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_gaokao_com)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这是一份来自中国的重要情报,
它完全有可能改写珍珠港的历史,
是谁,又是怎样获取到这份绝顶重要情报的
它为何没能挽救珍珠港一条“战舰大街”和几千名美国官兵的最终命运
本文将为广大读者揭密一段不可忘却的往事。
日军偷袭珍珠港
消息传到华盛顿后,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面色阴沉,他环顾着众幕僚说道:在与日本正式开战前,必须弄清,当对手在珍珠港倾泻冰雹一样的重磅炸弹之前,美国当局是否跟瞎子聋子一样,一无所知还是获悉了敌人偷袭的情报,由于人的因素,而失之交臂,最后招来弥天大祸随后总统郑重申明:这个疑团,不能留给后人去解决,只有现在刻不容缓地弄个水落石出,今后才能吸取这个沉痛的教训,跟日本人血战到底。
在接下来的彻查中,美国人猛然发现:他们错过了一个来自中国的重要情报,这个情报几乎可以改写珍珠港12月7日的历史……
“南进”或“北进”——多国聚焦的热点
1941年,是世界风云变幻的一年。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略战争。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蒙受了重大损失。纳粹德军攻占了苏联大片领土,并包围了列宁格勒,兵临莫斯科城下,苏联卫国战争形势险峻。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取得的暂时军事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扩张侵略的野心。但在进军方向和用兵的先后次序上,日本朝野形成了立场尖锐对立的两派;北进派以外相松冈洋右为代表,主张配合德国盟友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南进方针得到了近卫文麿首相及大多数海军将领的支持,主张以德国失信为由退出三国轴心,趁英法败亡之际向南发展,控制海上交通线以掠取南洋丰富的战争资源。
当时日本这一国策如何确定,将严重影响到欧亚各战场战局的发展,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因此,各方都对其十分重视,千方百计都在想搞清日军的动向。
对于苏联来讲:
斯大林的确是捏着一把汗。前门一个吹胡子瞪眼的希特勒已令他左支右绌,如果后门再挤进来一条东洋恶狗,他将被迫陷于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对于美国来讲:
罗斯福是希望日本北进的。因为日本如果南进,势必与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发生冲突,美国将面对一个世界上数一数二海军强国的挑战;而日本北进,不仅有可能避免美国直接参战,而且从大的意识形态上来讲,苏俄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美国崇拜的“民主”和“自由”本来就是格格不入的。况且,美国人素来就是爱“坐山观虎斗”以“坐收渔人之利”。
对于纳粹德国来说:
虽然血统高贵的雅利安人打心眼里看不起素有倭奴、倭寇之称的东洋小日本,但从自身的实际利益出发,还是希望日本人能抄老毛子的后路,以减轻自身在东线战场的压力。
对于已经没落的大英帝国来说:
这个被在家门口隔海叫阵的希特勒搞得元气大伤的昔日“日不落帝国”,当然不希望日本人再来染指其在东南亚仅剩的那几块殖民地;再加上那个一身赘肉的当权者(指战时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故有的对苏俄社会制度的敌视,所以英国也是希望日本人北进的。
对于中国的国民政府来说:
苦挺了数年之后,老蒋一直就期待着的就是美日翻脸的那一天。这样,日本兵锋南指不仅可以减轻他的战场压力,保存军队实力以维护其蒋家王朝的统治,而且他终于能和世界首富的美国大老板挤坐到了一条板凳上,要钱有钱、要枪有枪……因此,中国国民政府是希望日本南进的。
对于实力弱小但一心抗战的中国中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来说:
日军到底是北进还是南进,这不仅牵扯到“二战”两大战场的攻守态势,而且对敌后抗战策略及反摩擦、反内战斗争的方向把握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因此,中共中央命令自己的情报组织一定要搞到日本的战略动向。
……
美国人为自己的轻狂和无知付出代价
可是,既然美方事先已得到了这条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为什么没能挽救12月7日珍珠港的命运呢这还要从美国人对待这个情报的态度说起。
当中方获得了这一重要情报后,立即召开了向盟军驻渝代表通报这一情况的会议。然而,盟军的绝大多数代表对这个情报表示怀疑,认为凭中国情报机构的业务和技术水平,根本不可能获得如此重要的军事情报。更可气的是,那位参会的美国将军听到这条消息以后还捧腹大笑,说什么你们中国人开什么玩笑,日本人正在和美国人谈判,两国关系很好,这是在挑拨日美关系,(这条情报)根本不屑一顾,你们中国人怎么能掌握这么高级的情报根本不相信。在他看来:小日本根本没有挑战美国的实力,何况不久前它在诺门坎被老毛子好好地教训过一顿,现在又深陷中国战场而无力自拔,根本无力再向美国发起新的攻击。
