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谈农业经济发展——改善供求关系理顺价格机制滚动新闻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习银生

河南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资深分析师陈艳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

农业经济平稳开局

中国农业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一季度我国农业经济平稳开局,为全年农业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具体来说,我国农业形势如何?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如何?

黄汉权:中国农业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一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和预警指数分别为100.4点和93.3点,虽然比去年四季度低0.9点和6.7点,但仍处于景气区间和“绿灯区”,做到了平稳开局,为实现全年农业稳定增长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习银生:当前玉米处于阶段性过剩状态,库存高企。为顺利开启去库存进程,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去年降低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今年3月底,国家明确将启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此前,农业部发布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规划,计划通过粮改饲等多种措施在未来5年压缩玉米面积5000万亩以上。这一系列政策调整有利于减少库存增量,为加快去库存提供有利条件。

陈艳军:2014年我国开始实施大豆目标价格制,不再对东北地区大豆进行临储收购,虽然农民惜售和国产大豆的食用特性,使国产大豆价格一直高于进口大豆,但东北大豆价格仍快速回落,与进口大豆的价差由2014年的每吨1000元至1600元回落至当前的每吨100元至400元,且因进口大豆进入食用领域数量增加,使得国产大豆需求量较往年下降,销售难度增加。不过目前关内大豆基本售罄,需求主要依靠东北大豆,黑龙江地区在4月份集中售粮之后,农户手中大豆不足两成。此外,东北地区新季大豆已经陆续开始播种,农忙期间农民售粮数量将阶段性下降,也支撑了国产大豆价格。

朱增勇:2016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累涨13.0%,5月第一周创历史新高。农业部4000个监测点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0个月环比下滑后企稳,2016年3月存栏环比持平,同比减少6.3%,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下滑直接影响了仔猪供应、生猪存栏量和猪肉生产能力,导致猪肉市场供需偏紧的状态和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为了稳定猪肉市场,去年12月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分7批向市场出库投放了12.2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另外,近期北京、浙江、陕西等12个省市也陆续投放了地方储备猪肉,共投放了近3万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

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

在我国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农业经济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主要农产品市场呈现出什么特点?

黄汉权:一季度农业经济稳中有升、稳中有快。“稳”是指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农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温和回落,一季度农业增加值为8803亿元,同比增长2.9%;春耕形势良好、粮食种植意向平稳。“升”主要来自农产品价格和出口双升。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6.7%,连续4个季度上涨且涨幅扩大,但品种间分化明显,蔬菜和生猪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2.0%和16.6%;而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则由于阶段性供大于求价格同比下跌6.2%、0.6%和14.7%。农产品出口由降转升,一季度农产品出口额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3.7%,扭转了连续3个季度下降的局面。“快”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务农收入增长加快,受生猪、蔬菜价格上涨的影响,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253元,同比增长6.7%。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提速,得益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一季度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4191.9元,同比增长14.9%。三是农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2362亿元,同比增长24.7%,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

习银生:就玉米来说,在去库存压力背景下,由于国家大幅下调了2015年产玉米的临储收购价格,今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同比跌幅较深。1至4月,国内产区和销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分别为每吨1861元、2110元,同比分别下跌17.5%、15.6%。国内外价差逐步缩小,1至4月国内外玉米平均价差553元/吨,同比缩小261元/吨。我国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减少,1至3月玉米累计进口量64.55万吨,同比减47.6%;高粱、大麦、玉米酒糟(DDGS)3种替代品进口总量为411.67万吨,同比减少22.6%。

陈艳军:就大豆来说,一季度,国内大豆市场呈窄幅区间震荡、反复筑底态势。在国内大宗商品整体向上的背景下,4月上旬国内大豆价格见2009年5月以来的低点后,结束了自2015年6月开始的持续单边下跌行情,出现了近一个月的上涨行情。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国内大豆市场已完成转换,未来行情将呈震荡上行态势,需注意我国临储大豆拍卖情况和美国商品基金对下半年美国大豆主产区天气的炒作情况。

尽快补齐两块“短板”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和促增收等问题,粮食面临着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问题,玉米库存高企,大豆高度依赖进口。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黄汉权:一季度农业平稳开局,为经济全局工作赢得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一是调结构压力加大。在品种结构上,一方面,粮食“十二连增”特别是玉米大幅增产导致供给过剩、库存爆满,今年夏粮两个月后即将上市,“去库存”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短缺严重的大豆生产逐年下降、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供给质量上,低端、大路农产品多,优质和品牌农产品少,工业供给品种质量结构和市场需求脱节,迫切要求调整农业结构。二是降成本任务艰巨。受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以及小规模分散经营等因素影响,我国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不可逆转,只能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资源要素效率等有限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三是补短板仍需加力。当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低、农业科技能力不强、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不高等状况,仍然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尽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这两块短板,补齐农业科技和农民素质这两块短板。四是促增收面临新挑战。我国经济仍在下行探底通道,受经济增速回落影响,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和工资收入增速将趋于减缓。

习银生:就玉米来说,近年来,由于生产超常规增长与消费持续低迷的叠加作用,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产不足需迅速转为产大于需,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不断加剧。为保护农民种植收益,缓解“卖粮难”问题,2012年至2015年我国连续4年启动了大规模临储玉米收购,累计收购量超过3亿吨,同期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成交量仅为3000多万吨,国内库存不断增加,供应压力加大,仅临储玉米库存就高达2.5亿吨左右,超过我国玉米一年的产量。

