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记录,铁矿石价格2004年上涨18.6%,2005年暴涨71.5%,2006年上涨19%,2007年上涨9.5%。2008年铁矿石价格已由国外钢厂率先达成一致: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将在2007年基础上上涨65%。毫无疑问,即使单以粉矿算,今年力拓79.88%的涨幅,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因此,近几年,钢铁价格已经逐步攀升。
国家发改委宣布,自2008年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2008年7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提高2.5分钱。煤、电、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导致钢材、水泥、砖等建材进一步上涨。
在建筑主材涨价的同时,人力成本也在上升,以山东滨州普通小工为例,四年之前日工资不过20元~30元,而现在已经是60元~80元。
建筑成本不断攀升对居民住宅价格有何影响呢?笔者认为,由于城乡住宅价格的构成不同,对于城、乡不同区域居民,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以下分别是对农用住宅和城市居民住宅的影响分析。
一、农村居民住宅分析
1.土地方面、各种税金、利润方面的影响
农村建房所使用的土地成为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是经依法审批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其成员用于建造住宅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宅基地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有限制的处分权,即权利人有权自主利用该土地建造住房及其附属设施以及将房屋连同宅基地一同转让(应当将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符合建房申请宅基地条件的成员)、出租。但是,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因为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具有无偿性、福利性。所以农民不用担心土地价格、各种税金等的影响。当然对于农民的自建房来说,不会有利润方面的影响。
2.建筑成本的影响
农村建房的建筑成本,其主要由建材费和人工费(承包费)构成。建筑材料近几年一路攀升,人工费也是涨了好几倍。
现以山东省滨州地区博兴县大杨村为例来说明近五年房屋建筑成本的涨幅。该村近些年村民建房是这种四合院的样子,如图所示:
农村建房的一般程序是,村民首先向村民委员会申请宅基地(地块必须符合村里的建设规划要求),经乡镇政府批准后取得宅基地;然后村民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交给乡村小承包商,承包商总揽整个工程的建设,由承包商雇佣专业工匠(瓦匠、木匠等)和小工来具体施工;业主负责购进物料和施工监督。总建筑成本(工程承包费和建筑材料费)如下表所示,从2003至今已经翻了两番总额已经超过了10万元。
农村建房费用表
3.结论
虽然农村居民住宅成本不包括土地价格以及各种税金等费用,但是总建筑成本自2003年至今也已经翻了两番,相对于农民普遍较低的收入,十万元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不少农民抱怨“盖房子是越攒钱越盖不起”。当前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费的上涨导致的建筑成本上涨,对农民自住房的建设影响是很大的。
二、城市居民住宅分析
1.房价与地价关系研究
就商品房而言,影响房地产最大的因素主要是土地价格,其次才是水泥、钢材。住房价格是由开发商的成本和利润两部分组成的,也是一种产权价格。但住房价格除了取决于需求方面还存在一个供给价格问题。因为房地产的供给不同于单纯的土地供给,它是一个生产过程,因此必须通过销售价格补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支出来获得合理利润,才能维持再生产过程,因此房价作为一种供给价格不仅是买方愿意购买的价格,更是卖方愿意出售的价格。在市场机制中,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包括真实需求和投机需求)决定了房价的高低,而房价的高低决定了地价的高低。在“价高者得”的拍卖机制下形成的地价是由当前房价及开发商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决定的。房价预期上涨时,地价也必然上涨,反之,地价必然下降。地价是房价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房价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房价的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成本。
城市居民住宅和农村居民住宅一样,建筑成本会随着建筑材料价格、人工费、能源价格等的上涨而上涨。
3.供求关系的影响
历史的进程证明,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恰恰就是用价格机制来调节供求之间的平衡的。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利润空间加大、吸引更多投资来增加供给、平衡需求;价格稳定之后,投资再增加则价格下降、利润空间缩小,则投资转移、供给下降。此起彼伏的达到调节作用。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2008年3月25日“新浪乐居创新峰会”上做出下述表示:房地产市场前两年因为各种其他的原因,经历了一些过快的增长,中国房地产仍然是一个大有潜力的、大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的农民进城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的城市化刚刚走完了一半不到的道路,城市发展本身还有巨大的空间,这样的进程是决定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国人居住条件的改善将是今后几十年、上百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市场,也将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4.市场炒作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是一样的,是一个资产市场,就是恐惧和贪婪把人们带到这个市场。由于恐惧和贪婪,这个市场涨的时候总是会涨过头的,跌的时候也会跌过头的,它符合一个追涨杀跌的特点。
