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寄养造成的人格障碍39健康网

我们姐弟五人,四妹自一岁半由没有结过婚的姑姑抚养。姑姑对她百依百顺,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不能自理。上初中时,她才回到妈妈身边,全家人自然疼爱有加。但她不但对任何人无一点感情,反而像对待仇敌一样,时时刻刻怀疑,提防着家人。走出家门,与别人交往时,常紧张得咳嗽,以致失态。回家来,对谁都理直气壮。尤其对年过花甲的妈妈,她动辄恶语恶言,甚至破口大骂。

四妹现已22岁,生活依旧不能自理,其它不足之处,亦数不胜数。去省城看过心理医生,也无济于事,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怎样去正常工作、生活呢请问,四妹这是怎么啦!

目前像你四妹这样的孩子不少,从小被父母寄养在姥姥家、姑姑家,长大以后(多半是到达上初中的青春期)才回到父母身边来。结果有相当部分发生了家庭人际冲突,甚至是家庭内暴力。不是闹得鸡犬不宁,就是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医生称这种状态为“青春综合症”。青春综合症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但有个总的特征,就是基本上属于人格发展障碍。在精神医学里,这种人格障碍大体上可分为偏执性人格(即不相信任何人,有明显的防卫攻击心理,好怀疑,偏见和固执);癔病性人格(喜怒无常,情绪极度不稳定,强烈的暗示性和突出自己);强迫性人格(行为拘谨、刻板、过分规范约束自己,追求尽善尽美、认真和缺乏感情);反社会人格(明显的对权威的反抗,常无理取闹,以使他人不安为快,道德观念差,行为往往失控,对家庭、社会有一定的危害性)等。至于为什么会发生人格发展障碍,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分析,主要还是教养方式和缺乏父母协同之爱的缘故。假如姑姑是已婚的并且有自己的子女,情况会好得多。可偏偏姑姑是个老处女。

单从这一点上看,就足以使一个儿童的心理发展受阻。因为谁都知道,老处女是具有其独特性格的。这些老处女们,对待养子如同对待宠物一样,她们只是把养子做为一种精神寄托,一种移情的对象。而你的四妹从姑姑身上必然学到许多孤僻、乖戾、自私和攻击防卫的性格特点。一旦这些性格固定下来,再加上青春期本该出现的逆反心理以及对生父母的怨恨(为什么非把我送给别人抚养,你们做父母的对我负了什么责任:)和对哥姐们的嫉妒错综在一起,于是爆发了你所述的情感与行为问题。

如今她已22岁,想改变这种人格障碍确实不易,充其量只能是修正,但这也要依社会给她施加什么样的影响而定。当然,婚姻这一关也是不可轻视的。如顺利则可提供一次修正的机会,如不顺利,则有可能向更坏处发展,成为一个人格上的残疾人。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值得父母们深思的。

(责任编辑:谭静宇)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擅长领域:失眠、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癔病症、癫痫、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擅长领域:张璐璐医生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记忆障碍、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情绪管理与行为问题;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全病程精神心理康复。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青少年期情绪行为障碍等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咨询、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本人曾参加中德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研究系列培训、中美认知行为行为治疗系列培训班、中英(David教授)精神病认知行为高级培训班以及国际巴林特小组培训)