陈艳军: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当前进口大豆占国内大豆消费总量的86%,国产大豆占国内大豆消费总量的14%,因此,国内大豆市场主要跟随全球大豆定价基础CBOT大豆价格走势。由于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国产大豆以食用为主,油用为辅。因此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也会因各自的供需不同而出现阶段性的独立行情。不过近两年,因为进口大豆进入食用领域数量越来越多,挤占了国产大豆市场份额,使得国产大豆的走势与进口大豆越来越趋同。国际大豆市场已实现U型反转,未来一至两年价格将呈震荡向上态势,这将推高进口大豆到港成本。

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黄汉权:要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发展社会化服务等多种途径,推进农业节本增效,对冲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配套改革方案,避免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造成农民减收,提高农民财政转移性收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块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把土地等财产性收入培育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习银生:目前玉米去库存进程已逐步开启,储备玉米轮出加快、跨省移库玉米销售启动、临储玉米拍卖和定向销售即将开始,而且,临储政策取消以及市场定价机制的确立,这些将对后市玉米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国内玉米面积13年来将首次缩减。玉米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机制,对近年农民玉米种植意愿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将缩减1500万亩左右,产量比上年下降约3%。二是预期国内外玉米价格逐步接轨,国内市场价格将维持下行趋势。三是消费需求将恢复增长。玉米去库存以及价格下行,将有利于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增加。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一文看懂:供需关系链是世界本质我无意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职业都列出来,我只是想说明这个世界是一个供需世界,有需求就一定有供应。 这个世界就是,你干工作,别人付给你相应的报酬,支付者获得了想要的劳动成果,劳动者获得了报酬,劳动者使用劳动报酬维持生活。 对大部分都人来说,在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的生存和运行模式,就是一个供需关系。 https://www.jianshu.com/p/ceecef42c5bc
2.供需关系曲线图.doc下列事件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 \t /s/_blank A.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 ? 5.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t /s/_blank ? 若社会劳动生产...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928/6011152240002110.shtm
1.供需关系分析:如何识别股票市场的供需信号股票频道在股票市场中,供需关系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投资者,了解如何识别股票市场的供需信号对于制定投资策略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什么是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商品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商品价格...https://stock.hexun.com/2024-04-26/212681335.html
2.供求市场动态深度探究供应和需求的关系如何分析供需关系? 要理解并分析一个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我们需要收集有关供应商提供多少以及潜在买家的需求多少相关数据。此外,还需要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人们想要更多或者更少地购买某个物品,以及他们愿意为此支付多少钱。一旦我们对这种关系有了深刻认识,就可以开始探讨如何调整这两个侧面以实现更佳平衡。https://www.1lhyh3ij.cn/ke-yan-jin-zhan/396812.html
3.供需双方的博弈深度探究市场平衡点供需双方的博弈深度探究市场平衡点 市场基本概念 市场是资源和需求相互作用的平台,它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供给侧代表着生产者或供应商,而需求侧则代表着消费者或购买者。在这个博弈中,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最终价格以及产量。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https://www.wemvhjgm.cn/ke-pu-wen-zhang/298804.html
4.供求关系1供求关系 2供求特例 1供求关系 编辑 供求关系曲线 广义供需关系 广义供需论 基本观点:供需差动 (需求与供给产生差距,便有动力或动机寻求供给满足需求,这样的动力与供需差值有关) 实验例子:牛顿惯性定律实验 推动装有不同量的内容物的容器,加速度不同 https://baike.sogou.com/v75646.htm
5.供需关系范文9篇(全文)物流行业供给侧存在的诸多结构性弊端,反映出物流市场供需关系在认知上的盲目性和相关物流企业决策上的主观性,单纯考虑供给适应市场,而缺乏供给引领市场、创造需求的思想,一味根据眼前市场的景气度来配置供给,在经济景气时盲目投资扩张“物流热点”,缺乏对可能风险的防范意识和对冲措施,当单一需求充分满足后,必然产生多余...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j4zjcwh.html
6.供求关系图怎么画?市场总监教你快速抢占市场!此时,卖方可以获得较少的利润并倾向于减少供应量,而买方会增加对他们获得的更便宜产品的需求量。随着供给量的减少和需求量的增加,市场将趋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最后,产品的供需将达到平衡。这就是所谓的供求关系法则——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会调整以使该商品的供需平衡。https://boardmix.cn/article/supplydemanddiagram/
7.亚马逊选品(第7篇)市场体量与市场供需比例以eyelashes为例,20W的产品链接数量对应120W的市场,也就是说一个卖家对应六个购买需求。这个供需关系比例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说供需关系比例在1:1或者1:2,甚至是零点几的话,那么整个市场就是供大于求的市场,能够在一比1比15这种的一个情况下,那么就证明是比较不错的供小于求市场。 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144804
8.最终产品的供需决定原材料的成本最终由产品供求关系决定3.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决定资源成本 合理的逻辑关系刚好反过来。不是产品的原材料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售价,而是最终产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最终消费品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再反过来,决定它上面一层又一层、一环又一环的原材料价格。 这是倒过来的一个关系。最终产品的供需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这个价格再反过来决定...https://blog.csdn.net/shidebin/article/details/88388562
9.“电荒”再度来袭,电力供需失衡该如何解决?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建设更加侧重于电量平衡,在满足长期电力平衡或容量充裕性的机制上尚属空白。与此同时,正在推进建设的电力现货市场,更多反映的是实时供需关系和变动成本价格,难以保障电力长期平稳供给。 国际经验表明,设计应对发电投资周期性波动的电力市场机制作用,对长期容量充裕性保障和促进电源力行投资作用明显。当前...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08205.shtml
10.供给侧结构改革什么意思当前,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实现...https://www.yjbys.com/jiuyezhidao/news/1318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