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企业成长阶段分析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就要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内部分析时,首先要分析企业的成长阶段,确定企业处于成长阶段模型的哪一个阶段然后制定发展战略,对症下药。总体来说,成长阶段模型的研究方法是把企业的成长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对每个阶段进行研究,并形成一定的模式。不同的学者对企业的成长做了不同的阶段划分,并在各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成长模型,归纳起来有几十种,其中著名的有斯坦梅茨的四阶段模型、葛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丘吉尔和刘易斯的五阶段模型、爱迪斯的十阶段模型和弗莱姆兹的七阶段理论,本书重点介绍葛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
葛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哈佛大学教授拉瑞·葛雷纳(LarryE.Greiner)提出的五阶段模型主要描述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演变与变革的辨证关系,很好地解释了企业的成长,进而成为研究企业成长的基础。从图6-1可以看到成长性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化阶段)(合作阶段)
表6-1不同阶段的企业管理
通过组织惯例分析,使我们更容易确定企业发展阶段的特征和变革的重点,并采取对症下药的管理模式和战略。1)企业的管理模式借助下面这个图,我们可以了解到成长性企业一般要经过四种管理模式变化的过程,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这些管理模式有时可以互相结合。从纵坐标看,越往上越强调控制性,体现了管理的刚性;越往下强调灵活性,体现了管理的柔性。从横坐标看,越往右越强调管理的开放程度,往左走更偏重于内部管理。第一阶段的管理模式,可以称之为“以人为本”,仅通过创业者就可驱动企业的发展,
6.2企业历史分析
企业历史分析是将组织的资源状况与以前各年相比,从而找到重大的变化。通常会用到如销售额/资本比率和销售额/雇员比率等财务比率,以及不同活动所需的与资源比例有关的各种重要的变量。这种方法可以揭示出一些不太明显的变化趋势,它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其主要推动力,并且估计将来应该将企业的主要推动力放在什么地方。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历史分析来考察组织的资源状况,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哪些重大的变化。历史分析虽然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相对资源状和能力,但有益于企业正确认识本身所发生的变化及对未来可能的影响。
6.2.1行业历史分析为了深入了解行业特征以及构成这一行业的企业性质,咨询人员或其他战略指定者对行业发展史进行调查与研究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行业的发展一般需经过复杂的演变过程。行业的危机、行业结构的变化都与行业的发展和目前的状况关联。制定战略时,咨询人员要参考借鉴行业中其他企业成功的历史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反射出成功、失败、荣辱与兴衰。”通过对行业历史的研究可以发现某些令人惊异或不可理解的现象。比如,法国的摩托车行业和机床行业中,所有进入或立足于此行业的企业都屡遭失败。那么原因是什么?其他企业是否进入此行业?行业内的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避免以前的失败?
6.2.2企业财务历史分析企业历史财务报告通过历史财务报告分析,使战略制定者对企业的历史运营情况、企业运营成果和财务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是正确进行投资、管理决策和战略制定的基础。企业历史财务报告将涉及企业历史债务、投资风险、企业兼并、企业估值等具体项目的分析,判断企业的价值。通过企业历史财务报告分析、评价企业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了解企业历史资金流动、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学会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待企业历史问题,能有效的保障企业未来整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高效率的运做和战略制定的正确性。企业历史财务报告一般包括公司历史财务状况表(见表6-2)和历史财务比率分析表(见表6-3)。表6-2公司历史财务状况表单位:千元
项目大前年前年去年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净利润流动资产资产总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
表6-3历史财务比率分析表
表6-4提供了一种企业资源分析的框架和思路。表中的“未来”,既可以是战略期末,也可以是一年末,两年末,三年末,……以便能动态的进行。
表6-4企业资源分析
数量质量配置说明企业现状未来需求差距企业现状未来需求差距企业现状未来需求差距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市场资源环境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
