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全世界许多国家今天正经历着社会上有破坏性的通货膨胀,非常高的失业,经济资源使用不当,并且在有些情况下,人类自由受到压制。这不是因为坏人有意识地寻求达到这些结果,也不是由于它们的公民之间价值判断的差异,而是由于对政府措施的后果的判断有误。这些错误至少在原则上能因实证经济科学的进步得到纠正。

米尔顿.弗里德曼

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李晓西)

从我国改革开放算起,通货膨胀是一个老问题,而通货紧缩是一个新问题。改革价格管理体制,把传统计划体制下抑制性通货膨胀释放了出来,价格总水平就有点稳不住了,通货膨胀问题成为阵发性顽疾;近几年,我国短缺问题逐步被缓解了,但供过于求问题在突出,价格总水平连续下降或说同比为负指数情况成为新的问题。对价格水平过高过低的分析,是本章的主题。

第一节总供求与价格总水平的关系

一、价格总水平是总供求变化最集中的反映

通货膨胀率是反映一国宏观经济总供求是否均衡的最综合的经济指标。一国

经济总需求量是价格水平的减函数,即伴随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量将减少;反之,总需求量将增加。一国经济的总供给量是价格水平的增函数,即伴随价格水平的提高,总供给量将增加,反之,总供给量将减少。按此理论,将会产生一个如同微观经济中的马歇尔供求均衡图,由自左上而右下的总需求曲线AD与自右上而左下的总供给曲线AS,交叉出价格总水平的均衡点。

AD和AS曲线描绘的是整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产量变化,而微观曲线反映的是单个商品价格与产量的关系。AD曲线向下倾斜主要是因为货币供给效应,而微观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则是由于在总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替代效应。微观需求曲线之背后,是边际效用,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减少。而总需求曲线之背后,则为货币供应,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货币实际供应量因价格上升而减少了。要使货币供求平衡,只能降低货币需求,即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及降低支出。因此,其为负斜率,走势是由左上而右下。总量供求图反映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作用关系如何影响价格总水平的。当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关系不变时,如果总需求量增加,即AD曲线右移,就会出现需求拉动的价格上涨;当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关系不变而总供给量减少即AS曲线左移时,就会出现成本推动的价格总水平上升。如果两条曲线同时上移,就出现了需求拉动和成本推上的混合性价格上涨即通货膨胀。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借用统计局公布的某种价格指数来说明通货膨胀率的。借用什么价格指数更合理一些呢?就我国情况而言,是以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主,以居民生活费用用指数为辅,有时也考虑各类研究机构作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来分析通货膨胀率的。GDP平减指数是某一时期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名义GDP是当期价格度量的某一时期的GDP值,实际GDP是用某一给定时期的物价衡量的另一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生产实物量的变化。总之,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以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视同通货膨胀率来判断经济问题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统计范围很广,包括不动产等,因此,统计分析的工作量很大,发展中国家难以及时和全面地统计和处理。美国等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按季度公布的。应当说,这个指数对分析通货膨胀,更有价值。

二、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影响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价格总水平持续、全面上升现象,其基本特征

一是货币贬值,二是价格上涨。不同学派对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定义,多根源于对通货膨胀成因分析上有不同观点。西方宏观经济学把通货膨胀成因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当总供给量与价格水平关系不变时,总需求量增加,就会出现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二是当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的关系不变时,总供给量减少,就会出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此外,还有混合性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等等。

三、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影响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通常指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这样一种现象。国外历史上发生的通货紧缩,往往与经济萧条、失业上升相伴随。

西方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认为:通货紧缩“表示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萨缪尔森),“表示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斯蒂格利茨)。美国学者格林沃尔德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的解释是:通货紧缩指“与货币和信贷供应紧缩同时发生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物价的下跌(通常伴之以产量的不断下降和失业人数的日益增加),是同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认为,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下降可被视为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良性通货紧缩是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而导致的价格下跌,此时消费需求仍然旺盛。恶性通货紧缩则与投资、消费需求不足相伴随,这是我们所担心的。

目前,国内对通货紧缩主要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通货紧缩就是物价普遍的持续下跌。第二种看法:通货紧缩应该具有物价普遍、持续下跌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这两个特征。第三种看法:通货紧缩除了以上两个特征外,还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衰退(连续两个季度以上负增长)。

国内外经济学家大都认为,通货紧缩的危害不可轻视:一是通货紧缩使实际利率上升,抑制消费与投资;反过来,需求不足又会加剧通货紧缩,交互影响,恶性循环;二是通货紧缩使企业利润下降,使失业增加,社会矛盾上升;三是企业和个人债务负担加重,银行坏帐增多,危及社会信用,加剧金融动荡;四是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各国出口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关系趋于紧张。

