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之行为分类与社会知觉偏差

1、本性行为。如:食、睡、性、防御心等。特点是不学自会。2、情感行为。如:喜、怒、哀、乐、悲、恐、惊。特点是受外界刺激后自然流露。

3、交往行为。如:人际间的语言交流和书面交流。特点是互动性。

4、模仿行为。如:小孩对大人语言和行为举止等的模仿。特点是不自觉性。

5、学习行为。如:学说话、学走路、学知识、学文化、......特点是吸纳性。

6、制造行为:如:制造工具,制造机器,盖高楼,建大桥,......特点是复制性。

7、创造行为。如: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新理论、新学说的创立等等。特点是创新性。

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同时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据此可将人类行为划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本能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存、繁衍、防御心。

1.与基本生存有关的本能行为,如摄食行为和睡眠行为;2.与种族保存有关的本能行为,典型的表现是性行为;3.攻击与自我防御行为,这种本能行为广泛存在于低等动物乃至人类,表现为对外来威胁的反抗、妥协和逃避。社会行为的涵盖面非常广,如职业技能行为、社会角色行为、娱乐行为等。

可见,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生存、生活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系列行为,其根本动力为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和驱动。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

1.先天因素:遗传,有证据表明在遗传基因上,的确对人的行为有影响。

2.后天教育:父母的培养;师长的教导。

3.社会心理因素:社会知觉;价值观;角色扮演(包括工作岗位、同事、朋友、伴侣、父母、子女等)。

4.个体因素:个人信念、自我概念、认知能力、个人性格、人生经历等。

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体验、自我意志。

5.环境因素:不同的地域、场合、群体。

人的言行是由现实条件(经济条件、政治地位、智识才华)、认知层次、个人性格、精神风貌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影响人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

社会知觉对人行为的影响,价值观对人行为的影响,角色扮演对人行为的影响。

(一)社会知觉对人行为的影响。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

知觉是眼前客观刺激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客观刺激物既包括物也包括人

人在对别人感知时,不只停留在被感知的面部表情、身材姿态和外部行为上,而且要根据这些外部特征来了解他的内部动机、目的、意图、情感、观点、意见等等

人的社会知觉可分为三类:

一是对个人的知觉。主要是对他人外部行为表现的知觉,并通过对他人外部行为的知觉,认识他人的动机、意图、情感、观点等内在心理活动。

二是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感情因素参与其中。

三是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概括认识。

人的社会知觉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常常是不一致的,这就会使人产生错误的知觉或者偏见,使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自己的知觉中发生歪曲。

(二)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价值观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它决定着个人对人和事的态度,是接近或回避、是喜爱或厌恶、是积极或消极,决定着个人在社会中追求什么。

(三)角色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是领导者,有人是被领导者;有人当工人,有人当农民;有人是丈夫,有人是妻子,有人是父母,有人是子女等等

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套行为规范,人们只有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规范行事,社会生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就会发生混乱。

角色实现的过程,就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在角色实现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角色行为的偏差,使个人行为与外部环境发生矛盾

产生社会知觉偏差的原因有:

第一印象;晕轮效应;优先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宽大效应;消极性偏差;验证性偏见;事后聪明偏见;自我投射效应;自我重要性偏差;我们是世界的中心;自我实现预言。

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面部表情、身材姿态、仪表服装、外部行为等方面的印象。

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特质(特征或品质)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也就是说,这一突出的特征或品质起着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品质,而仅凭借一点信息就对这个人的整体面貌做出判断。

晕轮是指太阳周围有时会出现的一种光圈,远远看上去,太阳好像扩大了许多。

晕轮是由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冰晶把太阳光或月光折射而形成的光学现象。

优先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它与第一印象的作用是相同的。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

刻板印象: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消极性偏差:是我们虽然向往美好,但内心却倾向感知负面的消极信息,更看重坏消息带来的影响。

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也即自我暗示,即个人信念,指的是个人有一个将要发生什么情况的信念,因而使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一种期待,就会把它当成信念,从而朝着这个方向去准备或努力。

最终,他的行动使信念成了现实,即实现了预言。

简而言之,人们预先主动建立起的期待,倾向于调动和这种期待相一致的知觉方式和行为方式。

自我实现预言很多时候是不自觉的行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我暗示的强大力量。并且,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对于个人事业成败起着非常关键作用。

自我实现预言是中性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真理真相,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趋势,自己是否有能承载强势文化的心性、品格和能力。

