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趾甲分两瓣的,是在山西大槐树下失散的亲人?山西省新浪财经

小脚趾甲为什么分两瓣?关于这个问题,有不少说法。

有人说,只有纯血统的汉人才具有分瓣的脚趾甲,甚至还有通过分瓣的小脚趾甲认亲的说法,其中“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流言流传最广:

大约在600年前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山西的居民迁移到中原各地(也有传说是元朝决定从山西迁出一部分人口来填充中原的人口空缺),但山西人并不愿意迁移,他们聚集在洪洞大槐树下。然而在此时,官兵们将他们包围起来,强制迁走。为了防止他们逃跑,押解的士兵在他们的小脚趾甲上施以一刀。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日后能够认祖归宗,迁徙的人们自己在小脚趾甲上砍了一刀,这样,只要小脚趾甲是分两瓣的,就能确定是亲人。

除此之外,还有人说这是蒙古族、满族人等特有的结构……

小脚趾甲分两瓣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能靠它“认亲”吗?

专业术语叫“瓣状甲”

许多人的小脚趾甲都是分瓣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分两瓣,少数情况下分为三瓣。这种小脚趾甲分裂的情况,专业术语称之为瓣状甲,又称跰(pián)趾。其实瓣状甲的人群占比很高,很可能身边很多人都是瓣状甲,只不过是大家对此交流的比较少罢了。

有瓣状甲性状的人到底是哪里人

瓣状甲有可能像流言里说的那样是“迁徙的人们自己在小脚趾甲上砍了一刀,然后遗传给后代,作为认亲的证据”吗?

要搞清楚瓣状甲如何产生、哪些人会有这种性状,还得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

在2018年,同济大学的研究团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一项研究。他们选取了2086名分别来自上海市、安徽省、四川省的6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为汉族人,并且其祖辈三代均无迁徙记录。研究团队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深入了解了全国23个省级行政区汉族人群中瓣状甲的出现率以及性别间的差异。

调查结果揭示,安徽、福建、广西、河北、河南、湖北、辽宁、山西、山东、上海、浙江等省市的汉族人口中,瓣状甲的出现频率较高,均超过了40%;相对而言,甘肃、广东、黑龙江等省的汉族人口中,瓣状甲的出现频率较低,均为30%左右。

在这23个省级行政区中,辽宁省汉族人群中瓣状甲的出现频率最高,达到了45.45%;而黑龙江省汉族人群中瓣状甲的出现频率最低,仅为27.27%,黑龙江省也是唯一一个瓣状甲出现频率低于30%的省份。由此,研究者们得出了“中部出现率最高,向四周逐渐降低”的瓣状甲分布趋势。

不过,2005年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研究结果却与此不同。当时的研究人员对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7个省的汉族人群进行了瓣状甲出现率调查,发现山西省和陕西省的瓣状甲出现率最高,达到了约80%。

为什么2018年的调查结果会与2005年的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特别是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这5个省的瓣状甲出现率差异如此明显。这是因为,2005年的研究是以7个较为封闭的村庄为研究对象,与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而2018年的研究对象则是遵循籍贯要求的汉族人口,各地区间存在基因交流,不是完全封闭的社区。

此外,2005年的研究将一个村的瓣状甲出现率作为代表整个省份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可能还会有人好奇,瓣状甲是中国人特有的吗?

在一项2016年的调查研究中,国外的研究人员调研了包括挪威、德国、瑞士等14个国家或地区的受试者,发现在调研的14个国家中,无论肤色和种族如何,都发现有瓣状甲的存在。所以在外国瓣状甲也并不少见!

虽然我国对瓣状甲性状的研究尚不深入,但“有瓣状甲的人一定就是纯种汉族人”这个说法一定是不对的。

瓣状甲形成原因是什么

针对瓣状甲的描述,基于遗传学的研究不并多见。

在2005年时,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判断一个性状是否具有遗传性,应该对这个性状在家系中的分布进行分析,观察它是否符合遗传规律。于是他们通过观察研究对象有无瓣状甲以及瓣状甲的类型、性别年龄分布,收集数据整理51个完整家系资料进行系谱分析,发现了瓣状甲遗传具有以下特点:

1、家系中瓣状甲大多数是连续传递的且频率较高;

瓣状甲在人群中无性别差异;

2、仅父亲有瓣状甲而其子女均有瓣状甲的情形;

3、子女有瓣状甲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有瓣状甲;

4、没有发现父母无瓣状甲而子女有瓣状甲的家系;