附录1亚洲转轨经济体:起步与近况比较

亚洲转轨国家及前苏东的GDP、INFLATION简表

GDP实际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期末)

起步状况(1979)

7.6

1.9

近期结果(1998)

7.8

-0.8

起步状况(1985)

3.6

223.3

近期结果(1998)

3.5

9.2

起步状况(1987)

-3.2

40.0

4.0

142.0

起步状况(1992)

-7.6

321.0

6.5

东欧和

前苏联

起步状况

-10.0(中位数)

788.5(中位数)

近期结果(97-98)

4.0(中位数)

15.9(中位数)

简短的评语:从这张简表中,可以得到这样几个信息,一是这几国改革开始的时期,以及此时的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二是就通货膨胀率而言,中国的波幅是最小的,前苏东则是最大的。三是转轨国家的经济总体上看,通货膨胀在下降,而经济增长在上升,表明了改革还是有希望的。其中间阶段,亚洲几国经济增长率均有升有降,按波幅大、小降幂排下来应是蒙古、中国、老挝、越南,前苏东国家是由极低点(负)直线缓步回升,已进入5%的高度,相对而言,没什么起伏。而通货膨胀率,除老挝外,均由高走低。前苏东国家是由超过1000%而降至10%以下,直线下降;亚洲几国则有波幅,按波幅大小由高到低排列应是越南、蒙古、老挞、中国。

第二节中国经济转轨20年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分析

一、20年价格总水平变动基本情况

价格水平变化分析表单位:%

年份

零售价格

消费价格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

M0

M1

GDP

1979

2.00

1.90

22.10

3.19

16.68

7.57

1980

5.98

7.46

7.13

5.25

21.54

7.83

1981

2.41

2.47

5.89

2.91

11.65

14.48

20.34

1982

1.96

2.17

21.82

8.94

10.79

15.19

9.05

1983

1.51

2.01

4.38

16.23

11.18

20.65

14.85

10.87

1984

2.79

2.74

3.99

28.17

19.50

49.52

31.42

15.16

1985

8.84

11.9

8.59

38.75

31.11

24.71

5.84

13.47

1986

6.01

6.50

6.41

18.73

15.07

23.34

29.85

8.85

1987

7.29

7.33

12.00

20.57

16.94

19.38

18.21

11.58

1988

18.5

18.8

22.99

23.50

27.76

46.72

24.56

11.28

1989

17.8

18.0

15.01

-7.98

8.25

9.84

7.97

4.06

1990

2.11

3.12

-2.60

7.53

2.49

12.81

11.82

3.84

1991

2.89

3.39

-2.01

23.81

13.74

20.17

24.21

9.18

1992

5.38

6.38

42.59

17.69

36.45

35.89

14.24

1993

13.2

14.7

13.41

58.60

28.41

35.26

38.78

13.51

1994

21.7

24.1

39.91

36.80

30.51

24.28

26.17

12.65

1995

14.8

17.1

19.90

17.46

26.78

8.18

16.78

10.52

1996

6.09

8.30

4.21

14.76

20.15

11.63

18.88

9.60

1997

0.80

2.80

1.04

8.56

10.19

15.63

22.13

8.80

我们需要对这张表进行分析。

首先,表中反映了价格水平变动的基本情况。改革20年来,我们对价格总水平变动有过多

年的讨论,对以什么样的指标作为判断通货膨胀的代表性指标有过争论。回过头看,统计局提供的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还是最基本、最具连续性的。为简明起见,下面的分析,我们将以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价格总水平的代表指数,进行各种分析比较。

三条价格线的统计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20年间,三条线运动轨迹,大致相似,都两起三落,大幅震荡。1979-1984年,为价格基本平稳期。1984年后开始上坡,1988-1989和1993-1995是两组价格高峰段,其零售价格指数均超过10%。价格涨幅的最高点是1994年社会零售价格指数达21.7%,最低区间是19997年后连续多月的负指数。

二、价格总水平变动成因的现象对比分析。我国经济转轨中,价格总水平

1、经济增长速度对价格涨幅有一定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变动与价格变动关系

4、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对价格总水平影响

有趣的是,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曲线与零售价格曲线,几乎是吻合的,而且,略为在先一点,高峰时高过零售价格水平,低谷时低于零售价格,时这说明了农价变动更为主动,更为更为活跃,对价格总水平影响很大。比如,对1994年的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成本推动或结构推动的,需求膨胀不是主要的,如投资是减少的,工业贷款减少,建筑企业贷款减少,中长期贷款减少,国家投资债券贷款减少,财政透支和财政借款均减少。农购贷款增加,外汇占款增加,有价证券及投资增加,因此,资金运用总量大大增加了。农购增加639亿,占新增的M2的5%。事实上,农产品对通货膨胀影响相当之大,按成本上升办法推推算算,大约在60%的因素。

