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引导方法实践研究教师园地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分析,引导方法

【正文】:

攻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行为,他与亲社会行为相反,无论是破坏玩具还是孩子之间的打架斗殴都属于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故意对他人人身和财产造成伤害并且没有社会理由的行为。攻击性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敌意的攻击性行为,会伤害他人,使别人痛苦为目的的侵犯行为,如嘲笑,殴打等。另一种是工具性攻击性行为,指为了实现某一种目的而以攻击性行为作为手段,如为了从其他小朋友手中获得一个可爱的玩具。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表现出“侵犯”别人的倾向。像孩子打架,对他人的身体进行打,推,咬,踢,吐口水,用其他物品伤害别人。或从别的孩子那里抢夺物品,骂人等。在互相“侵犯”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还会对自己,家庭,社会造成伤害。孩子的种种“侵犯”行为使父母,老师感到不安,所以一定要严加防范,设法控制,不要使之日久成习,泛滥成灾。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各方面发展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老师与家长在教育儿童的问题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幼儿攻击性行为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作为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攻击性行为一直受到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所的重视。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往往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注意力也不集中,经常受到他人的排斥,长此以往,对其身心的健康多是不利的。因此老师和家长必须正确认识什么是攻击性行为,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老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待儿童,在游戏中培养儿童合作,有好的精神,家长也要运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树立儿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其健康成长。

对于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和原因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和引导幼儿的身心健康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在成长的过程中给孩子的性格和生活造成潜在的危险和不良的习性,从表面上看,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不会吃亏,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可能对孩子未来发展和长远的安全问题构成威胁,希望老师和家长能及早发现和遏制这种行为的产生,读书从娃娃抓起,人格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及表现

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他人欢迎但经常发生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或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的是破坏玩具、物品或直接争夺;幼儿更多的依赖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冲动,当卷入攻击性事件后,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动报复行为。

(二)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每个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也很多,通过观察、了解、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天性

攻击性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是人类与神俱来的能力,而性格不同的孩子表现不同,在社会教育中,我们需要转移幼儿对这种行为的理解,正确认识这种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的影响。大家多知道,人的大脑是分左右两半球对的,正确的儿童的左右两半球处于均衡状态,但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则不同。有研究表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其大脑处于非均衡状态,大脑的左半球抵抗干扰的能力比较差,而右半球认知能力比较弱,这或许是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某些神经心理学原因。一些小朋友很喜欢抢别人的玩具,这就是由于他左右两半球处于非均衡的状态造成的,以至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毫无目的的对其他小朋友进行人身攻击。

2.溺爱

现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尤其是长辈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往往是家庭的中心,更是祖辈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捧在手里怕化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过分宠爱,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认为是他人的责任,以致养成孩子独占、霸道的性格习惯。如:当孩子摔倒时,家长就会赶快跑过去抱起孩子,心疼的说:“有没有摔疼啊,都怪地把我们的宝贝儿摔疼了,妈妈打他。”这样孩子就会认为是地面伤害了他,让他感到疼痛,是地面的错,而不能认识到时自己摔倒导致的疼痛。久而久之,儿童形成了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到了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总是责怪别人,没有和别人商量的余地,大多数情况下,较弱小的一方可能退缩,渐渐地就会形成助长攻击性行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幼儿园的中心,所有的同学都要听自己的,渐渐就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幼儿关系,让孩子无法意识到其他同学和自己是一样的,从而缺乏尊重和平等意识。

3.幼儿园教育

4.模仿

幼儿的主要模仿对象除了父母老师外,都集中在影视作品或动画片中的人物上,一些打斗类型的动画片和电视对幼儿内心产生了打斗的欲望,并且表现在对幼儿园同学的攻击性行为上,有的孩子模仿动画片中招数和攻击方式,忽略了攻击的目的性。当然,在模仿这个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扮演着教育和引导角色的父母和老师,有时候,父母会为一时出气打孩子,虽然父母教育孩子不要打人,可自己却打人,孩子就会模仿。在幼儿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打人,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阻止,别的孩子看了也会跟着打斗起来。在这其中,孩子受外界影响较大。

