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可能造成童年心理阴影的事件

但它们会在我们的人生中像放电影一样重播

成为生活中的梦魇,

并影响我们的一生。

当我们开始越来越了解精神、心灵和疗愈,我们就会有越多的问题。

比如:我的问题是什么来的?我的创伤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会变成了这个样子?等等。

我们成年后所认识到的“问题”“创伤”“模式”,大部分都和我们的家庭关系和童年经历有关。不管我们是二十岁、三十岁、还是五十岁,只要我们曾经遭遇过一些事件,不去疗愈与转化,这些问题就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

家庭关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家庭关系的模式决定着我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人际关系、工作关系等。而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影响我们一生最重要的部分。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很多经历,但这些经历却不见得都是美好的。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挫折,都有可能在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伤痕。

心理学认为,人在早期所经受的一些刺激会形成不同的心理阴影,对人的一生产生不可预想的影响。

心理学家整理了100件可能会造成童年阴影的事件。现在,让我们好好的回忆一下:在童年时,我们曾有过哪些不愉快的回忆?它们是否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我们又该怎样避免这些阴影在我们的下一代心中出现?

1.父母经常吵架,担心他们离婚

2.一直认为父母是完美的,却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

3.父母离异

4.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不和或意见总不一致

5.被寄养在别人家里

6.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7.生活在重组家庭里

8.半夜醒来爸爸妈妈不见了

9.得不到父母的照顾

10.父母不孝敬老人

11.家中频繁更换保姆或直接照顾孩子的人

12.父母或较亲近的人患了较重的病

13.父母或较亲近的人突发意外

14.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

15.没有心理准备的亲子分离

16.父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悲观消极情绪

17.频繁搬家

18.没有与孩子沟通就转园

19.受父母打骂、体罚、殴打

20.被大人强迫吃东西或喝水

21.家人当着自己的面,对他人说自己“不聪明”等话

22.被大人戏弄

23.被大人用各种理由欺骗

24.做错事被大人辱骂

25.提出的问题让大人感到烦躁或者讥笑

26.给孩子设立过多的禁区

27.哭的时候被强行禁止

28.被父母当作出气筒

29.经常被大人恐吓

30.被当众严厉的批评

31.自己的兴趣总是被大人压制

32.父母总拿孩子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

33.父母经常当着自己的面,和他人议论自己

34.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35.经常感受大人恶劣的体态语言,如:没有好脸色等

36.被父母强迫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37.父母总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

