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的起因要从日本的战略计划讲起:
1939年,日本已经深陷侵华战争的泥潭多时,难以自拔,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为了获取新的资源,达到所谓“以战养战”的目的,日本又制定了新的战略计划——“北上”和“南下”。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
日军偷袭珍珠港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日美双方的战备阶段。日军对珍珠港制定了详细的战备计划,美军对日军的威胁却没有足够的重视。
1941年刚刚服役的翔鹤号航空母舰,翔鹤号和瑞鹤号的服役极大地增加了日本海军实力
美军战列舰是日军的重要目标,它们的水平装甲带非常厚,用一般的炸弹难以击穿。于是,日本海军将长门级战列舰的410毫米主炮炮弹改装成了航弹,穿甲能力惊人。除此之外还改装了一种浅水鱼雷,以备在水深只有12米的珍珠港投入作战。
日本航空母舰赤城号上的两枚鱼雷,这种鱼雷将在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当时,日本还在和美国进行谈判。日本无法接受美国提出的条件,但下决心继续谈判以作为开战的掩护。一切顺利的话,同美国宣战书将于开战前半小时递交美国。
第二阶段,双方在珍珠港交战阶段。日军成功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海军损失惨重。
日军赤城号航空母舰上准备起飞的飞机
第一攻击波的鱼雷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进行了狂轰滥炸。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战列舰亚利桑那号的弹药库被点燃,当即被炸成两半沉没。战列舰俄克拉荷马号被命中多枚鱼雷之后也侧翻在珍珠港内。清晨8点50分左右,日军的第二攻击波机群出现在珍珠港上空,轰炸继续。在短短的的1个多小时里,日军共击沉、击伤美军各型舰船总计40余艘,其中击沉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2艘和油船1艘;重创战列舰3艘、巡洋舰2艘和驱逐舰2艘;击伤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艘和辅助船5艘。击毁飞机265架。美军伤亡惨重,总计2403人阵亡,1778人受伤。日军只有29架飞机被击毁,70架被击伤,55名飞行员死亡,5艘袖珍潜艇被击毁,1艘袖珍潜艇被俘——从战术上看,日军偷袭珍珠港无疑取得了重大成功。
珍珠港被轰炸之后的惨状
第三阶段:日军在太平洋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日军在偷袭珍珠港后,迅速扩张了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
从道义上讲,日本应该在开战前将最后通牒送到美国国务卿手中,但由于操作的失误,珍珠港事件成了名副其实的不宣而战,从而把日本钉在了道义的耻辱柱上。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人在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残骸上建造的水上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