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老师,我的天空很晴朗”:运用心理学技术帮助“自残女孩”走出抑郁阴霾

小微,14岁,初二女生,身材瘦削,语言流畅,只是眼神间流露出与她这个年龄阶段极不相称的玩世不恭。她五岁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远方,父亲来到深圳打工。

于是,她和弟弟被寄养在姑父家。小微不喜欢母亲,身边的人对母亲的评价也不好。小学三年级时,父亲把她和弟弟接到身边,一家三口共同生活。

六年级的某一天,小微心情格外糟糕,积压在心里的负性情绪无从发泄,便偷偷地用刀片划伤手臂。从那以后,每次心情低落时,她就用这种方式自残。

转眼到了初二,学习更紧张了。一次月考,小微成绩下降,父亲非但没有安慰,反而不问青红皂白地严厉斥责她:“考得这么差,还不是你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认真听讲?”

小微很难受,也很委屈。其实,小微非常在乎成绩,但因为考试当天身体不舒服,做题不在状态,考试失误导致成绩下降。

还有一次,小微生病了,耳朵非常疼。父亲非但没有关心她,还指责她:“耳朵疼,都是你那么晚睡引起的,以后要睡早点!”小微被批评得莫名其妙。其实,小微晚睡是因为在赶作业,而且她也不认为耳朵疼是由晚睡引起的。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数。除此之外,父亲还不信守承诺。如,父亲曾答应小微回老家过年,但到年关时,父亲总能找到各种理由不回去。一年又一年,小微非常失望和难过。

如果说,父亲带给小微的感受很糟糕,那弟弟带给她的感受更是雪上加霜。早在姑父家寄养时,她就不喜欢弟弟。如今,在深圳和弟弟一起生活,更是对弟弟讨厌有加。小微也知道和弟弟相处日子久了,难免会有一些矛盾。只是,看着弟弟从不干家务,就连犯错时也总是将责任赖在她身上,小微着实难以接受。

更令人气愤的是,父亲还总是偏袒弟弟,无论是非对错,总劝她让着弟弟。她难过得有些窒息。有次自残时被父亲发现了,可父亲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直奔厨房,拿出一把菜刀递给她,向她吼道:“你不是自残吗?有种用这把刀!”她彻底绝望了!

她说她的天空一片阴霾,她很想改变目前的处境,但又苦于无从下手。她认为自己很垃圾,于是,每当不开心时,她能想到的就是自残,以减轻内心的痛苦。当下一次不开心时,又再次陷入自残的怪圈,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问题成因

小微对父亲很不满意。父亲对她没有同理心,不能站在她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且有些自以为是,经常冤枉她,让她饱受委屈之感;对她的教养方式野蛮、粗暴,说话很过分,没有考虑到她的自尊心;不能信守对她的承诺;此外,偏袒弟弟,“一碗水不能端平”。父亲不公平的教养方式让她很受挫,也很无力。

同样,她对弟弟也不满意。因为弟弟很懒,依赖心强,而且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总是把自己犯的错赖到她身上。她在不满意父亲和弟弟的同时,心情低落到极点,认为父亲和弟弟对她很不满,觉得自己很没用,可谓“一无是处”,甚至用“垃圾”一词形容自己。

正是极低的自我价值感,一步步让她滑向“抑郁”“自残”的深渊。除此之外,她没有找到正确释放负性情绪的方法。因此,当心情不佳时,她会采用之前的错误做法,用小刀割伤手臂。

干预措施

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转变不合理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来改变不良认知,从而消除负性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疗法。该疗法主张先改变个体不良的认知模式,使个体产生情绪与行为方面的变化。

在该个案中,小微觉得自己不能够让父亲、弟弟满意,从而认为自己很“垃圾”“一无是处”,较低的自我评价产生较多的负性情绪。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方式,因为原因不在于她,而在于父亲和弟弟。

父亲对她说话很过分,经常说话不算话,而且还偏袒弟弟,而弟弟也总爱把自己犯的错赖在她身上。父亲、弟弟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她的不满,让她错误地觉得自己很差劲,形成较低的自我评价,将亲人对她的不满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不满。