5.幼儿经历与个体发展

儿童自己的因素也会对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受其自身的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的影响。一般来说,儿童的道德水平越高,就越容易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其行为也就越接近于与攻击性行为相反的亲社会行为。同样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儿童,其攻击性行为也就较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受其人格特点的影响。“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个儿童的人格特点也各有不同。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具有到冲动型的特征。例如脾气暴躁、容易激怒等。而且,他们的价值观往往与社会正常的价值取向相背离,从而促使易怒情绪特点和攻击性行为的形成。研究表明,如果儿童经常受到体罚,在相同的情况下,该儿童也会采取同样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驱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还受其自身的社交技能水平与个体固有经验的影响。如果儿童经常遭到他人的排斥或父母的的虐待,就会缺乏正常的交往技能,而采取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也是助长儿童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二、幼儿攻击行为的引导方法

(一)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给儿童以心灵的安慰

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喜欢运用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不仅是因为其所想的解决冲突或沟通的方法的数量少于一般儿童,而且也因为他们所想到的方法普遍带有攻击性倾向,这就与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有的孩子平时生性懦弱,小朋友欺负她,他无法反击。于是父母就在家里教育他:“有人打你,你就打他”之类的话,于是有一次就在他奋起还击的时候,反被同伴用指甲划破了脸。没想到,其父母非但不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上找原因。反而严厉的指责老师没有看管好孩子。使教师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事实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应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这能使儿童对父母产生信任并从父母那儿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

父母应耐心仔细的倾听孩子的想法,尽量不要打断孩子说话,让孩子感到你十分尊重他。等孩子讲完以后,父母对其讲的内容要做出反应。这样父母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彻底抑制其攻击性行为。

(二)正确利用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儿童娱乐和享受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儿童接触了许多不利于儿童心理成长的因素。因此,儿童在观看电视时,家长应恰当的解释和评价他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中的人物形象,比如说奥特曼,以此减轻电视暴力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英雄主义情结。家庭成员在看电视时应经常互相交谈,成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帮助幼儿将行动与后果联系起来,以改变儿童对电视的反应,强化电视的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

(三)减少环境中易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而不是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阻止幼儿接触不良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教师在设置环境是,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幼儿因空间过于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造成冲突和摩擦。玩具数量要充足。以减少幼儿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另外,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如果老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那么幼儿必定对老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因此,尽量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减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孩子从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从未与这么多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感到很新奇。由于自我为中心思想的原因,使他们不得不对所有的一切都想独自拥有,加上缺乏一定的基本交往技能,于是就出现了抢玩具、咬人、推人等等现象。因此,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能是必须的。平时可以利用故事、情境表杨、角色游戏等多种方式教育幼儿。

(四)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改正攻击性行为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并注重成人的榜样作用

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日常中多阅读有关书籍,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根据自己班幼儿发生的不良行为,结合教育的经验,逐渐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其次,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不少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间接、委婉的办法,努力改变家长的儿童观和教育方法。同时,通过家长园地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逐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在与“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家长联系中,应改变以往那种只是一味告状的做法,而是首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具体要求,这样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对各种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一味的学习模仿,因此作为成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和的准则,给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应更多地强调爱、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平时他们的爱心及善良、谦让、合作等良好品格,这才能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土壤,切忌当幼儿有了过失或攻击他人时,对孩子态度冷漠,粗暴对待,这样只会是孩子产生反感甚至对立。其次,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家庭成员件对孩子的态度也要一致,否则,教育的作用就会相互抵消,造成幼儿思想上的混乱或行为上的矛盾。

3.争取家园配合,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的发展来自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园、家长和社区要密切配合,改善幼儿生活与教育的整体环境,逐步改变幼儿不良行为,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要给孩子一个幸福、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不让孩子看暴力影片,发现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时要及时指出,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教育要一致,赏罚分明。当孩子使用攻击性行为得到某种东西时,要对幼儿进行严厉的惩罚、批评,不要纵容孩子,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夸孩子能干,如:可以限制幼儿玩他最喜欢的玩具等。当孩子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老师可以特意的当着爸爸妈妈的面夸孩子今天没大人,有进步了。促进幼儿相好的方面学习。

(五)提高孩子的挫折的忍受力,教会孩子适度疏导不良情绪

当个体遭受挫折时,在行为上常常有攻击的表现,挫折对每一人来说都是难避免的,对同一种挫折,个人的主观感受又未必相同。对于这个人构成挫折的情境,对他人未必构成挫折。形成这种个别差异的原因,主要与个人的挫折容忍力有关。挫折容忍力是指个人遭受打击后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个人承受环境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要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还要从根本上提高儿童的挫折容忍力。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创设一些情景,让孩子尝一尝失败的滋味,以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要鼓励孩子大胆的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遭到失败时,不应该嘲笑孩子,更不应该埋怨孩子,但孩子感到沮丧,感到委屈或难过的时候,不妨带她外出走走,或用其他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以此达到释放消极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的目的。