38.父母给买的东西都不是孩子喜欢的

39.被父母强迫按照他们的意愿装扮

40.从小被错位养育

41.有独立呆在黑暗地方的经历

42.听过非常可怕的故事

43.看到暴力、血腥、恐怖的镜头

44.受到同龄或大孩子的欺负

45.独自听到过怪声、恐怖的声音

46.做噩梦

48.看牙医或打针

49.被惊吓过

50.遭受过性侵犯

51.犯错误被当场抓住惩罚

52.走丢过

53.当众出丑

54.把父母珍爱或别人的东西摔碎了

55.心爱的玩具找不到了

56.挨饿

57.生过一场大病,有痛苦的治疗经历

58.被人殴打过

59.遇到过坏人劫持

60.受到大孩子的威胁或恐吓

61.被拐卖过

62.总是睡不够觉

63.遭遇精神病人

64.被某类公务人员(如警察)吓唬过

65.在浴盆或泳池呛水

66.异物卡住喉咙或进入耳朵

67.受到动物的攻击、

68.被放在高处

69.被烫伤过

70.触电

71.穿很紧的衣物或鞋子

72.受过很严重的伤

73.因贪食某种食物而生病

74.被人冤枉或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75.被人说不漂亮、不可爱

76.被人嘲笑“长的胖”等

77.被别人说“这么笨”等

78.自我感觉好,但总不被别人承认

79.得不到老师的宠爱,什么“好事”都轮不到

80.和小朋友在一起总是不如别人

81.家庭经济拮据,经常被小朋友嘲笑穿戴

82.小朋友嘲笑自己的父母

83.向别人求助时遭到拒绝

84.因某种生理缺陷而被人侮辱、嘲笑

85.小朋友总是不和自己玩

86.和小朋友一起玩总受到排挤

87.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总是没有

88.家人或老师偏心

89.和最好的“朋友”决裂

90.家人或老师辜负了自己的信任

91.尿床被别人知道了

92.幼儿园里有一个总跟自己“过不去”的老师

93.在一次重要比赛中输了

94.有亲人突然离世

95.看到别人家里有亲人离世

96.家中有人犯罪

97.目睹交通事故等

98.家里的宠物意外丢失或死亡

99.动画片里的宝贝喜爱的人物死了

100.目睹宰杀动物

我们可以参考以上100个事件,去回忆自己经历这些事件时内心的感受。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其中第8项:半夜醒来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就有可能非常没有安全感,在亲密关系里总是害怕被抛弃、被丢下。然而越是这样害怕,就越可能遭遇这样的事件。

14项: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这样的孩子长大就有可能会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值得任何人喜欢。在工作,关系里经常表现的很退缩。

“看见”自己当时的情绪,“看见”这些事件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将童年时的情绪、恐惧,渐渐释放、疗愈转化。不让它们继续控制、影响我们的生活。

当然“看见”并不是说我们要去找一个“过错方”,把自己摆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去指责别人、待在原地。这样不会让任何事情好起来,反而会让自己更加无力和失去为自己负责的能力。

我们处在一个物质高速发展,精神也快速觉醒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渐渐的意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成为真正的自己,渴望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健康的家庭关系。

那么我们就需要意识到,我们曾经无意的受到了哪些伤害,或是无意间给下一代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通过了解和“看见”,去弥补与修复创伤所产生的心灵裂缝。

当我们内在充满很多问题、创伤时,我们就会创造出一段充满问题、充满创伤投射的关系:我们总想从对方身上得到自己曾经缺失的部分;想要得到更多的爱、物质;想要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待自己;想要对方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这样的关系,让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感到不舒服。并且,往往关系中的两个人,甚至多个人,都是这么想的。

当我们本身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时,我们才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亲密关系、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一个真正幸福的人生。

当我们作为一个孩子时,还没有成长到学会处理情绪、疗愈创伤,我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毫无抵抗能力,一些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突发事件,就有可能对我们造成伤害。而且通常,我们自己是感知不到的。一些孩子长大后甚至会因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患上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如恐高、抑郁症、焦虑症等。

当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时,所有我们不愿意疗愈和面对的,都会复制给我们的孩子。我们将孩子作为天然的撒气筒,天然的教训对象,觉得这些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将心中所压抑的,所遭受的经历在孩子们身上重演。我们总是会不经意的发现,我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方式和样子,像极了我们的父母。

如果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没有为人父母,那么我就需要清楚的看见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些经历,找到其中根源进行自我修复和疗愈。以获得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生。

如果我们已经为人父母,就需要明白我们的言语、行为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将伤害的因从自己身上停止。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少心灵伤害的人。