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大城市,房地产价格受炒作的影响很大,当前房价波动的表现,已经很难用成本理论、房价收入比理论和房价房租比理论来解释。2007年,房价年年涨,月月涨,就差天天涨了,有人把房价定义为海鲜价,海鲜一天一个价,叫时价,不定价。就消费者的角度,很显然对购买房地产的事情已经从过去的“为与不为”,进入到“能与不能”。也就是说,这个杯子10块钱我觉得太贵了,我不愿意买;但是现在这个杯子变成了一千万了,不是我不愿意买,是我买不起。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能力,房价收入比大幅度增大,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泡沫。
对于中小城市,流动性较小,需求也不是很旺盛,炒作的成分不大。当房子仅体现其居住功能时,价格和价值就不会相差太大。
5.结论
三、结束语
建筑成本的上涨对农村居民住宅的影响是很大的,而对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房价有影响,但是不能起主导作用。当然城市的房价已经是非常之高了,但不是由于建筑成本的影响,而是土地价格、供求关系、炒作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宅基地使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关键词:文化;趣味性;专业;延伸性
一、文化与建筑史实的融合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
书本中虽有大量文字史实的介绍和建筑结构图样的分析,但仍有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建筑的真实效果,利用多媒体对主体建筑进行直观的图片赏析,来引入课程的主要内容,配合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以丰富的建筑文化为背景,将理论学习与图片欣赏结合一体,将文化传统与建筑史实有序融和,将轻松的文学语言与建筑结构分析的严谨讲解相结合,有效增加建筑史课程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其教学效果比直接生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好得多。
三、理论与设计的关联
作者:潘文敏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方式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并要求“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创造性地运用美术知识,开展美术活动。本课题的研究适应了这一需要。
2、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各个方面,各地方又应实际情况补充了乡土教材。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历史的发展,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3、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许多古建筑正在加速消亡。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弘扬民间文化刻不容缓。《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民间美术特色文化。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将分二条线六个类别按中学组、小学组共十二个点进行(含人员分工)。
第一条线:从兴化的人文自然景观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人文景观为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育。负责人:陈丽萍李霞
1.第一类是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负责人:顾建英冯云仇越
2.第二类是以现代建设为主体的新人文景观。负责人:杨东玲谭森翟建云
3.第三类是在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负责人:平勤香刘涛朱健凤
5.明代有高谷、李春芳、宗臣、陆西星等书法家,被载入及明代学者笔记、《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负责人:凌军冯云朱俊
6.乾隆年间,书画家李鱓(复堂)、郑燮(板桥)更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负责人:施双红倪恒祥张海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网络搜索、专家走访、座谈、讲座、实地考察、史料研究、实验课、研究课等。
四、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2、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教案设计
3、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课件设计
4、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优质课
5、专著:《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教学案例集)初稿
6、论文专集初稿
五、课题最终研究成果:
1、课题终期研究报告
2、课题理论研究专辑
