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笔者在看到这个描述时会有一定的困惑:什么叫做cTn的动态变化?cTn一定要大于99%参考值才能诊断心梗吗?这99%参考上限对不同人群的数值是一样的吗?
那么,针对这些困惑,新一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都是如何解释的呢?
什么叫做cTn的动态变化?
检验科回报了两次不同的cTn值,比如0.120ng/ml和0.130ng/ml,这个算是动态变化吗?我想这是大家经常需要纠结的问题。
所谓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是指在稳定机体状态下,排除已知可能影响因素(例如疾病、用药、禁食、运动等因素),以及除外已知节律性变化(例如昼夜或季节性变化等),依然存在着随机变异。
分析前变异是指自抽血开始至样品分析期间各环节造成的变异,包括抽血及有关条件、运输、离心、储存等可能环节或因素造成的变异。
分析变异是样品分析时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因此,我们看到的cTn值其实包括了一系列的合理变异在里面,所以连续两次的cTn检测结果几乎不可能是一样的。
有报道显示超敏肌钙蛋白(hs-cTn)的总变异系数可高达50%-60%。
有专家建议对于hs-cTn检测结果正常的,连续两次hs-cTn数值变化需大于50%-60%才可以认为是动态变化,对于这部分患者,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者,需密切监测。
同时为了增加hs-cTn的诊断敏感性,对于初次hs-cTn检查结果超过99%参考上限的,则建议连续2次hs-cTn数值变化大于20%就可以认为是动态变化。
也有学者建议采用hs-cTn绝对变化量代替相对变化量,用于判断hs-cTn是否有动态变化。
cTn一定要大于99%参考值才能诊断心梗?
图1:心梗后cTn变化规律
还有对于那些就诊更晚的患者,初次cTn就已经处于曲线下降支,然而曲线下降支较为平缓,此时连续两次检测的cTn有可能变化不明显,达不到20%,但是依然不能据此而排除诊断。
不同人群的数值是一样的吗?
对于不同年龄或不同性别的患者,我们目前采用的cTn的99%参考上限都是固定的。实际上对于老年患者,其99%参考值可能会升高,但是目前新一版心梗通用定义暂不推荐年龄依赖的cTn临界值,此时需结合cTn的动态变化来诊断心梗。
新一版心梗通用定义给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念,也再次强调了cTn在心梗中的诊断重要性,但是临床情况错综复杂,需要综合评价患者病情,灵活应用各项诊断标准,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
参考文献:
1.ThygesenK,AlpertJS,JaffeAS,SimoonsML,ChaitmanBR,WhiteHD,WritingGroupontheJointESCAAHAWHFTFftUDoMI,ThygesenK,AlpertJS,WhiteHDetal:Thirduniversaldefini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Europeanheartjournal2012,33(20):2551-2567.
2.ThygesenK,AlpertJS,JaffeAS,SimoonsML,ChaitmanBR,WhiteHD,WritingGroupontheJointESCAAHAWHFTFftUDoMI,ThygesenK,AlpertJS,WhiteHDetal:Forthuniversaldefini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Europeanheartjournal2018.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心血管病的诊治,主要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心肌病,充血性心力,各种心律失常及周围血管病变。并擅长各种危重病的急救。如:各种常见的急性中毒,休克,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等。
擅长领域:深圳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专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支架术后的康复治疗有独特的经验。专治顽固性高血压病、心律失常、房颤、频发室早、阵发性室上速、窦缓、血管栓塞(脑血管梗塞,上下肢动静脉血管栓塞、肺栓塞)。对扩张性、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风心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全心衰倂肺部感染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于《中华心血管杂志》等学术刊物20多篇。经常参加全国性心血管病治疗学术交流及会诊。
擅长领域: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冠脉介入及介入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