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1990以来全体Biotech上市公司回报分析IPO美股全体分析回报

Biotech不仅是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赛道,而且是具备“长期成长+周期波动+分化巨大”等多重特点。

于是,先要亮出本文最核心主旨观点:

“太长不看”的结论摘要如下:

2)疾病领域客观上难易有别,肿瘤虽好但过热明显,自免稳定而高效,心血管和传染病都是极少数超高倍数而大多亏损,神经类近十年几无幸存,罕见病受益于新技术平台表现较好;

3)药物类型不宜喜新厌旧,小分子事实上长期稳定且仍新意不断,抗体近年热度高涨、回报尚可,基因出现过高回报但非常不稳定,细胞已经从巅峰跌到谷底,核酸刚被验证进入发展期,疫苗和多肽都明显对Biotech不友好;

4)研发阶段宜早不宜晚,临床前可以选择押宝高潜平台,刚进入临床时风险收益比相对稳定,进入POC风险释放程度往往和高估值开始不相匹配,临床三期阶段估值水平对回报影响很大,有更多管线进入临床中后期反而降低性价比,已有产品获批的IPO企业近年数量已经较少;

5)全市场估值中枢不断上移,早年在3亿美元以下淘金收获不少,近年已经逐步转移到3-8亿区间,更高估值标的则更大概率出现风险收益不匹配。

0

数据准备

0.1筛选范围

0.2IPO情况

IPO日期、上市发行比例、发行价、发行价、发行金额和发行市值等数据,以CapitalIQ插件导出数据为基础,并手动进行核对。

注:节选公司只为做示意性说明,总表大约是600*50的信息量

0.3回报水平

回报衡量主要分三个大的口径类型,尽可能模拟不同的持有策略

1)至今回报:核心意图是模拟“消极持有”策略,即假设IPO之后沉默持股而不做主动操作情况下的回报,计算方式为若公司已被并购或退市则按并购/退市价格计算、若尚为上市公司且在2020年以前IPO则按2021年至今的均价计算(尽可能淡化本轮下跌的影响)、若在2021年以后IPO则按最新价格计算;

2)最高回报:核心意图是模拟“择机逃顶”策略,即假设认购IPO后所可能取得的最大回报、应被视为极限收益空间,计算方式为后复权IPO发行价与最高点股价之间的倍数,顺便还用最高价与现价或被收购价得到最大回撤幅度;

3)区间回报:核心意图是模拟“定时退出”策略,即假设在IPO后持有不同年份可能获得的回报,计算方式为发行后第n年内均价与发行价之间的倍数。

0.4研发信息挨个读招股书(想想一共近700篇招股书占据巨大工作量,但读这前后绵延三十年的招股书本身也是令人心生感慨的),扒出IPO时候(不排除后续发生转向)的研发信息,包括主要针对的治疗领域、药物类型/技术路径、核心管线的阶段,通过管线数量与各临床阶段成药概率(参考既往研究统计,已上市为1、临床三期为0.439、临床二期为0.216、临床一期为0.159)的加权求和,得到“成药预期”指标用于描述公司发行时的研发风险。

1

整体趋势

1.1发行热度

Biotech行业的IPO热度随板块的股价表现波动明显,在2001/2008/2022这些市场整体大幅下跌的窗口期,发行数量和市值都会出现明显的遇冷。

同时,在拉长到三十年周期来看,在2017年之前的二十多年发行的Biotech企业的市值基本稳定在3-4亿美元(涨幅至多是大盘整体水平)、成立年份平均在7-8年、成药预期稳定在0.3-0.5(差不多就对应着有临床二三期的管线);然而在近五年、尤其是2020和2021年以来,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过热,以至于有一批临床前却市值高达数十亿的疯狂标的,后文可以看到这波发行市值高企对大幅下跌亏损有显著贡献。

1.2回报空间

Biotech企业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回报弹性,整体有3.4x的最大回报倍数,但个股差异巨大、这些回报来自少数标的,真正有5x以上最大回报的标的只占不到20%。

然而,在高弹性的背后必然带来巨大的回撤风险,整体有54%的最大回撤比例,甚至有过半的概率出现最大回撤超过80%的情况,特别是近五年随着市场热度增加带来回撤风险几乎是在直线提升。

1.3长期收益如文首所述,Biotech整体周期波动、个体高度分化,绝不属于能够安心长期持有的行业,所以坚决要回避在IPO后“躺平式”的被动持股,统计来看这种策略只会有1.6x的回报、收益率为负,本金亏损概率过半,能实现5x+倍数或50%+收益率的高回报标的不到10%。

