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环境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外部宏观力量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宏观环境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类:
(1)政治和法律因素(politicalandlegalfactors);
(2)经济因素(economicalfactors);
(3)社会和文化因素(socialandculturalfactors);
(4)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factors)。
这四个因素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组合起来是PEST,所以宏观环境分析也被称为“PEST分析”。下图是对宏观环境因素的汇总。
具体来讲,政治环境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政局稳定状况。
(2)政府行为对企业的影响。比如:政府如何拥有国家土地、自然资源(例如,森林、矿山、土地等)及其储备都会影响一些企业的战略。
(4)各政治利益集团对企业活动产生的影响。一方面,这些集团通过议员或代表来发挥自己的影响,政府的决策会去适应这些力量;另一方面,这些集团也可以对企业施加影响,例如,诉诸法律、利用传播媒介等。
2.法律环境分析。
法律是政府管理企业的一种手段。一些政治因素对企业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但一般来说,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间接影响企业的活动。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有以下四大目的:
(1)保护企业,反对不正当竞争。
(3)保护员工,这包括涉及员工招聘的法律和对工作条件进行控制的健康与安全方面的法规。
(4)保护公众权益免受不合理企业行为的损害。
1.社会经济结构。
2.经济发展水平与状况。
3.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指国家经济组织的形式,它定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调控或影响社会经济运行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等。
4.宏观经济政策。
5.其他经济条件。
社会和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例如,人口规模、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家庭人口结构、社会风俗对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影响是企业在确定投资方向、产品改进与革新等重大经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的范围甚广,主要包括人口因素、社会流动性、消费心理、生活方式变化、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
1.人口因素。
对人口因素的分析可以使用以下一些变量:结婚率、离婚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的平均寿命、人口的年龄和地区分布、人口在民族和性别上的比例、地区人口在教育水平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等。
2.社会流动性。
社会流动性主要涉及社会的分层情况、各阶层之间的差异以及人们是否可在各阶层之间转换、人口内部各群体的规模、财富及其构成的变化以及不同区域(城市、郊区及农村地区)的人口分布等。
社会流动性的研究对于企业产品定位与调整、市场细分等策略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3.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对企业战略的制定也会产生影响。例如,一部分顾客的消费心理是在购物过程中追求有新鲜感的产品多于满足其实际需要的产品,因此,企业应有不同的产品类型以满足不同顾客的心理需求。
4.生活方式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程度的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对物质需求会越来越高,对社交、自尊、求知、审美等精神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这将会给企业带来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5.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较长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社会习惯,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就为某些行业带来商机。
6.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社会公众评价各种行为的观念和标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价值观存在差异,例如,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较强,而日本的企业则注重内部关系融洽等。
市场或行业内部和外部的技术趋势与事件会对企业战略产生重大影响。某个特定行业内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生产哪种产品或提供哪种服务、应使用哪些设备以及应如何进行经营管理。
技术环境对战略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1)技术进步使企业能对市场及客户进行更有效的分析。例如,使用数据库或自动化系统来获取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分析。
(3)技术进步可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技术进步可促使企业利用新的生产方法,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供更优质和更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
(4)技术进步可导致现有产品被淘汰,或大大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