6.4企业的价值系统分析“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是根据企业活动的连续过程来分析企业的能力。它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波特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为了评价企业的能力,波特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分成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主要涉及如何将输入有效的转化为输出,它直接和顾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支持性活动主要体现为内部过程。见图6-4
图6-4波特的价值链
6.5案例与分析
6.5.1张瑞敏:流程再造全面提升了海尔的国际化竞争力
编者按:12月26日,海尔的创业史上的里程碑,海尔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时刻。在2003年的这一天,海尔正式宣布,全球营业额预计将突破800亿元,折合97亿美元,世界500强的大门已经向海尔开启。与此同时,在这次冠以“海尔创业19周年、市场链流程再造5周年暨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发展研讨会”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再次精辟论述了海尔的市场链流程再造和国际化历程,阐释了海尔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理念。相信海尔的观点与做法会对中国许多企业有借鉴意义。下面是张瑞敏演讲的全文:
这样就带来了三个矛盾:第一个是速度和差错率的矛盾。大客户有时要产品要的非常快,例如:一个月生产100万台或者200万台你能不能做到?会遇到质量问题、模具开发的问题等很多问题。所以在这个快速转变的时候,设计能力、模具开发能力、制造能力,所有的能力都必须跟上。简单地说,就是在信息化的时代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能力。第二个是高性能和低价格的矛盾。大客户要的产品性能要符合要求,价格又要很低,有时候差1美元,能失去一笔很大的订单。表面上看是1美元,实际上是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别人能够做到的,说明他有全球最好的资源,你没有做到,是因为没有整合到全球最好的资源。可能是设计人员不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或者最合适的;可能是采购到的零部件并不是最有竞争力的……这是全球化的问题,是进入大流通必须解决的。第三个就是大批量和高质量的矛盾。沃尔玛一个小时在全球卖123万台DVD,它有时突然像放开闸门一样,在一瞬间销售一空。所以,质量必须100%的可靠!如果质量没有保证,不只是在沃尔玛或者家乐福永远不可能再进,在这个市场上也永远不可能再有信誉。
案例链接一:张瑞敏“洛桑路演”
10月7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请到了海尔首席执行官(CEO)张瑞敏,专门宣讲几个月来在海尔大行其道的“市场链”。此前,IMD的菲希尔教授已将《海尔建立市场链》做成案例流布四方。这间学院以发布每年一度的“全球国际竞争力排行榜”而著称,被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是“最具国际观”的学院。因此,IMD的听课人也都是颇有专业精神的企业管理者。在来自30多个国家近百名听众挑剔的目光中,张瑞敏开始了他酷似“路演”的上课。
6.5.3案例思考题:1.海尔的市场价值链是如何设计的?2.海尔市场价值链构造过程中,员工的观念如何转变?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如何再造?3.如何充分利用整个行业的价值链?4.组织结构应该如何与企业生命周期、战略目标相匹配?
附件2企业科研能力调查问卷
下面是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分析应该回答的若干问题:1)企业是否有恰当的人才进行有效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企业是否有使研究与开发工作有效所需要的设施与设备?3)企业是否有使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有效的信息与资源?4)企业是否调查了改进老产品和开发新产品的利弊?5)企业是否比较了下列两种选择:开发新产品和改进老产品与开发新产品和改进生产过程?6)企业是否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部门?7)企业是否为研究与开发提供了足够的人力与资金?8)企业是否利用了现有的各种关于新产品的设想?9)在不知道成本和收益的情况下,企业是否敢于对研究与开发作长期投资?10)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是否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政策?11)企业是否了解竞争对手的研究与开发战略?12)企业是否考虑和其他研究机构建立合资、合作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1.PorterMichaelE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2.葛雷纳著.孟光裕译.当组织成长而出现的演变合变革.3.汤姆森·斯迪克兰德著.战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4.米歇尔·罗伯特著.李准译.超越竞争者:战略思考的力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约翰逊·斯科尔斯著.金占明,贾秀梅译公司战略教程.华夏出版社6.哈佛管理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7.张世恒.《企业战略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8.黄群慧.《企业核心能力范畴与理论对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特殊价值》9.金占明.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刘冀生著.企业经营战略.清华大学出版社12.徐少春.成长性企业发展的五个阶段.计算机世界,2002-11-0813.海尔市场链:中国特色管理第一模式-——访资深管理学家康荣平先生.新经济导刊20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