5、货币供应量(M0、M1)变化率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附录《控制通货膨胀北戴河国际研讨会`1994》简介

第三节转轨中特殊的通货膨胀分类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把几次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大的波动,社会零售商品价格超过10%的两次,称之为通货膨胀。主要有1988和1989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达到18.5和17.8;1993年到1995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达到13.2、21.7、14.8。这一时期,对通货膨胀讨论形成了高潮。我以这两轮通货膨胀为代表,把转轨中的通货膨胀分为4种类型:

一、转轨中的综合性通货膨胀。这是对80年代通货膨胀的一种认识。比较多的人认为,过多的货币投资导致总需求过大,是我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长期失衡,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基础性原因;发展与改革中急于求成,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性原因。进一步,认为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在我国通货膨胀中同时在发生作用,而涉及到工资、利润、投资、消费的分配关系,特别是投资,在通货膨胀形成中更具有深层的作用。综合性通货膨胀在分析中期通货膨胀中较为真实,但在短期分析中,则过于折中,抓不住主要矛盾。

三、转轨中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这是对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的一种认识。需求拉动和成本推上,都有一个结构问题,是什么需求,投资有效还是无效?是哪一部分成本(比如一段时期是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影响很大,一段时期是农产品价格调高的影响很大),推力是大还是小?结构性通货膨胀是一种既带综合又有主导因素的通货膨胀类型。转轨中结构型通货膨胀,其结构是按国有与非国有两大部分来划分的,这与西方经济学按封闭部门与开放部门,或服务部门与工业部门的划分法有区别。在转轨中面临种种困难的国有部门和国有企业,不断得到倾斜贷款,但贷款质量不高,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不能形成市场有效供给,因此,成为“资金陷阱”,形成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工资的刚性和与收入的攀比,也使内有成本推动,外有消费拉动,加剧了通货膨胀。用紧缩办法控制这类通货膨胀是不行的。

五、通货膨胀的治理:针对1988-89年的通货膨胀,主要采取的办法是财

政和货币双紧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过快增长实行“双控”,实行稳定经济和物价的“双稳”措施。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1990年降到2.1%,实现了宏观经济的硬着陆。针对1993-95年成本推动和结构性因素造成的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综合治理办法,以深化改革造就市场竞争环境,迫使企业降低成本,实施适度从紧政策,消化农价上涨压力,进行结构调整,在1996年取得了经济比较平衡的“软着陆”。

第四节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我国传统价格体制,其主要弊端:一是定价主体错

位。不是企业给自己产品定价,而是政府给企业的产品定价,企业没有给自己的产品进行定价的权力。尤其是重要的产品,完全是行政定价。价格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层层报报制定,并通过行政法令颁布,借助于行政手段实施。这就使企业不是市场的主体,只是行政部门的附属物。而政府行为取代了企业行为,造成了政企不分。二是价格形式单一。传统计划价格体系中,主要是固定价格。这种价格一定就多少年沿袭相陈,很少变化。少量的浮动价,也是以固定价格为中心而略有浮动。在多数时期,市场自由价格被宣布为非法的或黑市价格,经常处于被取缔之中。三是价格水平脱离市场供求。定价的主要依根据是产品成本,因此,价格不能反映产品的需求程度,不能调节产量。于是出现了两种后果,或是大量积压,或是长期的短缺。四是价格功能受到扭曲。价格本来是平衡供求、分配利益、配置资源的最基本的工具,但在传统体制下,这些基本功能全扭曲了。利益分配与价格脱节,企业统收统支,利益与价格没有关系;职工收入国家统一制定,也与价格没有关系;资源配置靠计划,更与价格没有关系。因此,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参数和机制,在传统体制中完全失去了基本的功能。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简介

1998年以来,各级政府和价格主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实施价格法的细则和办法。如国家计委制定的“国家机关收费管理条例”和“价格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禁止价格倾销的规定”,“价格监测的规定”等等。比如,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于1999年8月1日发布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这个规定是根据《价格法》制定的可供行政操作的具体规定,是《价格法》中关于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具体化。它对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法律责任,进行了更为具体的界定。