3、课题实践过程材料
4、课题影像资料
5、兴化历史文化名人书画艺术赏析图库
6、专著:《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教学案例集)
7、《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论文集》
8、成立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会
9、以“我知道的兴化市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的硬笔书法大赛及作品集。
10、举办兴化市水乡风光为主题的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
六、最终成果转化:
1、通过展示课向推广、展示研究成果。
2、通过研究课寻求新的突破。
3、通过乡土教材传承地方文化。
4、通过专集宣传兴化市美术教师群体及其科研能力和研究成果。
基于国内园林建筑小品发展现状,从设计要素与设计原则两方面,阐述了人性化设计基本理论,并结合Lawgne躺椅这一典型设计案例进行了说明,以期为我国当代园林建筑小品的人性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性化设计,园林建筑小品,躺椅,设计要素
0引言
1园林建筑小品概述
园林建筑小品的基本定义是造型精致小巧,功能简洁明了,富有情趣,且选址合适的精美园林建筑物。无论是现代园林抑或古典园林,园林建筑小品已逐渐演变成其中数量最多、应用最广的人文景观,并成为展现园林装饰性与观赏性的重要构景要素。通常按功能和适用范围可将其分为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方便园林管理及游人使用的建筑小品。曾有评语“从而不卑,小而不卑,顺其自然,描其空间,取其特色,求其取景”,展现其重要的特征品质与理论品质。园林建筑小品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如园灯、园椅、标识牌),更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如景墙、门洞等建筑小品的应用,会使得整个园林更具艺术格调。它同时影响着周围景观的整体风貌与品质,设计得当时可以展现周围环境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并满足人们的审美与心理需求,带给观赏者视觉与心灵上的享受,在整个园林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人性化设计基本理论
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指建筑者在充分考虑人的基本生理、心理、行为和文化等需求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在建筑小品上完成人性化需求的物质化。通俗来讲,就是建筑小品的设计应在兼顾人的生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同时,满足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
2.1基本设计要素
园林建筑小品类似于其他的建筑设计,对其进行人性化设计应把握一些共性的设计要素。设计者必须掌握这些基本要素,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触手可及的设计形式。
2.1.1造型要素
2.1.2色彩要素
对色彩要素的运用可以达到改善空间感、表达特定思想主题并烘托氛围的作用。不同色彩建筑所传达的感情各异,其会引起观赏者不同的思维变化与心理感受。因此,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必须依据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对园林主题风格的需求来选择园林建筑的色调。如在儿童主题公园中,以象征生机活跃、充满生命力的红色作为建筑小品的色彩基调,往往更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
2.1.3文化要素
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建筑风格、、审美特性等构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建筑是这些文化特征的综合体与体现者,其创作过程是文化内涵不断演绎与升华的过程。因此,类似于壁画、雕塑之类的园林建筑小品应保留当地的文化底蕴,并使其在建筑设计中得以体现,让观赏者与当地居民能够产生文化认同感。
2.1.4功能要素
功能要素要求建筑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这也是园林建筑小品的基本属性之一。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服务型建筑小品,它是园林中公共需求的基础设施,为游人在游览途中提供生活服务,在园林中不可或缺。此类建筑小品常见的功能有照明、展示、导游、宣传等。园林和公园是居民和游客观赏、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进行文化宣传的阵地。服务型建筑小品中的宣传类小品如解说牌、文化长廊、展览栏等因造型新颖、主题清晰、布局灵活,易于被游客接受,具有很好的使用功能。此外,亭廊等建筑小品应满足不同天气的特点,为游客提供一个遮风避雨、消暑纳凉的场所。
2.1.5行为要素
建筑小品的选取及布局应考虑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如考虑儿童在成长过程模仿能力强、活动范围小、阅历浅等行为特点,其设计应尊重儿童的天性,将园林建筑小品巧妙地转化成游玩系统,在满足儿童好奇与冒险心理的同时,对孩子进行启发和引导。而成人游客在园林中疲倦时,一般希望选取可以观赏自然风光的地方进行休憩,因此为满足此类游客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供休息用的亭廊一般设置在能观赏风景之处。
2.2基本设计原则
2.2.1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的本质目的是更好的为人服务,因此其最基本的设计原则为“以人为本”。建筑小品的设计反映了人对空间的新要求,即因不满足原有环境而进行的创新与提高。这种创作活动由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共同决定。人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对象,是环境的主体,因此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必须从人的生活习惯、行为特点、心理需求出发,以这些参考依据来决定对空间的改进。