中方坚信情报可靠,经反复权衡后,再次通过中国驻美武官向美国政府紧急通报。美国总统罗斯福接到这一重要情报后,开始非常重视,立即召开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紧急研究对策。但在会上,很多人对中国情报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理由是这份情报太具体了,详细到了令人无法置信的地步。本来,决定两国开战这已属于最高的国家军事机密,能够得到敌国的这一情报已属十分不易,何况这条情报能详尽到几月几号,派什么部队具体打击哪里……最后,罗斯福也对此情报产生怀疑,以致在会上没有形成一致意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这里,美国人按常理的分析不是没有道理,但西方人理性的思维方式对于狭隘岛国上阴险狡诈、性情乖张、全无信义的倭寇是不适用的。因为纵观近代小日本的发家史,每一次成功无不是依照蛇吞象的逻辑冒险成功的。况且,经过屡次的冒险得手,日本狂妄变态的思维形式已经完全代替了理性。再看当时的日本当权者,首相东条英机本身就是一个嗜血成性的战争疯子,而那位统领强大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山本五十六大将更是一个十足的战争赌徒。这样,就活该美国人倒霉了。
不久,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
事后,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珍珠港事件”是具有远见卓识的罗斯福总统和他的高级幕僚们,面对国内浓厚的孤立主义情绪,为了使美国在纳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全面征服欧亚大陆之前投入战争,上演的一出“苦肉计”。同时,为了减少损失,美国当局又借故将3艘航空母舰调出了珍珠港,并通过秘密渠道不露声色地运去大批医护人员和急救物资。但也有人质疑:就是罗斯福吃了豹心虎胆,估计他也不敢押这么大的赌注,拿海军的主力、国民的生命和国家的命运开玩笑。因为作为一个国家元首来说,都知道战争非同儿戏。“珍珠港事件”美军所受的损失,两年之内都没能缓过劲来,期间任由日本海军舰队在太平洋上胡作非为、横冲直撞。对此专家认为:在对待战争的问题上,应该说国家元首是不敢冒这种险的。
由于至今仍未找到最有力的直接证据,因此有关“苦肉计”之说,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那么,中国人是如何获取到这条重要情报的呢在现存的历史资料中,对于这条重要情报的获取途径大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认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是由戴笠领导的“军统”通过无线电侦测获取并破译的。“军统”的全称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1938年在“复兴社”的核心组织“力行社”的基础上成立的国民党最大的情报特务组织之一。由于当时日本空军经常轰炸重庆,“军统”受命通过监测、侦听日军空军的通讯,来获取日军秘密的作战计划和掌握其行动规律。“军统”曾于1941年上半年,就监听到了日本空军向太平洋方向作战的准备和计划。
但有些专家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因为偷袭珍珠港的是日本海军的舰载机,属于海军航空兵,与空军无关。再说,当时再先进的战机也不可能从日本本土到夏威夷打个来回。那么,“军统”通过侦听日本空军的动向,又怎么能够了解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
第二种说法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是由两位中国人——杨宣诚和文强破译的。
杨宣诚,湖南长沙人,16岁赴日本留学,后于1913年进入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学习,学成后回国。“九一八”事变后,出任中国驻日大使馆海军少将武官。当时中日关系日趋紧张,中方急需日方军事情报,杨宣诚便利用自己精通日语、在日有很多师友的有利条件收集了大量重要的日方军事情报。1937年抗战爆发,已经回到了国内的杨宣诚出任国民政府最高情报机关——第一部情报处处长兼第五部对敌宣传组长,主持对日作战军事情报工作。其间由于工作需要,他招揽了一批情报高手,其中就有湖南籍情报干才文强。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由杨宣诚领导和文强参与的第二厅监测电台接收到日军一个新出现的密码。由于距离太远,电波十分微弱,时隐时现。经杨宣诚与文强等夜以继日地全力破译,得知这是日本太平洋海空军之间的一个联络信号,这引起杨宣诚与文强的高度警觉。杨宣诚随之命令文强率领一组监测电台,日夜跟踪这一神秘波段。在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前夕,神秘信号更加频繁出现。杨宣诚与文强经破译得知日军正在加紧向太平洋地区调兵遣将。杨宣诚和文强经过缜密分析认为,一定是日军要向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某战略要点采取重大军事行动……