THE END
1.为什么寄养的孩子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寄养的孩子容易出问题?#心理亲子关系# #心理亲子关系# #论逆反心理# #只谈心理学3# #心理学那些事儿# #儿童心理学54# #正确的心理咨询# 来访者是一位19岁的男孩,他的童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远离父母,被放在亲戚家或寄读在学校。他的母亲是一位商人,父亲则在家中。这种生活环境使他的性格变得内向、不爱...https://www.meipian.cn/4vpyrpnn
2.暑假,家长和娃的“战争”开始了……有家长陪伴的假期远比培训班重要采访中,于鑫表示自己曾遇到过一个“框架内长大孩子”的案例。男孩名叫小C,幼儿园阶段寄宿,小学初中高中住校,孩子的自理能力为大家所羡慕。但在大学二年级时,小C却自称出现精神分裂,大脑中经常出现一些打斗场面,而且失眠,只要睡着就会做恶梦,最终他选择来进行心理咨询。“一个完全被寄养在学校的孩子,他缺失的不只是...https://m.dezhoudaily.com/p/1408062.html
1.被好好爱过的孩子,才有能力爱自己和世界心理百科她是大家眼里的成功人士,私营业主,有房有车,经济无忧,感情生活却屡屡不顺。在咨询中得知,Z女士童年时,曾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直到上小学才接回父母身边。每一个人成年后,都会不由自主地重复早年的经历,这是潜意识在心灵深处的运作,就像是命运之手让人无法逃离它的掌控,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强迫性重复。https://www.hbiibe.edu.cn/xinlizixunshi/col/1480316903077/2019/07/01/1561951066821.html
2.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内容如果母亲性格强硬,动作粗糙,情绪不好,对孩子管理疏忽(让孩子处于饥、渴、冷、湿等不安状态),或不愿亲自陪伴孩子,把孩子寄养别处,甚至虐待孩子,那么孩子就可能很难与人形成良好的依恋,心理发展延续甚至出现自闭倾向。有很多不能形成依恋的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出现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自恋型人格障碍等。孩子在出生后的第...https://dlfm.xhedu.sh.cn/cms/data/html/doc/2010-09/14/26514/
3.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雷诺尔·沃柯曾对400名遭受家暴的妻子研究,发现了家庭暴力具有周期性: 1. 关系紧张期:丈夫会贬低妻子,有控制倾向; 2. 暴力爆发期:殴打,矛盾剧烈; 3. 平静期:丈夫认错,和好如初。 从打人,到和好,如此循环往复。 很多可怜的妻子像刘女性一样,抱有对丈夫改邪归正的幻想。也出于对家庭和孩子的...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4.地震后对孩子心理治疗方法二、如何帮助孩子 据媒体所载,许多民间团体已经开始注意到灾区儿童的各项心理问题。有些团体将就地组织安亲班,也有些团体正在招募寄养家庭或成立临时孤儿收容所。以下提出一些灾后儿童心理障碍之基本现象,及处理原则。期望能对灾后现场之心理辅导工作有所帮助。 http://m.edu24ol.com/news/2013-4/201304220928079624.html
5.收养法相关条款未"配套"亲生父母难寻孩子新家难觅同时,他们的心理状况也不容乐观。陈珍霞清楚地记得,小华来到寄养家庭的第一周,没有开口说一句话,“需要什么就用手指一下,问她什么也不回答。”一周后,小华才断断续续开始和家人交流起来。 目前两个孩子都在读小学,一个四年级,一个三年级,老师们都觉得两个孩子聪明又懂事。 https://news.sina.cn/gn/2015-09-24/detail-ifxieynu2162147.d.html
6.孩子的心理降孩子的心理健康1 求知欲强。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00310220339_386309.html
7.家长的发言稿(15篇)四是家长自己要有平常心,就是对孩子的期望要切合实际,别把自己当年未能实现的愿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压力会很大,会适得其反。在座有很多老板吧?当老板不容易啊,需要旺盛的精力,超强的交际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些我都不具备,我怎么能要求孩子以后当老板呢?只有在座的老板们才有资格要求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当老...https://www.cnfla.com/yanjianggao/2682725.html
8....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构造,并提出了终结这一恶性循环的有效建议...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父母,就利用经济上、肉体上、心理上尚无法自立的孩子来疗愈自己过往的心伤。这样,孩子不再是孩子,父母才是那个需要安慰的孩子,孩子是他父母的父母,照顾大人的情绪,这就是典型的“亲子角色颠倒”。因为身处弱势,孩子比起父母,更像是一个无力反抗的“布偶玩具”。布偶玩具不会向人提任何要求...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497812/
9.家长对孩子心理降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3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十分重视智力投资,让孩子参加特长班、速成班,渴望使孩子们成人后能以成功的姿态立足社会。然而,却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无视孩子或以不当的方法对待孩子成长中的“出格”和“异样”,乃至最后无法教育孩子时,就出现了抱怨、打骂、惩罚,产生“这孩子怎么啦”的困惑。原因很简单,孩子...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5092974.html
10.留守儿童长大后的性格缺陷都有这些,性格孤僻已成为最大问题父母参考:父母要以身作则,展示积极负责、关心他人的行为模范。 留守儿童长大后常常出现自卑感、情感闭塞和责任心淡薄等性格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心理辅导、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并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性格,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https://www.jiudunet.com/sg/show-139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