第五节、通货紧缩现象与成因分析

通货紧缩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这一点也不奇怪。害什么病,就关心什么病。

1997年以来的通货紧缩,至今没有解决,成为决策者、学者共同的一大心病。因此,本章专门就此问题进行一番讨论。

一、当前国际社会对通货紧缩的一些看法

一些专家认为,世界通货紧缩的迹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性生产能力过剩。目前,几乎所有主要产品都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并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二是国际市场各类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市场非能源产品价格增长指数1997年为2.2%,1998年下降到-15.7%;能源产品价格由-6.9%进一步下降到-28.5%。三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放慢或面临衰退的危险。欧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开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前景暗淡,俄罗斯经济持续低迷,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

通货紧缩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紧缩性宏观政策的实行。西方国家五、六十年代通过赤字财政、扩大需求政策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但也使政府的赤字债务不断扩大,通货膨胀不断上升,终于在七十年代导致了欧美各国“滞胀”通病。九十年代以来,各国奉行“稳定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银行多以保持价格稳定和反通胀为目标,财政政策以预算平衡为目标。这种紧缩性的宏观政策使通货膨胀得到遏制,但也导致经济增长放慢和失业增加。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说过:过于积极的反通胀政策可能适得其反,代价将是巨大的。对于欧洲国家鉴于全球经济面临日益增大的通货紧缩影响,他提出“要坚定地搞通货膨胀预期”。英国某经济学会主席奥默罗德指出,欧洲中央银行的行长们应该消除对通货膨胀的担心,遵循弗里德曼的建议,多印钞票。在西方曾出现过以债务为特征的通货紧缩,货币升值,利率上升,债务人预期债务加重纷纷偿还债务,货币需求会进一步下降。由此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需求不足、物价下降、通货萎缩、经济衰退、个人收入减少、导致需求进一步不足和物价水平进一步下降等等。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现在说全球进入通货紧缩为时过早。尽管近年不少国家和地区通货膨胀率走低,但1998年发达国家通胀率平均为1.6%,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0.4%,转轨国家高达20.8%。说全球进入通货紧缩根据不足。但是,专家们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通货紧缩问题认识较为一致,认为日本、中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生产能力过剩,失业增加,需求不足,价格持续下降,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恶性通货紧缩。

二、我国经济已明显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通货紧缩是供求严重失衡的表现,其后果是严重的。这时,表现为商品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总需求持续不足,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一旦形成,又会不断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市场萎缩,发展前景不明,投资风险加大,企业贷款积极性受挫,投资需求全面下降;产品销售不畅,效益不好,企业利润降低以至亏损,职工收入下降,全社会的失业人数增加,使消费需求进一步不振;银行收入下降,不良资产增加,有的银行被迫关闭,货币需求不足导致货币供给的不足,全社会通货紧缩更加严重。

四、通货紧缩治理。使经济摆脱“通货紧缩”状态,需要(1)统一认

案例1可否运用特种铸币税,增发货币,以反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有很大危害,但也造成了一个机会。从通货紧缩到可接受的通货

铸币税(Seigniorage)(SE)指在现代社会中,政府由于它的印刷货币的垄断权而获得的收入。铸币税又称货币发行收入。在金属货币制度下,铸造货币的实际成本与货币表面价格之差归铸币者所的的收入。铸币者取得的该项收入被称为铸币税。在纸币制度下,货币当局发行货币,取得全部收入。它的价值计算公式是:S=(Mt+1-Mt)/Pt式中,S为铸币税,Mt+1为T+1期的货币发行量;Mt为T期的货币发行量,Pt为T期的价格水平。从这个通用的公认的公式中,反映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铸币税与价格水平成反比,价格低,铸币税越高。现在我们价格是负3%,铸币税当前就应当高。二是铸币税与新增加的货币发行量成正比,货币发行量越大,铸币税就越高。

新增加货币发行,就是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投放货币。通过铸币税增加国家财力,实际上是货币的财政性发行。财政性发行,在一般情况下,是为弥补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这类发行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直接弥补财政赤字,二是通过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迫使银行额外增发纸币发行。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性发行最大担心是流通中货币过多,引起通货膨胀。当然这与我们现在的担心不同,现在最大问题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

铸币税作为一种货币发行收入,在正常情况下就存在。在通货紧缩情况下,通过多发行货币使财政得到的超额货币发行收入,应当说是特种铸币税。这种发行的合理性,来自国民经济对更多货币供应量的需要。或者说,是在金融出现萎缩情况下,通过货币供给增量激活经济,帮助人们消除通货紧缩预期,更多消费,更多交易,使经济由冷变热。