多个家系父母均有瓣状甲而子女没有瓣状甲。

因此排除了瓣状甲的性状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性遗传、线粒体遗传的可能性,并推断瓣状甲是一个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状。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2016年,《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由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首次针对东亚汉族人群进行的瓣状甲特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了小脚趾甲分瓣的一系列特性。

这次研究的样本包含了2980个汉族人和721个维吾尔族人,研究再次证明,有没有分瓣的趾甲,跟你是不是汉族没有关系。同时还发现瓣状甲的出现在左右脚上并不完全对称,其在右脚上的出现率略高于左脚。然而,在男性和女性之间,这种现象并无显著差异。对于年龄大于20岁的成年人,年龄并不会造成该特征的显著差异。

与之前认为瓣状甲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遗传的观点不同,通过全基因组扫描显示,虽然证明瓣状甲是一种可遗传的特征,然而并未发现有某个基因对瓣状甲的性状有显著的影响,更可能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微效基因对表型的影响都非常小,但当它们聚集在一起时,可能会对表型产生显著的影响。

这一发现推翻了之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即瓣状甲符合孟德尔的显性遗传规律。研究人员认为,瓣状甲这一性状是由多种基因共同影响的,父母的瓣状甲性状并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也就是说,瓣状甲性状并不能作为明显的遗传特征来识别同一族群的人。

参考文献:

[5].朱科静,金英姬,金玉姬.瓣状甲的历史由来及遗传学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7,38(03):212-215.DOI:10.13845/j.cnki.issn1673-2995.2017.03.026.

THE END
1.什么叫电子文献.docx什么叫电子文献 下面是 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电子文献”资料,供大家参阅。 电子文献 一、基本概念 “注释”指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注释安排在当页页脚,用带圈数字表示序号,如注①、注②等,注释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在论文尾末,文中设序号 [1]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120/5103033134003030.shtm
1.什么叫做论文论文当中通常包括正文和辅文,如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注释、参考文献、课题标注等,都可以称之为辅文,它们对正文的检索、理解、信誉等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这些内容需要如何写作,大多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各种书刊的要求也不一样。然而,根据国外传过来的行规和国内的相关经验,辅文的写作实际上有一些内在的约定。https://www.ruiwen.com/lunwen/1544433.html
2.论文引用标注和参考文献注释有什么区别?当然,不同学校的参考文献格式也不尽相同,同学们需要严格按照自己学校所规定的格式要求进行调整。 (3)注释。是对论文中不详细的地方进行的解释,为了不影响论文的篇幅,所以单独列出来。 注释按照不同的标注位置可以分为三种: ①夹注。也叫“文中注”、“段中注”或“行中注”。有以下几种类型: ...https://m.ais.cn/news/article/7736
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参考文献: [1] 周宗科,翁习生,曲铁兵等.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9(1):1 [2] 叶伟伟,陈彦霞.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主动快速康复锻炼的效果及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01) ...https://www.zy91.com/content/default2/77/5884
4.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叫()【单选题】抽取某一时间段的文献信息进行检索的方法是()。 A. 倒查法 B. 顺序法 C. 引文法 D. 抽查法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参考文献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在文后参考文献中著录作者的姓名,应注意()。 A. 作者姓名超过三名的,只著录前三名,第三名作者后,应添加“等.”...https://www.shuashuati.com/ti/2ca57955bd884fbf9bd777899c6ccec0.html
5.影像篡改与识别(三):人工智能时代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参考文献 [1]https://apnews.com/article/ap-top-news-artificial-intelligence-social-platforms-think-tankspolitics-bc2f19097a4c4fffaa00de6770b8a60d [2]https://zhuanlan.zhihu.com/p/69124138 [3]https://www.sohu.com/a/133490643_308467 [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5737087826316102&wfr...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876819
6.中国为什么叫“九州”?这件文物道明了来历,与传世文献两点不同参考文献: 陈伟:《竹书〈容成氏〉所见的九州》 顾颉刚:《州与岳的演变》 顾颉刚:《秦汉统一的由来和战国人对世界的想象》 顾颉刚 童书业:《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与域外交通的故事》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18673394008701
7.科普什么是基因?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疗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芬.“人类基因组计划”引起的哲学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31(3):15-1829 [2]李辉.生命说明书——基因检测的奥妙[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1(10):66-67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625704888579031040
8.腐胺是什么,用途有哪些参考文献 [1]黄仲华主编,中国调味食品技术实用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第50页 [2]甘冬英,胡艳秋.腐胺在生殖中的安全性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8,37(04):328-331. [3]马沛生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续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03月第1版,第1121页 ...https://www.chemicalbook.com/NewsInfo_2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