鉴于中国的情报部门都在事先得到了德国入侵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准确情报,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的情报机关表示大为钦佩,这也使得老蒋面上有光,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自言罗斯福对他“将益见尊重与信赖矣”。但当罗斯福郑重向他提出要求中国派一位精通日语、英语的海军军事情报专家做他的私人军事顾问时,深知军事情报的极端重要性及情报精英难能可贵的老蒋还是婉言谢绝了。
至此,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是由国民党的情报机关破译获取的这一说法似乎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但几十年之后,关于获取这份宝贵情报的一种新说法却又浮出水面:最先获取日军偷袭珍珠港计划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情报组织。
潘汉年与中央特科
潘汉年,1906年出生,江苏宜兴人。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备组织工作,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关系。潘汉年同时又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红军长征时,他曾利用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经过谈判,使红军顺利通过了由地方军阀实际控制的区域;在遵义会议后,为了恢复党的地下组织从而展开敌后工作,同时也为了与中断很久了联系的共产国际取得联系,他又设巧计随商队潜出老蒋重兵云集的贵州,经香港安全回到上海。抗战爆发后,潘汉年领导的中央特科情报部门成功地渗透进了侵华日军内部,并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下组织来侦获情报。
1941年初,正当日本朝野为“南进”还是“北进”进行激烈辩论的时候,中共中央就两次急电潘汉年,令其一定要摸清日本的战略动向。为什么这件棘手的事非要潘汉年来办呢因为在潘汉年的手中,有一张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轻易打出的“王牌”——一个由日本人组成的、专为中共提供重要情报的特殊情报小组。那么,潘汉年又是如何拥有这张“王牌”的呢
早在日本侵华之前,处心积虑的日本外务省就在上海开办了一所名为“同文学院”的学校。这个“同文学院"明为教育机构,实则是一个特务培训机关,其目的是为日后侵华培养一批“中国通”。但不成想,一些颇具正义感、同情中国抗战、反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学员受日共进步宣传的影响,成立了一个受日共直接领导的共青团支部,并一直与潘汉年领导的中共情报机构保持着接触,由潘汉年委专人负责指导他们在中国的活动。这批学员毕业后,大都被分配到了日本驻华的关键机构,如西里龙夫(音)后来成为华东派遣军司令部的报道部部长;中西公(音)成为满铁系统能够接触到所有机密文件的高级职员。此外,还有被分配到驻华日军的派遣军司令部工作的;有在驻华武官处任职的……都是一般人不可能进去的相当重要的岗位,从而成为潘汉年埋藏在日本特务机关深处的一支“中共谍报队伍”。
随后,这一情报经潘汉年之手报给了中共中央。中共高层深知这个情报对美国的重要性,但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情报网络,决定把这份情报转给军统系统,以军统获取情报的方式向美国通报。于是,特科又安排通过一个军统驻上海的情报工作人员,“很自然地”让军统觉得是自己获得了这一价值连城的情报。
当珍珠港噩梦醒来之后
日本人冰雹般的重磅炸弹给一向轻狂自大的山姆大叔上了生动的一课,它使新大陆荣誉扫地、星条旗黯然失色、美国海军威风不再。但是,珍珠港上的每一丝硝烟、每一缕火苗,都刺激者美国人的神经,促使他们清醒、严肃和振奋。这只不飞不鸣已久的北美秃鹰,旋即以全身的热量和勇气,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斗中去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久,美国罗斯福总统就下令撤去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将军的职务,由切斯特·尼米兹将军取而代之。后来,在长达4年之久的太平洋大海战中,尼米兹这个骄勇的海上骑士,成了日本海军之魂山本五十六将军不共戴天的死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也是军事情报斗争最为激烈的一场战争。可以说,敌对双方的情报较量始终渗透于战争的每一个角落,谁都想利用情报这把利剑,刺穿深不可测的战争迷雾。吃了一堑的美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先后于:
美国空军伏击山本座机,山本坠亡
——珊瑚海海战中遏制住了日本人进攻的势头。
——中途岛大战中一举扭转了开战以来的颓势。
——在布因岛的空中伏击战中,把日本那个所谓的“军魂”山本大将打得魂飞魄散,报了珍珠港的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