通过特种铸币税进行反通货紧缩政策操作是一件严肃的事。一是要以维护价格和币值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增发货币目的不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是进行反通货紧缩的政策操作。二是一定要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要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货币发行计划,报国务院批准。三是要维护新发人民币的信用,国家主权信用是支持货币发行的最大信用。为增大信用程度,可以考虑将《货币发行特种基金》券,作为信用储备资产。四是要在“中央银行法”的框架内进行操作。

以铸币税为其实质的财政性货币发行,不是单纯的货币供给,而是与货币需求直接相伴的财政性发行。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用特种国债代替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而直接将货币供应到社会上。这笔资金不通过商业银行,就可达到需要者手中。因此,不会受现在货币供给渠道和货币需求不足的影响。

附录4美国三十年代的通货紧缩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危机期间,美国股市暴跌了85%,消费价格指数下降近25%,农副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下降54%,工业生产下降47%,企业投资下降85%,国民生产总值下降约30%,货币供应量年均递减10%,大批工厂、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居民收入锐减,美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以往人们较少从通货紧缩角度来看待美国三十年代的大萧条。近年来,不少经济学家从物价持续下跌、信贷不断紧缩与社会需求不足的关系上进行分析,认为这次大萧条主因是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工资增长落于生产增长,人们财产性收入由于股市崩盘而化为乌有,需求和价格直线下降。因此,是一次严重的通货紧缩。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效果。国民收入从1933年的396亿美元增加到1937年的736亿美元,物价从1934年起止跌回升,失业率从1933年的24.9%下降到1937年的14.3%,农民现金收入总额从1932年的47亿美元增加到1937年的92亿美元,工业生产指数从1932年的58上升到1936年的121,股市明显回升,公司利润增加一半以上。

第六节我国目前通货紧缩发展态势分析

对下一步经济形势走势有两种不同的判断。一种认为今年7月、8月出现一些经济回暧的迹象,如果中央12号文件贯彻后,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可能上升,而且可能结束长达三年的下降局面。另一种认为通货紧缩将可能是中长期的过程,日本8年还没完全恢复。我国现在情况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通货紧缩的基本原因仍在发生作用,12号文件肯定有作用,会部分地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但不能根本上遏制住通货紧缩的发展过程。因此,明、后年情况仍不容乐观。从已掌握的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后一种观点可能更接近于实际。

1、现在出现了亮点,但还不是拐点,经济仍在“锅底”行进。

当前经济情况出现了四个亮点:一是出口回升,8月份当月同比提高

17.8%,是今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个月。二是价格下降幅减缓,尽管8月份物价水平增幅与7月份相比变化不大,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为-2.6%,居民消费价格为-1.1%。但7月份价格降幅同比却是有较大减弱迹象。7月份社会零售价格-2.6,回升0.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1.4%,月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三是工业品产销率提高,效益提高。8月份工业品产销率为98.45%,同比提高0.8%,1-8月同比提高0.75%。企业盈利回升,1-8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长了74%。四是工业品库存下降,7月末工业产成品库存比上年同期增3.4%,增幅比上月末降低0.5个百分点。

但是,现在尚不能断定这几个亮点,可以标志着经济由谷底回升的拐点。首先是“亮度”并不高或者亮中有其它成分。比如,出口增长较快,但据海关反映,其中有很大因素是来自高报价格争取多退税的利益驱动;同时,对出口进行补贴的鼓励政策也起了作用。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幅是今年最低点,但如果按价格下降情况看,实际库存没有减少多少;工业产销率略有回升,含有商业库存增长的因素,因为商业普遍搞代销,按抽样调查,大约商品品种的70%为代销,高于去年10%左右。因此,工业产销率略有高,但有转移到商业库存的因素。工业企业效益提高中,有相当部分不是来自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而是来自外部,比如,打击走私使石化行业由亏转盈,但仍没达到97年的水平。现在亏损额在减少,但亏损面还在扩大。现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亏损面为45%。总之,有些亮点不全是经济运行内部自然之光,外部附加之光成分较大。