正因为如此,在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时,我要让她看到这一无意识发生的过程,当她看见后,改变其错误的认知方式也就顺理成章了。

为了改变她错误的认知方式,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运用倾听、共情、隐喻等技术耐心地进行引导。以下是部分对话实录:

积极拓展身边资源,提高自信心

首先,重建认知方式,引导其客观评价自我。

小微评价自己很“垃圾”,是因为她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为此,我耐心地引导她,让她明白“十根手指有长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同时,引导她找过去的成功经历,并让她认真填写成功档案表(见表1)。经过回忆,她找到了一些成功的经历,如,初一第一次月考,她考了全班第十名,较入学前进步了八名;再如,初次学习游泳,她比小伙伴们学得更快,也游得更好,就连教练都夸赞了她,等等。

成功档案表——小成功,大进步!向快乐出发!表1

其次,寻找他人评价,帮助其提升自信指数。

我分别找到班上了解她的几位同学以及熟悉她的任课老师,让他们在纸上写出小微的优点:勤奋、好学、讲义气、诚实、朴素,等等。

我将同学、老师们写的这些优点拿给她看,她惊愕地叫了一声,似乎有些不相信。不过,转眼间,她便露出了一丝微笑。看得出,同学和老师对她的肯定也让她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提高自信指数。

最后,参与重要活动,为其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对此,我找到学生处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一方面,将小微的咨询情况反馈给他们;另一方面,建议学生处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鼓励她参与学校的重要活动,为其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经过了解,我们知道她很想做一次周一学校升旗仪式的主持人。为此,班主任“无意间”找到了她,邀请她做某周一学校升旗仪式的主持人。

为了让她有出色的表现,提升自信心,班主任、升旗仪式培训老师认真地对她做了培训。经过两周刻苦训练,她圆满地完成了升旗仪式主持工作,极大地提升了自我评价。

正向引导,合理释放负性情绪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即便小微能够转变不合理认知,提高自信心,也还是难免遭遇不如意、不顺心之事。那么,如何与负性情绪相处,是她必须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为此,我着手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课后,我还单独找到小微,亲自示范这些释放负性情绪的途径。经过我的耐心讲解与引导,她掌握了这些途径,当不开心、压抑时,她会自动想到合理释放情绪的途径,并认真去做。

二是陪她观看电影《头脑特工队》,适当穿插有关情绪知识的讲解。《头脑特工队》塑造了主人公“莱莉”这一角色,莱莉因为父亲工作变动的原因搬到了陌生的旧金山,在这里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由于一些事情,“乐乐”和“忧忧”被挤出了大脑控制中心。大脑控制中心只剩下“怒怒”“惊惊”和“厌厌”,这使得原本乐观开朗的莱莉变得脾气不好甚至开始愤世嫉俗。

“乐乐”和“忧忧”得尽快回到大脑控制中心,才能帮助莱莉重拾乐观和开朗。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引导小微明白我们的情绪有时候会失控,但如果我们能够接纳每一种情绪,并合理转化,则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

通过开展团体辅导课和观看并欣赏心理电影,小微增进了对情绪的认识,也掌握了释放负性情绪的合理途径。当下一次负性情绪来临之时,她能够接纳,并有意识地通过其他恰当途径释放负性情绪。

对父亲进行干预,转变家庭教养方式

“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利用心理剧技术帮助小微父亲进行换位思考。小微的自我评价非常低,不能悦纳自我甚至讨厌自我,均源于父亲、弟弟对她的不满。

正因为如此,我决定利用心理剧技术对小微父亲进行干预,让他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对小微的同理心,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顾及女儿的感受。

我根据他们的日常事件编排了若干个心理剧,让小微父亲扮演小微,我扮演小微父亲,根据平时父亲和小微的互动模式进行演绎。经过几轮角色扮演后,让小微父亲填写“对话心情体验表”(见表2),体验每一处他和小微对话时小微的心情指数。

