注意力偏误(Attentionalbias)

锚定效应(Anchoringorfocalism)

也称为聚焦效应,指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容易受第一印象或最早的信息支配,思维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被固定在某个点。

叙述偏见

故事和数据,我们往往偏爱前者。叙述为阐述,理解和解释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框架,可以帮助人们记忆要表达的概念。但是对于叙述的偏好限制了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问题。

损失反感

人们感受到损失的强度要比感受疼痛的强度高两倍多。

相对性偏见

relativitybias,使得我们过度依赖比较,而抑制了我们客观评估信息的能力。

诱饵效应(Decoyeffect)

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有时“诱饵”并不需要真的存在,即“幽灵诱饵”

对比效应(Contrasteffect)

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或者说当与最近观察到的有所差异的对象相比较时,加深或降低感知刺激的现象。

例如:温水可以感觉到热或冷,这取决于手触摸它是否以前是在热水或冷水中。

模糊效应(Ambiguityeffect)

也称不明确性效应,人们倾向于选择信息量更多的选项,避免选择缺少信息或者未知选项。

比如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更可能选择“安全”的投资,如政府债券或银行存款,而不是选择股票或基金这样更为波动的投资。

权威偏见

authoritybias指的是我们本能地盲目顺从并相信权威人物。举例而言,我们往往很容易把政府视为形式可靠且没有偏见的机构。但是政府在使用这些统计数据计算公民权力性支出的增长幅度时,有控制这些数据的动机。

自动化偏误(Automationbias)

过度依赖于自动化的系统,这可能导致错误的自动化信息取代正确的决定。

这个现象在航空领域比较常见,不少事故都是因为飞行员过于相信自动化系统给出的信息。

喜好偏见

假如你喜欢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你往往会向于之有益的方向解释数据。往往倾向于喜欢与自己同类或者具备你欣赏的品质的人。这种偏见与互惠偏见有关联,即我们往往会回馈曾经帮助我们的人。

拟人化或人格化(Anthropomorphismorpersonification)

将动物、物体和抽象概念描绘为具有人类特征,情感和意图的倾向。

稀缺偏见

我们往往觊觎我们认为稀缺的东西,有可能因此表现地很不理智。

进化偏见

拉拉队效应(Cheerleadereffect)

人们在团体里面比在孤立状态下表现得更有吸引力的倾向,就像在拉拉队中更倾向于表现自己。

在团体中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是生物的本能,这样才能获得好的配偶和争取更多的资源。