在此基础上,预言人如果相信事情会朝乐观的方向发展,相信事情成功的概率比较大,那事情就会朝成功和乐观的方向发展。

THE END
1.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10. 兴趣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___ A.主观选择性 B.客观选择性 C.主动选择性 D.被动选择性 A B C D 11. 人们在感知事物时,因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而对事物产生了片面的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这是因为___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偏见 C.知觉的单一性 D.知觉的灵活性 A B C D 12. ...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6&ex_Id=6927
2.“选择性知觉”知多少?选择性知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偏见,因为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信息。 image 最近在知乎日报上浏览了一篇叫“长期想念一个人,对方会不会有感应?”的文章,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上阐述了其中的现象,其中所提到的「选择性知觉」理论让我值得去深思。 https://www.jianshu.com/p/f6d76a3a8fa2
3.2021考研应用心理硕士管理心理学知识框架:第四章(一) 知觉与思维的关系 1、 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觉是思维的“窗口” 2、 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一定的意义 (三)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 客观因素 (1)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2)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 对象的组合 ...https://www.kaoyan365.cn/xinlixue/193238.html
4.房间里最有智慧的人:社会心理学带你洞悉人心,跳出思维的陷阱最新...但是,有智慧的人至少可以试着将事实和解释间的分歧与价值观和偏好间的分歧予以区分。 对客观与偏见的知觉偏差 2000年11月7日,许多美国人在睡觉前,都认为艾伯特·戈尔已经当选总统。但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他们得知乔治·W.布什拿下关键州佛罗里达州的25张选票从而领先于戈尔,这足以确保布什当选总统。由于布什在...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053910/3
1.解读霍华德贝克尔的局外人和艺术界之关联从单纯关注被标签者,到关注标签者以及其与被标签者的互动,贝克尔的这种理论具有一定的颠覆性。这种理论认为需要特别关注“其中的一些不被注意的到的参与者——那些有足够权力能够使自己对越轨的归因判断成立的人,例如、法官、医生、学校领导和家长”(贝克尔,2011:153)。因为无论是规范制定者,还是规范执行者,他们都是...https://www.8oi1gic5.cn/yi-shu-zi-xun/421657.html
2.受众调研范文9篇(全文)这种知觉的选择性, 要求我们在广告实践中注意受众的兴趣、特征以及广告环境、背景, 并基于这些灵活运用各种广告因素, 以实现广告目标。 三、知觉的偏见与广告策略 由于知觉的上述特点, 人们的知觉在实践中往往会产生偏见而犯错误。如何利用和防备知觉偏见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0wxl8vu.html
3.做出好决定,成为人生赢家做出好决定3)选择性知觉偏差:你所有的认知都带有偏见 认真更多地受到个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态度、兴趣、经历、背景等都会影响到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式。基于带有偏见的认知,我们有选择地认识和诠释事件,并把这个诠释称之为现实。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客观公正,我们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世界,相信我们想相信的事情。 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7968312/
4.常见的人际知觉偏见及解释导语:人际关系中知觉偏见的纠正人际知觉是指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人际知觉是在人际交往中形 人际关系中知觉偏见的纠正 人际知觉是指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https://www.unjs.com/w/101690.html
5.第十三章社会行为中的态度二、 选择性知觉 三、 选择性记忆 四、 态度极化 第七节 态度和行为 一、 态度和行为测量的相容性/一致性Compatibility of Attitude and Behavior Measures 二、 行为的特征Nature of the Behavior 三、 态度的特征Nature of the Attitude 四、人格变量Personality Variables ...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8473
6.马斯克发推50张图文讲认知偏差,职场中的你中了几条?其实悲观偏见和乐观偏见的用图都是半杯水,但由于我们的认知偏差,同样的半杯水投射到内心就可能变成了:“还有半杯水,太棒了!”,或是:“只有半杯水,太糟了!”。其实,我们可以尽量拨开这两种偏见对自己职场情绪的影响,不要患得患失。 不过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请做一位乐观的氪星人!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03311864&efid=OC0PJ8_--0zIHVkFu_a1Pw
7.媒体偏见媒体偏见会延续陈规定型观念并强化不同群体之间的分歧,从而加剧社会内部的文化和社会分歧。 7.选择性知觉 接触有偏见媒体的受众可能会产生选择性感知,他们只关注与他们现有信念相符的信息,而忽略相反的证据。 检测媒体偏见 发现媒体中的偏见需要对新闻消费采取批判性和洞察力的方法。以下是读者和观众可以用来识别偏见的一些...https://fourweekmba.com/zh-CN/media-bias/
8.毫厘之差,意义不同:50对易混淆的心理学术语辨析界面新闻·JMedia在逐步回归分析中,与结果变量的残差相关(半偏相关)最大的变量被自动选择为预测变量;在层次回归分析中,预测变量由研究者选取,以判断它们的贡献率。 其他 39. 超感视觉(Clairvoyance) VS 预知(Precognition) 超感视觉与预知都属于超感官知觉,超感视觉是指通过心灵的力量获得隐藏的或不在视觉范围内的物体的状态,而预知...https://jiemian.com/article/1704776.html
9.马斯克整理的50条用户认知偏差,教我如何做产品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均为某种形式的知觉偏差。是个人知觉具有选择性的特征所致。 事实上,产品经理应该用逻辑思维还是直觉思维来设计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产品界争论的焦点。 双方的论据都非常充分:如果用逻辑来设计产品,产品往往会变得机械、枯燥、呆板。如果用直觉来设计产品,产品往往会另类、小众、自嗨...https://36kr.com/p/155976509936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