不多久,小微父亲湿了眼眶。“男儿有泪不轻弹”,小微父亲想必体验到了曾经的教养方式给女儿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话心情体验表——换位思考,你我更快乐表2

通过心理剧排练,以及完成对话心情体验表,小微父亲表示今后一定会换位思考,对女儿多一些同理心,平等地看待儿子和女儿,更好地顾及女儿的感受,也会对她多一些肯定和赞扬。

反思总结

对小微的心理咨询和对她父亲的心理干预同时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班主任向我反馈,小微的笑容比以前多了,参加班集体活动的次数也明显增多。

有一天,我在校园里碰到她,她微笑着对我说:“老师,我不会再干傻事了,我的天空很晴朗!”那一刻,我深信:她再也不会用刀片划伤手臂了!

在心理咨询室,我接待了很多自残学生,大部分都是用小刀划伤自己的手臂。一般而言,这类学生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自我价值感极低,不能悦纳自我,用自残来发泄对自己的不满;

二是负性情绪较多,如抑郁、愤怒、烦躁等,而且没有掌握正确释放负性情绪的途径。他们在自残过程中,体会不到疼痛感,因为心理上的痛盖过了身体的痛;

三是求助意愿较弱,不会主动找心理老师做咨询。因此,识别这类学生有一定难度。

然而,自残类学生往往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对于自残学生的干预能够发挥独有的作用。