THE END
1.为什么寄养的孩子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寄养的孩子容易出问题?#心理亲子关系# #心理亲子关系# #论逆反心理# #只谈心理学3# #心理学那些事儿# #儿童心理学54# #正确的心理咨询# 来访者是一位19岁的男孩,他的童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远离父母,被放在亲戚家或寄读在学校。他的母亲是一位商人,父亲则在家中。这种生活环境使他的性格变得内向、不爱...https://www.meipian.cn/4vpyrpnn
2.暑假,家长和娃的“战争”开始了……有家长陪伴的假期远比培训班重要采访中,于鑫表示自己曾遇到过一个“框架内长大孩子”的案例。男孩名叫小C,幼儿园阶段寄宿,小学初中高中住校,孩子的自理能力为大家所羡慕。但在大学二年级时,小C却自称出现精神分裂,大脑中经常出现一些打斗场面,而且失眠,只要睡着就会做恶梦,最终他选择来进行心理咨询。“一个完全被寄养在学校的孩子,他缺失的不只是...https://m.dezhoudaily.com/p/1408062.html
1.被好好爱过的孩子,才有能力爱自己和世界心理百科她是大家眼里的成功人士,私营业主,有房有车,经济无忧,感情生活却屡屡不顺。在咨询中得知,Z女士童年时,曾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直到上小学才接回父母身边。每一个人成年后,都会不由自主地重复早年的经历,这是潜意识在心灵深处的运作,就像是命运之手让人无法逃离它的掌控,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强迫性重复。https://www.hbiibe.edu.cn/xinlizixunshi/col/1480316903077/2019/07/01/1561951066821.html
2.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内容如果母亲性格强硬,动作粗糙,情绪不好,对孩子管理疏忽(让孩子处于饥、渴、冷、湿等不安状态),或不愿亲自陪伴孩子,把孩子寄养别处,甚至虐待孩子,那么孩子就可能很难与人形成良好的依恋,心理发展延续甚至出现自闭倾向。有很多不能形成依恋的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出现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自恋型人格障碍等。孩子在出生后的第...https://dlfm.xhedu.sh.cn/cms/data/html/doc/2010-09/14/26514/
3.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雷诺尔·沃柯曾对400名遭受家暴的妻子研究,发现了家庭暴力具有周期性: 1. 关系紧张期:丈夫会贬低妻子,有控制倾向; 2. 暴力爆发期:殴打,矛盾剧烈; 3. 平静期:丈夫认错,和好如初。 从打人,到和好,如此循环往复。 很多可怜的妻子像刘女性一样,抱有对丈夫改邪归正的幻想。也出于对家庭和孩子的...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4.地震后对孩子心理治疗方法二、如何帮助孩子 据媒体所载,许多民间团体已经开始注意到灾区儿童的各项心理问题。有些团体将就地组织安亲班,也有些团体正在招募寄养家庭或成立临时孤儿收容所。以下提出一些灾后儿童心理障碍之基本现象,及处理原则。期望能对灾后现场之心理辅导工作有所帮助。 http://m.edu24ol.com/news/2013-4/201304220928079624.html
5.收养法相关条款未"配套"亲生父母难寻孩子新家难觅同时,他们的心理状况也不容乐观。陈珍霞清楚地记得,小华来到寄养家庭的第一周,没有开口说一句话,“需要什么就用手指一下,问她什么也不回答。”一周后,小华才断断续续开始和家人交流起来。 目前两个孩子都在读小学,一个四年级,一个三年级,老师们都觉得两个孩子聪明又懂事。 https://news.sina.cn/gn/2015-09-24/detail-ifxieynu2162147.d.html
6.孩子的心理降孩子的心理健康1 求知欲强。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00310220339_386309.html
7.家长的发言稿(15篇)四是家长自己要有平常心,就是对孩子的期望要切合实际,别把自己当年未能实现的愿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压力会很大,会适得其反。在座有很多老板吧?当老板不容易啊,需要旺盛的精力,超强的交际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些我都不具备,我怎么能要求孩子以后当老板呢?只有在座的老板们才有资格要求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当老...https://www.cnfla.com/yanjianggao/2682725.html
8....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构造,并提出了终结这一恶性循环的有效建议...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父母,就利用经济上、肉体上、心理上尚无法自立的孩子来疗愈自己过往的心伤。这样,孩子不再是孩子,父母才是那个需要安慰的孩子,孩子是他父母的父母,照顾大人的情绪,这就是典型的“亲子角色颠倒”。因为身处弱势,孩子比起父母,更像是一个无力反抗的“布偶玩具”。布偶玩具不会向人提任何要求...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497812/
9.家长对孩子心理降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3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十分重视智力投资,让孩子参加特长班、速成班,渴望使孩子们成人后能以成功的姿态立足社会。然而,却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无视孩子或以不当的方法对待孩子成长中的“出格”和“异样”,乃至最后无法教育孩子时,就出现了抱怨、打骂、惩罚,产生“这孩子怎么啦”的困惑。原因很简单,孩子...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5092974.html
10.留守儿童长大后的性格缺陷都有这些,性格孤僻已成为最大问题父母参考:父母要以身作则,展示积极负责、关心他人的行为模范。 留守儿童长大后常常出现自卑感、情感闭塞和责任心淡薄等性格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心理辅导、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并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性格,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https://www.jiudunet.com/sg/show-139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