(六)提高幼儿的情绪情感的认知

攻击性也是由于双方无法理解对方的行为意图和感受而产生,如果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亲身体验被攻击时的恐惧、痛苦、厌恶和愤怒等心理感受,从而提高自身情感感知能力,当幼儿在对别人施以攻击时,原来体验过的被攻击的痛苦等心理反应就会重现,这时他就会自觉不知觉地抑制自己的攻击行为。

以同样的方式多给幼儿尝试辨的别人情感体验,如在平时生活学习过程中,多为幼儿创造相应的情景描绘,设置某种被攻击的情景,并对被攻击者予以渲染式的描绘,由教师引导幼儿体会被攻击者被伤害所造成的痛苦,唤起他们的痛苦情绪,从而让幼儿在思想上形成“伤害他人不对”的观念,以此来一直幼儿的攻击行为。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孟捷:《幼儿教育指导》【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0

(3)鲁杰:《帮父母读懂幼儿心》【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4)黄锐:《幼儿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5)冯夏婷:《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THE END
1.初中生欺负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心理疏导而且父母这些粗暴的行为也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认为只有暴力才能解决一切。因此,很多孩子就把父母加在自己身上的行为转而施加到其他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身上,从而产生欺负行为。 ③教育方式不一致型 在家庭教育中,溺爱、粗暴固然不好,可是如果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同样也会导致孩子欺负行为的出现。家庭教育方式不...https://cont.jd.com/content/236694
1.经常打骂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2)容易脾气暴躁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以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 (3)容易恐惧 ...https://www.jy135.com/edu/8741.html
2.脾气暴躁,比较爽快干脆并且很少出现反复的幼儿属于哪一种分离焦虑...What is the strategy of negation being used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 chosen from a journal article?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Prior to the redesign of the cred...https://www.shuashuati.com/ti/428f41d503b5484695415d06dedd9547.html?fm=bdbdscf29ec96b5fbcef514e5e19025013cb3
3.儿童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大全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做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家长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https://www.yjbys.com/xinli/chengzhang/812846.html
4.心理现象及过程(精选十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首先, 监护不到位。留守儿童的年龄与祖辈之间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 大都文化程度偏低, 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 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 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从而产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u19y9d.html
5.小学老师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二、如何与“脾气暴躁型”家长沟通 解决对策:微笑面对耐心细致。“脾气暴躁型”的家长往往有一种“怒其不争”的心态,当孩子出现错误或问题时,他们不加分析就对孩子打骂责罚。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中,通常在家长来学校后,首先给他“三个一”,即一把椅子、一杯茶、一个微笑。在...https://blog.csdn.net/literature1492/article/details/125992821
6.孩子脾气暴躁易怒是什么原因通常情况下,孩子脾气暴躁易怒的原因可能有心情不好等非疾病因素,也可能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焦虑症等疾病因素,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应用药物、调整心情等方式进行缓解。 一、非疾病因素 心情不好: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出现脾气暴躁易怒的情况。这时父母应及时安慰孩子情绪,可以适当让孩子转移注意力,将关注点放在孩子...https://m.haozai120.com/article/151721.html
7.国开形成性考核02646《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周测验(1TOC \o 1-5 \h \z : 3 岁:4 岁 : 5 岁 : 6 岁答案: 5岁题目:6、造成儿童过度依赖的主要原因是()。 :家长包办代替,过分照顾 :不安全依恋 :学校教育的误区 :先天气质答案:家长包办代替,过分照顾题目:7、对儿童攻击性的辅导,不应该()。 :批评教育,讲道理 :隔离或坐反思角 :让被攻击的孩子打...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11/5312333044004140.shtm
8.六年级家长会教师发言稿范文(通用15篇)实践证明,孩子到了中高年级学习成绩落伍,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我让孩子们每次练习之后,甚至每次作业之后都要好好总结一下自己的得失,赶紧采取措施补救,在每一次的作业本上都得写上“认真仔细”“已经检查”这八个字,以此来督促他们作业时能更投入,更认真。我们知道,良好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https://www.yuwenmi.com/fayangao/4382057.html
9.导致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竞思专家表示:没有哪个孩子会无缘无故发脾气,也没有哪个孩子在每件事上都发脾气,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应。家长需要了解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及早干预。 导致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1.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引起: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的孩子通常情绪易激动,脾气暴躁,行为冲动任性,攻击性强,自控能力差,甚至经常打架斗殴、逃...http://wxm.jingsi.cn/Gweb/sys/article.htm?id=73