3、通货紧缩具有自我收缩机制,转轨条件下收缩效应又在放大。通货紧缩一旦形成,就会自动向紧的方向发展。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宏观经济参数利率的效应。为扩大投资,缩小存差,多次调低存贷利率。但在通货紧缩条件下,名义存贷利率下调并不表示实际利率也下降。当名义利率下降小于价格负指数时,实际利率就处于上升状态,就使调低利率的目标不能完全达到,甚至根本就达不到。由于负价格指数持续长达两年并时高时低,实际利率时升时降,现在贷款利率仍在较高水平。以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为2.25%,贷款名义利率为5.85%。如果以8月份商品价格同比指数-2.6%为计算,实际存款利率4.85%,而贷款利率为8.45%,仍为相当高的利率水平。因此,调低名义利率,没能刺激出需求,不能提高价格水平,反而使企业进一步降价。进一步,在转轨条件下,由于利率还没有市场化,这种实际上的固定利率,缺乏对货币供求趋于平衡的自调节功能,还会放大这种效应,进一步加速储蓄与投资的资金负缺口,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从微观方面看,现在企业普遍地负银行债,大量资金要用于支付利息,市场疲软使企业产品价格一降再降,因此利润很少甚至亏本生产以还息和维持职工工资。为维持生产要必须加快销售以得周转的资金,因此,又只能再次降降产品价格。在转轨条件下,银企之间、企业之间过度的债权债务成了货币运行中最严重的信用危机,资金到期不能清偿,欠债链条越来越长,影响越来越大,形成货币减慢的乘数效应,使货币流通速度大大下降,这又使通货紧缩的成因又变成结果,结果变成了成因,形成恶性循环。

同样,还有类似的指标,如果单独看,还是可以的,但从整个指标体系看,就令人担心了。比如,1到8月商品销售额增长率在6%以上,实际在9%,与往年比,还是说得过去的。但这种水平,维持经济可以,拉动经济无力。更严重的是与投资消费比,就看到了问题。我们下这么大力量来拉动投资,但效果仅维持住经济运行,而没明显地拉动效果,这是令人担心的。从M0、M1、M2同比增长指数看,还在15%左右,似乎还算平稳。但如果看到基础货币增长仅7%,就会发现,这意味着储蓄增加,而贷款出不去,基础货币出不去。加上货币乘数效应,货币供应量就偏紧了。总之,对通货紧缩进而是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宁肯把问题看到重一点,把内在的困难看得多一点。

6、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但对扭转我国通货紧缩的趋势,正面影响有限。大家比较认同一种观点,就是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会比今年好,因此,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应当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也需要具体分析,国际经济好转,对我国经济影响是有利有弊,对策得当,利大于弊;对策不当,可能弊大于利。现在日元在升值,美元在走软,我国外贸主要是盯美元的,因此,相应会使跟我出口比较有利;出口国经济增长意味着有能力更多进口,这对我出口也是有好处的;明年国际金融形势稳定,有利于我们国内外经济政策相对稳定。但是,东南亚国家恢复增长,意味着与我对外资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且,由于东亚国家货币贬值很大,但在恢复了生产能力,将会与我出口产品的竞争加剧;国际石油价格在回升,对我石油进口的压力就有所增大。

另一方面,还应看到,国外形势变化对我国内通货紧缩影响不会很大。一种观点认为,明年全世界经济会开始上升,因此,会带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由于外需在我国经济中比重还是相当有限,内需还是占到70%以上甚至更高的比重,因此,靠外需拉动经济走出通货紧缩有作用是极有限的。

附录克鲁格曼与“日本陷阱”

1998年5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克鲁格曼在其个人网页上“抛”了篇题为“日本陷阱”(Japan'Trap')的“NOTE”。教授为日本经济开出了令世人瞠目的药方:要使日本经济从长达7年的经济衰退中走出来,日本政府必须“创造”长期的比如15年的5%的通货膨胀预期。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日本乃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学界产生了轰动效应,引起日本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极大兴趣。其后,教授又连续在其个从网页上“丢出”一系列“NOTE”,对“日本陷阱”现象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克鲁格曼教授的理论逻辑是什么呢?在价格下降的环境中,消费者普遍认为未来价格要低于当前价格,产生了通货紧缩预期,公众减少和延迟当前的消费和投资,使储蓄率提高和投资率下降。为增加公众消费和投资,银行的名义利率必须下降。设这种通货紧缩很强,名义利率已为零,贷币供求的调整已不起作用了。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创造通货紧缩预期,使实际利率成为负值,实现总供求的均衡。克鲁格曼认为,“日本陷阱”出现,就是通货紧缩引起实际利率提高,储蓄率上升、投资率下降、消费疲软,进一步加剧了通货紧缩。央行为抑制通货紧缩,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下调利率。当利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时,扩大货币供应量,只是刺激了公众的手持现金需求,不能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货币政策失效。因此,“日本陷阱”是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失效现象。日本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主有以下几条原因:一是因为全球价格水平下降的影响,二是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给增长缓慢,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三是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导致公众产生未来收入下降的预期。