THE END
1.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10. 兴趣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___ A.主观选择性 B.客观选择性 C.主动选择性 D.被动选择性 A B C D 11. 人们在感知事物时,因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而对事物产生了片面的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这是因为___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偏见 C.知觉的单一性 D.知觉的灵活性 A B C D 12. ...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6&ex_Id=6927
2.“选择性知觉”知多少?选择性知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偏见,因为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信息。 image 最近在知乎日报上浏览了一篇叫“长期想念一个人,对方会不会有感应?”的文章,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上阐述了其中的现象,其中所提到的「选择性知觉」理论让我值得去深思。 https://www.jianshu.com/p/f6d76a3a8fa2
3.2021考研应用心理硕士管理心理学知识框架:第四章(一) 知觉与思维的关系 1、 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觉是思维的“窗口” 2、 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一定的意义 (三)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 客观因素 (1)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2)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 对象的组合 ...https://www.kaoyan365.cn/xinlixue/193238.html
4.房间里最有智慧的人:社会心理学带你洞悉人心,跳出思维的陷阱最新...但是,有智慧的人至少可以试着将事实和解释间的分歧与价值观和偏好间的分歧予以区分。 对客观与偏见的知觉偏差 2000年11月7日,许多美国人在睡觉前,都认为艾伯特·戈尔已经当选总统。但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他们得知乔治·W.布什拿下关键州佛罗里达州的25张选票从而领先于戈尔,这足以确保布什当选总统。由于布什在...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053910/3
1.解读霍华德贝克尔的局外人和艺术界之关联从单纯关注被标签者,到关注标签者以及其与被标签者的互动,贝克尔的这种理论具有一定的颠覆性。这种理论认为需要特别关注“其中的一些不被注意的到的参与者——那些有足够权力能够使自己对越轨的归因判断成立的人,例如、法官、医生、学校领导和家长”(贝克尔,2011:153)。因为无论是规范制定者,还是规范执行者,他们都是...https://www.8oi1gic5.cn/yi-shu-zi-xun/421657.html
2.受众调研范文9篇(全文)这种知觉的选择性, 要求我们在广告实践中注意受众的兴趣、特征以及广告环境、背景, 并基于这些灵活运用各种广告因素, 以实现广告目标。 三、知觉的偏见与广告策略 由于知觉的上述特点, 人们的知觉在实践中往往会产生偏见而犯错误。如何利用和防备知觉偏见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0wxl8vu.html
3.做出好决定,成为人生赢家做出好决定3)选择性知觉偏差:你所有的认知都带有偏见 认真更多地受到个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态度、兴趣、经历、背景等都会影响到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式。基于带有偏见的认知,我们有选择地认识和诠释事件,并把这个诠释称之为现实。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客观公正,我们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世界,相信我们想相信的事情。 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7968312/
4.常见的人际知觉偏见及解释导语:人际关系中知觉偏见的纠正人际知觉是指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人际知觉是在人际交往中形 人际关系中知觉偏见的纠正 人际知觉是指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https://www.unjs.com/w/101690.html
5.第十三章社会行为中的态度二、 选择性知觉 三、 选择性记忆 四、 态度极化 第七节 态度和行为 一、 态度和行为测量的相容性/一致性Compatibility of Attitude and Behavior Measures 二、 行为的特征Nature of the Behavior 三、 态度的特征Nature of the Attitude 四、人格变量Personality Variables ...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8473
6.马斯克发推50张图文讲认知偏差,职场中的你中了几条?其实悲观偏见和乐观偏见的用图都是半杯水,但由于我们的认知偏差,同样的半杯水投射到内心就可能变成了:“还有半杯水,太棒了!”,或是:“只有半杯水,太糟了!”。其实,我们可以尽量拨开这两种偏见对自己职场情绪的影响,不要患得患失。 不过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请做一位乐观的氪星人!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03311864&efid=OC0PJ8_--0zIHVkFu_a1Pw
7.媒体偏见媒体偏见会延续陈规定型观念并强化不同群体之间的分歧,从而加剧社会内部的文化和社会分歧。 7.选择性知觉 接触有偏见媒体的受众可能会产生选择性感知,他们只关注与他们现有信念相符的信息,而忽略相反的证据。 检测媒体偏见 发现媒体中的偏见需要对新闻消费采取批判性和洞察力的方法。以下是读者和观众可以用来识别偏见的一些...https://fourweekmba.com/zh-CN/media-bias/
8.毫厘之差,意义不同:50对易混淆的心理学术语辨析界面新闻·JMedia在逐步回归分析中,与结果变量的残差相关(半偏相关)最大的变量被自动选择为预测变量;在层次回归分析中,预测变量由研究者选取,以判断它们的贡献率。 其他 39. 超感视觉(Clairvoyance) VS 预知(Precognition) 超感视觉与预知都属于超感官知觉,超感视觉是指通过心灵的力量获得隐藏的或不在视觉范围内的物体的状态,而预知...https://jiemian.com/article/1704776.html
9.马斯克整理的50条用户认知偏差,教我如何做产品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均为某种形式的知觉偏差。是个人知觉具有选择性的特征所致。 事实上,产品经理应该用逻辑思维还是直觉思维来设计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产品界争论的焦点。 双方的论据都非常充分:如果用逻辑来设计产品,产品往往会变得机械、枯燥、呆板。如果用直觉来设计产品,产品往往会另类、小众、自嗨...https://36kr.com/p/155976509936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