2.2.2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要求建筑小品的造型、色彩、风格等与环境协调一致,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的生理与精神需求。建筑小品作为实体构成的空间,需要服从局部环境协调整体环境利益的原则,使景观能够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尤其是“仿生学”的巧妙运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从而使建筑具备了更高层面的审美属性与审美意义。
2.2.3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设计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体现不同时代的人在生活观念与建筑观念方面的差异,即赋予建筑设计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根据社会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两方面特征展现当代人们在生活内容与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今社会的价值观等时代特性,使设计具有历史延续性。
3人性化设计在园林建筑小品中的应用
对园林建筑小品进行人性化设计应结合人性化设计基本理论中的基本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素来进行,本文结合园林建筑小品中符合人性化设计的杰出作品Lawgne躺椅来进行赏析。Lawgne是由建筑师TimvandenBurg与艺术家LisetteSpee联合设计的供公众休息用的园林躺椅,其布置于荷兰布雷达的瓦尔肯伯格公园中央喷泉旁的草坪之中,供过往的游客休息与观赏周围景色所用。整个建筑小品的外观都为弧形设计,造型简洁却极富表现力,既增加了游客躺坐休息的舒适度,又展示了优美的外形轮廓。其表层覆盖有一层人工草皮,质感与肌理皆与周围的天然草坪相协调,且其体量完美地匹配了人的尺度要求,达到了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此外,整个躺椅小品的色彩基调与环境相一致。纯和的绿色,既烘托出生机勃勃、清新质朴的氛围,又传达出瓦尔肯伯格公园“贴近自然、融入自然”的主题。
4结语
为使园林建筑小品更充分地发挥其功用,设计师在进行人性化设计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协调性和个性化设计原则,并从建筑的造型要素、色彩要素、文化要素、功能要素与行为要素五方面入手,力求在保障人的基本生理与心理需求的同时,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自然。
作者:周建新王庆斌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1]金晓雯.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于作洪,张魁.如何进行园林建筑小品的人性化设计[J].科技风,2011,24(6):152-153.
[3]李震.人性化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34(9):89.
[论文关键词]建筑制图;现代教育技术;情境
图纸是工程界的语言.建筑制图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门语言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让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没有认识的欲望,实质上就是没有教育”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重新设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信息化教学的实践
将现代教育技术和情境教育法结合起来(如图1所示),是笔者一直在探索的教学改革模式.希望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合理运用,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将沉闷的课堂变得活泼起来.
1.借助建筑作品赏析.创造情境
建筑制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或者通过后天的练习.逐步具备这种能力。但是这种想象不是凭空想象,需要有实物为依托.是从实体到三视图.再从三视图到实体的一个逐步累积过程第一堂课.尤为重要。告诉学生这门课很重要.或许学生会被动地接受.但不论是课堂气氛还是教学效果.都不会令双方满意。
借助f1ash软件.制作一些欣赏片段.如中国各省份的标志性建筑、奥运各场馆的建筑风格、中国民居五千年的变化、世界桥梁之最、建筑奇景、美丽校园等等,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着雄伟壮观的建筑造型,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大家被千姿百态的建筑所释放的美,震撼了!“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这是德国建筑大师密斯的名言适时告诉学生.他们今后也有可能运用大学里掌握的技术.创造如此美丽的“艺术”时.会让他们由衷地生发出一种职业自豪感。
趁着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悄悄将屏幕转换为名人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一个成功的建筑师(如贝聿铭)他的作品.他的理念,他的团队、他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对自己的要求.学生从一开始惊叹的情绪中.逐渐转为感动.进而被感染和触动如果能够从学生的语言或者肢体语言中感受到这些变化.那么说明学生已经融入了老师创造的情境之中!