2

疾病领域

不同疾病领域的赔率差异非常大,客观上存在选择决定命运的问题:肿瘤领域曾经出现过大批高回报的明星企业,但近年数量和估值都略显过热,显著拉低了整体回报;自免领域表现相对稳定,且不乏高倍数标的;心血管/代谢和传染病领域都是极少标的带来超高回报,而绝大多数标的都处于亏损状态;神经/精神领域属于近期最大冤种,近十年大多数标的都出现亏损;罕见病领域受益于基因治疗等新技术的发展,屡有较好表现。

2.1肿瘤

2.2免疫/炎症

自免几乎是所有治疗领域中最平稳的,即使不考虑早年的超高回报标的,近二十年平均下来,可以稳定产生近2x的长期回报和3.5x左右的最高回报,也能持续涌现高倍数标的。

2.3传染/感染

在不考虑本次新冠疫情受益极大的几家企业的情况下,多数传染性疾病领域标的都陷入亏损,仅有极少数握有超重磅品种而回报极高。

2.4心血管/代谢

与传染病类似,心血管和代谢领域也只是极少数企业带来过正回报,而多数标的最终亏损,事实上此类超大适应症对Biotech并不友好,市场长期也并不太热衷。

2.6罕见病伴随着基因细胞治疗等新技术路径的兴起,罕见病领域热度持续上升,在12-16年集中出现了一批高回报标的,18年以后因发行市值过高而有所回报,但依然有不少可能成为下一代平台技术的明星企业,总体有4x左右的最高回报空间。

2.7其他

少数不局限疾病领域的药物开发平台往往有较高回报,而其他疾病领域标的则回报相对平庸。

3

药物类型

不同药物类型也产生较大的分化,特别是针对一些新兴的技术路径,完全未见得“凡新必好”:

3.1小分子

小分子药物开发路径最为成熟,且仍不断有新方向和代表性企业涌现,多年来能以较大概率稳定产生4x以上最高回报空间,是风险收益最为平衡的药物类型。

3.2抗体蛋白

二十年前的一批抗体发现平台型企业或成长为Biopharma、或被巨头收购,都给投资者带来超过回报;近十年来虽然热度持续升高,但多为靶点层面小幅创新,机制层面革命性创新并不多见,加之估值抬升较快,使得回报明显回落,最高回报空间多在3x以内。

3.3基因基因治疗孕育了一批优秀的创新技术平台,估值弹性较大,最高回报倍数往往在5x以上,但由于基因治疗药物极少得到充分验证,股价极不稳定,导致长期回报并不高。

3.4细胞以CAR-T为代表,细胞治疗药物出现过一波浪潮,但由于缺少完整验证和商业化不力,除极少标的外,多数标的都陷入亏损,且有多个超高市值标的亏损严重。

3.5疫苗不考虑新冠疫苗的特殊情况下,Biotech相对于巨头的竞争力不明显,故长期在这个领域都难以出现明星企业,而绝大多数标的都陷入亏损,即使最高回报倍数也难超过2x。

3.6核酸

即使不考虑新冠/mRNA等特例,siRNA和ASO等核酸药物技术都已得到验证,推动更多创新企业出现,近年来多数标的都有3x以上最高回报倍数,而未来明显有更大发展空间。

3.7多肽虽然大药企已有多款多肽类重磅炸弹成药,但Biotech在这个领域参与度不高,少数标的出现过6-7x以上高回报,但由于未能得到最终验证,使得长期回报仅为0.6x。

4

研发阶段

整体的观察结论是,对Biotech投资宜早不宜晚:

在临床前阶段,有望通过押中有潜力的平台型企业,从而获得管线验证后的超高回报;刚进入临床阶段时,通过有效释放早期风险,可能带来相对稳定的风险收益比;进入POC阶段后,反而可能面临风险未充分释放但估值已高企的情况;在临床三期阶段,确定性进一步提升,早年估值低时回报尚佳、而近年估值泡沫严重导致回报下滑;有更多管线进入临床中后期,反而降低性价比;已有产品获批的企业,相当一部分可视为小型Biopharma,早年回报较高但近年数量不多。

4.1成药预期为0(临床前阶段)有很多技术平台型企业往往在临床前阶段就选择进入资本市场,屡屡出现高回报标的,但需要分散投资以规避单个标的波动较大,也需要注意控制估值来避免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问题。

4.2成药预期0-0.2(已有管线进入临床一期)

选择以核心管线进入临床阶段为节点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往往早期风险释放而估值相对合理,风险收益比较为稳定,近年来都稳定带来4x以上最大回报空间。

4.3成药预期0.2-0.4(已有管线进入临床二期或有多个临床一期)

4.4成药预期0.4-0.6(已有管线进入临床三期或多个临床一二期)