简单的评说:当价格同比指数为负数时,比如-3%。中国现在这种情况就是如此。银行名义利率既使调到0,实际利率仍为正3。这时,再扩大货币供应量,比如发达国家那样,让市场力量把利率往下压,已没有空间了;而按中国做法,央行让银行行调利率,也没空间了。这时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流动性陷阱”。这时以前的货币政策操作就失去作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造成通货膨胀预期,改变消费行为,扩大需求。格鲁格曼教授的这个观点,应当说是有道理的,不仅对日本经济,也对当前中国经济有借鉴的价值。

──摘编自刘宪法:《“日本陷阱”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现实》一文,原文载《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

参阅资料: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中译版

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四版)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

J·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亚诺什·科尔奈:《短缺经济学》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两卷本

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

李晓西:《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李拉亚:《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钱伯海主编:《供需平衡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美国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张浩若:《辉煌的历程》,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年版

国家统计局:《成就辉煌的2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

张风波:《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国家体改委国外司:《国外经济体制研究汇编1994-1995》白皮本。

江春泽等:《“九五”通胀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马凯:《中国价格改革20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

李晓西:《统一的市场价格目标模式》,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年第12期。

李晓西:《转轨过程中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经济研究》1994年第3期。

国家统计局研究所:《价格改革与通货膨胀趋势》,《研究参考资料》第75期。

徐连仲范芹:《我国物价运行规律及近期走势分析》,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分析》1999年第11期

谢平沈炳熙:《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

刘宪法:《“日本陷阱”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现实》《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