2.借助多媒体演示.模拟情境
建筑实体是三维的.而我们的建筑图纸是二维的如何能通过教学.实现这两种图形在学生脑海中的自由转换.是这门课程的难点之一——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所谓空间想象能力.就是大脑通过观察、触摸,以及实践经验得到的一种能思考物体形状、位置的能力。没有多媒体的时代,我们只能靠几个简单的建筑模型让学生去观察.甚至用切割橡皮泥的方法去辅助想象.现存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如图片、动画、录像等形式.模拟建筑物的造型和内部结构.以及三维立体如何展开成为平面形的过程。
3.借助现场拍摄.展现情境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冉仿真的模型和动画也替代不了建筑实体,只有走出教室,走到施工现场.让学生亲眼看到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亲自触摸到建筑实体的成品和半成品.才能真正将图纸上的平面图、立面图和现实世界的建筑物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自己的空问想象能力.找到读图和绘图时的感觉。
4.借助演示软件.描述情境
5.借助计算机绘图软件.体会情境
苏霍姆斯基说过:“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知识的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砌垒起来的工作应由学生去做”。在观察、触摸之后.第三步就是实践——利用autocad和天正建筑绘图软件让学生绘制建筑图纸绘图的过程.实质是对制图基础知识综合应用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光是对绘图软件的一个熟练运用.更是对今后工作的一个体会:体会作为一个绘图员需要的细致.体会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的敏锐。能发现问题,前提是能渎懂图纸.所以.绘图的过程不仅仪是i孳,更是伴随着思考、改进和创新。
二、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这一系列信息化元豢的引入,学,l的学习热情始终饱满,求知欲很高,课前课后郁有很多同学追着提问,上课的互动也很多.学生会提问.会质疑,会争辩,这些都说明学生已经从被动接受开始转为主动思考r更让人欣喜的是,学生埘自己的要求也提高了,对自己手工绘制的火作业或者计算机绘制的建筑图纸.会一改再改.精益求精..更有共者,部分学生在假期回家时.会将自己的“作品”带刚家给父母欣赏,其珍惜度和自豪感可见一斑。
三、信息化教学的探索
当然.在该课程上探索的脚步远未停止,课程的学习,不能仪仅局限在课堂内.要给想进一步学习的同学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学习环境。构建建筑制图课程系统(如图2所示)的目的在于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1.构建网络教学数据库系统
随着教学素材的积累.将各类教学资源组织起来.进行分类和管理显得非常必要..网络教学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的管理,如图片、声音、影像、动画、课件等.也可以支持各种素材文件格式,包括swf,html,jpg,avi,doc,pdf等等。根据功能不同,可以建立各种不同的数据库:将模拟动画放入模拟图库中;将现场拍摄的照片和录像放入实物图库中;将用于教学的建筑图纸放人建筑图纸库中;将网上让学生自测练习用的试题放入试题库中同时,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素材的增加、删除。查询、列表、上传、下载等功能.
2.教学方式模块化
教师可以基于教学数据库.用多种媒体形式表达教学内容,建立灵活的个性化的教学机制.大大提高校园网应用效率。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将每一种教学方式作为建筑制图课程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比如课堂教学、网络教学、cad实训、自测系统、优秀作业展示等等。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点:课堂教学引学生入门.给学生搭设台阶;网络教学不拘泥于50分钟,自由度较大:cad实训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自测系统能让学生测试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优秀作业腱示能让大家通过欣赏同学好的作品.取长补短,有奖励作用也有激励作用通过各种方式的结合,既能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又能提供大家更多学习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查找读记归纳强化讨论拓展反省总结检测反馈
曾经有学生笑谈"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确,考试对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那么试卷的讲评自然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使每次考试真正成为学生加强基础、促进思维、提升能力的一节重要阶梯?如何讲评既省时又有效、讲得到位、讲得透彻,能使学生有所得、有所悟呢?这就需要教者在试卷讲评这个环节上多思考,做个有心人。笔者在试卷讲评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抓好试卷讲评工作。
一、查找读记
这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出错而采取的相应策略。拿初三语文来说,
二、归纳强化
试卷上学生失分比重较大的主要是现代文阅读题。在讲评时,对于学生易错
的常见题型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归纳答题步骤,使他们掌握答题要领,并不断强化答题意识,力求其答题全面、准确,不偏不漏。具体的做法如下:
1、按文体分类,归纳不同文体常考题型的答题方法。
说明文阅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是各地中考试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江
苏省南通市2009中考试题《城市空中森林》一文中"这种建筑由于只承载树木和土壤,而且采用了板式构造,因此可以建造得轻型一些,不需要完整的底座,只要三根牢固的支柱就可以了。这种建筑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一句中的"太多"能否删去?为什么?2010年中考《改造火星