对此,我向父母建议: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多肯定和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身的价值;要学会控制情绪,为孩子释放不良情绪提供榜样,让孩子学会与负性情绪和平共处;对待子女要一视同仁,不能存有偏心;要信守自己的承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THE END
1....不被承认的中国女孩(原创)雨天晴心理官网过去20年里,有10万名中国儿童被外国人收养,其中大多数都是我们抛弃的女孩。 2015年,我国性别比突破113.51,多出来的男性高达三千万。媒体一面倒地批判高价彩礼,却集体遗忘了消失的女婴。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女孩,却给孩子取名叫“亚男”、“胜男”、“若男”,期望她们“像男孩一样优秀”,或是“比...http://www.52ytq.com/portal.php?aid=179&mod=view
2.中国唯美先锋群专辑(九)眺望远方或者看着对过楼房 亮起的每一盏灯光 放飞自己的心情 这时 你会突然走近 闯入心扉 然后 又转身离去 似乎一下子掏空了我所有的思想 直到雨点斜斜的射进眼底 顺着脸颊滑落时 才知道自己已无路可退 那些亲手舍弃的东西 已经再也无法捡拾 宛若年轻的容颜 ...https://www.meipian.cn/1hh6uj8b
3.一例初中女生自残行为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x一例初中女生自残行为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作者:linminyuan 摘要:一名外来工子女因中考需要户籍证明而其父亲多次赌博输掉给她补上户口的钱,导致其焦虑痛苦进而自残。这种自残使她变得沉默,上课经常走神,引起班主任的注意介绍到咨询中心来。咨询师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初步诊断为严重...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619/7163101026003134.shtm
1....症,失恋后又被诊断双相障碍,背后是大量的心理创伤!心理学文章02、她有过自残行为,暴躁时会扇自己的脸 03、面诊后,初步分析她的诊断、患病根源 04、临床深度心理干预中,了解到她有更多症状 此图为AI生成 文| 何日辉 发布| 晴日心理 01、抑郁症女孩失恋后,被诊断为双相 2年前,梦茹跟随父母前来我们机构面诊,那时她16岁。如果她没有患病休学的话,应该正在美国读音乐专业课...https://www.xinli001.com/index.php/info/100493560
2.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周玉茹回到娘家,却发现丈夫已经拿刀在门口等着。最后,周玉茹杀了丈夫。遭遇家暴,又得不到社会层面的保护和支持,最终受害者只会被逼到杀人自保。 另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地方是,对于长期遭受家暴的女人而言,内心的伤痕比身体的伤痕刻得更深。《心理访谈》曾经来过一个叫郭美琴的女人。在她生完孩子三四天时,丈夫把她...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3.汇思想当年萌萌出生时,曾被寄予厚望,希望她是个儿子。然而,她仍然是一个女孩。这个现实让李素芬感到深深的压力。为了传宗接代,一定要有一个男孩,萌萌出生没多久,就被妈妈送到奶奶家寄养,她与父母只能在逢年过节时见面,成了名符其实的“留守儿童”。命运最终眷顾了李素芬,在几年以后,她终于得偿所愿地生下了儿子,...https://www.whb.cn/zhuzhan/jiaodian/20141212/20618.html
4.中学生心理辅导—自信辅导加上张某自幼寄养在外婆家,至十岁才回家到父母身边,因而缺少父母的关怀,张某也自感在家中没有地位,情愿放学待在教室,也不愿马上回家。亲子关系疏远。 由于幼时跟外婆相依为命,童年缺少玩伴,养成了退缩不合群的心理,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即使别人主动来找她,张某也经常表示拒绝,且态度生硬,令人难以接受。人际关系不佳...https://www.gtgz.cn/information/87333/16
5.一年关押近7万名儿童移民“美国移民政策造成太多人间悲剧”“被拘留过的儿童移民几乎面临普遍的心理创伤” 根据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的统计, 在近7万名无人陪伴儿童移民中,至今仍有约4200名儿童处于关押之中,其他人或被递解出境,或送往全美各地的寄养家庭。 美国《时代》周刊讲述了一名洪都拉斯3岁小女孩的故事。今年3月,这名小女孩同其父亲在美墨边境被美国边境巡逻队抓获...http://m.cnhubei.com/content/2019-11/22/content_12495527.html
6.超1成未成年人有心理问题谁是造成孩子病态的元凶寂寞苍白的日子她喜欢上一个男生,但是刚和那个男孩一起,小莲就发现他跟另外一 个女孩在林荫道上散步。见不到母亲,父亲的关切只有声音,自己喜欢的人又移情别恋。小莲开始产生幻觉,她常常对镜自语。小莲也曾意识到自己有问题,找了学 校的心理老师,但是,当她第二次进入心理老师办公室时,她被直接叫到了政工室问话...https://www.yrcti.edu.cn/xsc/info/1041/4497.htm
7.青春降教育知识(精选6篇)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是人一生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决定人一生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发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使自己从稚气十足的“毛孩子”逐渐出落成矫健挺拔的“小伙子”或美丽动人的“大姑娘”。面对这种变化,他们在感到兴奋和奇妙的同时,也会为青...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n5sl1lj.html
8.心理弹性留守儿童论文(全文)目前,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内部间个体积极适应差异研究较少。从已有文献来看,研究者一般都是从亲子教育的缺失、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有效的沟通、代养或寄养环境对留守儿童人格、心理健康、行为、学习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来进行讨论...https://www.99xueshu.com/w/lpziw2ze986o.html
9.16个人被性侵的经历:像林奕含一样,我们都有一辈子的心理阴影他和我年龄相差十多岁,确实有点喜欢我,但我知道这是很荒谬的。我不知道这对我以后会有什么影响,不过我从来没有做过噩梦,对这些事情不提起也不忘记,会淡去吧。现在二十来岁了,我还没有谈过恋爱。 @YY 二 农村性侵现象很严重,我们那里有两个女孩,都是被同一个老头性侵的。老头说,来叫爷爷抱抱。一个坐到这...https://www.douban.com/note/619509670
10.恋爱失眠抑郁创伤……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心理学研究下面,我们边看这一年的心理学研究,边来回顾这一年吧! 抑郁症最新研究进展 1)一种有效减轻抑郁症和孤独症的新方法 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报告,在一项初步研究中,13名患有抑郁症和孤独症的成年人参与了TMS治疗。 *TMS是一种使用无衰减磁脉冲信号刺激大脑神经的方法,2008年被美国FDA批准治疗难治性抑郁。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554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