在展开大规模临床三期验证阶段,临床早期的风险进一步释放,早年发行市值相对合理则能稳定产生3.5x以上的最高回报,但近年的估值泡沫又显著拉低了收益。

4.5成药预期0.6-0.8(已形成多个进入临床中后期的管线梯队)

在这一阶段性价比反而有所下降,少数管线梯队确实过硬的标的可能获得较高回报,但多数标的并不稳定。

4.6成药预期0.8-1.0(已有多个管线进入临床三期)

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而个体差异进一步拉大,少数标的获得较高回报,但也有相当多数造成接近于清零的亏损。

4.7成药预期>1(已有产品获批)

有产品获批的企业事实上可以视为小型Biopharma,往往是改良型新药或一些制剂技术平台,科学性风险充分释放,若商业化较为成功则回报较高,早年此类标的能产生4x以上长期回报,但近年来IPO阶段迁移,此类标的己数量较少。

5

估值水平

进入估值自然是回报的最直接决定因素,在全市场估值中枢不断上移的过程中,早年在3亿美元以下出现过大批高回报的明星标的,近年来已经逐步移至3-8亿区间,更高估值则可能出现更多的风险收益不匹配情况。

5.1发行市值低于1亿美元

发行市值基地有可能带来超高倍数,但同时意味着企业成熟度极低、会有相当大的归零概率,整体回报弹性很大、波动同时也极大。

5.2发行市值1-2亿美元

早年出现过一批平均最高回报倍数5x以上的明星企业,但随着近年估值中枢上移,这个区间段的优质标的显著减少,导致多数标的长期处于亏损。

5.3发行市值2-3亿美元

同样出现了早年回报较高、后续优质标的减少、特别是近五年来多数都陷入亏损的剧情,若不考虑特例Gilead,则整体的长期回报被拉低到2x左右。

5.4发行市值3-4亿美元

5.5发行市值4-6亿美元近期最主要的发行市值区间,涌现出一批技术平台型企业贡献了稳定的高回报,虽然近两年有所波动,但整体的最高回报倍数依然在3x以上。

5.6发行市值6-8亿美元

一度出现过一批在当时认为估值较高的基因细胞治疗等明星企业,带来过4-5x以上的最高回报,近两年此区间数量激增且阶段更加早期,回报尚未得到验证。

5.7发行市值8-10亿美元

仅在近两年标的较多,包括了如单碱基编辑器和靶向蛋白降解等一批明星技术平台企业,IPO后短期就带来3x以上最高回报,但受制于市场环境而整体回报不佳。

5.8发行市值10-20亿美元主要由热点领域的头部企业组成,虽然少数标的表现不错,但可能出现高估值与风险释放程度并不匹配的情况,长期回报处于盈亏线附近。

5.9发行市值高于20亿美元

属于短期内出现的超高估值现象,泡沫成分居多,在市场本身出现调整的背景下,沦为“价值毁灭者”的摇篮。

6

后记

九十年代在Nasdaq上市的Biotech企业甚至还需要解释新药研发每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到近期的明星企业招股书几乎可以当入门的review文献来读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THE END
1.全面成本评估:AI辅助医疗系统经济效益与投资回报分析报告1. 短期投资回报 辅助医疗系统在短期内能够减少医疗机构的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通过增进医疗服务效率,减低误诊和漏诊概率,系统可迅速收回投资成本。 2. 长期投资回报 随着辅助医疗系统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其经济效益将逐步显现。在长期运行中,系统将为医疗机构带来以下收益: ...http://www.slrbs.com/jrzg/aizhishi/217902.html
2.领英报告:长期和短期投资回报率互联网数据资讯网领英发布了新报告“长期和短期投资回报率”。70%的数字营销人员表示,他们目前正在测量投资回报率(ROI)。 首先,LinkedIn对全球4000名B2B和B2C营销专业人士的调查发现,营销人员测量ROI的速度太快了。超过3/4的受访者(77%)在第一个月就开始测量投资回报率,1/4的受访者(26%)在广告投放的第一周就开始测量。55%的...https://www.199it.com/archives/986319.html
3.宏盛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指标将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股东即期回报存在被摊薄的风险。 九、填补被摊薄即期回报的措施及承诺 (一)发行人的措施及承诺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净资产规模将大幅增加,总股本亦有所增加。由于本 次募集资金的投入和产出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短期内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 产收益率可能出现下降。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公...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81500000329_2.shtml
4.连续跑赢三年!“高分红”策略2024还行不行?总结而言,短期增长趋弱或长期利率下行的情况下,缺乏投资主线或者说缺乏产业趋势,才会导向投资回报率下行速度超过融资成本下行速度,高分红策略凭借其能够提供稳定现金流回报的特性,投资价值才能得以进一步凸显。如果存在较为明确的增长动能切换,出现了值得关注的产业趋势,那么在市场的投资主线上也将会有相应表现,正如2019年时...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04804