小说和散文的阅读中常考体会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某句段在文中有何
2、灵活运用多种讲评方法,加深学生答题印象。
比较法就是众多讲评方法中较常用的一种。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
了",讲评时教者可以将参考答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用参考答案与自己的答案进行比较,从而明确自己答案的欠缺之处。比如说:语言表达繁琐,概括性不强;"着力点"不准,未能击中"要害";未能分点答题,杂乱无层次……也可以将不同学生的同一题答案进行比较:可以展示答得较差的,师生一起分析其失分原因,然后加以修改补充,使之符合答题要求;也可以展示精彩答案,让其他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的答案。教者采取这样的做法,既能促进学生认真思考,集思广益,又能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
每次讲评时不要将所有题型都面面俱到的进行巩固记忆,贪多会让多种题型
在学生头脑中"打架",结果是得不偿失。可以就学生普遍犯错的三、四种题型重点讲评,归纳总结,强化记忆。如果有时学生只是在某个步骤上常出现错误或遗漏,就可以在这个步骤上多花功夫,做上记号,提醒学生重视。对于学生常考常错的一些题型,教者可以在每次讲评之后让学生重点读记巩固,同桌相互抽查对答题方法的掌握情况,每次考试前再要求学生温习这类题型的答题方法,不断重复,力求提高答题正确率。
三、讨论拓展:
试卷中常会有分值较高,难度较大的探究题,如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说说
四、反省总结:
试卷中常常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错误:如审题马虎、未注意限制条件、漏做
题目或未按指定位置答题等。这类失分是较可惜的。教者讲评试卷时应督促学生引起重视,可编成顺口溜善意提醒他们,如"考时看错题,考后要后悔","答题答错位,真是伤脑筋","漏做题一道,分数白丢掉",这让学生在笑之余,意识到细心的重要性,对特别粗心常易出现此类问题的学生,可让他们拟座右铭,贴在课桌角上时刻提醒自己。
五、检测反馈:
试卷讲评效果可以通过检测进行反馈。每次讲评之前,教者先要做好统计工作,将学生易错的题型,主要失分题列出来,以便讲评时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便于选取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型类似的题目进行检测巩固。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术教育;能力
一、中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2.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大力扶持,中职院校办学水平也得到持续提升。当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多媒体等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有较强的依赖心理,整堂课都借用多媒体对知识进行直观的展示,连简笔画教学都用多媒体进行呈现,久而久之,学生对手绘的艺术美感缺乏真实体验。此外,持续以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开展美术教学,也容易削弱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3.未重视审美能力培养
二、对中职美术教学的一些建议
1.优化教学目标
2.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部分中职学生因美术课程与专业知识关联性不大而忽视美术课程,在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得到激发。要改变学生的思想状态,美术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美术技能水平以及美术素养的作用。具体来说,在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美术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写生,到博物馆欣赏艺术珍品,等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让他们通过持续的观察与学习提升美术素养。与此同时,根据中职学校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美术知识与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针对不同专业的美术知识需求灵活开展教学,选择教学重点,为中职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保驾护航。
3.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徐凯单位:江苏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颖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代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关键词: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植物景观
Abstract:Themodernlandscapedesignistodesignandcreateadistinctivevisualimageandcreateenoughgreenasprimarytask.Gardenplantsisoneoftheconstituentelementsofthegardenspace,theimportanceandirreplaceabilityinmoderngardens,areincreasinglyevident.Inthispaper,accordingtotherelevantinformationtoexplainthegardenspace,andexploreshowtouseplantmaterialtoshapethelandscapespace,putsforwardthefuturedevelopmentoftheapplicationoflandscapeplantsinthelandscapetocreatethe.
