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3年2月23日–《瑞信全球投资回报年鉴》是??历史长期回报率的权威参考。《年鉴》由瑞信研究院携手伦敦商学院合作编写,?研究范围涵盖35个国家/地区的所有主要资产类别,汇总了1900年迄今其中大多数市场以及世界指数长达123年的历史数据。
长期视角
长期来看,股票表现最出色。按实际美元计算,过去123年全球股票的年化回报率为5.0%,长期债券回报率为1.7%,短期债券回报率只有0.4%。
股票在所有35个市场中都跑赢了长期债券、短期债券和通胀。自1900年以来,全球股票的年回报率比短期债券高出4.6%,比长期债券高出3.3%。
笔者估测,未来股票的风险溢价会在3.5%左右,略低于4.6%的历史水平。
自1900年以来,按实际美元计算,澳大利亚一直是表现最佳的股票市场,年化实际回报率达到了6.43%,其次是美国,回报率为6.38%。
美国股市占全球总市值的58%(以可投资自由流通市值衡量),是第二名日本的九倍有余。此外,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
历史经验表明,在股票、国家和资产类别层面进行分散投资可大大改善风险回报权衡。未来积极意义依然显著。
通胀
截至2022年底,《年鉴》中各个国家/地区的平均通胀率为8.0%,比2020年底高了19倍。
有迹象表明,通胀已于2022年底达到顶峰。但《年鉴》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通胀一旦突破8%,可能需要数年才能恢复到目标水平。
在过去123年里,通胀对债券和股票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股票并非对冲通胀的有效工具,虽然对此也有不同说法。
但2022年的《年鉴》提醒投资者,这一情况并不具备长期代表性。
受通胀、实际利率飙升以及加息周期的影响,2022年遭遇了股债双杀,股票和债券并未起到相互对冲的作用。60:40和类似资产组合策略发生了大幅回撤。
《年鉴》显示,历史上,股票和债券在加息周期中的投资回报都远低于宽松周期。
投资者担心未来会发生滞胀——经济增长放缓伴随高通胀。《年鉴》的最新历史研究表明,这一担忧不无道理。
在滞胀期间,股票和债券的实际回报率平均为-4.7%和-9.0%。而当经济稳定增长时,股票的平均实际回报率为+15.1%,债券为+8.8%。
大宗商品和通胀
自1900年以来,单项实物/现货大宗商品的长期回报率并不高,平均年化回报率为-0.5%。在研究涉及的所有大宗商品中,有72%没能跑赢通胀。但如果将这些现货大宗商品按相等权重组成投资组合,其年化回报率可达到2%,由此显示出分散投资的价值。
黄金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项金融投资。在1900年,如果用1美元投资黄金,到2022年可获得2.5美元,回报不及美国债券(7.8美元)和股票(2,024??美元)。但黄金确实具备对冲通胀的作用,可以作为一项谨慎投资选择。
考虑到存储和保险成本,除贵金属外,投资者大多不会投资现货大宗商品。投资商品期货要更便捷,成本也更低。而且可通过合约展期避免交割。
单项大宗商品期货的回报率要高于现货大宗商品,从长期来看,其平均回报率每年比短期国债高出1%。
如果将这些期货合约按相等权重组成投资组合,其年化回报率会比短期国债高出3%以上,再次显示出分散投资的价值。
自1900年以来,完全抵押的均衡期货投资组合在所有主要市场都可提供高于股票的风险溢价,而且其波动性与股票非常相似。
高通胀时期,大宗商品期货往往表现不俗,但其通胀对冲属性意味着,在通货放缓时期,其表现往往不佳。
根据历史回报率,似乎可以合理认为,一个有抵押大宗商品期货组成的均衡投资组合可实现年化约3%的长期未来风险溢价。不过,这种颇具吸引力的资产类别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可投资的市场规模相当小。因此,虽然个别投资者或机构可以增加大宗商品期货的投资敞口,但如果人人都想提高配置比例,大幅增加投资敞口的难度就会比较大。
加密货币由于历史较短,因此没有包含在本次分析中。但从近期数据来看,加密货币能够对冲通胀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瑞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瑞信研究院院长雷安泽(?AxelLehmann)?表示??:“非常荣幸能与几位教授长期合作,将第十五份瑞信年鉴呈现给大家。去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让许多市场参与者不得不在未知中摸索前行,以古鉴今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通胀风险重燃的情况下。市场预期似乎较易受到近期经验的影响,2022年的艰难处境让不少投资者回想起《年鉴》中一些最为基本的长期经验总结,尤其是风险与回报法则。”
《年鉴》涵盖的市场占到了1900??年全球股市的95%。加上2021和2022年新增加的12个市场,35个《年鉴》国家/地区覆盖了当今98%的可投资资产。此外,报告还涵盖了代表全球、全球(除美国)、欧洲、发达市场、新兴市场等各市场的多个综合指数。这些指数跨越了123年历史长河。最近几年,这些指数新纳入了55个国家/地区,因此合计的90个国家/地区的指数可有效覆盖100%的全球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