THE END
1.经济学供求关系图中的字母代表什么意思?如:PQSDE...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p(price)是价格,q(quantity)是商品数量,S表示供给量,D表示需求量,E表示供需平衡点,有时也用x表示商品X的数量,而用△x表示商品x数量的变化量.既△q表示商品数量的变化量.TP,AP,MP分别表示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cf6a36371f63261362eb4408115fa6c7.html
2.供需关系曲线图.doc\t /s/_blank D.供求决定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 13、M、N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求,若M商品的成本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图中表达的变动关系正确的是? \t /s/_blank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 14.国家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后,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928/6011152240002110.shtm
3.如何用曲线图表示价格与供求的关系?高中政治主题教学在新版教材《经济与社会》第16页,有一个问题:结合材料,举例说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的关系,并用曲线图表示这种关系。 这个问题有下面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期望大家共同思考: 第一,价格与供求是什么关系? 第二,用下图能否表示它们的关系? 第三,用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能否表示它们的关系?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86c17a440102z2g7.html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全球“人口.粮食和环境供求关系比较紧张的一...精英家教网>初中地理>题目详情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全球“人口、粮食和环境”供求关系比较紧张的一个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合适的字母填入图中:A.人口问题 B.环境问题 (2)由图可知,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撒哈拉以南非洲农牧业生产落后的历史根源是 ...http://www.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0fe19b02198fe0b281281311a61153cb
1.供需双方的博弈深度探究市场平衡点市场是资源和需求相互作用的平台,它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供给侧代表着生产者或供应商,而需求侧则代表着消费者或购买者。在这个博弈中,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最终价格以及产量。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生产能力或者意愿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情况,而需求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消费能力或者...https://www.wemvhjgm.cn/ke-pu-wen-zhang/298804.html
2.供求市场动态深度探究供应和需求的关系供求市场动态深度探究供应和需求的关系 供求市场:如何平衡供应与需求? 什么是供求市场? 在经济学中,供求市场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买卖双方之间的交互作用,他们通过价格机制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数量。一个健康且有效率的市场需要有良好的供需平衡,这样才能确保资源得到...https://www.1lhyh3ij.cn/ke-yan-jin-zhan/396812.html
3.供求关系图怎么画?市场总监教你快速抢占市场!通过研究市场供求关系,并据此绘制市场供求关系图,企业和市场经济师可以更直观地掌握供求情况,进而,可以更好地把握住机遇,同时也能够及时预测到威胁和陷阱。 从boardmix绘制的供求关系图我们可以看到,根据供给定律:当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上涨时,企业将生产更多该商品,以寻求更多的利润。而需求定律指出,当一种商品的市场价...https://boardmix.cn/article/supplydemanddiagram/
4.供求关系曲线图知识点理想股票技术论坛供求关系曲线图是股票技术分析中的重要工具,通过绘制股票的买卖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曲线,可以帮助投资者分析市场中买卖力量的变化和供需关系的演变。了解供求关系曲线图的知识点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判断股票的走势和未来走势的可能性,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理https://www.55188.com/tag-6123535.html
5.经济学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发表评论 经济学-供求关系 下载源文件 下载桌面端 立即使用(¥3.00)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野心与梦想 关注 他的近期作品 查看更多>> 会员卡 这是一篇关于会员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推销,激励制度,培训,优惠活动,服务,产品。会员卡是商家...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69190
6.2023年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趋势展望行业资讯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快速降温后,7-8月购房者观望情绪加重,市场情绪持续低迷,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增加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恢复以及金融系统的稳定均产生不利影响,稳地产的迫切性上升。7.24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房地产定调,首次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8月底... 二季...https://news.fang.com/2023-09-27/48323606.htm
7.西南地区:分化持续,“双向”调节稳楼市房产频道图:昆明主城区涉宅用地供求关系变化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点击试用) 2021年昆明主城区商品住宅供需缩量明显,商品住宅供应774.5万㎡,同比下跌超三成,达32.6%,成交655.1万㎡,同比下滑28.9%。一季度市场整体供应不足,市场出现短暂的供不应求局面;二季度市场供应放量,促进需求释放;三季度受宏观环境变化,市场迅速降温,...https://house.hexun.com/2022-02-07/205247221.html
8.帮助中心上图中,您可以点击”修改专家资料“按钮,对已经提交的信息进行修改。 四、申请成功 专家申请审核通过后,申请用户在登录后进入“个人信息”,查看到“专家申请成功”(如下图),同时,在左侧显示“专家管理中心”。 四、专家信息修改 审核通过后的专家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修改后应再次经过管理员审核。在上图...https://www.tongyi.com/index.php/helpp/search
9.房地产论文(优秀15篇)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目前房地产经济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房地产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教学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 房地产论文9 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30726170040_7420591.html
10.传统供给关系被瓦解新经济需要无限供给新法则经济人(完全理性)假设、稀缺性假设(资源有限假设),以及市场出清假设是传统经济理论的三大支柱,供求关系则是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关系。 在经典的经济学论著中,产品是通过资源转化而来,基于资源有限假设,产品的产量即供给总是有限的。经济学家惯常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抽象成资本(K)和劳动(L)两大类,并用某种形态...https://www.yicai.com/news/100931015.html
11.2022年第一季度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广州市番禺区...2.供求关系趋于平稳 2022年第一季度,用工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求人倍率)为0.95,同比下降0.24,即从2021年平均1.19个岗位对应1名求职者,下降到今年平均0.95个岗位对应1名求职者。 图2-2求人倍率变化走势 (二)需求分析 此项数据来源于“番禺就业网”用人单位登记招聘各类人员信息。 http://www.panyu.gov.cn/zwgk/zdlyxxgkml/jycy/jctj/content/post_8283323.html
12.《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之二:市场如何运行2.1 用供给曲线描述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如图可见,随着价格的升高,供给量相应增大。原因是高价格使得卖家更有意愿投入成本。 2.2 供给曲线的移动 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1、投入品价格 2、技术 3、预期 4、卖着的数量 3、需求和供给的结合 3.1 供求定理 ...https://blog.csdn.net/ss1300460973/article/details/110691425
1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求评价的空间分异特征与生态格局划分——以...3.4 生态系统服务供求关系空间特征分析 通过Z-score标准化将各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值与需求值进行关联, 得到象限图。由图 8可知, 处于高供给-高需求区的区县极少, 仅有4个, 绝大多数城市处于高供给-低需求区以及低供给-低需求区, 分别为83个与71个, 几乎占研究总数的3/4;剩下的51个研究单元处于低供给-高...https://www.ecologica.cn/stxb/ch/html/2020/9/stxb201904120734.htm
14.GitHubnaoko821/kkndme呵呵!多少有点扯淡!!别再提供求关系了!~~ 供求根本是平衡的!! kkndme: 中国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土地一点不稀缺。 但假设你在北京西城上班,让你去塔特拉马干买房子,你愿意去吗? 全国有点钱的都要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买房子,所以才会稀缺。 https://github.com/naoko821/kkndme_tianya
15.供需关系范文9篇(全文)而生存本能要求动物从自身基本的生存利益出发, 尽全力使供求大于或等于生存所需的需要, 可以说动物的自私本能是源于生存条件的供求不平衡而发展出的一种最大限度的维持生存的本能。也就是说, 供求关系是自私本能的基础。在自私本能向私有观念变化发展过程中, 供求关系依然发挥着根本作用。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j4zjcwh.html
16.基于价值和市场评价贡献的数据要素定价机制场景、供求关系、定价方法和定价估值体系,是数据产品价格的主要量化和发现渠道。数据要素市场竞价机制发挥作用,主要依靠多层次交易市场、合理的竞价模式和有效的交易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定价机制,应加快数据交易的技术、产品和管理的“标准基建”,构建科学的数据资产估值指标体系,培育和建设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建立...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331/102139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