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供需关系?供求关系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全部产品、劳务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质的适应性和量的平衡。社会再生产过程,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在实物上如何替换的问题。在再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既互相供给产品或劳务,又相互提出需求,构成了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供求关系。保持良好的供求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
1.供求关系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关系商品经济的许多范畴都可以统一到供求关系之中。如研究商品关系的那些基本范畴:生产与消费、价值与使用价值、商品与货币等相互对立的概念,一旦把它们与市场相联系.实际表示的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在市场上“互相对立的只是两个范畴:买者和卖者。需求和供给”。在商品的供求关系上再现了下列关系:第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买者和卖者的关系;第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尽管二者可以由第三者即商人来代表”。
2.供给和需求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都由生产产生。处于对立地位的供给和需求彼此很难分清。在不同的角度说.供给就是需求.需求就是供给。属于增加供给的生产活动同时增加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和由于增加对劳动的需求而增加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马克思在谈到供给和需求的含义时说。“要给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概念下一般的定义。真正的困难在于。它们好像只是同义反复”:并认为供给和需求都决定于生产:“供给和需求是由生产本身决定的”.深刻阐述了供给和需求的辨证关系。供给与需求的这种辨证关系对于政府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很有指导意义。
3.供求关系不决定价值.但决定价格的波动供求关系虽然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关系之一,但它对商品经济的本质关系—价值关系.却没有决定作用。它只作用于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价格随供求关系上下波动,但价格与供求是互动关系.供求的不平衡在“互动”作用下有自动消除不平衡的趋势。4.供求关系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供求关系的社会性是生产关系社会性质的表现。生产的方式既决定了供给的方式和供给的结构。这个结构又直接规定着需求的结构。“供求还以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存在为前提.这些阶级和阶层在自己中间分配社会总收入.把它当作收入来消费.因此形成那种由收入形成的需求;具体地说,需求的量取决于市场上用于购买的货币量。而这个货币量最终是由一定的分配关系决定的。一定的分配关系又取决于一定的社会性质和消费者的阶级地位。
▓▓▓▓▓▓▓▓▓▓▓需求理论……
西方经济学把“需求”摆在首位,该理论认为,决定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五个:
1.市场价格;2.平均收入水平;3.市场规模;4.该商品的替代品的情况,包括数量、品种多少和价格;5.消费者的选择偏好;
一般假定除价格外的其它因素在一定时期和地方是相对稳定不变的。所以需求被简化成商品数量与价格的函数关系,即需求量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比例变化。
▓▓▓▓▓▓▓▓▓▓▓供给理论……
决定供给的因素也有四种:
1.市场价格;2.生产成本;(生产者之所以供给商品是为了赚取利润。利润是收益与成本的差额。在价格一定时,成本越低,利润率越高;生产者供给的商品量也越大。反之则越小)3.生产要素的价格;4.其它商品价格的变化;
此外,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往往使供给减少。与需求类似,一般假设其它因素相对不变。只有市场价格随供给变动。正常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呈正比例变化,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