Keywords:landscapeplants;spaceconstruction;plantlandscape
1.园林空间的内涵
1.1山、水、建筑、植物等等一些因素构成了我们整个园林空间,但是因为每个因素的大小不同、组合不同,所以就造就了我们多种形式的园林空间。园林植物是我们整个园林空间重要的构成的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在现代园林中,正在日益明显的体现出来。园林的设计是一种环境布局,也可以理解成是对我们空间的设计。根据园林绿地中植物空间的数量性质,可将其分为围合式植物空间、半围合式植物空间以及开敞式植物空间。
1.2、园林植物空间的构成
2、如何营造园林景观
2.1、植物因为拥有时序景观变化,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整个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也给我们设计者提供了可以满足各种需求的各种各样空间类型。
2.2、园林植物有着多变的形体和丰富的季相变化,其它的构景要素无不需要借助园林植物来丰富和完善。从西方国度的各种神殿到具有风景油画般气质的荷兰风光,从中国的“囿”和“圃”到大气的山水园林,“园林景观”这一词汇容积了整个人类的智慧和财富,成为一个时代的明显标志。
3、园林植物对空间景观研究的重要性
园林植物以其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境域空间,而被人们广为接受并逐渐成为造园的主体。因此园林植物这一构园要素,在今后的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也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3.1、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我们必须要积极的去采纳,然后让它们成为这个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部分。现代景观设计中存在着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这样的景观概念,它包含了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等。
3.2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生态功能是我们在整个植物空间的营造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以绿篱、树墙为背景来设置花境,则能够打破这种沉闷的格局,绿色的背景又能使花境的色彩充分显现出来。园林中多用常绿篱作为某些花坛、花境、雕塑、喷泉及其它园林小品的背景,以烘托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如在一些纪念性的雕塑旁常配植整齐的绿篱,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在一棵古树旁,植一排半圆形的绿篱,利于遮挡游人视野,使古树更加突出
3.3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通过不同的空间效果以及时序景观变化的效果,极大的为我们园林景观空间构成添姿添彩,也为人们提供了比较多的空间类型让我们进行选择。“没有量,就没有美”,此区人行道前设计
大面积植物色块,开敞景观空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导行人视线,植物搭配色彩丰富,种类多样,营造四季景观,行人置身于此,可以感觉到身边的环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在改变。
4、植物园林的主要特点
4.1、如今现阶段我们所了解的园林的状态:因为外界环境决定了园林景观的微生态环境,比如尘土、噪音、建筑等等一些因素都可能给我们的整个园林景观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而我们现在提出的修正景观环境就是需要我们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进行园林设计。
4.2、植物园林在造景的时候需要我们因地制宜、适时而生以及因地取材。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环境和景观和谐的本质。植物与地形相结合,可以强调或者消除由地形变化所形成的空间感;园林中通过岛屿、堤岸及水中的植物造景,则可丰富水面空间的色彩和层次。
4.3、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发展与提高,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园林植物以其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境域空间,而被人们广为接受并逐渐成为造园的主体。
5、如何加强体现营造园林空间的美感
5.1、我们一般使用低矮灌木或者是地被植物当做景观空间的限制条件。当人们身处这样的植物景观中的时候,不仅仅可以保持视线通透,让我们心胸开阔,而且还容易产生非常轻松自由的满足感。大片密植的水杉林孤傲挺拔的树形,栾树的黄花红果搭配缀满小红果的火棘,藤本月季、红瑞木附以地被,实行乔、灌、草和谐搭配,注重植物色彩的季节变化借助山、水、饰物等与植物进行完美配置。半
5.2、不关我们从哪个角度去设计园林,我们最终都需要保持在人的角度去进行设计,虽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感觉,但有的时候我们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在特殊功能的小区设计时慎用某些植物。如:兰花的香气会令人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紫荆花的花粉可能会诱发哮喘;含羞草的草碱会使毛发脱落;月季花散发的浓郁香味会使某些人憋闷甚至呼吸困难;百合花的香味会使人中枢神经兴奋而引发失眠;
5.3、我们需要加强自然之美的应用: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园林空间无论是大是小,适当的运用植物材料往往能够使空间环境显得更为协调,如大空间选用体形高大的树种或以植物群体造景,小空间则选择体形相应较小的树种,便可满足空间比例、尺度协调的要求。
5.4、虽然意会空间之美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中是抽象的,但我们不能否认它是确实存在的,它的本质直接体现在人们的内心中。人的视线被四周的景物所屏蔽的空间,称为封闭空间,它无方向,具有私密性、隔离性。在设计中尽可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在景观柱、置石、门墙等上面可镌刻反映爱情、名人、名楼的历史典故和名人名句,体现古城的灵韵和诗情画意
结语:
植物空间营造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设计活动,植物不只是人们欣赏的对象,同时也充当着人们活动的范围界定者,还是人们停留、活动的心理依靠。在园林景观设计现实及开创中需要兼顾的因素,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明白的了解怎样高效能、高质量地开展园林景观设计的办法,对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探讨,已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园林空间的营造研究将直接影响环境景观的质量及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
[2](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68:69
[3]梁蕴.植物配置中若干数量关系的研究.硕士论文:北京林业大学.2004.6
[4](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美)拉特利奇.阿尔伯特J.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6](美)南希A.莱斯辛斯基.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7](英)克劳斯顿(Clouston.Brian)主.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