5.快资讯丨股票投资回报在全球35个市场领跑瑞信称长期看好2月23日,由瑞信研究院携手伦敦商学院合作编写的《瑞信全球投资回报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发布。《年鉴》指出,股票在所有35个市场中都跑赢了长期债券、短期债券和通胀,长期来看股票表现最出色。 《年鉴》显示,自1900年以来,全球股票年回报率比短期债券高出4.6%,比长期债券高出3.3%。按实际美元计算,过去123年...http://m.51emo.com/guonei/2023/0224/133466.html
6.瑞信研究报告:股票资产长期回报率最出色北京时间2月24日,由瑞信研究院携手伦敦商学院合作编写的《瑞信全球投资回报年鉴》对外发布。该《年鉴》研究范围涵盖35个国家/地区的所有主要资产类别,汇总了1900年迄今大多数市场以及全球指数长达123年的历史数据,是历史长期回报率的重要参考。 研究显示,从长期来看,股票表现最出色。按实际美元汇率计算,过去123年全球股...https://m.cngold.org/forex/xw8544615.html
1.长期资金回报率与短期资金回报率有何不同?股票频道在投资领域,长期资金回报率和短期资金回报率是两个关键的概念。它们对于投资者制定投资策略和评估投资成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它们之间的差https://stock.hexun.com/2024-05-16/212864275.html
2.揭秘SEO关键字优化费用,投资与回报的平衡之道在SEO关键字优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期回报,关键词排名上升、流量增加等,这时,企业要把握时机,加大投入,争取获得更大的回报。 2、长期回报 SEO关键字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回报主要体现在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客户转化率的提高等方面,企业要树立长期投资观念,不要过于关注短期回报。 https://nilunwen.com/lunwen/150393.html
3.如何平衡市场营销中的短期回报和长期目标?知识库如何平衡市场营销中的短期回报和长期目标? 市场营销既有短期也有长期的策略,在当下所急需做的推广和针对未来制定的战略之间,品牌需要保持一种平衡。 如果你把市场营销看做是一门学科,那么我们所学到的东西都要基于行业的成熟和发展。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营销也在打破原有套路。https://www.shichangbu.com/know_info/22668.html
4.解读证监会12条如何支持上市公司:协调短期回报与长期增值“此外,除了长期的资本增值,现金分红也协调了短期的稳定回报,这些都将对投资者以及股票估值形成支撑。”邵宇进一步指出。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资本市场的永恒工作主题之一,下一步还有哪些方面的工作可以进一步开展呢?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董事长朱建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可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提升上市公司质量...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575685
5.营销投资回报营销投资回报率(ROMI)是指可归因于市场营销的利润(扣除市场营销支出)除以市场营销的“已投资”或有风险的收益。ROMI与其他“ 投资回报率”(ROI)指标不同,因为营销不是同一类投资。营销资金通常是“有风险的”,而不是“束缚”在工厂和库存中的资金(通常被认为是资本https://vibaike.com/110657/?ivk_sa=1024320u
6....25:扎心的思考,工程技术人员如何摆脱被长期剥削的命运?工程技术人员...长期的坚持:放弃短期打零工的思想,需要有长期投资的意识,专利是长期投入,长期回报的一项工程,不能图眼前短期利益。 学习些专利的方法:发现专利,书写专利和申请专利是有套路的,学习这些方法,可以增大成功的比例。 (2)短期的回报低 大多数人申请专利,都是借助公司的平台申请的,公司对于专利的奖励相对于专利自身的收益要...https://blog.csdn.net/HiWangWenBing/article/details/112762221
7.中国资本市场能否创造长期回报?问题出在哪儿?高善文最新解读角度四:中国资本市场能否创造长期回报? “从过往的长期数据看,作为中国经济中最出色的部分,上市公司创造长期回报的能力是确定的,中国市场的主要问题是短期波动太大,投资者又容易买在高位,影响了投资的体验。”高善文提到。 高善文直言,不少人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市场缺乏稳定的长期资金,即使对于公募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大型投...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8/22/c8019511.html
8.中金:港股或迎修复式反弹,高弹性和利率敏感型行业或更受益今年以来,宽信用迟到使得货币宽松效果无法有效释放,主要是由于较低的投资回报率预期暂时抑制了私人部门的投资意愿,我们测算居民和企业部门的投资回报率都普遍低于或接近相应的融资成本。与此同时,公共部门信用即财政赤字增幅慢于去年,财政赤字脉冲为2021年以来新低,整体偏紧。因此,面对私人部门短期或依然低迷的意愿,财政便...https://www.gelonghui.com/p/66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